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表

合集下载

历年利息调整表

历年利息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6个月1年1-3年3-5年5年以上1991.04.218.18.6499.549.72 1993.05.15 8.82 9.36 10.8 12.06 12.24 1993.07.11910.9812.2413.8614.04 1995.01.01 9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10.0812.0613.515.1215.3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9.1810.0810.9811.7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 10.53 1998.03.257.027.9299.72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7.2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7.027.20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2007.09.15 6.487.297.477.657.83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2008.09.16 6.217.207.297.567.742008.10.9 6.12 6.93 7.02 7.29 7.472008.10.30 6.03 6.66 6.757.027.20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2008.12.23 4.86 5.31 5.4 5.76 5.94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1990-2008)∙文章详情∙读者评论(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15.12 12.42 10.53 10.35 8.01 7.56 6.21央行历次调整利率时间及调整后股市表现一览加入散户联盟卖车卖房买深振业的理由3月19号操作指南《股市逻辑数学》热销中……“地产股要跌”是今年最中国人民银行7日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091980-2009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091980-2009
2007年06月
4.40%
17.06%
6月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07月
5.60%
18.48%
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08月
6.50%
18.09%
8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1.1%
-5.9%
2009-07
-1.8%
-8.2%
2008-08
-1.2%
-7.9%
近年CPI、M2及准备金数据及政策
月份
CPI
M2同比增幅(月末)
货币政策
2007年01月
2.20%
15.9%
1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02月
2.70%
17.8%
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04月
8.50%
16.9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05月
7.70%
18.0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2008年06月
2008年01月
7.10%
18.9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02月
8.70%
17.48%
-----
2008年03月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贷款基准利率表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贷款基准利率表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贷款基准利率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一至三年(含三年)三至五年(含五年)五年以上1991.04.21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07.11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10.20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12.27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02.10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04.06 5.85 6.31 6.40 6.65 6.80%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调整时间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贴现一年六个月三个月二十天1996.05.018.82 8.82 10.98 10.17 10.08 9.00 ** 1996.08.238.28 7.92 10.62 10.17 9.72 9.00 ** 1997.10.237.56 7.02 9.36 9.09 8.82 8.55 ** 1998.03.21 5.22 7.92 7.02 6.84 6.39 6.03 1998.07.01 3.51 5.67 5.58 5.49 5.22 4.32 1998.12.07 3.24 5.13 5.04 4.86 4.59 3.96 1999.06.10 2.07 3.78 3.69 3.51 3.24 2.16 2001.09.11 2.97 2002.02.21 1.89 3.24 3.15 2.97 2.70 2.97 2003.12.21 1.622004.03.25 3.87 3.78 3.60 3.33 3.24 2005.03.170.992008.01.01 4.68 4.59 4.41 4.14 4.32 2008.11.27 1.620.72 3.60 3.51 3.33 3.06 2.97 2008.12.23 3.33 3.24 3.06 2.79 1.80 注:1.1998年3月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个帐户合并为准备金帐户。

中国历史上央行加息降息时间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央行加息降息时间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央行加息降息时间一览表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

而在中国,加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央行一共进行了多少次加息降息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一览表。

1993年0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

1993年0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9年6月10日起降息。

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贷款利率平均下降了0.75%。

本次降息是针对目前物价持续下跌未扭转、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1999年11月19日中央银行宣布,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由8%下降到6%,这将使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增加近2000亿元。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使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

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大涨1.66%。

2006年0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加息利空使原本可能再度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变成了“红色星期一”,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最低点1558.10,收盘上涨0.20%。

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3月19日,沪深股指早盘双双跳空低开,随后在银行板块带动下强劲反攻,沪指收于3014.44点,涨幅2.87%;深成指收于8237.28点,涨幅1.59%。

日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借鉴意义

日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借鉴意义

47日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借鉴意义潘文皓1谢云山2摘 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长期以来是各国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日本这个经历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想其宏观经济政策颇有成效。

日本中央银行在1957年5月确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前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

但此后日本中央银行开始逐步放弃这一货币政策,这个可否作为日本中央银行没有更好的发挥调控经济作用的原因呢?不得而知。

日本中央银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没有采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却是一个客观事实。

关键词:日本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政策效果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简介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始于18世纪的英国,以法律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始于美国。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

最初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而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真正受到重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这期间,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货币供给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控制货币供给量也就成了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目的。

在存款准备制度下,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提取一部分存款准备金后,其余部分贷放给客户,客户通过签发支票完成其支付行为,收款单位将所得款项存入银行,银行除按一定比例提留准备金后又贷放出去,这样辗转存贷,商业银行体系便可数倍派生出存款,即一笔原始存款可以倍数放大为货币供应量。

表1 日本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情况 单位:亿日元、%调整年份 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存款限额 存款>200 存款≤2001959 0.5 1.5 0.25 0.75存款限额存款>1000 200<存款≤1000存款≤2001961 1 3 0.75 2.25 0.25 0.75 1962 0.5 1.5 0.5 1.5 0.25 0.75 1963 0.5 3 0.5 3 0.25 1.5 1964 0.5 1.5 0.5 1.5 0.25 0.75 1965 0.5 1 0.25 1.5 0.25 0.5 1969 0.5 1.5 0.25 0.75 0.25 0.75 存款限额存款>10000 1000<存款≤10000存款≤10001973 2 3.75 1 2.5 0.25 1.5 1974 2.25 4.25 1.25 2.75 0.25 1.5 存款限额存款>15000 3000<存款≤15000存款≤30001975 2 4.25 1.25 2.75 0.25 1 1976 1.75 3 0.75 1.75 0.25 0.75 存款限额 存款>20000 5000<存款≤20000 存款≤5000 1977 1.625 2.5 0.625 1.25 0.125 0.25存款限额存款>25000 8000<存款≤25000存款≤80001980 1.75 3.25 0.75 2 0.25 1 1981 1.625 2.5 0.625 1.25 0.125 0.25 存款限额 存款>33000 10000<存款≤33000存款≤100001983 1.625 2.5 0.625 1.25 0.125 0.25存款限额存款>25000 12000<存款≤25000 500<存款≤120001986 1.75 2.5 1.375 2.5 0.125 0.25 1991 1.2 1.3 0.9 1.3 0.05 0.1资料来源:日本中央银行网站(http://www.boj.or/)作者简介:1潘文皓(1981-)男;湖南永州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央行历年存贷款利率变化数据

央行历年存贷款利率变化数据

2008年9月15日 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9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2008年6月7日 从6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6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29日 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8年10月8日 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2008年5月12日 从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历年来的加息情况

中国历年来的加息情况

加息的影响一般而言,加息带来的影响包括:1. 股票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2. 通货膨胀减缓3. 民众减少消费,增加储蓄4. 工商企业减少投资5. 刺激本国或本地货币的升值6. 减缓本国或本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加息的整体效果通常不能迅速反映出来,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或者说金融体系的联动机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结果来。

最新情况央行2011年内首次加息年味未尽,中国央行在春节“黄金周”最后一个晚上急急出手,启动2011年第一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上调日期更紧随在次日,亦即兔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银根收缩一步紧似一步,专家预计,近期将是年内政策紧缩最严厉的时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8日晚间就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加息后,全年政策紧缩框架更加明朗,近期有三大因素促成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缩:其一,今年1月份信贷增长可能依然较快,加息有助信贷资金更好配置。

尽管信贷调控声紧,但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旺盛仍是事实,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慧勇曾预计1月份内地信贷投放可能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

其二,1月份物价可能因气候及春节因素等攀上新高。

“稳物价”的迫切性在中国2011年宏观调控中已是“更加突出”,中国央行更将其列于年内金融宏调四大任务之首。

其三,境外商品价格近期持续上涨。

国内春节安乐祥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仍是风云涌动,以谷物为首都国际农产品市场继续走强;原油等尽管经历了持续上涨有所回落,但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仍将逞强,给国内带来的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可见,全年货币政策紧缩的框架已基本明朗:中国经济2010年四季度保持了9.8%的强劲增势,中国当局调控利器“投鼠”不必“忌器”,可直指通胀和房地产市场。

巴曙松预计,今年1、2月份,或是全年物价高点,与此对应,房地产政策、货币政策等的调控力度将是“全年最严厉的时期”。

有分析人士称,加息并不会替代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2月份还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