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第1章 绪论 《公共关系学》PPT课件

1)实事求是
2)互惠互利
1.2.2 公共关系 的原则
3)全员公关 4)开拓创新 5)立足长远
6)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1.3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3.1 公共关系溯源 公共关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文
明开始的地方——古埃及、巴比伦、波斯 和中国等国家。虽然“公共关系”这个名 词几千年前根本没有出现,但在当时,它 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却已有之。
❖ ●与新闻媒体保持畅通的真实的信息交流。
❖ ●他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明确论述了公 共关系的职业目标:公众应该被告知。
❖ 但是艾维•李的公关咨询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
3)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 公关学科化的一面旗 手; 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 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 里程碑”的专著── 《公众舆论的形成》; 1928年,他写出了《舆 论》一书;1952年,他 又写出了《公共关系学》 教科书。
“说真话”的基本思想,提 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 的公共关系基本原则。
❖ 公关职业化的第一人,赢 得了“公共关系之父”的 美誉
❖ 艾维•李的主要贡献有:
❖ ●提出了关于工商组织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利 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
❖ ●公共关系人员要力争与组织最高决策层联系, 并赢得他们的支持。
4)卡特李普时期--“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卡特李普和森特在他们的代表作《有效公 共关系》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 系模式,成为当代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
❖所谓“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就是 在公关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 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 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1.1.3 公共关系的特征
机器学习课件1_绪论

1.2 模型评估与模型参数选择
• 验证
• 参数的选择(即调参)必须在一个独立于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集上进 行,这样的用于模型调参的数据集被称为开发集或验证集。
• 正则化
• 为了避免过拟合,需要选择参数复杂度最小的模型
1.3 机器学习算法分类
• 监督学习
• 回归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最简单的例如一个连续函数的拟合。 • 分类问题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我们需要从金融市场的
交易记录中分类出正常的交易记录以及潜在的恶意交易。
• 非监督学习
• 给定一些样本的特征值,而不给出它们正确的分类,也不给出所有可能 的类别;而是通过学习确定这些样本可以分为哪015年9月16日首次升上九段。 • 2015年10月,分布式版AlphaGo以5:0击败了欧洲围棋冠军华裔法籍棋士
樊麾。这是电脑围棋程序第一次在十九路棋盘且分先的情況下击败职业 围棋棋手。 • 2016年3月,AlphaGo挑战世界冠军南韩国籍九段棋士李世乭,并以4:1胜 利。这次对战在网络上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广泛讨论。 • 2016年7月,世界职业围棋排名网站GoRatings公布最新世界排名, AlphaGo以3612分,超越3608分的柯洁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 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AlphaGo以“Master”名义注册弈城围棋网和腾 讯野狐围棋网,60战全胜击败中日韩顶尖围棋高手。
第1章 绪论
1.1 从两个问题谈起
• 问题一: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它们是什么关系?
• 问题二:为什么需要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拓展故事:Google DeepMind AlphaGo
• 2014年4月到2015年9月,AlphaGo以英国棋友“DeepMind”的名义在弈城 围棋网上对弈,水平维持在七段到八段之间 。
1 绪论

1.3.2 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是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 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 糖、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
生物大分子基本特征
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脂、核酸和蛋白 质四类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很大,所以又称 为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具有如下特征:
静态生物化学
动态生物化学
1.2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 的关系
生理学
化学
生 物 化 学
生 物 学
栽培、育种
遗传学
生态
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植物生化 农业生化 无机生化 动物生化 微生物生化 病理生化 食品生化
生物化学分支 有机生化
生理生化 临床生化
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 酶工程
1.3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3.性犯罪引起的死亡:鉴定时可在受害者 身体及其衣服等犯罪现场中找到精子,或是污 渍中有酸性磷酸酯酶活力,即使进行绝育手术 的罪犯也能发现这种酶活力。
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
1. 免疫法和多态蛋白鉴定法 2. DNA“指纹图谱”用于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 3. 从个体的特征上来进行个人识别
刑事侦察中的生化
课程结构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绪论 蛋白质 酶化学 核酸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氧化和生物能 代谢 2 6 6 6 2 3 7
生 命 大 分 子
生物代谢能 量的产生和储 藏及大分子前 体的生物合成
参考书目
李惟《生物化学》(上、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自然界所有的 生命物体都由 三类物质组成: 水、无机离子 和生物分子
1绪论

量 大容 超
信息高速公路 光纤传输 相干光传输 量子光传输 光交换
新 功 能
多媒体 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广播、有线电势 光盘、CD 激光打印机
超高速
光传感 激光测量 电场、磁场测量 激光雷达 激光陀螺仪
SR应用测量 光谱测量 物理性质测量 表面、界面测量
性 干 相
度 亮 高
高能量密度 激光切割 激光核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新兴的技术。 在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光电子技术 算是后起之秀。 光波段的电子技术 光波段的器件及应用设计: 电光器件、光电器件等,特殊检测方法
功能器件 激光、发光器件 光接收器件 太阳能电池 光开关 光调制器 液晶器件 集成光路 量子效应器件
1
2
3.光信息 光信息
以光辐射作为传输载体,随时间或空间 变化的信息。 光辐射本身的信息 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的信息变化 特点: 信息量大 并行、多参量、高速 显示直观 传播介质?
光信息传播的载体
1.真空:无衰减,光发散问题 2.大气:吸收、散射 三个波长段——大气光学窗口 可见光及近红外 中波红外:3um—5um 长波红外:8um—14um 3.水:海洋 532nm 4.光纤:850nm 1310nm 1550nm
目的:
1.理解典型光电器件的原理,掌握其性能特 点及选用方法 2.掌握典型光电器件的应用电路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光电变换技巧,能设计简单光电 探测系统。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叶嘉雄 常大定 陈汝钧 光电系统与信号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江月松 光电技术与实验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庆有 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 孙培懋 光电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
一绪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一绪论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②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③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②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学说的最高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汲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楚了他在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③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绪论1

lg lc Fm Φ Φ ΦRmc Rmg μSc μ0 Sc
(1-10)
上式说明,磁路的磁动势Fm等于磁通与铁心磁阻Rmc和气隙 磁阻Rmg串联值的乘积,这与串联电路的分析相似。由于铁心的导 磁率远远大于气隙的导磁率,即0,RmcRmg,因此,由磁动 势Fm产生的磁通 或磁通强度B主要就取决于气隙的性质,即
统,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12
三、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和性能参数,电力拖动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动静态性能分析以 及电机的选择和实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基 础知识。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电路原理”或“电工基础”课程
状复杂的磁路分段处理,简化成若干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简单磁 路的组合。
25
三、电磁感应定律 1. 电磁感应定律 1831年,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学中最重要的 规律——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磁通与电压之间存在如 下关系: 1)如果在闭合磁路中磁通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将 在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的变化率成正比,即
图1-1 载电导体产生的磁场
如果载流导体是匝数为 N的线圈(如图 1-2 ),则上式可表 示为
Ni H l
(1-2)
16
2. 磁通密度 通常把穿过某一截面S 的磁力线根数被称为磁感应强度, 用磁通 来表示。在均匀磁场中,把单位面积内的磁通量称为 磁通密度B,且有
Φ B S
(1-3)
3. B-H 曲线 磁场强度H与磁通密度B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真空中它们成 正比关系,即
第1章 绪 论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碱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1绪论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
作用: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种物理、 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各种离子浓度,PH,渗透压等在很小范围内变动 意义:维持细胞、器官、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 条件。 稳态的维持: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各个 器官系统的活动。
人体各部份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mmol/L)
离子 Na+ K+ Ca2+ Mg2+ ClHCO3HPO42-/H2PO4蛋白质 其他 血浆 130_152 3.6_5.3 4.2_5.7 1.4_2.4 97_108 24_30 2.2_4.2 14 5.9 组织液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6.2 细胞内液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53.6
生理学
湖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熊顺华 教授 xiongshunhua@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
了解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 2.
3.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 物机体及其各组成部份正常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 生命活动现象 发生机制 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体内控制系统
•负反馈:受控部份发出信息调整控制部
份的活动,使受控部份的活动与它原先活
动的方向相反.
•意义:维持机体机能稳态
•机体机能活动多为负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可测定残渣、 可测定残渣、 降尘、硫酸盐、 降尘、硫酸盐、 油类等。 油类等。
Environmental College
容量分析法: 容量分析法:用于 水中酸度、碱度、 水中酸度、碱度、 COD、BOD、DO、 、 、 、 硫化物、 硫化物、氰化物 等的测定。 等的测定。
Environmental College
9
Characteristic of pollution Trace amount level in environment
Require a high sensitivity and fit for a relevant concentration range
24
光谱法
仪 器 分 析 法
主要包括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 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 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荧光 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 光分析法等。
电化学 分析法
包括极谱法、溶出伏安法、 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 析法等。 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 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等 。
15
Environmental College
环境监测的目的
测定 环境 质量
追寻 污染源
收集、 收集、积累数据 研究环境容量 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
保护 人类健康 保护环境 合理 使用资源
评价 环境 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
Environmental College
预测、 预测、预报 环境质量
制订环境法规、 制订环境法规、 标准、 标准、规划
Environmental College
14
1.3 环境监测目的与分类
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 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 • • • •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优先污染物常具有以下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出现频率高、 优先污染物常具有以下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出现频率高、可生 物积累、属三致物质、以及检测方法成熟。 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 物积累、属三致物质、以及检测方法成熟。“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 已完成,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包括 种化学类别共 种化学类别共68 已完成,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 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 种 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Environmental College
7
第一章 绪 论
1 2 3 4 5 6
环境和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及程序 环境监测目的与分类 环境监测对象与选择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标准
7
基础知识
8
Environmental College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水环境
土壤环境 环境
大气环境
生物环境
人类活动
16
环境监测的分类
• 按监测介质分类
环境监测 土 壤 和 固 废 监 测
大 气 污 染 监 测
水 质 污 染 监 测
生 物 污 染 监 测
物理污染监测 生 态 监 测 噪声 放射 电磁 振动 性污 辐射 污染 染监 监测 监测 测 其 它
Environmental College
17
按监测目的分类 环境监测 监视性监测 特定目的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
Environmental College
11
Environmental College
12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环境信息 技术
采 样
样品前期 处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数据 处理
综合分 环境质 析评价 量信息
环境监测过程示意图
Environmental College
13
实施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样、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实施方案:优化布点、样品采样、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25
色谱 分析 法
Environmental College
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这里以污染物的测 试技术为重点作一概述。 试技术为重点作一概述。
化学、物理技术 化学、物理技术(Chemical and Physical techniques)
Environmental College
22
1.5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 Chemical
Volumetry and gravimetry
• Physical chemic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llege
23
化学分析法
Complexity of sample contents
Require a better selectivity
Instability of some samples or components Large amount of analytical works
Require higher analysis speed
Environmental College
10
1.2 环境监测及程序
•环境监测定义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 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 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 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Environmental College
21
化学类别
名称
1.卤代(烷、稀)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三氯 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 烃类 2.苯系物 3.氯代苯类 4.多氯联苯类 5.酚类 6.硝基苯类 7.苯胺类 8 8.多环芳烃 9.酞酸酯类 10.农药 11.丙烯腈 12.亚硝胺类 13氰化物 14.重金属及其 化合物 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六氯苯 多氯联苯△ 苯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 硝基苯△、对△-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工苯、对硝基氯苯△等 苯胺△、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6-二氯硝基苯胺 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等 [b] [k] [a] [1,2,3,-c.d] 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 六六六△、滴滴涕△、滴滴畏△、乐果△、对硫磷△、除草醚△、敌百虫△ 丙烯腈 N-亚硝基二丙胺、N-亚硝基二正丙胺 氰化物△(罗马尼亚2000.2金矿水) 砷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铜墙铁壁及其化合 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
具体归纳为: 具体归纳为: 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 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 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 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 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 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 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 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 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 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 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 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 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 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 料。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 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广泛性
Environmental College
复杂性
活动易变性
19
监测对象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按优先监测原则 选择最主要、最迫切、 选择最主要、最迫切、最有代表性的污 染因子 监测 对象 的选 择 选择对象应有可靠的监测方法, 选择对象应有可靠的监测方法, 并能保证获得准确数据 可对监测获得数据作出科学的解释。 可对监测获得数据作出科学的解释。
Jiangsu University
环境监测
目
1 2 3 4 5 6 7 8 绪论 水和废水监测 大气和废气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 物理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录
Environmental College
2
课程性质
是本专业的一门”工具” 是本专业的一门”工具”课 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 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 是学生就业择业的直通车 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Environmental College
3
课程目标
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及程序 了解或掌握环境监测的方法 培养学生过硬的环境监测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