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江苏县域金融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国内许 多学者 在经济 与金 融 的关 系上 也 作 了大
量的研究 ,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果 。樊纲 等对 金 融 发 并
展 与企 业改 革 问题 的探 讨 , 明 了将 金融 发 展 与 中 说 国经济 改革 与 发 展 结合 起 来 进 行 研 究 的必 要 性 。 。 易钢 、 张杰 、 赵志 君等对 中 国金 融 资产 结 构 的定 量分
有关 经济与 金 融 关 系 的 研 究 , 者 们 从 不 同 的 学 角度提 出了多 种 观 点 : 种 观 点认 为货 币 不 过 是 便 一
融发 展通 过 吸收 储 蓄 、 持 投 资 、 理 风 险 、 低 交 支 管 降
易成 本等 方 面 的积 极 作 用促 进 经济 发 展 , 经 济 发 是 展 的一个 必要条 件 , 就 是 金 融 发展 的 “ 给 主导 ” 这 供 作用 。美 国耶 鲁大学 著名 经 济学 家 帕特 里 克提 出 了“ 求 跟进论 ” 认 为相对 于经济 增长 , 融 发展 具 需 进 行 了大 量实 证 研究后 认为 , 融市场 是经 济 活动 的 中心 , 融 服务 金 金 的数量 和质量可 以部分 解 释经 济增 长 率 。他们 对 金 融结构 、 金融压 抑 、 金融 深化 和金 融 自由化进 行 了分 析, 并深 入 探 讨 金 融 发 展 的 路 径 。例 如 , 以格 林 伍 德、 约万诺维 奇 、 密 斯 和列 文 等 为 代 表 , 出 了经 史 提 济增长 与政 府行 为对 金 融 发 展 产 生 的 作用 ; 以帕 加诺等 为代 表 , 出 了金 融 发 展 对 经 济增 长 产 生 作 提
基于自组织视角的区域金融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

(0 8 20 )考察了我国金融业 自 组织和他组织的双重特 性。本文在探讨 自组织演化机制的基础上 , 以江苏 将 为例深入分析区域金融发展 的自组织过程和 自组织 趋 向, 以期对广西 区域金融深入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
二、 自组 织 演 化 机 制
结合 自 组织理论的研究 内容 , 我们对耗散结构等 代表性的 自 组织理论进行总结 , 发现了它们具有开放
杂( 从单一银行机构向银行 、 证券 、 保险及期货多种机 构 )从低 级 向高级 ( 、 从手 工 向智 能 ) 的渐进 演化 。
( ) 三 自组 织 系统 内部 必须具 有非 线性 作 用 . 成 形
动 力 学 过 程
总熵变减少来源于系统外 的负熵 ds e 增加 和系统 内 有序 演化 而产 生 的正熵 如 减 少 两部分 。当 ds O且 e< ,
( ) 一 自组 织 系统 必须是 开放 的 . 成 了熵减机 制 形
性。 经济增长引致金融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的波动使 得各金融机构处于非平衡态。在激烈的竞争中, 各金 融 机构 系 统 在 与外 界 环 境 交 流 中因 负熵 ds增 加及 e
正熵 如 减 少 的不 同而导致 优胜 劣汰 的不 同结果 。正
与 区域金 融发展 。
纪 明 ,男 ,安徽 泗县人 ,广 西师 范学 院经济 管理 学 院副教 授 ,南京 大 学商学 院博士研 究生 。研 究
方 向为宏观 经 济 、 国际贸 易。
一
21—
《 区域金 融研 究> o 1第 l 期 > l 2 1
性、 非稳定态 、 非线性作用和诱发性等特征性理论共 区域金融系统各金融主体在资金实力 、市场份 识。 本文结合这些共识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的自组织 额 、 经营效益 、 企业文化 、 创新能力 以及员工素质等方 演 化机 制 。 面存在显著差异 , 这种可测的差异类似不均匀的物理
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

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综述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实体企业金融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实体企业金融化指的是企业通过金融手段获取资金,实现价值增长和规模扩张。
本文将围绕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指实体经济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融资的过程,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银行信贷等方式。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借贷或股权融资等渠道获取资金,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增值。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和融资渠道选择,还受到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发展现状实体企业金融化在我国的发展得益于金融改革和市场化的推动。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融资渠道逐渐丰富,银行信贷、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的运用日益广泛。
同时,我国不少实体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展金融化经营。
三、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重要影响。
2. 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对实体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和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可预测性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保障。
4. 企业自身因素: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行业属性、管理水平等企业自身因素也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巨大影响。
四、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未来趋势未来,实体企业金融化将继续推进,但在趋势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1.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未来实体企业金融化将更倾向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
2. 金融科技的崛起: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金融业态将不断涌现,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重要影响。
江苏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

了地 区经 济 发展 活 力 的重 要指 标 。
近 年来 ,江 苏 省 的金 融服 务业 实现 了跨越 式 的发 展 ,其地 位有
了显 著的 提升 ,成 功 经 受 了国 际金 融危 机 的严 峻考 验 ,在 经济 和社 会 各方 面 发挥 着越 来 越重 要 的作用 。2 0 1 0 年 江 苏省 金融 服 务业 的产 值 为2 1 0 5 . 9 2 亿 元 ①, L t 2 o o 5 年 增 长 了1 6 1 3 . 5 2 亿 元 ②,平 均 年 增 长 率 为3 3 . 7 3 9 6 , 比 同期 G D P 的增 长 速度 高 1 6 . 3 6 % 。金 融机 构 数 量 由2 0 0 5 年 的9 6 6 2 家 ③增 长 到 2 0 1 0 年 的1 1 4 2 5 家④ ,平 均年 增 长率 为3 . 4 1 % 。从 业 人 员 由2 0 0 5 年的l 4 7 , 5 3 3 人 ̄ 2 0 1 0 年的1 7 9 , 1 7 7 人⑥ ,平 均年 增 长率 为3 . 9 6 %。 但 是 , 由 于 众 多 主 客 观 原 因 的 存 在 , 江 苏 省 金 融 服 务 业 的发 展 与江 苏 省制 造业 转 型升 级 的要 求还 不相 适应 ,与上 海 、浙 江 省等金 融服 务 业 发达 的城 市相 比还 存 在着 不 小 的差距 。 二 、江 苏 省金 融 服 务业 中 存在 的 问题 1 . 金 融服 务业 与 经济 发 展 的水 平 不相 符 近 年 来 ,江 苏 省 金 融 服 务 业 取 得 了 较 大 发 展 ,不 仅 产 业 规 模 显 著 扩 大 ,而 且 金 融 系 统 的整 体 功 能 也 在 不 断 完 善 。但 是 ,与 江 苏 省 的 经 济 总 量 相 比 ,金 融服 务业 的发 展 水 平 仍 然 偏 低 。经 过 改革开放3 O 年 多 来 的 快 速 发 展 ,江 苏 省 积 累 了雄 厚 的 实体 经 济 基 础 ,但 也 在 客 观 上 导致 传 统 服 务 业 所 占的 比重 过 大 ,金 融服 务 业 等 高 端 服 务 业 发 展 相 对 滞 后 , 制 约 了江 苏 省 经 济 增 长 潜 力 的 发 挥 。例 如 ,2 0 1 O 年 江 苏 省金 融 服务 业 产 值 占G D P 的 比重为 5 . O 8 % ⑦, 甚 至 低 于2 O l O 年全 国5 . 2 1 % @的 平 均 水 平 。 而 同 期 浙 江 省 和 上 海 市 金 融服 务 业 占G D P的 比 重 分 别 为 8 . 3 9 % @ 和l 1 . 3 7 % @, 由此 可 以 看 出 江苏 金 融服 务 业 与其 经济 发 展 的水 平还 不 相符 。 2 . 国际化 水 平有 待 进 一步 提升 加 入 世 贸 以来 ,尽 管 服 务 业 的开 放 力 度 不 断加 大 ,但 就 金 融 服 务 业 而 言 , 并 没 有 对 外 资 实 行 积 极 有 效 的 开 放 。 外 资 在 行 业 准 入 方 面仍 然 存 在 种 种 限 制 ,例 如 政府 政 策 向 国有 控 股 的 大 银 行 倾 斜 、 国 内银 行 引 入 国 外 战 略 投 资 者 的 占 资 比 例 不 得 超 过 2 0 % 等等。 2 0 0 5 -2 0 1 0 年 间 , 江 苏 省 金 融 服 务 业 吸 收 的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合 计 为 9 . 2 3 亿 美 元 ⑩,仅 占全 部 吸 收外 商 直 接 投 资 的0 . 3 0 %,而 同期 制造 业 所 吸 收 的 外 商直 接 投 资 为 2 1 8 6 . 6 0 亿 美 元@, 占全 部 外 商 直 接 投 资的7 2 . 0 4 %, 由 于 国 际 化 水 平 不 高 , 因 而 也 就 无 法 有 效 地 引 进 国 外 的 先 进 技 术 和 管 理经 验 ,金 融 服 务 业 的 供 给 、 服 务 质量 和服 务 手 段 也就 难 以像 制造 业 一样 迅 速 发展 和提 升 。 3 . 固定 投 资水 平较 低 2 0 O 5 —2 O 1 0 年 江 苏 省城 镇 金 融 服 务业 固定 资 产 投 资为 6 0 . 7 1 @ 亿元 , 占城 镇第 三 产 业全 部 固 定投 资的 0 . 1 8 %。 而 同 时 期 城 镇 交 通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研究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研究摘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战略部署。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不能脱离经济而存在,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文章从资金流动的视角分析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基于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实践总结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资金流动实体经济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05-03结论3:结合国民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从物价水平p、货币供应总量m等因素的变动趋势来看,对国民经济整体产出有着重要影响,但影响方向并不确定。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1.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中心。
美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特点是以资本市场为中心,同时辅之以政府政策引导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独特优势。
一是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
美国风险资本热衷投资于新领域的科技创新,并将资金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有力推动了高新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誉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
为了鼓励风险投资,美国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推出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计划,规定sbic发起人每投入1美元到风险投资项目中,便可从小企业管理局(sba)得到4美元的利率仅为2%的低息贷款,同时还可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对税制进行改革,使风险投资税率由49%大幅降到20%。
二是对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规定较为宽松。
企业与作为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对债券发行总额、发行条件协商一致,即可作出发行决定。
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方便地发行资信等级低或无等级债券。
活跃的“垃圾债券”包销市场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融资平台。
此外,美国政府所属的小企业管理局还对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和技术、管理支持。
三是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了政策性金融体系。
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以宿迁市为例

创 新 金 融服 务 实体 经 济发 展 的若 干建 议
— —
以宿迁 市为例
梁丽丽 熊建 文
间融资平台等。在科学分类 的基础上 ,监管水平 和能力覆 盖范围内的 民 间金融形态先行阳光化、规 范化,对不具备准人条件 的民间金 融形态要 从严治理 ,坚决打击非法集 资等违法行为 。 2 .促进非存款类放 贷组 织规范化 。首先 ,应 小贷公 司 、农 民资金 互助社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准人许可。如建立 “ 贷款业务经 营许可证”制度 ,明确资格条件及设立程序 , 对符合条件的, 依法发放贷款 业务牌照 。 其次,完善内部经营规则与内 控制度 , 减少经营风险。再次 ,加 强外部监管和风险防范。地方政府 、银 l J 釜 会、人 民银行要形成监管合力 ,提 高监管能力 ,确保整个 非存款类放贷市场经 营规范 、风险可控。 3 .防范 “ 影子银行 ”风险。国内 的影 子银行 活动 ,最突 出的体现 在两个 方面 :一是商业银 行业务 ,以及 非银行 的各类信贷 产 品的销售 , 二是基于高利贷 和集 资为主体 的私人金融活动 。从组织形 式上看 ,影子 银行在中国的表现 形式主要 是银信合作 的金融产品。虽然仍 处于起 步阶 段, 但风险不可小觑, 极易引发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 、 表外业务风险。应尝 试以银行表外业务推动我国金融创新 , 改变当前我 国银行业务同质化趋势。 同时进一步推进 以市场 为导 向的利率改革 ,直至全面放开利率管制。 此外 , 还要 针对金融风 险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 ,寻找 防范与化解 策略和形成地方金融 危机的公关策略 。尽早切断金融风险 传导机制 ,避 免伤及实体经济。同时 , 加强 司法实践创新 ,为金融创新在经 济法制轨 道上平稳运行 提供更 为有力 的法律保 障。 四、引入保险机 制,探 索金 融风 险分担机制和处置机制 1 .试点小微金 融机 构的存款保 险制度 。近期 ,国内小微 金融机 构 出现挤兑 风潮 和破产案例 屡见报端 , 建 立存款 保险制度 呼声 日 益 高涨。 实际上 ,如果银行破产 实现不 了,其他非银行金融市场 以至实 体就很难 真正繁荣。《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 0 1 3 )称 ,央行将积极研究 制定 “ 存款 保险条例” 。这表 明,当前建立存款 保险制度 如箭在 弦上。 由于 我国银 行体制是 “ 两头大 中间小” ,即 国有五大银 行虽然数量 少 ,但资 产规模 占绝大多数 ,而小银行则恰 恰相反 。股 份制商业 银行都处 于 中间状 态。 由于五大行 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力 了得 ,倒闭风险不高 ;而且较 大程度 地建立在政府 信用之上 ,即使 出现 问题 ,政府绝对不会坐 而视之。而小 微金融机构势单力 薄 , 抵御风 险能力较弱 ,亟需通过存款保 险制度保护 存款人 利益 ,维护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 。 2 .尝试非存 款类放 贷组织的贷 款保险机 制。鼓励和支持 保 险公 司 加强业务 创新 ,尝试推 出针对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贷款保 险,降低经营 风险。仿 照车险,分 为强制 险和商业 险两 类。要 求参加借款 人按照借款 金额的一定比 例 ( 如1 %)购买强制险,一旦其违约 , 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即 可获赔一定比例 ( 如2 0 %一 3 0 %)资金 。另外 ,准予非存款类放贷组织 在 借贷时按照—定 比 例 ( 如5 %)购买商业险,一旦对方违约,可获一定 比 例 ( 如5 0 %一 6 0 %)的赔款。当然 , 商业险也可以不计免赔。这样,信贷业务 中的风 险不对称 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非存款类 放贷组 织 的利益。当然 , 在推行此类保险时 ,要采取切实措施 ,防止借 贷双方 相互勾 结 , 联合 骗保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学院)
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

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近年来,实体经济的发展一直是财政和金融领域关注的重点。
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财政部门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融资支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介绍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具体措施。
一、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的财税支持。
财政部门将通过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补贴等方式,减轻实体经济的财政负担,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
二、加大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
财政部门将通过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投资基金等形式,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实体经济由传统向高端高新领域转型升级。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
财政部门将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领域的投入,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升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
财政部门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风险分担基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意愿。
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实体经济的金融获得成本。
财政部门将加大对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和条件,提高实体经济的金融获得能力。
六、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财政部门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提供科技创新补贴等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向高科技领域转型。
七、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财政部门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和运营成本,为其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金融服务。
八、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财政部门将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减少贷款利率,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九、加强对实体经济的监管和引导。
财政部门将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十、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财政部门将推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 规划》 的一个 重 要 目标是 实 现 苏 南地 区 的经 济社 会 一 体化 , 本 部分 我 们 从 产 业结 构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项 目“ 基 于产 业链 空 间分 布 离散化 的 区域 协 调发展 动 力机 制 研 究 ” ( 编
号7 1 1 7 3 1 8 2 ) 。
一
、
引 言
区等 改革 实 验 区之 后 , 我 国第 五 个 “ 国家 自主
如 果将 中 国之 前 的改 革 称 为 产 品市 场 改 革 ,那 么 如 今这 项 改 革 已接 近 完 成 。 未来 十 年 ,中 国经 济转 型和 变 革 的重 点 将 会 在 区域 市场 , 区域经 济 如 何基 于现 有 发展 阶段 , 立 足 域 内禀 赋实 现 突破 性 发 展 无 疑是 经 济 转 型 和
种 普 遍 的 观 点认 为 ,苏 南 地 区 的制 造
业 已度 过 以 产 品 粗 加 工 为 主 的 初 级 阶段 , 正
在 进 行 激烈 的转 型 升级 , 以向 高 附加 值 、 高技 术 的产 业链 高 端进 军 ( 见表 1 ) 。 但 这些 表象 背
后 的事 实是 : 目前 为 止 , 苏 南 地 区 乃 至 长三 角 制 造业 仍 处 于全 球 价 值 链 的低 端 ,其 强 劲 发 展 的背 后 依 赖 的是 基 于 一 体化 的产 业 高 度 专 业化 以及生 产要 素 的低 成本 优势 。以 2 0 1 1 年 制 造业 为例 ,生 产 最 终产 品 的企 业 达 到 7 2 % 以上 , 其 中纯 粹 O E M( 原始 设 备 制造 ) 业 只 占
5 8
金 融纵 横 2 0 1 3 . 0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O卷第2期 2015年6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Vo1.30 No.2
Jun.2015
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赵牧① 董丹丹② 孙武军③ (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010②③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已进入攻坚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但 影子银行、资金空转等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不断加重。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当 今重要议题。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民营企业聚集地,解决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问题,对其 他省份有重大借鉴意义。文章以金融与经济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路径及 金融需求,针对江苏实际情况,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江苏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金融支持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2.031 中图分类号:F327/F8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5)02—189—06
引言 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欧美发达国家虚拟经济过 度膨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世界各国形成了发展 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的共识。我国作为高度依 赖出口和外资的新兴市场大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 之年,转型的成果与否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命 运。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发挥着引导资 源配置的关键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不 容忽视。然而在现实中,金融脱媒、影子银行、资金 空转等现象突显,资金不仅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 中,反而催生了资产泡沫、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 稳健发展埋下隐患。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大省,2014年GDP占全国 GDP的10.36%,位列全国省份第二。但与此同时, 江苏是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 业聚集地,面临的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 也尤为严峻。所以如何加强金融对江苏实体经济 转型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助于推动江苏的经济发 展,也为其他省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蓝本。
一、
金融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有学者研究金融与经 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延续至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项目号:14ZDA043),江苏高校优势 学科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号:PAPD)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赵牧,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 . 一189— 赵牧,董丹丹,孙武军: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证研究,大多数结论都证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呈正相关关系,有的研究也提出金融的过度发展会 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金融发展可以助推经济增长。此观点最 早由Schumpeter(191 1)提出,他认为发达的金融服 务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Goldsmith (1969)以35个国家1860至1963年长达一百多年 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率先使用金融相关率(FIR) 衡量金融体系规模,发现各国的FIR随着经济增长 均有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的规模呈正 相关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 有明显差别。King和Levine(1993)发现金融发展 程度和产业成长水平是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通过 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来推动产业成长和经济增 长。wurlger(2O00)以65个国家1963—1995年数据 做回归分析,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 一是通过金融投资对产业进行了优胜劣汰,从而助 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学者也用 回归分析证明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以及使用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金融对经济发展 有促进作用的结论。谈儒勇(1999)对我国金融发 展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指出金融中 介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曹啸、吴 军(2002)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检验表明,中 国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金融资产数量的 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范方志和张力军(2003) 对我国东、中、西部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数据做了实证分析,提出各地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 深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沈琦(2010)采用Johan— 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 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提出金融中介发展对产业 结构的变动有促进作用。马智利、周翔宇(2008)通 过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提出金融发展促进了非农 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柴志宏(2015)通过ADF检 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金融 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金融发 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经 济增长能够促进金融发展的效率提高。 其次,金融与经济之间的良性关系在金融过度 一】90一 发展的情况下会出现扭转,金融的过度发展积累的 风险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张良贵和孙久文 (2013)运用DSGE模型,对我国五大经济区域进行 模拟估计,说明了我国的金融加速器效用有显著的 区域性特征。陈守东、王妍、唐亚晖(2013)通过马 尔科夫区制转移的多元动态引资模型进行实证研 究,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由内在的周期不稳定性,在 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它对经济有显著的正向放大 影响,在“适速增长”阶段则不显著。
二、江苏实体经济转型的路径及其金融需求分析 (一)经济转型的核心路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 从经济总量上看,江苏2014年的GDP为6.51 万亿元,仅次于广东。但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却不及 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或直辖市。从上世纪50代至今 江苏的产业结构经历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持续下 降;第二产业迅速上升成为经济重心,占GDP比重 维持在50%一60%之间;第三产业比重从低位徘徊,到 改革开放以后,超越第一产业比重,并随着人们社 会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增加。20世纪初,第二产业比 重开始略微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呈现了产业 结构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优化的现象。江苏产 业结构变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如何顺应规律,助 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 键。无论是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的结果,都可 以看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核心路径就是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在于二三产业 目前,江苏省的第二产业虽然体量大,但是在 全球价值链重新布局、新兴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背 景之下,江苏工业发展层次低、方式粗放已制约了 其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江苏的工业处于全球价值 链低端,没有自主品牌,关键技术装备依赖于发达 国家,以出口加工业为主要形式,“两头在外”受国 际环境影响大;资源能源进口依赖度高,土地、能 源、资源紧张,要素价格优势逐渐丧失,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也决定了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不 赵牧,董丹丹,孙武军: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可持续;产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问题 突出。针对这些严峻的问题,江苏的第二产业必须 进行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在 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要提升发展层次,主要 在于制造业从一般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 高端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 的驱动,促使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技术水平;通 过兼并重组、改造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的企业, 促进产业集中,提升土地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和 环保设备,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 江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另一个关键在第三 产业的发展。因此,江苏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 升第三产业比重,促使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以 制造业带动服务业需求,以服务业引领制造业的升 级。从产业链延伸角度,向上发展研发、设计等科 技性服务,向下推动营销、品牌推广等商务性服务, 以提升金融、信息、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比重, 推动第一、二产业现代化发展。引导要素向服务产 业聚集,扩大骨干企业规模,促使企业合并或形成 产业联盟,增强竞争能力和打造服务业自主品牌。 引进知识密集性的高端生产性服务,如人才培养、 形象设计、法律咨询、服务外包等,发展高端消费性 服务,如文化传播、医疗保健、度假旅游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需求 从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可以看出,产 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际是各大产业自身的优化升 级、促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的优化升级就是 资源的重新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就转化为 金融资本的重新配置: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拥有良 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或行业拥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吸引资金流入,通过资金获取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生 产资源;另一方面,衰退的夕阳产业或不具备发展 前景的企业,投资回报率低,无法吸引资金流入,由 于缺乏资金而最终破产重组或淘汰。因此,江苏实 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即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参与引导生产要素的重新配 置。
三、江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存问题 2014年末,江苏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已达到 1344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但 是,相比于江苏实体经济转型对各种类型金融资本 的巨大需求,江苏金融供给仍存在很大的缺口,这 主要体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和实体经济转型需求的 不匹配。 (一)金融总量偏小、金融产品单一,金融供给 落后于经济增长 金融资源配置的总量方面,根据中央银行和国 家统计局数据计算,近五年江苏的总融资额占GDP 的比重平均为20.15%,而上海的为30.5%,浙江的 为29.58%。2004—2014年江苏的总融资额占经济 总量比值一直落后于上海和浙江五个百分点左右 (见图1),这说明江苏金融资源的增长相对于总体 经济增长较为缓慢,金融资源无法充分满足经济转
^ A。 . A
。 … 、 、 、 一 \ k ,- 一— ●— 、 … 一 一 /。'、、 -.-—,—一 、
T 一 \ I
l J 垂 重 量 l …一 一苴…一 … ~王 ……一 盅 ∞ot 2aos 2嘲2007 2008 2009 2olO 2all锄l2∞l3 20l4
救擒来募;中蕾人F毫壤行、冒蘩饿诗囊 图1融资总量占GDP的比重
—---上海 ・江苏 一{II}江
一19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