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
丫鬟“梅香”小考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丫鬟“梅香”小考舒媛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 要:元明时期的戏曲,乃至之后的小说中,丫鬟多称梅香。
丫鬟的称呼众多,为何独以“梅香”作为通称?在元杂剧中,梅香最早出现于《东墙记》。
但是梅香作为一种对婢女的称呼或许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元明戏曲对梅香的广泛应用,既赋予了梅香特有的形象特征,又深化了其文化意义。
梅游春信,香惹游蜂,梅香有着传递春信的作用。
另外,梅香又喻意着男女婚姻多舛却终成眷属。
因此,梅香以其贴切的比兴之意,为历代的戏曲所用。
不过在明清小说中,梅香在戏曲中的特定内涵弱化甚至消失,仅仅作为婢女的通称。
关键词:梅香;春信;婚姻;才子佳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070-03在元明时期的戏曲中,丫鬟的称呼众多。
樊素、梅香、迎春、春香等都曾用作婢女的名称,其中又以“梅香”最为常见。
以《全元曲》为例,其收录的162种杂剧中,就有38种剧将丫鬟称为梅香。
并且部分明清小说作品中也用“梅香”代指丫鬟。
比如,《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出茯苓霜》: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
[1]这里的“梅香”显然就是指的“奴才”。
就如清代李渔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中所说:“丫鬟的名目甚多,那一种花卉、那一件器皿,不曾取过唤过。
为何别样不传,独有‘梅香’二字千古相因而不变也。
”[2]如此多的文学作品都将丫鬟称为梅香并非偶然,因此,本文试图从“梅香”一词的溯源及其内涵两方面着手分析“梅香”作为婢女通称的文化意义。
一、“梅香”溯源梅香,本义是指梅花的香气,常见于诗歌当中。
如,唐代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有:“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娇。
”宋代秦观《早春》有:“酒力渐销歌扇怯,入帘飞雪带梅香。
”在这些诗句中,“梅香”是诗人笔下的应景之词,并不用作对人的称呼也没有其他特指含义。
但是《辞源》对“梅香”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元明杂剧小说中用作婢女的通称。
论梨园戏《入山门》中“梅香”的人物形象

论梨园戏《入山门》中“梅香”的人物形象作者:黄晓萍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23期大旦行当扮演的“小姐”,与小旦行当扮演的“丫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十分常见的人物关系。
作为一名小旦行当的演员,在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我跟很多的“小姐”搭档过很多的“丫鬟”,《入山门》中的“梅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丫鬟”之一。
她聪明灵巧,率真大胆的人物形象,给了我很大的表演空间,对我的艺术提高有过很大的帮助。
《入山门》选自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剧目《郭华》,又称《胭脂记》,剧情讲述北宋年间英俊的秀才郭华邂逅美丽的商铺之女王月英,每日借买胭脂之机,追求王月英。
两人相约元宵之夜,在相国寺山门私会。
当晚,王月英在贴身丫鬟梅香的陪同下,来到相国寺山门。
可是郭华却因为冒犯土地神,被施了法术,酒醉不醒。
任凭王月英与梅香百般叫唤,都不清醒。
无奈之余,王月英留下罗帕、弓鞋作为信物,怅然离去。
郭华醒来,才知耽误了佳期,忿恨欲吞弓鞋自尽。
最后,在开封府包拯的审判之下,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入山门》演绎的就是相国寺山门相会这一段。
梅香在剧中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有两点,首先她是类似于《西厢记》中的“红娘”的人物角色,在郭华与王月英这对才子佳人中间牵线搭桥,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其次,是她与王月英之间“似仆非仆”的独特人物关系。
她是王月英的贴身丫鬟,但似乎比主人更加聪明大胆,不但不怕主人,有时还敢捉弄主人。
与其说她是王月英的丫鬟,还不如说是为她出谋划策、使劲儿撺掇着她去跟郭华幽会的“闺蜜”好姐妹。
在《入山门》中,女主角王月英的人物形象始终是羞涩、含蓄、痴情、哀怨的,倒是梅香比较理智,时刻在指引着女主人该如何如何去行动,借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两人一出场,王月英说她害羞不想去相国寺了,想要中途打退堂鼓,梅香马上指责她“前日龙济庙内才辜负伊人呢,今暝若还不去啊,娘子你真真得去当人命了。
”王月英才提起胆量,跟着她来到相国寺山门。
王月英在山门找不到郭华,也是梅香首先发现他坐在土地座上,并且帮王月英进去叫唤郭华。
清代男旦嫁人的故事

清代男旦嫁人的故事
在清朝,女性不能担任官职和学位,只能在家中从事家务劳动。
而男性则被认为是社会中的主要人物。
然而,在这样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却有一些女性选择扮演男性的角色,成为著名的“男旦”演员。
这些女性穿上男装,化妆成男子模样,扮演男性角色。
她们通常只在剧场里表演,但有些人也常常穿着男装在外活动。
这些女性的扮相和表演技巧被人们所欣赏,成为了各种杂技和戏曲表演的主角。
有一位叫做梅香的男旦,是当时江南一带的著名演员。
梅香表演的时候,总是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并且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梅香却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秘密,她实际上是一位女性。
有一次,梅香参加了一场表演,期间遇到了一位男子,他叫做陈翠山。
陈翠山是一个富有且有才华的年轻人,两人很快相互了解并产生了好感。
但是,梅香一直没有向陈翠山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陈翠山终于发现了梅香的秘密。
这时,梅香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陈翠山,但她知道他们的爱情无法承受现实的压力。
最终,梅香决定逃离家乡,离开陈翠山。
陈翠山非常伤心,但他明白梅香的决定是为了保护他们的爱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香成为了一位传奇的人物。
她的勇气和坚定精神,成为了后来的一代女性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榜样。
即使是在男性
为主导的社会中,梅香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女性。
梅香读后感

梅香读后感《梅香》是现代短篇小说家茅盾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处于家庭困境中的女性,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自我解放的故事。
读完《梅香》,我深受震撼和思考。
故事以梅香这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主人公展开。
梅香嫁给了穷苦的土匠杨贵禄,从此进入了一个贫寒的家庭,同时也背负起了繁重的家务。
一家人过着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梅香一直是个善良而乐观的人。
她不计较其他人的眼光,为了自己的儿女,甚至不惜卖掉了自己的头纱。
但是,梅香并不满足于现状,她一直渴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制于困境。
在读到梅香的坚持和努力时,我不禁为她的勇敢和坚持感到钦佩。
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她成为了市场上一位有名的女商人,赚取了一定的财富。
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她从不忘记贫困乡亲们的困难,她利用她所得到的财富,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背后,永远散发着慈善的光芒。
通过梅香的经历,茅盾给予了我对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带给了我对于女性自强自立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梅香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她的思考和智慧。
她对于市场的洞察力让她判断出了未来的潜力,而她敢于冒险和尝试的勇气也为她赢得了成功。
而这种慧眼和勇气,是她婚前所不具备的。
从前,她一直生活在贫困和困境之中,思维局限于那个小村庄。
但是,当她拥有了自由并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她开始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眼光和思维。
正是这种思考和智慧,使她在商业上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在梅香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保持思考,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够在面对困境时,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法。
通过《梅香》的阅读,我也不禁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小说中,梅香作为一个女性,在极度困境中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勇气。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自我解放和独立。
她不再依附于丈夫和家庭,而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
梅香的成功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突破,同时也告诉我,只要女性有勇气、有智慧,她们也能够在社会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光芒。
梅花香气的优美句子

1.寒梅傲雪,那独特的梅花香气,不仅为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份生机,更让人感受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
2.梅花香,幽而雅,淡而醇,它的香味是那样地令人心醉神迷,仿佛在空气中流淌着梅花的精灵。
3.梅花香味,如同一杯香醇的酒,它的甘甜与纯正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在品茗时,留下了梅花的清香。
4.梅花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一曲淡雅的乐章,在冬日的阳光下翩翩起舞。
5.那梅花的香气袭来,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6.梅花香气沁人心脾,它悠然自得,像一抹清新的风,把人们从疲惫的生活中唤醒。
7.那独特的梅花香气,犹如冰清玉洁的仙子,悄然而至,沁人心脾。
它萦绕在空气中,丝丝缕缕,仿佛在诉说着梅花的娇羞与妩媚。
8.那种独特的梅花香气,就如同山间清泉般的甘甜,给人带来清新的享受。
9.梅花的香味,就如同那清新的春天的气息,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不知不觉地陶醉在它的怀抱。
10.梅花香气的清甜,它如诗如画,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
11.梅花香气清幽,淡淡的甜意中散发着一种高雅的芬芳,令人沉醉其中。
12.漫步在飘雪的花园中,一股幽幽的梅花香气迎面扑来,宛如一曲低吟的轻歌,诉说着冬日的柔情。
那香味沁人心脾,让人不禁放慢了脚步,感受这舒适的春意。
13.每当梅花盛开,那香气便弥漫在整个庭院。
它带给人一种愉快的心情,仿佛所有的忧愁都被驱散。
梅花的香气,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让人心生欢喜。
14.梅花开放时,那淡淡的香气犹如清新的芬芳,令人陶醉。
15.梅花散发出淡雅的香气,仿佛置身于清新的花海之中,那独特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16.梅花散发着一种淡雅的清香,那香气清新而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17.梅花香气扑鼻,清新淡雅,让人心旷神怡。
18.梅花园里,花儿竞相绽放,那清香而淡雅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19.那树上一朵朵盛开的梅花,如同点点繁星洒落人间,那香气更是迷人耳目。
20.梅花香飘四溢,清新淡雅,它的香气能够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梅花的香味描写句子

梅花的香味描写句子1.在寒冷的冬季,梅花的香气仿佛是一丝生命的温暖。
2.当梅花绽放时,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3.梅香袅袅,如彩云般飘散在空气中。
4.闻一朵梅花的香气,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5.梅花的香味充满了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变迁。
6.梅花的香气清淡而不浓,犹如春风拂过。
7.梅花的芳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
8.梅花散发的芬芳香气,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9.梅花的香味仿佛来自远古时代的芬芳。
10.梅花的香气悠然而来,宛若置身于花海之中。
11.梅花的香味如同一杯清茶,清新宜人。
12.梅花散发的芳香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
13.梅花的香气如同远古世界的记忆,沉静而又深远。
14.梅花的香味如同一缕淡淡的思念,令人心生温暖。
15.梅花绽放时,花香弥漫,沁人心脾。
16.闻着梅花的香味,仿佛能够穿越时光,回到过去。
17.梅香四溢,如同一曲悠扬的音乐,荡涤心灵。
18.梅花的芳香让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19.梅花散发出的淡雅香味仿佛带领人们走进了梦幻的仙境。
20.梅花的香气犹如时间的注脚,提醒着人们珍惜此刻。
21.梅花的香味仿佛融化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一丝丝清新的气息。
22.梅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像是一缕轻盈的清风,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3.梅花的香味如同一束花香,散发着甜美的气息。
24.梅花的香味让人忘记了尘世的烦扰,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25.梅花的香味从指尖悄然飘来,让人心生向往。
26.梅花的香味宛如一阵清风,带着淡淡的花香,令人陶醉。
27.梅花的香味悄然而至,像是在诉说着一段美丽的故事。
28.梅花的香味透着一丝清冽,仿佛是清晨的露珠。
29.梅花的香味让人心旷神怡,宛如在花海中徜徉。
30.梅花的香味像是一道清风,轻轻吹拂着人的心灵。
31.梅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如同一片片柔软的云朵。
32.梅花的香味如水一般清澈透明,令人心旷神怡。
33.梅花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34.梅花的香味宛如一曲美妙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
论梨园戏《入山门》中“梅香”的人物形象

统 剧 目《 郭 华》 , 又称《 胭脂记 》 , 剧 情 讲 述
北 宋 年 间 英 俊 的 秀 才 郭 华 邂 逅 美 丽 的 商 铺 之女 王 月 英 . 每 日借 买 胭 脂 之机 . 追 求 王 月 英 两 人相 约 元 宵之 夜 , 在相国寺山
骂郭华 . 弄 得 王 月 英 拦 护 不及 当 郭 华酒 醉不省人事 , 哀 怨 无 奈 的 王 月 英只 能脱 下
审判之下 , 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入 山 门》
演 绎 的 就 是 相 国 寺 山 门相 会 这 一 段 梅 香 在 剧 中 的 人 物 形 象 最 突 出 的 有
两点 , 首 先她是类似于 《 西厢 记 》 中 的“ 红 娘” 的人 物 角 色 . 在 郭 华 与 王 月 英 这 对 才
陪 同下 . 来到相国寺山 门 可 是 郭 华 却 因
为 冒犯 土 地 神 , 被 施 了法 术 , 酒醉不醒。 任
她 率真 大胆 、有 勇 有 谋 的 人 物 形 象 特 点 。
在 那个 礼 教 森 严 的年 代 . 家 中 尚有 老安 人 的严 肃 管教 . 但 是她 还 是 敢趁 着 元 宵夜 晚
一
味地 蛮 干 .该 保 持 行 动 克 制 的 时 候 . 她
下 .让 月 英脱 下 自 己的 鞋 子 给 郭 华 . 再
也 是 会 很理 性 的 她 制 止 了王 月 英 的 中途
退却 . 制 止 了王 月 英 不 留 下信 物就 不 明 不
推 波助 澜 ,如 果 把 这 个 关键 人 物 拿 掉 了 . 戏 便 没 法儿 演 了 在 这 里 梅 香 充 分 展现 了
硬 逼着 王 月 英亲 自上 前 去 帮 忙 扶 住 郭 华 当王 月 英 去 帮忙 扶 住 郭 华 了 。 她 偏 又 将 沉
我爱梅香范文精选6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我爱梅香范文精选600字_初三作文范文我爱梅香梅香,我爱梅香。
对于我来说,梅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和勤劳的努力。
每年的春天,梅香都会开满鲜花,绽放出迷人的芬芳,把整个校园装点得如诗如画。
一天早晨,我步入校园,突然被校门前的一簇粉红色鲜花所吸引。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棵梅香树在这个时候开满了花。
这些花瓣洁白细腻,绽放得十分鲜艳,就像是给整个学校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我不禁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无论是学生们在树下嬉戏的影子,还是校园里弥漫的梅花香气,都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愉悦。
这就是梅香的魅力,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对她赞叹有加。
梅香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为她的努力而引起了人们的敬佩。
每年冬天,她会默默耕耘,为了下一年的花开做准备。
她会修剪树干、给树增加养分,只为了能够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她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美丽,更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温馨。
正是梅香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校园里的美景。
梅香不仅仅是一颗普通的梅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她的美丽和努力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梅香教会了我,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无论是小学生的作业,还是大人的工作,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够取得成功。
梅香也告诉我,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够成为真正有魅力的人。
我爱梅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更是因为她的努力。
她教会了我,只有努力去追求,才能够将美丽变成现实。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像梅香一样,用心做每一件事情,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我相信,只要有梅香的精神指引,我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美丽和成功。
所以,我爱梅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要讲究答题思路,尽量使答题有条不紊。
从答题思路上看,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1)细读阅读材料,整体了解材料大意。
边读边了解,一段读完了稍微停顿一下,想一下该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完全文,把所有段落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艺术手法;文章的结构怎样;等等。
比如上例,全文十二个自然段,就要停顿十二次,分别想想各个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把十二个段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就能概括出全文的大意;甚至感情、艺术手法、结构等。
(2)审读题目要求,带着问题精读阅读材料,寻找解题信息。
读题目一定要细心,分清问题的个数,作答的具体要求;读文时,一旦发现作答的信息,应做适当的记号,边读边概括答案的要点。
比如例题,第1、4、6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后才能作答;第2、3 、5题只要针对相应的段落就能找到答案。
(3)把答案要点与题目要求对照找差距,再带着差距去研读材料,边研读边修正、补充答案。
例如上面第2题,要理解富人“震惊”的内容,若只找到“穷人也会赏梅花”答案就不全面,再研读原文第⑤段,发现还有第二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马上修正,答案就完整全面了。
二、要突破难点,把握语言和题目的隐含信息。
主观性阅读试题,在阅读材料和题目的某些要求里面往往设置了许多隐含信息,抓不出语言的隐含信息,往往就答不好主观性阅读题,又因为这种隐含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造成了解答主观性阅读试题的难度很大。
隐含信息常见的有五种方式:①语言变异处②语言空白处③运用象征处④引申升华处⑤着意写景处。
例如上例中的第⑾段,它是独句成段,看到既然是“乞丐”又是“富有”的人的“矛盾”表述,就知道这里有许多隐含信息,第4题要求“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就是要求考生发掘这些隐含信息,只有把这些隐含信息都挖掘出来了,才能顺利作答。
联系前文,尤其是第⑧段,不难回答:因为坏的物质条件没有遮敝他精神的清明,即便在物质上很穷,但他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再如第5题,要求指出“梅香”的含义,条件是结合⑧⑨段,仅仅理解成梅花的香味,太浅表化,作者在第⑨段已经明确指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这才是“梅香”的真正含义。
要说明的是,有时对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可以根据分值来推测答案给分点数目,以避免要点不全而失去本不应该丢失的分。
三、要掌握答案表述的技巧,使答案作到准确简明。
常用的技巧有三种:(1)摘录。
就是用阅读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原原本本地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抄写在答题处就行了。
虽然有的考题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但肯定不能抛开原文尤其是原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作答。
事实上,这类题目必须摘录文中的关键词语并按照题目要求重新组织就能解决。
如上例第2题,只要找到第⑤段,摘录其中的关键语句“他震惊的是”、“另一个震惊的是”就能回答:穷人也会赏梅花;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因此原则上,如果能用原文相关原句作答的,应尽量用摘录的方法。
试想,如果自己另外概括,失分是令人十分心痛的。
因为可能题目并非不会,答案也可能绝非全错,甚至可以说是对的,仅仅不合“评分标准”而已。
(2)改造。
就是学生在原文中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句子太长不符合书写要求(字数等)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实际上上例第2题的答案,我们对原句还是作了点改造。
(3)概括。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整体把握选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义的基础上才能悟出答案,或要求结合自己实际谈体会,就要用概括的方法。
做这类题目,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来表达。
如上例第1题,要求概括“叙述的故事”,就需要归纳概括: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
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再如第6题,谈读了该文的感受,也需要概括回答。
另外,主观性阅读试题的答案要点表述,还用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点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一点、明晰一点,在符合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角度、多层次;二是应在字数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陈述自己的答案,不怕多答,就怕少答,一般来说评分标准里并没有因考生多答而扣分的规定,而经常是考生要点不全而被扣分;三是对开放性题目,例如第6题,应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原文的理解,以答案的个性化和创意取胜。
这种题目,如果仅仅结合原文或题目要求作答一般只能得个保底分,想要得高分甚至满分,则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当然,书写工整、清楚,卷面整
、文言文阅读
12、(1)洗涤;(2)立、树立或竖立;(3)少。
13、(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2)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14、B *15、D
*16、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一)
17、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18、穷人也会赏梅花(答成“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也可);富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却从来没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19、过渡或由叙述引入议论。
*20、因为坏的物质条件也没有遮敝他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
(答成“他能品味到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也可)
21、精神的清明或内部的人格香气。
22、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要揭示自己心灵的美好。
(二)
*23、通过一组具体的情景来表现什么是爱惜。
*24、(1)敬畏、珍爱、担心。
意合即可。
(2)把无形的温情形象化;薄,表明“爱惜”这种情感易被伤害;透明,揭示了这种情感的纯洁。
*25、由喜欢而吝啬;俭省资源,珍爱时光,制造机会重享愉悦,细水长流咀嚼快乐四点任答一点均可。
*26、有了保护,爱惜才能真正实现。
没有爱惜,保护就成了强权、协迫。
*27、所谈内容应是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惜而没有爱惜的事例的认识或感悟;语言表述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