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公式
三角测量的计算公式与应用案例

三角测量的计算公式与应用案例三角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距离、角度和高度等参数。
本文将介绍三角测量的计算公式和应用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测量方法。
一、三角测量的计算公式1. 距离计算公式在三角测量中,距离计算是其中之一的重要任务。
如果知道了某个角的度数和两边的长度,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的公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 * cosC其中,c代表第三边的长度,a和b分别代表已知两边的长度,C代表已知角的度数。
另外,如果知道了某个角的度数和相对应的边的长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其他两边的长度。
正弦定理的公式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的长度,A、B、C代表三个角的度数。
2. 角度计算公式在三角测量中,有时需要计算两条边之间的夹角。
如果知道了两边的长度,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这个夹角的余弦值。
余弦定理的公式如下:cosC = (a² + b² - c²) / 2ab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中的三条边的长度,C代表两边之间的夹角。
另外,如果知道了两条边和夹角的余弦值,可以利用反余弦函数(arccos)来计算夹角的度数。
3. 高度计算公式在三角测量中,有时需要计算物体的高度。
如果已知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观察者的仰角和物体的倾角,可以利用正切函数来计算物体的高度。
正切函数的公式如下:tanβ = h / d其中,tanβ代表物体的倾角,h代表物体的高度,d代表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
二、三角测量的应用案例1. 导航定位三角测量在导航定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海中,船只可以通过测量天文观测数据(如星体的仰角)和时间来计算自己的位置。
这涉及到角度计算和距离计算,利用船只与星体、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和星体的高度,通过三角测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船只到星体的距离,从而确定船只的位置。
标高计算公式

标高计算公式
标高计算公式是指在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中,用来计算高度差、海拔高度等参数的公式。
其基本原理是以某个基准面为参照,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高度,来计算出各个点的标高。
常用的标高计算公式包括:
1. 高程测量公式:h = H + d,其中h表示点的标高,H表示基准面的高程,d表示该点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2. 高差计算公式:Δh = h2 - h1,其中Δh表示两个点之间的高差,h1和h2分别表示这两个点的标高。
3.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H = h + H0,其中H表示该点的海拔高度,h表示该点的标高,H0表示海平面高度。
4. 坡度计算公式:i = tanα,其中i表示坡度,α表示坡角的度数。
以上公式是标高计算中的基本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形和组合,以满足实际需要。
在实际工程中,为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1 -。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一、长度测量公式:
1.直线长度公式:
直线长度=,x2-x1
2.曲线长度公式:
曲线长度= ∫(a,b) √(1 + (dy/dx)^2) dx 3.圆周的长度:
圆周的长度=2πr
二、面积测量公式:
1.矩形面积公式:
矩形面积=长×宽
2.圆形面积公式:
圆形面积=πr^2
3.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底边长×高)/2
三、体积测量公式:
1.立方体体积公式:
立方体体积=边长^3
2.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体积=πr^2×高
3.球体积公式:
球体积=(4/3)πr^3
四、力测量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
力=质量×加速度
2.压力公式:
压力=力/面积
3.弹簧力公式:
弹簧力=弹性系数×变形距离
五、速度测量公式:
1.平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2.瞬时速度公式:
瞬时速度 = dx/dt
六、功率计算公式:
1.功率公式:
功率=功/时间
2.电功率公式:
电功率=电压×电流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实际上,不同领域的测量计算公式还有很多。
它们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统计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使用测量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各种物理量,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水平距离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的算式,它通常应用于建筑、道路等场景的测量工作中。
该公式的核心概念是视距,即两个点之间直线距离的投影距离,因此该公式也被称为视距公式,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该公式的具体计算方法。
视距公式如下所示:
D = √(H1² + H2² - 2H1H2cosα)
其中,D代表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H1和H2分别代表两
个点在水平面上的高度,α为两个点之间的水平夹角。
此公式的推导方式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称为视距L。
视距
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来进行计算。
具体地:L = √(D² + h²)
其中,D代表两个点在水平面上的距离,h代表两个点之间的
高度差。
由于我们已经知道了视距L,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余弦定理
来计算出水平距离D,即:
D = √(L² - h²)
进一步代入视距公式中,得到:
D = √(H1² + H2² - 2H1H2cosα)
其中,α为两个点之间的水平夹角,可以根据空间三角形的余弦公式来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测距仪等专业工具来测量两个点的高度和夹角,然后代入视距公式中计算水平距离。
总的来说,视距公式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场景中的水平距离测量。
视距测量高差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高差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F=h/L。
视距测量是利用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
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
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
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
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测量和计算工作。
以下是一些测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
1.距离测量:
-直角三角形定理:a^2+b^2=c^2(勾股定理),其中a和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c是斜边的长度。
-视差公式:d=(hxb)/H,其中d是距离,h是测量点的高度差,b是视差(即测量点到目标的水平距离),H是测量点的仰角。
2.面积测量:
-自由多边形面积计算:根据测得的各个角点坐标,使用边积法或三角形面积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圆形地块面积计算:A=πr^2,其中A是圆形地块的面积,r是圆的半径。
3.高程测量:
- 水平线测量高程变化:h = d x tan(α),其中h是高程变化,d 是水平距离,α是斜度角。
- 三角高程测量:H = D x tan(θ),其中H是高程变化,D是水平距离,θ是俯角。
4.坐标转换:
-大地平面坐标转高斯投影坐标:X=X0+N+ΔX,Y=Y0+N+ΔY,其中X 和Y是高斯投影坐标,X0和Y0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坐标,N是正算的纵向坐标增量,ΔX和ΔY是由于地球椭球体引起的坐标改正数。
-高斯投影坐标转大地平面坐标:N=Y-Y0-ΔY,E=X-X0-ΔX,其中N 和E是大地平面坐标,Y0和X0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坐标,ΔX和ΔY是由于地球椭球体引起的坐标改正数。
以上仅是一些测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可能还会使用其他公式和方法。
同时,注意在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条件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正和适用性验证。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哈。
水准仪视距测量呢,主要是利用水准仪的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
它有个很简单的公式哦。
视距D等于(上丝读数 - 下丝读数)乘以一个常数K。
这个常数K呢,一般是100。
比如说,你在水准仪里看到上丝读数是1.5米,下丝读数是1.0米,那视距D就等于(1.5 - 1.0)×100 = 50米啦,是不是还挺简单的呀?
那这个测量方法呢,首先要把水准仪架好哦。
要找个平稳的地方,就像给水准仪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呢,调好水准仪,让那个十字丝看得清清楚楚的。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读数啦。
眼睛要盯着水准仪的目镜,仔细看那上丝和下丝的读数。
在测量的时候呀,可不能马虎呢。
要是读数读错了,那算出来的视距可就不对喽。
而且要多测几次,取个平均值,这样结果就更准确啦。
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要是在野外测量的话,还有很多小细节要注意呢。
比如说风大的时候,水准仪可能会有点晃悠,这时候就得等它稳当了再读数。
不然就像在晃荡的小船上写字,肯定写不好呀。
宝子,你要是刚开始学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可不要被那些仪器吓倒哦。
多练几次就熟啦。
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歪歪扭扭的,骑多了就可以潇洒地在路上飞驰啦。
希望你能很快掌握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的小技能哦。
。
长度测量原理与公式

长度测量原理与公式1. 引言长度测量是工程和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任务。
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精密测量,还是在现场进行实际应用,准确地测量长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长度测量的原理和常用的测量公式。
2. 原理长度测量的原理主要基于直尺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式。
直尺测量是使用标尺或尺子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短的物体,例如测量纸张或细丝的长度。
测量时,将物体与尺子的刻度对齐,读取刻度上的数值即可得到长度。
间接测量则是通过其他物理量的测量来推断长度。
例如,光学测量技术利用光的传播速度来测量长度。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将观察到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测量这些现象的参数,可以推算出物体的长度。
3. 常用测量公式3.1 直尺测量公式直尺测量公式非常简单,即直接读取尺子上的刻度数值。
如果尺子上的刻度单位为毫米,则测量结果为:长度 = 尺子上的刻度数值(毫米)3.2 光学测量公式光学测量公式基于光的传播速度和物体产生的反射或折射现象。
常用的光学测量公式有:3.2.1 速度和时间测量当光沿着一定路径传播时,速度和时间的测量可以推算出长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恒定值,即光速(C)。
利用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可以计算出长度(L):L = V × T3.2.2 反射角度测量利用反射现象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测量入射角度(θ1)和折射角度(θ2),可以通过折射定律计算出物体的长度(L):L = d / tan(θ1 - θ2)其中,d为两个介质的距离。
4. 结论长度测量是工程和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任务,准确的长度测量需要掌握不同的原理和测量公式。
直尺测量适用于简单的测量,而光学测量则可以通过物理现象进行间接测量。
熟练掌握测量公式,可以增加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长度测量原理与公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公式(1)判断角值正负号:一四正、二三负。
(2)垂直角:360 °之和。
(3)水平角:180 °之差。
(4)高差=斜距*Cosθ(H=S* Cosθ)(5)平距=斜距*Sinθ(H=S* Sinθ)(6)高程=H+i+S * Sinθ±h S: 斜距I:仪高H: 已知高程h: 高差S * Sinθ:平距(7)坐标:X=x+ S* Cosθ*CosX B-1Y=y+ S* Sinθ*Sin X B-1 x: 已知X坐标y: Y坐标S * Sinθ=> S* Cosθ:平距X B-1 : 方位角(8)方位角: X B-1= X A-B+β±180°X B-1 : 方位角X A-B:已知方位角β:水平角3°带-6°带换算(一)带号和中央子午线经度的关系。
三度带计算公式:L=n*3°六度带计算公式:L=n*6°-3°式中:L为经度值,n为带号机算器程序全站仪支导线程序:MODE 5 1(NEW)EXE1(comp)1.LbI 12.{S,R,B,I,T}3.D=S*CosR ▲4.Z=Z+I+S*sinR-T ▲5.A=A+B-180°▲6.X=X+D*cosA ▲7.Y=Y+D*sinA ▲8.Goto 19.EXE EXE10.MODE 5 2(RUN)全站仪一点多测程序:MODE 5 1(NEW)EXE1(comp)11.LbI 112.{H,D,B,T}13.Z=M+I+H-T ▲14.A=C+B-180°▲15.X=K+D*CosA ▲16.Y=L+D*sinA ▲17.Goto 118.EXE EXE19.MODE 5 2(RUN)罗盘支导线程序:MODE 5 1(NEW)EXE1(comp)20.LbI 121.{S,B,A}22.D=S*CosB ▲23.Z=Z+ S*sinB ▲24.X=X+D*cosA ▲25.Y=Y+D*sinA ▲26.Goto 127.EXE EXEMODE 5 2(RUN)罗盘一点多测程序:MODE 5 1(NEW)EXE1(comp)28.LbI 129.{S,B,A}30.D=S*CosR ▲31.Z=K+ S*sinB ▲32.X=M+D*cosA ▲33.Y=L+D*sinA ▲34.Goto 135.EXE EXEMODE 5 2(RUN)算面积程序:McLLbl 1Fixm:{X,Y}G=G+1(Ax-By)/2C=C+AnsA=YB=XG<N+1≯Goto 1 ▲S=Abs CEXEEXE算面积:从A到F的坐标输入程序,最后A要再输一次。
符号说明按SHIFT再按(度分秒)=度数FUNCTIOU 3 5 (Lbl)FUNCTIOU 3 3 ({)FUNCTIOU 3 4 (Goto)FUNCTIOU 6 5 (McL)FUNCTIOU 2 1 (Abs)按FUNCTIOU 1再向下翻按6 (Recl)MODE 5 3( EXE)提出所编程序MODE 5 2( EXE)删除所编程序(2)碎部测量(a)测站设置与检校将电子全站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连接电子手簿或便携机,启动野外数据采集软件,按菜单提示键盘输入测站信息。
根据所输入的点号即可提取相应控制点的坐标,并反算出后视方向的坐标方位角,以此角值设定全站仪的水平度盘起始读数。
然后,用全站仪瞄准检核点反光镜,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及距离,输入反光镜高度。
即可自动算出检核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该点已知信息比较,若检核通过则继续碎部测量。
5.6 断面里程文件(公路断面里程文件输入方法)CASS5.0的断面里程文件扩展名是“.HDM”,总体格式如下:BEGIN[,断面里程][:断面序号]第一点里程,第一点高程第二点里程,第二点高程……NEXT另一期第一点里程,第一点高程另一期第二点里程,第二点高程……下一个断面……说明:①每个断面第一行以“BEGIN”开始;“断面里程”参数多用在道路土方计算方面,表示当前横断面中桩在整条道路上的里程,如果里程文件只用来画断面图,可以不要这个参数;“断面序号”参数和下面要讲的道路设计参数文件的“断面序号”参数相对应,以确定当前断面的设计参数,同样在只画断面图时可省略。
②各点应按断面上的顺序表示,里程依次从小到大。
③每个断面从“NEXT”往下的部分可以省略,这部分表示同一断面另一个时期的断面数据,例如设计断面数据,绘断面图时可将两期断面线同时画出来,如同时画出实际线和设计线。
附录C AutoCAD 2002常用命令表下面是Auto CAD 2002命令一览表,其中带有撇号(`)前缀的命令可以透明地执行。
7.1.2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两点距离及方位”。
用鼠标分别点取所要查询的两点即可。
也可以先进入点号定位方式,再输入两点的点号。
说明:CASS5.0所显示的坐标为实地坐标,所以所显示的两点间的距离为实地距离。
7.1.3查询线长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查询线长”。
用鼠标点取图上曲线即可。
7.1.4查询实体面积用鼠标点取待查询的实体的边界线即可,要注意实体应该是闭合的。
一、挡墙设计(1)断面设计工业场地挡墙设计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墙身设置排水孔,墙身排水为矩形断面,长×宽=10×10cm,水平间距2m,垂直间距1.5m。
挡墙设计详见表6-9。
表6-9 工业场地挡墙断面设计表(2)稳定分析计算方法详见6.2.2节。
经计算,抗滑稳定系数为1.56>1.3,抗倾覆稳定系数为3.27>1.5,设计断面型式挡墙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
二、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沿井口出口布置,接纳工业场地汇水,最终接沉沙池,排水沟长264m,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为矩形断面,底宽0.4m,高0.4m,砌筑厚30cm,内侧用水泥砂浆抹面3cm,由于工业场地汇流面积较小,不再分析洪峰流量及过流断面复核。
四、工程措施工程量经计算,工业场地工程量为:挡墙长63m,排水沟长264m;土方开挖316m3,M7.5浆砌石285m3,砂浆抹面475m2,工程量见表6-10。
表6-10 工业场地工程措施工程量表1.1.1植物措施设计根据调查,工业场地在运行期间大面积地表属不可绿化区域,但工业场地局部地段运行期间属可绿化区域,目前处于裸露状态,本方案新增工业场地运行期间可绿化区域绿化,采用撒播草进行绿化,草种选用狗牙根+百喜草+黑麦草混撒,种植面积0.11hm2,种植密度为70kg/hm2,需草籽8kg。
1.2办公生活区办公生活区防治重点是做好拦挡、排水措施,防治滑坡、崩塌,保障建筑物安全,办公生活区现已实施了拦挡、排水及绿化措施,水土流失轻微,满足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本方案不再新增办公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1.3道路1.3.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对外交通利用原有乡村便道,场内道路长1.12km,道路宽5~7m,路面为泥结石路面,目前道路局部路段已实施拦挡措施,已实施场内道路挡墙长42m,目前已实施的道路路基挡墙质量稳定,运行情况良好,一定程度保障了道路正常运行。
根据现场调查核实,道路区目前局部地段拦挡及排水措施仍不完善,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局部道路存在小规模塌方、滑落潜在危害,根据调查,场内道路需完善拦挡设施路段为78m,需布置排水措施路段为860m,本方案新增道路区局部拦挡及排水措施设计,同时增加道路外侧行道树。
1.3.2工程措施设计一、挡墙设计(1)断面设计道路区挡墙设计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墙身设置排水孔,墙身排水为矩形断面,长×宽=10×10cm,水平间距2m,垂直间距1.5m。
挡墙设计详见表6-11。
表6-11 道路区挡墙断面设计表二、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沿道路内侧布置,排水沟长860m ,排水沟采用M 7.5浆砌石砌筑,为矩形断面,底宽0.4m ,高0.5m ,砌筑厚30cm ,内侧用水泥砂浆抹面3cm 。
洪峰流量分析及过流断面复核如下: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规定,山区排水沟洪峰流量按20年一遇最大1h 降雨强度进行计算。
具体设计如下:清水洪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B =0.278kiF式中:Q B ——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 3/s ;k ——径流系数;i ——最大1h 降雨强度,mm/h ; F ——山坡汇水面积,km 2。
计算成果如表6-12。
表6-12 道路区最大洪峰流量计算表排水沟设计采用下式进行参数计算:A 2=Q/(C Ri )式中:A 2——过水断面面积,m 2;Q ——设计坡面汇流洪峰流量,m 3/s ; C ——谢才系数,C=6/11R n; R ——水力半径,= A 2/x ;i——沟底坡降。
x —截水沟断面湿周,m;n—糙率。
排水沟水力计算详见表6-13。
表6-13 截水沟水力计算表三、工程措施工程量经计算,道路工程量为:挡墙长78m,排水沟长860m;土方开挖811m3,M7.5浆砌石561m3,砂浆抹面1544m2,工程量见表6-14。
表6-14道路区工程措施工程量表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 这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