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正浓》读后感3篇_读后感
《梅香正浓》课文原文阅读

《梅香正浓》课文原文阅读[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课文]8岁寒三友梅香正浓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
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
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
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
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十天后,扬州陷落。
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手下众将争着抱住他,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史德威泪如雨下,不能举刀。
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
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
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叫人感叹不已。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
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
读梅香正浓后有感

读《梅香正浓》后有感夜悄然降临,黑色的天幕笼罩大地,一轮残月洒下光辉。
借着台灯的微光,我用手中的笔随心所欲的记录一切。
在灯下,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史可法的英雄事迹。
在这难得的宁静时刻,任心灵穿越千年时空,追寻那古老而又高雅的英雄气节。
我仿佛来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耳边是震天的喊杀声,眼前是那炮火连天的战场。
伫立在史可法所镇守的扬州。
看着那刀来剑去的战场,望着那即将被攻陷的城池,我来到扬州帅府,那史可法的遗言时刻回响在我耳旁。
自古以来,中国流传着一句话:乱世出英雄,英雄是表演者,乱世就是舞台。
只有在战火连天的乱世之中,才会让英雄拥有表演的机会;但是也同样是在这乱世之中,才会让一些想要投机取巧乘虚而入的人有机可乘,使得小人得志,奸臣当权。
而正是因为有这些小人,才使得英雄被衬托出来。
若非处在乱世,若没有这些奸臣小人,就算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有雄才伟略,却也难以表现出来。
精忠报国的岳飞之所以被后人所铭记,流芳百世,不仅因为自己卓而不凡的气节,还因为有乱世作为舞台。
有秦侩和他对比。
史可法若不是因为生在乱世,若没有玩弄权术的马士英,即便再高尚也难让历史在此重。
正如历史所见证的、所经历的,若没有乱世作为背景,若没有昏君与奸臣,英烈的英雄气概,就得不到体现出来的机会。
只要有乱世和小人,那么一定英雄辈出。
但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讲,那就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定是小人得志、奸臣当道。
如同现今的社会一样,当人们提倡孝顺时,一定是儿女与父母“水火不容”,否则便不会提倡孝顺。
有岳飞就有秦侩,有史可法就要马士英。
我们固然崇敬民族英烈,但我们并不希望在现今的社会中出现英雄,因为英雄与小人成正比例。
正如老子所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无论是岳飞还是文天祥,无论是周瑜还是诸葛亮,无论是不计生死的浩然正气,都令人敬佩不已。
看着那一轮凄美残月,心想:古人曾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也许史可法也曾站在这明月下,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散文评论白桦《梅香正浓》

白桦(1930—),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人,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著有长篇小说《溪水,泪水》、《流水无归程》,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白桦的诗》,话剧剧本集《白桦剧作选》、《远古的钟声与今日的回响》,散文集《我想问那月亮》、《悲情之旅》等。
其人有多方面的文学才华,作品充满了热情和诗意,与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曾引发普遍的争议和批评。
本文《梅香正浓》表面看是一篇游记散文的,写作者游览扬州梅花岭。
但实际上,游历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作者所要热情歌颂的人物。
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雪中仍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代遗臣史可法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在民族存亡之际,如史可法那样的历史英雄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概,以梅花的品格来象征中华民族英烈身上所表现的凛然正气。
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本文从结构上来看,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
先直说自己对中华民族英烈们有着无穷的崇拜之情,并愿意探访他们的故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去体会那种悲忿苍凉的思绪,去感念他们的伟大气概,并由自己幼年时的一件旧事引发出人知耻难,知耻而后洁身至死更难的感慨与主题。
接着,作者借由访问扬州,游览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而想起两篇曾熟读过的散文引出史可法其人其事,详细叙述了在作者心目中的中华英烈的代表人物史可法的英雄事迹。
作者熟读的两篇散文,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轻生,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写史可法未敢昧大义而惧死。
作者之所以选此两篇散文来写,固然是因为这两篇散文都是在歌颂史可法的英雄气概,浩气长存,而这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又是一致的。
固然,作者也并无去叙述史可法的完整的生平,只是择其二三事来突显史可法的英雄气概。
一写史可法在明代大势已去之时,立誓与扬州城共存亡;二写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痛骂断气身亡”;三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回起草奏章,史可法提出救亡方略,劝戒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本假期我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本书。
作者将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集中成一个个小专题,分别是“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有高度的教育”、“我的教学主张”、“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文明是一种眼光”、“在路上”、“心会看见”七个单元。
他在读书与成长中这样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
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
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所以我们要经常读书并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有效课堂——教师的不懈追求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的《一堂课中的必要环节》一文中讲到:所谓教学环节就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结的一组教学行为。
它分为三个内容:其一:学习意义的明了;其二:反馈与强化;其三:回顾与分享。
课堂有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
再次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做到备课时备学生,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梅香正浓》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梅香正浓》评课稿引言本文是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梅香正浓》进行评课稿。
本课文以梅花为主题,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梅花的品质和精神,培养他们对美和坚强的追求。
在评课稿中,将从教材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详细评价。
一、教材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国家新课程要求编写的,注意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梅香正浓》作为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选材独特,很好地体现了教材设计的特点和目标。
1.1 选材合理《梅香正浓》选材独具匠心,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品质。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具有坚韧、美丽的品质。
这篇课文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梅花的描述,理解美和坚韧的含义。
1.2 文字简繁并陈本课文采用了简繁并陈的写作方式,既有简单易懂的句子,也有丰富的修辞手法。
这样设计的文字,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课文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1.3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梅香正浓》在选材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引发学生的共鸣。
课文中传递了梅花坚韧、不畏困难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通过学习《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
2.1 认知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品质。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3.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和结构。
2.2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2.3 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活动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结合课文《梅香正浓》的特点,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3.1 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3.2 阅读理解活动让学生先通读全文,然后按段落进行阅读,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提取关键词。
梅香读后感

梅香读后感《梅香》是现代短篇小说家茅盾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处于家庭困境中的女性,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自我解放的故事。
读完《梅香》,我深受震撼和思考。
故事以梅香这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主人公展开。
梅香嫁给了穷苦的土匠杨贵禄,从此进入了一个贫寒的家庭,同时也背负起了繁重的家务。
一家人过着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梅香一直是个善良而乐观的人。
她不计较其他人的眼光,为了自己的儿女,甚至不惜卖掉了自己的头纱。
但是,梅香并不满足于现状,她一直渴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制于困境。
在读到梅香的坚持和努力时,我不禁为她的勇敢和坚持感到钦佩。
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她成为了市场上一位有名的女商人,赚取了一定的财富。
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她从不忘记贫困乡亲们的困难,她利用她所得到的财富,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背后,永远散发着慈善的光芒。
通过梅香的经历,茅盾给予了我对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带给了我对于女性自强自立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梅香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她的思考和智慧。
她对于市场的洞察力让她判断出了未来的潜力,而她敢于冒险和尝试的勇气也为她赢得了成功。
而这种慧眼和勇气,是她婚前所不具备的。
从前,她一直生活在贫困和困境之中,思维局限于那个小村庄。
但是,当她拥有了自由并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她开始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眼光和思维。
正是这种思考和智慧,使她在商业上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在梅香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保持思考,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够在面对困境时,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法。
通过《梅香》的阅读,我也不禁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小说中,梅香作为一个女性,在极度困境中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勇气。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自我解放和独立。
她不再依附于丈夫和家庭,而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怀。
梅香的成功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突破,同时也告诉我,只要女性有勇气、有智慧,她们也能够在社会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光芒。
《梅香正浓》读后感

《梅香正浓》读后感《《梅香正浓》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梅香正浓》读后感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本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岁寒三友"中的《梅香正浓》,令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
书中主要是写民族英雄史可法在国亡城破的危难时刻,面对高—官厚禄丝毫不心动,反而大骂敌人而气绝身亡,他的英雄气概令人十分崇敬。
现在的我们在面对各种欲望时,是否该想想史可法?在扬州陷落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的这种举动是否引人深思?在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时,那些圣上身边所谓的"贤臣"又在哪?想到史可法掷地有声说的那句"吾誓殉城",那是何等的铿锵。
我不禁泪流满面,心想:"老天太不公平!为何这样忠诚,英勇,耿直廉洁的人会那么早死呢?"在扬州史可法的墓前有着这样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多么的贴切,道尽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让世人景仰。
正如文中所说,史可法就是那类有邦国而无自身,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人。
我和作者一样,永远崇敬那些留下"梅香"的英雄们……今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梅香正浓》这篇文章。
借梅喻人,以梅花的品质描写了一位有邦国而无自身的人——史可法。
是我深受感动的是史可法做人的那种坚贞,那种贞洁,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每一个字眼都能体现出史可法的品格。
我们不难发现,梅花,在最寒冷的冬季,在别的鲜花正在凋谢时,她,正在舒展枝叶,正在怒放着。
史可法?梅花?两者之间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好像毫不相干。
梅花的坚毅,她的贞洁,不正是史可法的品质吗?清兵入关,多么令人着急的事,史可法竟然出乎我们意料的平静,又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
史可法有着与梅花相同的品质,大家想着史可法,就好似看到了梅花……2、《正能量》读后感励志正能量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小学生读后感500字(共10篇)_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500字(共10篇)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香格里拉》的书。
书里面讲了这样的故事。
在一个家庭里,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幸福。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老人,老人自称他自己是马丁夫人老公的爸爸,他们非常吃惊。
那位老人说:”她们可以叫他冰棒儿。
忽然一阵开门的声音,冰棒儿的儿子回来了,他们父子俩讲了一会话就都去休息了。
接下来的几天都很宁静。
可是有一天,马丁夫人和冰棒儿的儿子把冰棒儿送到了香格里拉塞西听了很生气,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冰棒儿给救出来。
真的有一天塞西把他的爷爷给救了出来,冰棒儿一出来后,就和塞西一起计划着坐船去敦刻尔克找一位女士。
冰棒儿说:”这星期六午夜去坐船。
"塞西说:"知道了。
"到了星期六早上,塞西写了一张便留下,希望爸爸妈妈看见。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不要担心我。
我和冰棒儿一起离开家几天,他有心愿要完成,需要我的帮助。
所以我走了,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很快就会回家。
爱你们的,塞西。
写完之后整理好东西就走了,到了船边,等着冰棒儿的到来,冰棒儿终于来了,还带了一些朋友过来,之后坐上了船,经过一些磨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他们先去吃了点东西,就去找人了,没找着人,冰棒儿很伤心,只好有坐船回去了,到了家,晚上冰棒儿的儿子和马丁夫人在门口迎接他们,他们一家终于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定要对自己的亲人好一点,如果哪天失去了他(她)的话,你就永远也不能对他(她)好一1 / 12点了。
读后感作文:2017小学生开学第一天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500字(2)| 读后感作文:2017小学生开学第一天读后感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我们在晚上6.30看cctv2中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下开讲,它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晚会分为四个篇章“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誉” 其实爱国要从和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香正浓》读后感3篇
《梅香正浓》读后感我昨天夜里看了梅香正浓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
作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登上梅花岭,想起史可法将军为救国于危忘之时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故事,感概民族英雄与民族败类……每年当我们民族处于危忘之秋,旦夕之时,一些有志之士为挽救国舍生忘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虽然在救国途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却永远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但在有志之士精忠报国之时,还会出现另一种人,他们寡廉鲜耻,甘愿做侵略者的狗腿子,助纠为虐,残害同胞,卖身求荣。
虽然他们在侵略者的脚下能威风十足,苟活几日,但他们永远都只能在人民的唾骂及正义者的批判上活着,他们遗臭万年。
梅花不在此时开,但一股“香气”仍飘荡在人间,啊!原来梅香正是千万个有志之士的品质呀!我以后也要像梅花一样,“品在梅花香在骨”,为祖国描绘更加美好的蓝图。
《梅香正浓》读后感书中主要是写民族英雄史可法在国亡城破的危难时刻,面对高-官厚禄丝毫不心动,反而大骂敌人而气绝身亡,他的英雄气概令人十分崇敬。
现在的我们在面对各种欲望时,是否该想想史可法?在扬州陷落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的这种举动是否引人深思?在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时,那些圣上身边所谓的“贤臣”又在哪?想到史可法掷地有声说的那句“吾誓殉城”,那是何等的铿锵。
我不禁泪流满面,心想:“老天太不公平!为何这样忠诚,英勇,耿直廉洁的人会那么早死呢?”在扬州史可法的墓前有着这样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
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多么的贴切,道尽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让世人景仰。
正如文中所说,史可法就是那类有邦国而无自身,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人。
我和作者一样,永远崇敬那些留下”梅香”的英雄们。
《梅香正浓》读后感今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梅香正浓》这篇文章。
借梅喻人,以梅花的品质描写了一位有邦国而无自身的人——史可法。
是我深受感动的是史可法做人的那种坚贞,那种贞洁,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每一个字眼都能体现出史可法的品格。
我们不难发现,梅花,在最寒冷的冬季,在别的鲜花正在凋谢时,她,正在舒展枝叶,正在怒放着。
史可法?梅花?两者之间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好像毫不相干。
梅花的坚毅,她的贞洁,不正是史可法的品质吗?清兵入关,多么令人着急的事,史可法竟然出乎我们意料的平静,又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
史可法有着与梅花相同的品质,大家想着史可法,就好似看到了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