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正浓》课文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梅香正浓

梅香正浓《梅香正浓》这篇文章通过重点介绍明朝的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颂了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崇高的气概。
课文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将“梅花”与“民族英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
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1、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感受作者文章中饱含的激情,体会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
2、自读文章,引导学生根据主旨发现问题,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促进对文章的感悟。
教案一一、导入新课: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
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二、自主学习:(一)读标准音:寡廉鲜(xiǎn)耻纵情逸(yì)乐高官厚禄(lù)拜谒(yè)崇(chóng)敬虬(qiú)枝峥嵘(zhēng róng)捐(ju ān)躯昏庸(yōng)殉(xùn)自刎(wěn)尸骸(hái)飨(xiǎng)楹(yíng)酷(k ù)爱召(zhào)集瞻(zhān)仰体恤(xù)戕(qiāng)害伫(zhù)立怂恿(sǒngy ǒng)(二)解词:1、酷爱:十分喜爱。
《梅香正浓》说课稿

《梅香正浓》说课稿一、说教材《梅香正浓》这篇文章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几篇选文,笔法不拘一格,内容隽永深刻。
这篇文章通过重点介绍明朝的遗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民族英雄,歌颂了在民族危亡之时他们崇高的气概。
课文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叙事为主,采用对比、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将“梅花”与“民族英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题目“梅香正浓”的深刻含义,体会英烈们的英雄气概。
教学中,应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着眼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从中培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精神。
教学难点: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理解的水平,我把“感受题目‘梅香正浓’的深刻含义。
”设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梅香正浓》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合理的教法,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1.朗读感悟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文四字短语较多,虽琅琅上口,可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形式还较为陌生,因此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文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自主地对文本进行探究,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梅香正浓》PPT课件11

4、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 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合作学习 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 亡方略,规劝皇帝, 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 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 气绝身亡”。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解词: 1、 酷爱:十分喜爱。 2、 拜谒:拜访、拜见。 3、 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4、 尸骸:尸骨。 5、 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6、 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 戕害:杀害、残害。
阅读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使自己特别感动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史可法高尚的民族气节。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以“梅香正浓”为题,寓意深刻, 富有抒情意味。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 向日月一样照砌了历史的乾坤。天地因有正气 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 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 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 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 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 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2.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 1) ↓ 总 起 —— 崇敬之情
(2~6) ↓ 引出回忆 起草奏章 誓同生死 分述 宁死不降 伤感肃然 (7~8) 对比总结 ↓
感人肺 腑 令大地沉 醉
北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梅香正浓》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史可法守扬州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史可法英勇为国捐躯的凛然正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读到、提起,都不能不令今人肃然起敬。
本文作者借登临扬州梅花岭之机,追述了史可法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自己对这位民族英烈的崇敬。
因为原文较长,有些事情中学还要学到,所以选入教材时删去了“自己”九岁时的一件事、关于史可法老师左光斗的事迹、扬州屠城十日、洪承畴与孙兆奎的对话等内容,附在“参考资料”中。
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是作者游史公祠后的留言。
课文基本上是游记,吊古怀今。
第1自然段写探访民族英烈的缘由,点出主题,表达对英烈“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的崇敬之情。
第2自然段叙述自己探访的地方是扬州的梅花岭。
由梅花岭联想到《梅花岭记》以及史可法镇守扬州的历史事迹。
第3~5自然段详细记述史可法守扬州的事迹,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受命——坚守——殉国,段段惨烈。
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际,困守孤城,为国家的命运“日夜忧虑”,几次上表奏章,“泪流满面”,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感动了部将士卒。
清军兵临城下,史可法知大势已去,做了这样几件事:①血书告急;②拒降;③召集众将发誓言;④安排后事。
件件都围绕“吾誓以身殉城”展开。
梅香正浓课件(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 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 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 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 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 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 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 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新字词。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 “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 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 (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 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 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 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 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 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 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 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 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 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 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生词解析:
1.酷爱:十分喜爱。 2.拜谒:拜访、拜见。 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4.尸骸:尸骨。 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戕害:杀害、残害。
《梅香正浓》PPT课件2 (共17张PPT)

自学提纲
1、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成语 2、背诵史可法墓前楹联的诗句 3、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把文章分三 段并归纳段意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基本字词内容 词语:拜谒 虬枝峥嵘 怂恿 纵情逸乐 飨堂 纵论兴亡
回顾复习近义词辨析并造句: 1、浮现,涌现,出现 2、瞻仰,参观、观看
史可法墓前的楹联 • 数点梅花亡国泪 • 二分明月故臣心
对“梅香”的理解 参考答案
•
“梅香”指梅花的 品格及具有梅花品 格的英雄身上所体 现的凛然正气。
说说你所了解的其他英雄
1、苏武牧羊的事迹 2、岳飞抗金的事迹 3、文天祥临死不投降的事迹 4、秋瑾的事迹
总结全文
• 本文作者使用了借物喻人的 写法,歌颂了民族存亡之时 英雄们的崇高气概,让我们 记住他们的凛然正气,学习 他们如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 香如故,不屈不挠的品格。
文章结构:
开头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自己对 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主体部分:(2-6自然段)详写了 史 可法的英雄事迹。 结尾部分:(第7-8自然段)作者直 抒胸臆,表达情感。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赞扬了具有“梅花” 般品格的民族英雄,重点 介绍了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合作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详细写了史可法哪几 件事情? 2、作者写文章的感情线索依次是什么? 3、有感情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 “梅香”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像史可法这样的英雄。
达标测评
做在练习本上,只写答案 一、补充词语 ( )枝( )嵘 ( )情( )乐 高( )厚( ) 寡( )鲜( ) 视( )如( ) 感( )万(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伫立( )沉静( )感叹( ) 怂恿( )浮现( )崇敬( ) 三、你能写出文天祥、秋瑾的诗文中的一句 诗吗?
《梅香正浓》课件第一课时

拓展练习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同学们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
格的英雄的事迹。
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梅香正浓
梅香正浓
导入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 像日月一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天地因有正气而万 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 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 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 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82021/9/182021/9/182021/9/189/18/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2021/9/182021/9/182021/9/18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82021/9/182021/9/189/18/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82021/9/18September 18,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82021/9/182021/9/182021/9/18
学习字词
拜谒 虬枝峥嵘 怂恿
纵情 逸乐
飨堂
纵论兴亡
学习字词
近义词辨析,并造句: 1、浮现,涌现,出现 2、瞻仰,参观,观看
《梅香正浓》课文

《梅香正浓》课文《梅香正浓》课文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
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
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
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
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十天后,扬州陷落。
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手下众将争着抱住他,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史德威泪如雨下,不能举刀。
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
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
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上书:“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叫人感叹不已。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
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香正浓》课文
导读: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
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
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
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
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
十天后,扬州陷落。
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手下众将争着
抱住他,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史德威泪如雨下,不能举刀。
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
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
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上书:“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叫人感叹不已。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
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
每当我们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
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
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寡廉鲜耻,戕害同胞,卖身求荣,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
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