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词汇知识的外延_徐泉

合集下载

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在二语习得中的意义

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在二语习得中的意义

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在二语习得中的意义词汇知识深度作为是词汇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表明,词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仅仅强调词汇知识的广度即扩大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二者发展的不平衡会使其差距扩大,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深度能提高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习者采取合适词汇学习的策略,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词汇输入方式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词汇知识深度词汇知识广度二语词汇能力近年来,词汇研究的一个新走向是对二语词汇知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Meara P. ,Schmitt N. ,等学者。

他们将词汇研究的重点从词汇量即词汇宽度的发展到对词汇知识深度习得的研究,即对单词的各种知识习得过程的研究。

而要全面地了解词汇习得过程,就要从学习者习得知识的认知过程和特点入手,所学词汇知识与认知过程建立联系。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不再单单强调词汇量或词汇知识本身,而是更多地强调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个词,以及习得的心理过程。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词汇习得是不断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一、词汇知识广度词汇知识广度是指二语词汇量的大小。

在我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入学水平各个阶段和完成学业都有词汇量的规定(也曾有不少研究者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英语词汇量进行过调查,显示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拥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必要的,在阅读理解,即认知性词汇系的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词汇知识广度在二语运用中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词汇量能够很好地预测阅读理解能力密切相关。

但是单单增加词汇数量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提高语言输出能力方面,也就是在提高学习者的口语和写作的水平和质量方面是欠缺的。

二、词汇知识深度由于词汇知识深度在准确理解第二语言方面尤为重要,所以有研究者以对词汇知识的熟悉程度为标准来衡量词汇知识深度。

学习者对一个单词的认知熟悉度有以下三种,不认识,生词;熟悉,知道意思;确定,会使用。

二语词汇习得知识解析

二语词汇习得知识解析

详 细阐述。 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研 究为大学英语教 学尤其是 词汇教 学提供 了有益 的启 示, 而更大程度地促进 从
大 学 外 语教 学 。
( 关键词 ] 语词汇知识 ; 汇习得途径 ; 二 词 大学外语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I 1 [ - 9 文献标识码]A ( t 3 文章编号]10 —5 4 (0 0 0 —0 3 —0 0 8 19 2 1 )1 0 1 2
着 什 么 呢 ?对 这 个 问题 , 多 人 的认 识 还 很 模 糊 。传 统 上 很 很 多 学 生 习惯 把 词 汇学 习看 成是 背课 文 后 边 的 单 词 表 , 为 背 认 完 单 词 表 就 算 是 完成 了任 务 , 全 没 有 意 识 到 词 汇 的其 他 方 完 面 知 识 , 变 体 知 识 和 语 用 知 识 等 。所 以 , 讨 论 词 汇 教 学 如 在 途 径 之 前 , 必 要 澄 清 这 个 容 易 被 视 为 当 然 的概 念 。 二 语 词 有 汇 知 识 总体 可 以包 括 两 个 大 的 方 面 — — 一 元 词 汇 知 识 和 词
表 现 出来 的词 汇 匮乏 现象 便 是 最好 的证 明 。
观知识 , 涉及词的概念、 词义 、 的规则和词 的变体等 方面的 词 知识 。词 的概念 回答 “ 么是词? 的问题 ; 义知识 涉及 词 什 ” 词 义类 型和词义关 系 ; 词的规则涉及词的音位 规则 、 构词规则 、 句法规则和语用规 则 ; 变体 知识涉 及词性 和词 义 因社会 、 文 化和语境 不同而出现 的变异 。学 习者 可 以运用元 词汇 知识 计划 、 管理和监控二语 词汇学习。元词汇知 识既 可以在 自主
学 习 过 程 中 习 得 , 可 以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学 得 。 也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一)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一)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一)【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10年来发表于国内9大外语重要刊物(注: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的9大外语重要刊物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外语界》、《山东外语教学》。

)上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2)二语词汇习得的策略研究;3)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研究;4)母语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5)基于语料库的词汇习得与本族语者的比较。

文章在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二语词汇习得领域内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建议我国未来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应该多方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各层次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更好地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习得效果。

【摘要题】语言学【关键词】二语词汇/词汇习得/成果综述【正文】1.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有学者(Lewis,1993)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但是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认知过程,无人能掌握一门语言的全部词汇。

因此,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成为令众多学习者和研究者呕心沥血的一大难点,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词汇习得进行了讨论和实证研究(如:Laufer,2001;刘绍龙,2002;濮建忠,2000;张淑静,2005等),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将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持续引向深入。

在此关头有必要对相关研究作全面的总结回顾,并对未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重点分析1995-2005年这10年间在国内重要外语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论文,对国外的相关成果也有所涉及,但有关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将另文综述。

2.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回顾自1995-2005年这10年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词汇的附带习得与学得;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三)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与深度;四)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五)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词汇习得比较。

激活扩散模型与二语词汇知识深度习得

激活扩散模型与二语词汇知识深度习得
近年来从事二语习得研究的学者主要从心理语 言学 ,特别是心理词汇的角度来寻求词汇习得的有 效方法 。其关注的焦点问题是 :词是怎样储存在记 忆里和怎样被提取的 。早期的理论建构认为心理词 汇是词条的存储场所 ,它是用于匹配的原形 。词条 按频率高低排列 ,每个词条对应的是根据视觉刺激 划分的词 。识别一个单词的过程就是刺激材料与原 形的匹配过程 ,也就是在心理词汇中搜索 ,对这些词 条进行提取的过程 。随着研究的发展 ,心理词汇的 内涵不断扩大 ,结构也不断复杂 。心理词汇的加工 由原来的提取向激活转变 。
四 、结语 激活扩散模型也不是没有缺陷 ,它在很大程度 上仅考虑概念 ,而忽视了词本身 。词除了具有语义 特性之外 ,还有音位特性 、形态特性和句法特性 ,而 这些特性在激活扩散模型中都没有涉及 。关于词汇 深度习得的研究在国外已取得初步的成果 ,而在我 国 ,有关词汇深度习得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尚处 起步阶段 。词汇深度的内容十分广泛 ,还有很多需 要进一步的研究 。
“肉 ”联系起来 。如果将“狗 ”的单词给受试者看 ,那
么激活的就不仅是这个概念本身 ,激活可扩散到它
周围的概念 ,所以 ,“骨头 ”也能激活起来 。安德森
等人做的一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他们把
受试者分成启动组 (在启动组里 ,受试在实验之前给
了一些提示 ,已知道实验的目的 、步骤 、方法 、所期待
— 5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中 ,词汇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语义联系上的 。不可 否认 ,英语词汇中任何一个单词都和一定数量的其 它词汇有某种语义联系 。因此要善于把握这种联 系 ,来促进词汇的习得 。

二语习得综述

二语习得综述

二语习得综述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What is SL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refers both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first one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The additional language is called a second language (L2), even though it may actually be the third, fourth, or tenth to be acquired. It is also commonly called a target language (TL), which refers to any language that is the aim or goal of learning. The scope of SLA includes in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istic contexts, 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classrooms, and L2 learning that involves a mixture of these settings and circumstances.*Language learners can study the language as a school subject, consciously learning and memorizing facts about the language. This results in conscious knowledge about the language that is referred to as declarative knowledge陈述性知识or expli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 Stephen Krashen calls this 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learners can also gradually gain unconscious control overthe language by using it actively for func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purposes. This results in unconscious knowledge that is referred to as procedural knowledge过程性知识or impli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 Stephen Krashen calls this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语习得内隐外显学习研究-问题与思考-戴炜栋语言的本质Nature of Language语言现象有生理及心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及文化的产物。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

词汇作为语言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

尤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一)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于1972 年提出,并确定了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关联[1]。

1978 年,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至1992 年,Selinker 更新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

从上述关于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调整。

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

词汇习得量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石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1]

语言教学研究
进一步指出,脱离语境通过词表翻译法学习词汇的方式对初 级阶段的词汇学习比较有帮助,语境中的词汇阐释则对进一 步的词汇学习非常有利。(孙晓明,2007)
(五)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方法和策略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有关键词法、联 想法和猜词法。(孙晓明,2007) 二、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状况 (一)已经涉及的领域 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 不多,主要有词汇习得偏误研究、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研 究、学习策略研究、词汇知识研究以及和词汇习得的其他 方面的研究。 1.词汇习得偏误研究 词汇习得偏误研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 开展得最早的,早在1987年鲁健骥就发表了《外国人汉语 词语偏误分析》一文。该文首先分析了留学生习得词汇产 生偏误的原因,如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 (语际负迁移),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的目的语知 识的干扰(语内负迁移),学习态度,教学中的讲解和训练 中的失误;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鲁健骥,1987) 在这之后,词汇习得偏误研究一直在继续,如陈绂 (1998)研究了了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词时的母语负 迁移现象;张若莹(2000) 探讨了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 习得的偏误与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一些问题;朱志平 (2002)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研究了双音词偏误现象;李 彤、王红娟(2006)对中级阶段留学生双音节动词偏误进 行了研究。 2.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研究 我国对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有词频 因素、投入因素和语义透明度因素,其中数词频因素的研 究较多。 1)词频因素 词频因素研究的成果也很少,主要是江新和她的学生 (2005,2006)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还 没有看到。柳燕梅(2002)探讨了生词重现率对欧美学生 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江新(2005)研究了词的复现率对 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并对留学生汉语双字词 习得中的频率效应进行了研究。江新等人(2006) 在《外 国 学 生 汉 语 字 词 学 习 的 影 响 因 素 —— 兼 论 《 汉 语 水 平 大 纲》字词的选择与分级》一文中也主要讨论了词频因素。 从方法上来看,词频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 度进行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即词频 因素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得 出了更为细致的结论:字频对低频词学习的影响大于高频 词,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更大。字频对于双 字词学习的影响受整词频率、学习者的汉字基础的制约。 (江新,2006) 2)投入因素 孙晓明(2005)用实证的方法对投入因素对欧美学生 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被试在词汇学 习中投入水平不同,词汇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这个研 究还结合了“投入负担假说”得出了了如下结论:认为被

二语习得lateralization

二语习得lateralization

二语习得lateralization“二语习得论”产生于美国60年代,有人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叫“二语习得”。

我国大多数孩子接受的传统外语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英语学习”也就是“学得”,这种英语学习存在单一的中文母语环境中。

比如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背单词”“备注汉语”等,学习的核心是语言的形式。

“习得”是指通过大量的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的学会一门语言,就像小孩获得母语的能力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习得”。

二语习得lateralization是指二语习得的偏侧优势,即二语习得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倾向优势,具体如下:1、儿童(3-10岁)儿童学习外语的优势是大脑的可塑性最强,在语言才能方面未呈现差异,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这一时期学习外语可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激发神经功能系统,以后再发展,语言习惯和能力比较容易形成。

缺点是他们的长期记忆能力较差,母语与外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容易混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时间花得多。

因此他们的外语学习特别需要好的条件,如双语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将外语作为思维工具、游戏工具和交际工具,或者具有非常好的师资条件及完备的教学设施。

2、少年(11-17岁)少年学习外语的优势是,少年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其元语言意识较为敏感,模仿力和记忆力极强,少年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从而促进语言输出。

少年的情感屏障没有成年人高,一般不像成年人那样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情感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

少年跟成年人一样,能利用所学的语言规则进行监控,而儿童一般缺乏监控语言输出的能力。

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少年在学习速度及学习具体语言方面(如词法、句法、听力等)有超过成年人和儿童之处。

缺点是比儿童的学习要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坚持性;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习科目太多,易造成顾此失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 。在词汇量测试中 , 如果按照不同的标准选取 受测词汇 , 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 , 最后得出的 数据值的含义是不同的 。 例如 , 一个基于 100 个 形词 , 但其中有较多形词是属于同一个标题词的
意义 , 和它们同属一个词族 , 如 leak , leaky , leakiness , leakage , leaker 属于一个词族 。 形词 、标题词 和词族是衡量何种形 式算一个词的 三种不同标
法的发展 , 词汇量的发展围绕二语习得者需要多 少和什么样的词汇 的问题展 开 , 测 量方法的发 展围绕着 词的 界定 、测试题型和测试方法展开 。 深度外延发展的重点 是对词汇知 识构成成 分的细化 、类别化 和词汇知识 的 存取 自动化等问题 。 二语词汇知识外延的 发展给 予二语 词汇习 得的启示 在于 , 学习者 应根据 自己的 英语 水 平 , 分三个阶段 , 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扩充自己的词汇知识 。
编号 1
2
3 4
题型 多项选择 受测词与同义词
或释义连线 写出 L1 对等语
内省报告
缺点 如用 L2 给出的选项中含有生词 , 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 仅 能检测 消极 词汇知 识 ;如用 L2 给出的 同义 词或 释义
中含有生词 , 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 仅能检测到 积极词汇 。 让受试自己 报告单词掌握情况 , 测试的信度较难控制 。
数均以标题词为单位统计 , 故与以词族为单位统 了不同的标准 。大体可以分为对词汇深度知识静
计相比 , 覆盖率的百分比数值偏大 。 青少年读物 语料库中的词以词族为单位统计 , 但因为文字难 度较低 , 高频词复现率高 , 故相同高频词数的文本 覆盖率相比较布朗和英国国家语料库为高 。 由于 词由高频至低频在英 语使用中复现 率呈下降趋
词汇知识的广度 , 就是词汇量问题 , 对于习得 者来说就是“知道多少词”的问题 。同时 , 广度依 其界定标准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广度的发展包含 两个意义 :1)L2 习得者自身词汇数量的发展 ;2) 词汇量统计测量方法的发展 。 由于统计测量方法 是研究词汇量的基础 , 下文中先予以讨论 。 3 .1 .1 统计测量方法的发展
者的词汇量 。 英语的总词汇量 , 不计合成词 、古词 、 因为当用于选词的语料库足够大 , 且包含各种文体
缩略语 、专有名词和方言形式 , 共约含 54000 词族 (Nation &Waring , 1997)。这 么大的词 汇量对于 L2 习得者来说 , 是遥不可及的 , 普通的本族语持有 者也没有达到该数量 。本族语持有者的词汇量 , 5 岁的学龄儿童约有 4 至 5 千词族 , 大学毕业生约有 20000 词 族(Goulden , Nation & Read , 1990), 但这
试的主要问题在于测试结果受限于所选用的词频 表等级 。例 如 , 当 选用的词 频表只包 含 3000 词 时 , 无论受试的实际词汇量有多大 , 测试结果不会 超过 3000 。因此测 试时需根据不同程度的受试 选用词量不同的词表 。 词表法的另一个问题是 , 根据词频构成的词表并不一定包含受试已掌握的 词, 且基于不同的语料统计的词频也不尽相同。 目前 , 在词汇量测试时一般利用含多种等级的词
时 , 语料中词的分布接近其在语言自然使用中的真 实分布情况 , 此时就只需考虑词频 。 表 3 列出了 Francis 和 Kucera (1982)、Chujo 和 Utiyama (2005)、 Hirsh 和 Nation (1992)对布朗语料库(Brow n)、英国 国家语料库(BNC)和青少年语料库(Juvenile)中词 频对应文本覆盖率的统计结果 。
态的剖析和动态发展的描述两类 。 3 .2 .1 静态剖析
早在 上世 纪 40 年 代 , 克 隆巴 赫(Cronbach , 1942)就提出词汇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 于词义的知识和对这些知识存取的水平 。其中词
表 1 词表及界词标准
影响统计结果的因素除了词的界定外标准 , 所掌握的词数 , 即为受试的总词汇量 。 用词表测
还与测试本身有关 , 体现在两个方面 :1)怎样挑选 受测的词 ;2)题型和测试方式 。对于词的挑选 , 奈 申总 结 出两 种 方 法 :词 典法 和 词 表法 (Nation , 1990)。词典法是在一本词典中随机挑选一定数 量的词 , 让受试解释其意义 , 然后根据换算公式 “词汇量 =正确答案数 ×词典中的总词数 ÷ 测试 中的总词数” , 可计算出受试的词汇量 。 分析换算 公式可知 , 这种方法测试的结果因所用词典所含
词条数的多少而变化 。词表法是从根据词频等级 划分的各级词表中分别选出一定比例的词进行测 试 , 然后以各级词的正确率乘以该级词表中词的
表 。另一方面 , 使用不同的题型也会影响词汇量 测试的结果 。 词汇量测试常用题型有四种 , 它们 的共同优点是易操作 , 但各有不同的缺点 。具体
总数 , 得出该级词中受试所掌握的词数 , 累计各级 类型及缺点分析见表 2 。
测试比一个基于 100 个词族的测试所得结果词汇 量数值偏大 。 表 1 概括了词汇习得研究史上几个 较有影响的词表及其界词标准 。
研制者 T hor ndike 和 Lorge(1944)
Wes t(19 53) Xue 和 Na tio n(1984:215-229)
Co xhead(2000 :213 -239)
示例研究 Wesche 等 , 1996:13 -39
N ation, 1990 :261 -272
N ation, 1993 :115 -134 Read, 1995:1-17
表 2 题型及缺点分析
3 .1 .2 词汇量的发展
20000 词族并不是同等重要的 。衡量词汇重要性
从 L2 习得角度探讨词汇量的发展问题 , 其意 的一个主要标准是词频和分布(range)。词频指词
要衡量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量 , 首先要界定 “词”这一基本概念 , 即在统计中 , 什么样的形式算 一个词 。 为了不同的目的 , 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 所得出的词汇量结果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 调查 显 示 美 国 大学 生 词 汇 量 在 15000 至 超 过 20000 的 较 大 区 间 内 (Anderson & F reebody , 1981)。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 其中一个原因 在于不同研究者计算词汇量的方法不同 。在词汇 量测 试 和统 计 中 , 有 必 要 区 分 几个 概 念 :形 词 (ty pe)、标题词(lem ma)和词族(w ord f amily) ︶
覆 盖 率 ︵ % ︶
15851 97.8
10000 95.7
表 3 语料库及文本覆盖率
布朗语料库收录 100 万形词 , 英国国家语料 否仅意味着掌握它的拼写和意义 ? 掌握一个词的 库收录超过 1 亿形词 。 它们所收录的语料多 , 包 意义是否仅意味着粗略地知道它的常用意义 ? 对 括了各种题材和文体 , 分布广泛 。 因为它们的词 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 几十年来 , 词汇研究者们提出
1 .导言 自 20 世纪八 九十年代以来 , 二语(L2)词汇
习得研 究取得了很大 的发展 。 研究 者从词表设 计 、学习策略 、习得模式 、影响习得的因素 、与语言 技能的关系 、心理词汇 、学习者差异等角度 , 在 L2 词汇习得领域内展开探索 。所研究的问题概括起 来 , 可以分为三类 :1)关于“词”和“词汇知识”的本 体研究(如 Nation , 1990);2)关于 L2 词汇习得的 研究(如 Paribakht & Wesche , 1999);3)关于 L2 词汇使用的研究(如 Wesche & Paribakht , 1999)。 在这三类内容中 , 最基本而且与几乎所有其他具 体问 题相 关的是 本体 研究 中关 于“ 词汇 知识” 外延 (denotation)问题 。 因为清楚地探讨与 L 2 词汇习 得和使用相关的任何方面的具体问题 , 几乎都离 不开对 词汇知识的描 述和测评 。要 测评词汇知 识 , 首先需定义它 , 并弄清它的外延 。但到目前为 止 , 虽然在词的本体 、习得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 但关于词的外延问题的研究仍显得纷 繁复杂 , 头绪繁多 , “关于词汇知识的本质 , 还没有 清楚一致的观点”(Laufer &P aribakht , 1998 :365 -391)。本文拟探讨以下问题 :1)词汇知识的外 延包括哪些方面 ? 2)词汇知识的外延经历了哪些 发展 ? 从二语习得角度分析 , 这些不同的界定有 何优 、缺点 ? 3)词汇知识外延的发展对二语词汇 习得有何启示 ? 2 .词汇知识的外延
· 20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 L TP)2009 年第 1 期
二语习得中词汇知识的外延
华中师范大学 徐 泉
提 要 :随着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深入开展 , 二语词汇知识外延的界定呈现出复杂的发 展性特点 。 总体
上 , 二语词汇知识包含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 。 广度外延的 发展包括二语习得者词汇量和词汇量的统计测量方
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 , 其所掌握的词汇知识 可以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衡量 。“量”是词汇知 识的广度 , “质”是词汇知识的深度 。 广度指的是 学习者所拥有的词汇量 , 即掌握的对其发音 、拼写 和意义有基本了解的所有单词的集合 。 深度指的
是学习者对单个词语形态 、语义 、语用和运用等各 方面知识所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广度和深度同为 学习者词汇知识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 但在二语 习得研究中 , 两方面各自包含哪些 内容 , 怎样检 测 , 特别是关于深度的组成成分等问题 , 尚处于发 展之中 。 3 .词汇知识外延的发展 3 .1 广度的发展
词表名 The T eacher' s Wo rd Book The G eneral Service List T he University Word List T he Academic Wo rd Li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