02.大庆中考语文知识分类之古诗词赏析2008--2016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x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是教材中古诗分类赏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赏析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古人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满足感受的需要,反映或指向一定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
由于抒情诗的内容丰富,有些作品也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情思。
例:《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遥望黄河水。
两岸猿声啼,不知何处去。
百战多帆涨,长长乌孙延。
斗转星移花,一曲酒泛桓。
二、讽刺诗
讽刺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它通过暗讽、诙谐、警句、讥诮等语言咀嚼手段来表达对存在的社会现实和人的行为模式的不满,反映出作者,特别是诗人的观念,这种反映是由一种抽象的情绪动机驱动的。
例:《把扇子》
把扇子,把扇子,几度敲低门前枝。
桂花春,桂花夜,空叹弄扇无可把。
若论闲事,礼难施,斗酒只为客渴尝。
三、伤感诗
伤感诗是古人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悲伤失意的一种文学形式,表达的主题均为失落、伤感、悲伤等情绪,这种情绪通常是释放解压,是作家情感的反映,也是文学的表达。
例:《梅花》
三月残花开,一枝梅妩媚。
犹怜空桑枝,清香衔离羣。
诗人有哀诗,情人又重愁。
落花飘英雄,无人见是楼。
大庆市萨尔图区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大庆市萨尔图区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怀乡思人类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5题;共49分)1. (1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乙】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甲】诗选取“小雨”和“”两种景物描绘出了早春独特的景色,【乙】诗抓住“ ”这个特征突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甲】诗第三、四句与【乙】诗第一、二句都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对比的作用。
2. (10分)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 ,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一树高花明远村”中的“明”用得很传神,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诗歌后两句写得很有情趣,请你写出赏析感受。
3. (10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评析诗歌,完成以下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怎样的景色特点?(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_____和________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 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 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3分)【参考答案】【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亳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A、B、D正确;C.有误,“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 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没有使用象征手法。
故选:Co(2)本题是对作者情感的考查。
热情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占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更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答案:(1) Co(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大庆市近五年中考古诗阅读试题解读与分析

大庆市近五年中考古诗阅读试题解读与分析作者:何伟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年第10期中考结束了,作为中考试题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阅读赏析题,题量不大,但意义非凡,从切近而功利的出发点说,试题有考,教学必抓;从语文教学角度说,古诗是培养学生健康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古诗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熏陶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带着对古诗试题究竟怎样“考”的研究态度,以及为古诗教学探寻出一些可行方法的愿望,笔者对大庆市2011年到2015年五年中考古诗试题进行了解析,现在把得到的一些思考和启示分享给大家。
一、五年中考古诗阅读理解试题分析汇总表【说明】五年中考古诗赏析的题量和分值均为2道小题,共计5分,因相同,故未列统计中。
二、五年试题内容与赏析要点呈示试题内容涉及7个角度的古诗词文学知识,共计18个赏析要点。
(具体关系图见下页。
)体裁辨识2个点;题材认知2个点;感知意境,领会诗情5个点;单词释义2个点,一是解释经典词语,二是理解典型动词;表现手法4个点,一是感官角度,二是动静关系处理的作用,三是烘托手法的表达作用,四是认知象征手法;修辞手法2个点;表达方式1个点。
三、综合评价纵观五年中考古诗阅读赏析题,可见命题思路遵循由析词赏句到领会情感。
命题角度既有理解词语,结合语句,理解诗情的基础赏析题,也有感知内容,描绘画面的想象力考查题;既有表现手法和典型修辞的赏析,也有表达方式的判断与理解。
命题考查的诗歌知识全面,并且每年都能凸显核心知识点。
(一)题型设置有突破。
前3年5分古诗赏析题完全是填空题,近两年增设2分简答题,这一变化不仅仅是题型多样性的转化,更重要的是简答题的引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
大家都知道,填空题大多要求答准,即使是有“意思对即可”的说明,也会因受填空本身特点的制约,答案一般仅只是一个词语,最多是一个短语,无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主观理解的思路、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的能力都无法呈示出来,简答题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机会。
大庆中考语文

大庆中考语文篇一:200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200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7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4)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5)古人常以诗言志。
曹操《龟虽寿》中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表达了执著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6)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
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一场地震,hàn 动了大半个中国。
比较汶川大地震与改革开放前的几次天灾,ji? 然不同的是信息发布时效与发布方式。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有欣慰,亦有伤恸。
我们伤恸,因为我们失去了众多亲爱的同胞;但在苦涩中我们也感受到一丝欣慰:在大灾大难面前实现的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让我们在战胜灾难时更加自信,更加百折不挠。
(1)给上面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hàn动 ji?然不同苦涩百折不挠 (2)修改语段中画线句,让语段更通顺。
(1分)答: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某中学开展了“向灾区孩子送关怀”的捐赠活动。
捐赠物品中有一些课外书籍。
下面一段话就出自其中一本名著:他把手枪放到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把枪藏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选文出自名著《》,文中的“他”指的是 (人名),请结合这个人物的主要精神品质,随书附上你对灾区同学的赠言。
大庆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大庆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大庆初中语文书人教版古诗文言文总结(一)

大庆初中语文书人教版古诗文言文总结(一)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对于大庆初中语文书人教版古诗文言文这一教材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经验。
这本教材以其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和精选的古代诗文而备受教育界的认可。
在这份总结文稿中,我将对这本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正文优点之一:古诗文的精选这本教材在古诗文的选择上非常精准和全面。
它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文,如《登鹳雀楼》、《出师表》等,这些文言文代表了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诗文,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优点之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这本教材注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境和内涵。
教材在每篇古诗文的前后都有详细的解读,包括词语释义、句子解析等,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优点之三:注重培养阅读能力这本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以其严谨的文体和深邃的思想吸引着学生阅读,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如选择题、阅读理解等,这有助于学生们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优点之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提供了一些音频和视频资源,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结尾总的来说,大庆初中语文书人教版古诗文言文这本教材具有很多优点。
它精选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文,注重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这份总结文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本教材,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不足之处:文本内容过于繁琐尽管这本教材在古代诗文的选择上精准而全面,但有时候文本内容显得有些繁琐。
部分文言文的词语用法和句子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导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中考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中考语文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到对古诗词的文学鉴赏和默写。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的课内外古诗词赏析也显得尤为关键。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唐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传唱广泛,又是许多人初学唐诗的入门篇目。
通过这首简短而朴素的小诗,可以感受到唐诗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意境。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的意境深邃幽远,动人心弦。
其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意犹未尽,更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壮丽和气势磅礴。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在古诗词中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花儿的盛开,也代表了唐诗中朴实无华的风格。
二、宋词1、《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词通篇雄浑奔放,奋发向前,表达了词人的政治野心和报国决心,魄力十足。
2、《宋夜曲》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旋律优美动人,言简意赅。
其中“人比黄花瘦”一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于红颜易老、时光飞逝的深刻感慨。
3、《浪淘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此词短小简洁,语言平易近人,却又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离别的伤感。
三、元曲1、《汉宫秋》管弦声断人声嘶,草木黄落兵无期。
碧云天旧远行人,洞庭秋思瘦还肥。
此曲气韵磅礴,雄心万丈,表达了词人的壮志豪情和锐气回肠。
2、《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此曲以壮阔的视野展现了历史巨变和英雄人物,奇峰异石,浪涛澎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5.阅读《春望》,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1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分)
2009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
【古诗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7.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1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答:
2010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
(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
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
_ _。
(5分)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
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2011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
(19分)
【古诗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这首佳作以为题材,描绘出一幅的图景。
(2分)
8.优秀诗篇往往通过多种感官捕捉景物特征。
在此词中,
“,”两句通过
嗅觉与听觉写出了心情;在《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通过
与描绘了壮士们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
(3分)
2012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19分)
【古诗阅读】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之意。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
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把个人的命运比喻
为。
(3分)
9.尾联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在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
情感。
(2分)
2013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题(19分)
【古诗阅读】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摧”为之意。
这一句运用和
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分)
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通过暗写呜咽的角声,紫红
的秋色,营造出一种的气氛。
全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
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
(2分)
2014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4题(19分)
[古诗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的特点,“空人心”的意
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
9.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
2015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题。
[古诗阅读]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
诗人用蝉
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这是典型
的手法。
10.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2016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6题。
(19分)
【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诗题中“左迁”的意思是。
(1分)
10.诗歌三、四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分)
11.赏析诗歌首句“杨花”“子规”的作用。
(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