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5 《琥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5 《琥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背景故事和主要内容。
2.掌握生僻字“琥珀”的读音和基本含义。
3.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所读内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情感和思维的发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珍爱大自然的态度,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增强对文学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琥珀》的主要内容。
2.领会课文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1.生僻字“琥珀”的读音和含义。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PPT 及教案。
2.生字卡片、图片、实物琥珀等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课前准备教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琥珀是什么,让学生谈谈对琥珀的印象。
2. 学习《琥珀》(20分钟)首先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读生词“琥珀”。
3. 感悟琥珀(15分钟)老师提问:琥珀到底是谁?为什么琥珀变成琥珀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线索并进行讨论。
4.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集体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运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琥珀”及课文内容,让学生熟悉生字及课文。
2.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琥珀的遭遇和变成琥珀的原因,并呈现讨论结果。
3. 作文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以“如果我是琥珀…”为题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表达。
4. 课后反思(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们谈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邀请学生带来自己收集到的琥珀或琥珀制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
课文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形态。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琥珀的奥秘,增长科学知识。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琥珀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了解。
此外,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可能对学生理解造成一定困扰,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形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的形态。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的理解,学生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3.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自主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琥珀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实物琥珀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琥珀的来历。
2.引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适时解释和引导学生理解。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琥珀》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掌握《琥珀》中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琥珀》的故事情节。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珍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琥珀》的基本情节,并能够表述故事中的主要事件;•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琥珀》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材:《琥珀》一文;2.教具:课件、黑板、音响设备;3.学生准备:熟读课文《琥珀》,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琥珀》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琥珀的知识。
2. 学习课文(20分钟)•听录音,带读课文《琥珀》,学生跟读;•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每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分享。
4. 情感教育(10分钟)•继续讨论《琥珀》中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要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琥珀》中的主题,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撰写一篇关于《琥珀》的读后感,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心。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琥珀》,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1.《跑跑镇》绘本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寓意,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和理解短文的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展示对故事理解和想法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信与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敬畏与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品味文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琐琐琥珀里的百花香:理解琥珀的特殊之处。
2.朱莉娅的坚持:理解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3.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难点1.学生对琥珀的隐喻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琥珀所代表的含义。
2.营造朱莉娅坚持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理解并产生共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琥珀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具。
2.学生准备朗读材料,讨论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时间:5分钟】通过展示琥珀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琥珀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与讨论【时间:15分钟】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琥珀》,随后展开讨论: 1. 你认为琥珀为什么能够散发出百花香呢? 2. 朱莉娅为什么选择坚持?3. 分组讨论【时间: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朱莉娅的坚持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对琥珀的不同想法和看法。
4. 课堂展示【时间: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品味朱莉娅的坚持和琥珀的寓意。
五、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通过总结讨论内容,强调琥珀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深层意义。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对《琥珀》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回顾与思考。
2.带着问题与亲朋好友讨论琥珀的意义,交流学习心得。
希望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悟。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琥珀》故事情节。
•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教学和操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故事的含义。
4. 教学准备
•教材:《琥珀》
•教具:课件、图片
•学生复印的教材、练习册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或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训练生字词语的朗读。
第三步:理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指导学生写出《琥珀》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
第五步:巩固
•总结课文内容,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生字词语等。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对课文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训练。
我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
综合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琥珀,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学习琥珀的字音、字形。
3.能读、写、认识生字:琥珀、亲爱的、国王、轻手轻脚。
4.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琥珀被人捡到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听、听读、品味解释课文。
2.分角色朗诵。
3.体验琥珀,观看有关琥珀的视频、图片。
4.进行亲子互动,完成琥珀的手工制作。
二、教学重点1.听懂琥珀这个词,了解琥珀的特点。
2.正确书写生字:琥珀、亲爱的、国王、轻手轻脚。
三、教学难点1.传授琥珀的文化内涵。
2.帮助学生理解国王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1.安排好课堂环境,准备好教案、教材、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2.准备黄色透明胶纸和干花等材料,用于琥珀手工制作。
3.播放琥珀相关视频或图片的设备。
五、教学步骤1. 教学引入•通过画面、视频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琥珀,引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畅想琥珀的奇妙世界,激发其学习欲望。
2. 学习琥珀1.听课文,带领学生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含义。
2.学习琥珀的字音、字形,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字词。
3. 分析课文1.详细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分小组讨论琥珀这个名字的由来,开展琥珀文化内涵的探讨。
4. 朗读故事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琥珀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国王的心情,帮助他们理解人物性格。
5. 亲子互动,手工制作1.分发黄色透明胶纸和干花等材料,让学生亲子搭档制作琥珀手工。
2.同时,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琥珀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观看有关琥珀的影视作品,拓展他们的视野。
2.提供琥珀相关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琥珀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了教学内容与手工制作,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琥珀,使其在体验中领悟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以上内容为教学大纲,希會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琥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具准备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激趣了解琥珀1、揭示课题,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灯片2)2、通过文字、图片资料,认识琥珀。
(1)(灯片3)看课后小资料: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透明,外观像松香,由浅黄色、褐色、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还带香味。
琥珀很“娇气”,怕敲击,怕暴晒,怕高温,怕汽油,怕酒精……包裹着小生命的琥珀很珍贵,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是人造品。
(2)补充湖泊的用途:(灯片4)琥珀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做饰品,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通五淋”。
据说唐代有一产妇,产后暴死,埋葬时,恰好唐代名医孙思邈路过。
他见到棺材渗出鲜血,断定死者尚有生机,便叫她丈夫打开棺材抢救,施以“神药”,三天后产妇病愈如初。
这“神药”就是琥珀。
3、欣赏老师课前收集到一些琥珀的图片(灯片5)(二)巧设疑问引出课题过渡:看一块块琥珀形态各异,似脂似玉,玲珑剔透,光彩夺目。
在这些琥珀里,包裹着昆虫的是最为贵重的,我们称之为“灵珀”。
今天我们课文里写的是怎样一块琥珀呢?(灯片6)这就是文章里写的那块琥珀,看,里面还有两只小昆虫——小苍蝇和蜘蛛呢。
一块多么美丽、奇异的琥珀,看到它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
(学生质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琥珀》这篇课文,一起从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初知课文理清脉络1、听课文配乐朗诵,初知课文(幻灯片7-15)2、文章分段理清脉络我们初步了解到,课文讲了一个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接着告诉我们它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和它有什么价值。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灯片16)第一部分(1)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部分(2-13)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琥珀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20)琥珀样子和在科学上的价值。
不动笔墨不读书,你可以在你的书上用“︱︱”给文章分段,并在段后注上时间、形成、发现、价值几个词作每一段的小标题。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一万年前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1、学习第二部分请你快速读课文第二部分(课文2-14自然段),找找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灯片17)2、学生读后交流: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
(灯片18)板书: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2-11自然段自然段,松脂球变成化石12-14自然段。
3、认真阅读2-11自然段,思考并讨论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灯片19)集体交流总结: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灯片20)(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4)松脂继续滴下来4、再读2-11自然段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
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
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做标记。
好在哪里。
把理由写在旁边。
(灯片21)5、集体交流赏析文段(灯片22-28)(1)“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是呀,暖暖的天,香香的味,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它能不出来飞吗?你能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读。
(2)“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她抬起腿来掸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她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掸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3)“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写出当时蜘蛛的样子,用四字词来形容就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读这段话时语气要紧张,还要轻,能夸张点读吗?老师也来读一读。
(4)“哎呀!这位小姑娘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小了,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
要是我不小心,被她的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了,说不定要饿上一天呢?”这段心理描写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看出他一心想吃小苍蝇。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突然、刚好、一齐几个词表现事情发生得巧极了(6)“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你能用四字成语来形容就是“乐极生悲”八字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学习12-14自然段(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视频生动形象的叙述使我们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播放《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视频(灯片29)(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松脂球怎样变成化石的。
(灯片30)(3)交流小结:由于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就腐烂了,沙子埋住了松脂球。
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灯片31)据地质学家考证,地球已经历了45亿年的悠悠岁月。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海底上升为陆地、陆地隆起成山峰、山脉被夷为平地、平地又沉入海底。
这样的变化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我们把这样大的变化用一个成语概括——沧海桑田或沧桑巨变。
(灯片32)(4)再读12自然段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灯片33)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读后交流: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块琥珀太少见了。
5、回顾总结明确详略(灯片34)(1)成经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松脂球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松脂球变成化石。
这两层意思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2)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
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6、学习第三部分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收获真是不小!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这块琥珀被深深埋在了地下,它是怎样被人发现的?请你快速读一读文章第三部分。
(灯片35)(1)学生自由朗读(2)交流小结:,我们知道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那埋在泥沙里的琥珀也随着被卷上了岸,被渔民父子发现并挖了出来,“快活”“高兴”表现他们发现琥珀是高兴的心情,“少见的”则表现了琥珀的不可多得,非常宝贵。
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7、学习第四段理解合理的推测。
过渡:父子俩在沙滩上挖出了这块少见而奇异的琥珀,从此埋在泥沙下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琥珀得以见天日,与世人见面了。
老师头脑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万年前的故事作者凭什么知道?请朗读最后一节。
(灯片36)(1)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从那块透明琥珀里,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理解“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灯片37)(3)默读最后一段,运用“推测”的词义,找出已知的事情和想像出来的事情。
分别用“——”和“﹏”标出。
(灯片38)(4)交流(灯片39-40)老师点拨:因为“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因为“可以看见”,所以“可以想像”,进而有了“推测”,“知道”的内容,则是一种结论了。
(灯片41)(5)现在你知道哪是想象的情景,哪是真实的情景?一、二段是想象的情景,三四段是真实的情景。
作者的推理特别严密,想象极其合理(灯片42)(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1、这篇生动的故事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是德国生物学家柏吉尔(灯片43)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着它的价值,小苍蝇和蜘蛛虽然被包在了松脂球里,但变成化石以后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从他们身上科学家们可以了解一万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地质变化等情况,这也是他们生命及价值所在,他们的生命获得了永恒。
(灯片44)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进行合理的想象,作出正确的推测,来了解世界,造福人类。
2、拓展学习:(灯片45)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展开想象,试着写下来。
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
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
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
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