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耳廓心区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耳穴治疗注意事项

耳穴治疗注意事项

耳穴治疗注意事项
1.按压时别让药籽移位;按压力量适可而止,尤其对婴幼儿要轻巧,因婴幼儿皮肤娇嫩,按压要适度;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染。

2.耳廓贴压穴不宜过多,耳廓前后部分均可选用穴位贴压。

肩背部、腰腿部病变选用耳背穴位效果更佳。

3.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病人在大饥、大饱、大醉、大累之后,体质虚弱,精神极度紧张,严重贫血及大失血,大病后均不宜用耳穴。

4.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子宫,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慎用耳穴治疗。

5.外耳患者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刺,可先治疗外耳疾患,针刺外耳、肾上腺、耳尖放血,待耳廓皮肤病变治愈后,再刺激耳穴治疗其他病变。

耳诊在中医疑难病症诊断中的特殊作用

耳诊在中医疑难病症诊断中的特殊作用

耳诊在中医疑难病症诊断中的特殊作用张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张萍中医诊所,大连 116600)耳穴诊断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和历代名医专著都大量记述了耳与脏腑、耳与全身关系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方法,为耳诊研究提供了宝贵依据。

如今,耳诊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耳穴诊断多数还仅仅限于在某种单一病症上。

笔者20余年从耳诊研究与实践中发现,耳诊不但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价值,能准确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预后吉凶;对于许多疑难病症的定位、定性诊断同样具有特殊作用。

1 耳穴诊断疑难病不同病因病机临床常遇到患者苦诉,周身不适、疼痛或无名疲劳、乏力、烦躁、自汗、盗汗、耳鸣,甚则长期发热、咳喘、肢麻酸胀……,而各项理化检查又没有明显异常,难以对症治疗。

每遇此类病人,笔者首先从耳穴上查找原因。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清?汪宏《望诊遵经》曰:“合而参之,耳形之诊,当以厚而大者为形盛,薄而小者为形亏。

肿起者邪气实,消减者正气虚。

润泽则吉,枯槁则凶,合之于色,亦可辨其寒热虚实。

”笔者发现,当身体各部发生或即将发生病变时,在相应部位、互为表里的经穴上,即可出现各种不同的阳性反应,耳穴视诊可发现变色、变形、脱屑、丘疹、血管充盈等,还可发现穴位电阻值及痛阈值异常。

这些变化可出现在疾病发生之前(早则可提前1-2年),也可在病愈之后或在穴位上留下永久痕迹(从耳穴变化可判断60年前曾患结核或肝炎)。

由于耳穴这种特殊的敏感性,结合中医四诊,就可以准确定位、定性、一症一方,常可手到病除。

宋某某,69岁,主诉:舌干裂,重则出血,50余年来昼夜靠含冰糖来刺激唾液分泌,同时伴夜尿多、小腹坠胀、头昏等,去过全国许多大医院门诊、住院治疗均无效。

就诊时舌光绛无苔、呈龟裂状,重度瘀血斑,唇干起皮,脉沉实。

若按常规极易误诊为肝肾阴虚。

耳针对血压影响

耳针对血压影响
1
显 著 性 测 验
1
针后 104.1
2
-
2
S 7389 22.23 11.7
S 3.53 9.88 5.23
T 7.19 0.15 0.11
P <0.001 >0.05 >0.05
(升) 25.4
171.36 110 表2-2
1.52
(升) 0.6
升压对舒张压的影响 显 著 性 测 验
1
组 别 高血压组 低血压组 正常血压组
神门 50 50 100
膝关节 50 20 40
合计 800 741 92.6
耳前良导点 耳背良导点 百分比(%)
200 188 94
耳舟、 耳垂部(上肢、颈面部穴) 肩 肘 40 36 90 X =0.83
2
穴 良 导 点
位 指 40 25 62.5 P>0.05 牙 600 594 99 舌 80 80 100 眼 200 198 99 合计 1040 1006 96
14.11
(升)6.36
0.51
2.升压穴对血压的影响: 应用升压穴耳穴埋针1─4小时, 并于起针后立即测量受试者 血压值与针前所测血压值作对比。结果,12例低血压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收缩压平 均上升25.4mmHg,舒张压平均上升18.6mmHg,升降极其显著(P<0.001) ,而对25例高血压和 10例正常人血压的影响,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后者血压还略有下降(表2─1,2─2) 。 表2-1 升压穴对收缩压的影响 组 别 高血压组 低血压组 正常血压组 例数 10 25 10 收 缩 型 (mmHg) 针前 79.2 172.88 109.4
4.药物对血压的影响:服药前先测试并记录血压稳定值,然后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膜 0.25mg(为了慎重低血压组减半药量) ,服药5分钟,15分钟,各测量血压1次,取其最低值 填入记录,以供对照。结果,40例高血压组、10例低血压组、30例正常血压组,各组平均 血压值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最少降低3.13mmHg,最多下降25mmHg,而耳针3组穴位对低血 压组的影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升高, 分别上升2.4─25mmHg。 其中有3例低血压服药5分钟后 收缩压降至30mmHg以下,出现晕厥,均经耳针升压后10分钟内恢愎到服药前水平以上。可见 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呈单向无选择性。耳针与药物对不同人群血压的影响平均差(?) 、标准 误差(?)见表4─1、4─2。 表4-1 耳针与药物对各组收缩压的影响 对象 高血压组 低血压组 正常血压组 方法 耳 针 组 降压穴组 升压穴组 任意穴组 22.1650.799 1.529.88 0.560.976 19.341.546 表4-2 对象 方法 耳 针 组 降压穴组 升压穴组 任意穴组 7.716.8 25.43.53 3.02.43 2514.9 1.782.68 0.65.23 0.25.65 5.733.206

中医内科胸痹心痛的治疗

中医内科胸痹心痛的治疗

中医内科胸痹心痛的治疗作者:王志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讨论中医内科胸痹心痛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胸痹心痛虽然外感内伤均可致病,但以内伤情志为主;其病兼五脏,但以心为主;其虚虽有阴阳气血之不同,但以气阴两虚为最多;而邪实则以血瘀为主。

临证应据其虚实之多少,结合病人体质,灵活辨治。

【关键词】胸痹;心痛;治疗【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6-02胸痹是由心肺机能不足,实邪内乘所致,胸部满闷,甚则心胸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病。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证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

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证以心胸疼痛为主。

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

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以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胸痹心痛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就诊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并经中医四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1990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关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0~7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

下面将临床中医治疗阐述如下。

2 中医治疗胸痹心痛是本虚标实的慢性病。

本虚以心为主,其阳气虚者较为多见;标实以血瘀为主。

因此,益气通阳、活血化瘀是治疗该病的两大主要法则。

心痛发作时,多以标实为主,急当治标;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缓则治本。

治标贵在于通,当视其寒、热、气、血、痰浊之不同,或用温通,或用清利,或行气活血,化痰通痹,以求心脉畅通,通则不痛;治本当补,但要分清气血阴阳及虚在何脏,采用相应的补益方法。

治实以通,但不可伤正,宜通中寓补;治虚以补,须补而不滞,常补中寓通。

临证当据虚实之多少,以定通补之主次。

因本病病程长,变化多,临床辨证又不尽统一,医者当在掌握基本证候及治则的基础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灵活变通,方可得心应手。

针灸学:头针、耳针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针灸学:头针、耳针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针灸学:头针、耳针试题及答案(题库版)1、判断题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应慎用耳穴治疗。

正确答案:对2、多选屏上切迹在耳郭上位于两解剖部位之间的凹陷处,这两解剖部位是()。

A、耳轮B、对耳轮C、耳屏D、对耳轮(江南博哥)上脚E、对耳轮下脚正确答案:A, C3、单选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耳垂B、耳舟C、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D、耳甲E、耳轮脚正确答案:C4、填空题用耳穴治疗疾病时,对()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

正确答案:扭伤;患部5、多选下列耳穴中分布于耳甲腔的耳穴()。

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 C, D6、多选耳穴“风溪”主要用于治疗()。

A、荨麻疹B、皮肤瘙痒症C、过敏性鼻炎D、肱骨外是髁炎E、腕关节疼痛正确答案:A, B, C7、问答题治疗半身不遂可选择哪些头穴刺激线?正确答案:可选择: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

8、填空题我国制定的《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分方案》共记录了()个穴位,其中分布于耳甲的穴位最多,共()个。

正确答案:91;219、多选奇经八脉中到达耳中或耳周的经脉为()。

A、督脉B、阴蹻、阳蹻脉C、阳维脉D、阴维脉E、任脉正确答案:B, C10、单选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称为()。

A、屏上切迹B、屏间切迹C、屏轮切迹D、耳甲E、耳甲腔正确答案:B11、单选最早记载用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的著作为()。

A、《阴阳十一脉灸经》B、《厘正按摩要述》C、《难经·四十难》D、《灵枢·口问》E、《千金要方》正确答案:E12、填空题与消人道有关的耳穴呈环形分布于()周围,其中“胃”穴分布于()消失处,即耳甲4区。

正确答案:耳轮脚;耳轮脚13、单选额旁2线主要用于治疗()。

A、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尿急B、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C、冠心病、心绞痛D、小脑平衡平常E、眼病、足癣正确答案:B14、问答题阐述头针的注意事项。

整体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质 下是 调 节 大脑 皮 质 功能 的要 穴 , 能 补髓 益 脑 、 止痛安神 , 主 治 失 眠 多梦 等 ; 交 感 穴调 节 植 物神 经 功 能 , 有 舒筋 活 络 、 宁心 安 神 之作用; 心主 神 明 , 心 藏神 , 取心 穴 能 宁 心安 神 , 调和营血 , 清 泄 心火 , 故 能 治疗 失眠 多梦 、 健 忘 等症 。 以上 诸穴 合用 , 可 起 到运 行 气血、 调整 脏腑 功 能的 作用 , 从 而使 气血 平 衡 , 经气通畅, 扶 祛 邪, 达 到改 善人 体 免疫 功能 , 镇 静安 神 的功效 。 注: 两组 比较 , 尸< 0 . 0 5 。 表 1 结 果 显示 ,观察 组 治疗 效 果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 P< O . 3 讨 论 0 5 ) 。 提示 耳 穴埋 籽治疗 失 眠效 果 好 。 耳 穴埋 籽是 通 过按 摩 耳部 失眠 是指 由各种 原 因导致 的 ,长 时 间不 能 获 得令 人 满意 睡 经 络 , 刺 激 相应 的穴 位 , 调 整相 应 组 织 器官 的 功 能 , 改 善其 病 理 眠 的一 种状 况 , 是睡 眠 障碍 中较 为 常见 的 一 。 表 现 为人 睡 困 状态 , 从而 起 到防 病治 病强 身健 体 的作 用( 4 1 。患 者 治疗 期 间 不影 难、 易 醒 及 早 醒 3种 形 式 , 既 可 以单 独 出现 , 也 可 以共 同存 在 。 响工 作和 生活 , 又 可避 免 因药 物治 疗引 起 的副 作用 。 耳 穴埋 籽 属 失 眠在 住 院病 人 中较 为常见 , 以老 年病 人尤 为 突 出 。据报 道 , 住 于 中 医传 统 技 术操 作 , 此操 作 简 便安 全 , 且 效 果 确切 , 故 易 为 广 院 老年 病人 失 眠率 高达 2 8 . 6 3 %c 。 大患 者所 接受 。 失 眠属 中 医学 “ 不寐 ” 、 “ 不 得眠 ” 、 “ 不得 卧” 范 畴 。多 见 于现 参考 文献 代 医学 中 的神 经官 能症 、 神 经衰 弱 等 。失 眠病 位在 心 , 病 因病 机 【 l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卫 生部 . 中药新 药 临床 研 究指 导 原 则『 s]. 北 复杂, 诸如 情 志 内伤 、 思虑 太 过 、 饮 食 不节 、 惊 恐伤 肾而致 神 不守 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1 9 9 5: 1 7 1 . 舍、 脏腑失调、 阴阳逆乱而发病 。正如《 灵枢》 所言 : “ 卫气不得人 【 2 】O h a y o n M M.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i n s o m n i a :w h a t w e k n o w a n d 于阴, 常 留于 阳 。 留于 阳则 阳气 满 , 阳气 满则 阳跷盛 ; 不 得人 于 阴 w h a t w e s t i l l n e e d t o l e a r n【 J 1 . S l e e p Me d Re v , 2 0 0 2 , 6 ( 2 ) : 9 7 — 1 1 1 . 则 阴气 虚 , 故 目不 暝矣 。 ” 《 类 证 治裁 ・ 不 寐论 治 》 日: “ 阳气 自动 而 [ 3 】宗士香 . 老 年 患者 失 眠的 护理 措 施及 体 会 [ J ¨盏 床误 诊误 治 , 之静, 则寐 ; 阴气 自静 而之 动 , 则寤 。 ” 《 景岳全书・ 不寐》 中云: “ 寐 2 0 0 6 ( 5 ) : 8 4 — 8 5 . 本乎阴, 神 其 主也 , 神 安则 寐 , 神 不安 则不 寐 。 ” 《 清代 名 医 医案精 f 4 1王春 华 , 成 海 燕. 耳 穴埋 豆 改 善 慢 性肝 炎伴 失眠 症 患者 的 临 华・ 陈 良夫 医案 》 : “ 心 火 欲其 下降 ,肾水 欲其 上 升 ,斯 寤寐 如 常 床 效 果【 J 1 . 上 海 护理 , 2 0 1 l , 1 1( 6): 3 1 . 矣 ” 冈 此调 和 阴 阳 , 镇静 安 神为 本病 的主要 治疗 方 法 。 祖 国 医学

冠心病病人麻醉要点

冠心病病人麻醉要点

冠心病病人麻醉要点一、术前评估冠心病病人麻醉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术前评估,包括了解病人的病情、手术的性质和范围等。

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的冠心病类型、病变程度、心功能状态等,以决定麻醉的方式和药物的选择。

二、心电图监测冠心病病人麻醉时要进行心电图监测,以确保病人的心脏功能稳定。

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为麻醉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血压监测冠心病病人麻醉时要进行血压监测,以掌握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

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情况,麻醉医生需要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以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四、氧合状态监测冠心病病人麻醉时要进行氧合状态监测,以确保病人的氧供需平衡。

麻醉过程中,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氧合不良的情况,如低氧血症等,及时监测氧合状态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五、麻醉药物选择冠心病病人麻醉时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一般来说,应尽量选择具有稳定心血管功能的麻醉药物,避免使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同时,麻醉药物的剂量也要根据病人的体重、年龄、心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六、镇痛管理冠心病病人麻醉后,要进行有效的镇痛管理。

镇痛既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又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

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静脉镇痛和神经阻滞等。

七、术后监测与护理冠心病病人麻醉后需要进行术后监测与护理。

术后监测主要包括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氧合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护理包括保持病人体位舒适、维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药等,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冠心病病人麻醉要点包括术前评估、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氧合状态监测、麻醉药物选择、镇痛管理以及术后监测与护理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麻醉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冠心病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有耳折征要警惕冠心病

有耳折征要警惕冠心病

龙源期刊网 有耳折征要警惕冠心病作者:王建军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7期祖国医学认为,耳朵不但是人体的一个器官,而且通过对耳廓的观察,可初步诊断出人体内的部分疾病。

所谓“耳折征”,是指从耳垂部的凹处,沿至整个耳垂,有一条折痕很深的皱纹。

如果皱折纹既浅又斜,且不连贯,则不能算是耳折征。

美国医学专家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凡死于冠心病的患者,其耳垂上绝大多数都有一条折痕很深的皱纹。

后经各国医疗界学者的大量观察表明,45岁以上有耳折征者,80%患有冠心病。

我们在慢性病管理人群的“三高一心”(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中,进行了抽样调查。

12位曾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三高一心”患者,6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双耳垂都有显著的耳折征,1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而无耳折征。

以上7人中,有4人冠状动脉安装了支架,2人做了搭桥手术。

5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1人一侧耳垂有耳折征,其他4人无耳折征。

有耳折征者患冠心病的比例是83%。

患冠心病的人多有耳折征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如果说耳折征就是冠心病的体征,好像还缺乏更确切的依据。

不过有一点很值得重视,有耳折征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是否正常。

平时做到低盐饮食:最好一天低于5g/人;戒烟限酒:每天喝酒不超过1两低度白酒,或4两啤酒,或2~3两红酒;通过适当运动和平衡饮食,使体重维持正常。

如果没有出血倾向、血小板低下、严重胃溃疡等,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一旦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或胸骨后疼痛、乏力等症状,立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并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或确诊是否患有冠心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0957(2000)04-0006-02・临床研究・针刺耳廓心区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刘清新1, 陈少宗1, 陆永辉1, 王 杰2, 刘继明2(1.山东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 2.山东省立医院,济南250014)【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耳廓心区对高压力负荷冠心病患者心脏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测定15例冠心病患者针刺耳穴心区前后的各项心脏动力学参数变化。

结果和结论 针刺耳廓心区后心搏出量(SV )、心搏指数(SI )、心搏功指数(SW I )明显增加(各项P <0.05),心脏扩张指数(C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V i )显著增大(各项P <0.05),心脏硬度模量(K s)及总外周阻力(T P R)明显降低(P <0.05)。

这一结果为运用耳针疗法防治冠心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针刺疗法;耳针;心脏功能【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f Auricular Heart Area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 oronary Heart Disease L I U Q in -x in 1, CH EN Shao -z ong 1, L U Yong -hui 1, W A N G J ie 2, L I U J i -ming 2 1.S handong I ns titute of A cup unctur e -mox ibustion Science ,J inan 250014,China ; 2.S hand ong Pr ovincial H osp ital ,J inan 250014,China【Abstract 】 Purpose T o observ e the influence o f acupunct ur e of aur icular heart ar ea on car dio dy nam-ics in patient s w ith hig h-pr essur e-load cor onary hea rt disease.Methods V ar io us cardio dy nam ic par am-eters w er e observ ed in 15patients w ith cor onar y hear t disease befor e a nd after acupuncture o f aur icula r point hear t ar ea.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fter a cupunctur e of aur icular hear t ar ea,sto ke vo lume (SV ),str oke index (SI ),stro ke w or k index (SWI ),cardiac distension index (C )and left ventr icula r end diastolic v olum e (V i)w ere significa nt ly increased (each P <0.05),and cardiac har dness mo dulus (K s )and to tal per ipher al r esistance (T P R )w ere sig nificantly decr eased (each P <0.05).T hese r esults pro 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ar -acupuncture ther apy to pr eventio n and treat ment of cor onar y hear t disea se.【Key words 】 Co ro nar y disease;A cupuncture ther apy;Ea r-acupunctur e;Hear t function tests作者简介:刘清新(1946~),男,副主任医师 耳针疗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但有关耳针疗法对冠心病治疗作用的报告却较为少见,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选择了压力负荷过重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心脏动力学方面的参数为观察指标,就针刺耳廓心区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作了进一步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压力负荷过重的冠心病患者,共15例,全部为门诊病人。

15例患者均有典型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和相应心电图的改变,2例患者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史,1例患者有脑梗塞的病史,1例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

本组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在58~76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为3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4.6年。

进行本项实验的过程中,患者继续按照原来的治疗服用药物,本组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多为养心氏、步长脑心通、丹参滴丸、消心痛、降压片、卡托普利等其中的1~2种。

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在双侧耳廓心区常规消毒后,运用0.36mm ×25m m 毫针直刺入0.1~0.3寸,留针20m in ,留针期间行针1~3次,每次运用中等强度(患者有明显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捻转手法行针10s 。

进行本项实验之前,先让病人静坐10m in ~15min,测定1次血压之后,运用YK -8系统同步记录呼气末的Ⅱ导心电图(ECG)、心阻抗图(ICG ),针刺完毕即时再重复一次上述测定。

所有的参数均经计算机自动分析自动打印。

所运用的心脏动力学方面的参数为:心搏出量(SV )、心搏指数・6・S hanghai J Acu-mox,Aug 2000,Vol 19,No 4(SI)、心搏功指数(SWI)、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心功指数(CWI)、瞬间左室收缩速度变化率(dv/dt)、瞬间左室压力变化率(dp/dt)、冠状动脉灌注压(CPP)、肺毛细血管楔压(PW P)、硬度指数(Ks)、扩张指数(C)、舒张末期左室容积(Vi)、总外周阻力(TPR)。

本项实验在1999年5月至7月的下午14:00~16:00时进行。

结果结果如附表所示。

针刺耳廓心区后,本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动力方面的许多指标获得了明显改善。

附表 针刺耳廓心区对高压力负荷冠心病患者心脏动力学的影响(x-±s)观察指标针刺前标准测值实际测值针刺后标准测值实际测值S V(ml/beat) 80.901±9.008 58.123±12.407 79.824±8.031 78.541±12.7281)S I(m l/m2・beat)49.010±5.81234.721±6.74846.522±3.29846.104±11.9811)S WI(kg・m・/m2・b eat)0.005±0.0010.003±0.0010.005±0.0010.004±0.0011) CO(L/min) 5.209±0.281 3.626±0.698 5.214±0.367 4.874±1.697CI(L/m2・min) 3.072±0.286 2.203±0.502 3.035±0.324 2.993±0.8731) CW I(L/m2・min)0.332±0.0280.223±0.0690.333±0.0320.299±0.1211)dv/dt(sec2×10-2)92.670±11.001107.918±24.80589.079±6.829110.247±25.972dp/dt(mm Hg/sec)853±29 843±30 848±27842±23 CPP(mmHg) 75.876±1.000 67.840±9.897 75.876±1.000 64.878±9.611PW P(m mHg)10.517±0.01212.246±2.10110.517±0.01213.148±2.912C(ml/mmHg)7.602±0.902 4.888±1.3137.505±0.801 5.576±1.5761)Ks(m mHg/ml)0.133±0.0150.226±0.0550.133±0.0150.171±0.0361)Vi(ml)110.036±10.92172.288±16.017109.871±9.23794.898±9.376T PR(dyn・s・cm2・10-5)1711±126 2197±394 1698±1581678±378 注:1)P<0.05讨论利用心阻抗及其微分图是测定心脏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组患者通过此项分析发现,针刺之前的众多指标如SV、SI SWI、Ks、C、T PR等明显异常,其中SV、SI、SW I显著低于正常标测值(P<0.05),说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因心肌长期受到缺血的影响而损害了心脏泵血功能。

T PR明显增高是本组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之故。

C的降低、Ks的增高也反映了心脏动力学功能的降低。

而本组患者在针刺耳廓心区之后,有关异常的指标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如附表所示,SV、SI、SWI较针刺前有明显增加(P<0.05),说明针刺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这种改善作用和对心脏后负荷的调整是密切相关的。

针刺耳廓心区后心脏扩张指数(C)明显增加(P<0.05),心脏硬度模量(Ks)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Vi)明显增加(P<0.05)。

心脏扩张指数与心脏僵硬性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但在数量关系上Ks与C是呈负相关系,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心脏扩张指数则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针刺耳廓心区对本组患者C、Ks、Vi的调节作用也正反映了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

针刺耳廓心区对本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及其相关参数SI、SWI虽有改善作用,但与针刺前比较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在针刺后心率有所减慢有关,也可能与统计的病例较少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