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于伟强 关联电子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物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张? 超冷原子分子体系和固体量子器件中的量子少体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郭国平 半导体栅型量子点量子计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陆朝阳 量子信息
北京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岳伟华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罗春霞 脑损伤与再生修复
南京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高隽 疾病与学习记忆损伤
复旦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张锋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致发育与生殖疾病的分子机理
武汉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廖蕾 半导体高速射频器件和模拟器件
浙江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皮孝东 印刷硅电子学
清华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池保勇 射频/毫米波集成电路与无线通信系统芯片设计
苏州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马万里 新型太阳能电池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科学部 老年医学 鞠振宇 老年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科学部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毕宇芳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安徽医科大学 医学科学部 皮肤及其附属器 孙良丹 皮肤病遗传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李斐 发育行为儿科, 学习和记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屈延 脑卒中继发脑损伤分子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部 计算机科学 黄罡 软件自适应理论与方法
天津大学 信息科学部 计算机科学 胡清华 多模态数据知识发现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

一、概述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授予自然科学领域杰出贡献者的最高荣誉奖项之一,每年评选出一批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球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已经结束,评选结果也已经揭晓,本文将就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进行介绍。
二、物理学类1. 一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2. 二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三、化学类1. 一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2. 二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四、生物学类1. 一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2. 二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五、地球与空间科学类1. 一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2. 二等奖科研团队:XXX研究成果:XXX六、总结本文介绍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名单,其中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获奖名单。
这些获奖成果的取得不仅是对科学界的认可,也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这些科研成果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更多科研成果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荣誉,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七、物理学类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物理学类别涌现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突破成果。
其中,一等奖获得者是xxx科研团队,他们在xxx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物理学的二等奖中,也有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
比如xxx科研团队在xxx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xxx团队在xxx方面的开拓性工作,都为我国的物理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成果的涌现充分展示了我国物理学科研团队在基础研究上的实力和成就。
这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全新的科学知识和见解,有助于激发社会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与关注,促进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提升。
八、化学类在化学领域,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中,一等奖获得者是xxx科研团队,他们在xxx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的化学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二等奖顾晓(复旦大学),季敏(复旦大学)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于吉红(吉林大学),庞文琴(吉林大学),李激扬(吉林大学),李乙(吉林大学),徐如人(吉林大学)教育部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冯小明(四川大学),刘小华(四川大学),林丽丽(四川大学)教育部反应研究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海芳(北京大学),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张俐娜(武汉大学),杜予民(武汉大学),蔡杰(武汉大学),陈凌云(武汉大学),周金平(武汉大学)湖北省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毛宗万(中山大学),计亮年(中山大学),巢晖(中山大学),刘建忠(中山大学),广东省鲁统部(中山大学)15 Z-104-2-01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张小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 Z-104-2-02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肖文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继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 Z-104-2-03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庄国顺(复旦大学),郭志刚(复旦大学),黄侃(复旦大学),孙业乐(复旦大学),王瑛(复旦大学)上海市18 Z-104-2-04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绍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9 Z-105-2-01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仲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宋献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金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20 Z-105-2-02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周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蔡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21 Z-105-2-03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徐安龙(中山大学),黄盛丰(中山大学),元少春(中山大学),陈尚武(中山大学),禹艳红(中山大学)教育部22 Z-105-2-04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宋纯鹏(河南大学),张骁(河南大学),苗雨晨(河南大学),江静(河南大学),安国勇(河南大学)河南省23 Z-105-2-05 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顾宁(东南大学),杨东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市24 Z-105-2-06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智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余祖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5 Z-106-2-01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果德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叶敏(北京大学),吴婉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关树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 Z-106-2-02 TGF-β/Smad信号通路维持组织杨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市稳态的生理功能和机制滕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王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兰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孙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27 Z-106-2-0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蒋建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宋丹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魏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孔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潘淮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卫生部28 Z-107-2-0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陆建华(清华大学),朱文武(微软亚洲研究院),张黔(微软亚洲研究院),殷柳国(清华大学),陶晓明(清华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9 Z-107-2-02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周东华(清华大学),叶昊(清华大学),钟麦英(清华大学),方崇智(清华大学),王桂增(清华大学)中国科协30 Z-107-2-03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梅宏(北京大学),黄罡(北京大学),张路(北京大学),张伟(北京大学)教育部31 Z-107-2-04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32 Z-107-2-05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胡德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正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周宗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刘亚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总装备部33 Z-108-2-01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潘峰(清华大学),曾飞(清华大学),宋成(清华大学),杨玉超(清华大学),刘雪敬(清华大学)教育部34 Z-108-2-02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35 Z-108-2-03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凤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西祥(香港科技大学),吴光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6 Z-109-2-01 复杂构件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塑性成形规律杨合(西北工业大学),詹梅(西北工业大学),郭良刚(西北工业大学),李宏伟(西北工业大学),孙志超(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37 Z-109-2-02 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丁汉(华中科技大学),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朱利民(上海交通大学),王煜(香港中文大学)38 Z-109-2-03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闵春华(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39 Z-110-2-01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田忠(上海大学),郭宇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40 Z-110-2-02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沈亚鹏(西安交通大学),陈常青(西安交通大学),田晓耕(西安交通大学),王子昆(西安交通大学),王旭(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41 Z-110-2-03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王礼立(宁波大学),任辉启(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虞吉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风华(宁波大学),吴祥云(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宁波市11。
1985 -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985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据统计及分析白皮书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发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果项目组数据提供目录前言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与“五大奖”二、历年国家科技奖励获奖者特点统计分析1.“五大奖”更倾向于院士?——获奖与院士2. 个人不容易获奖?——获奖和申报人数3. 年轻人不易获奖?——获奖与年龄4. 产学研结合是老大难?——产学研合作前言2012年2月14日,代表着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五大奖”再次揭晓。
其中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尤为引人注目,它是从事科技工作的个人在国内可以获得的最高奖项,已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获奖人数仅有20人,且大多为耄耋老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奖的性质好像艺术界的“终身成就奖”。
500万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而其他的四项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也分别是基础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应用、国际合作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奖项。
今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高能物理学家谢家麟和城市建筑学家吴良镛。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迄今已连续13年空缺。
发明奖一等奖属意如今热到发烫的信息技术领域——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和宽带移动通信。
而“五大奖”中唯一拥有特等奖的“科技进步奖”更是百花齐放,颇多斩获。
纵观27年来这五大奖项的基本情况,作为国家级别的科技奖励,清晰呈现着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脉络。
为此,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推出白皮书,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果项目组提供数据支持。
该白皮书试图通过对获奖人年龄、性别、学科、身份等信息的比对分析,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也试图寻找一些规律,希望对中国科技奖励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与“五大奖”从1950年到1966年,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等重要条例,初步创建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2012-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统计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髙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肓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肓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字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字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字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温州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湘潭大学 新疆大学 扬州大学 云南大学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 中北大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R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1 1 1 1 1 1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1Z-102-1-01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赵忠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仙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楠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闻海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推荐专家1Z-101-2-01 若干重要的可压缩欧拉方程整体解研究黄飞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吴文俊2Z-101-2-02 凯勒几何中的典则度量和里奇流朱小华(北京大学)中国数学会3Z-101-2-03 回归中的模型检验和降维朱力行(香港浸会大学)王梓坤,严加安,马志明4Z-101-2-04 无限维控制系统的结构理论张旭(四川大学)刘应明,彭实戈,李安民5Z-102-2-01 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韩占文(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陈雪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孟祥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云南省6Z-102-2-02 北京谱仪II实验发现新粒子金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卫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房双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季晓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闫沐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Z-102-2-03 量子通信与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龙桂鲁(清华大学),邓富国(北京师范大学),仝殿民(山东师范大学),李岩松(清华大学),王川(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8Z-102-2-04 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朱诗亮(华南师范大学),汪子丹(香港大学)广东省9Z-103-2-01 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彭孝军(大连理工大学),段春迎(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大连理工大学),何成(大连理工大学),白志平(南京大学)教育部10Z-103-2-02 有机小分子和金属不对称催化体系及其协同效应研究龚流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蒋耀忠(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吴云东(北京大学),宓爱巧(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卓(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安徽省11Z-103-2-03 电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效应、设计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孙世刚(厦门大学),周志有(厦门大学),田娜(厦门大学),陈声培(厦门大学),姜艳霞(厦门大学)教育部12Z-103-2-04 纳微配位空间的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行为及构效关系苏成勇(中山大学),康北笙(中山大学),鲁统部(中山大学),潘梅(中山大学),姜隆(中山大学)教育部13Z-103-2-05 高分子复合材料杨振忠(中国科学院化中国科学院微加工制备及其物理与化学问题学研究所),徐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永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4Z-103-2-06 基于碳氢键活化的氧化偶联施章杰(北京大学),李必杰(北京大学),万小兵(北京大学),杨尚东(北京大学),林松(北京大学)张礼和,高松,麻生明15Z-103-2-07 基于手性膦氮配体的不对称催化侯雪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严小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彭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16Z-104-2-01 硬骨鱼纲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文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连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乔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Z-104-2-02 典型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原理朱利中(浙江大学),陈宝梁(浙江大学),杨坤(浙江大学),林道辉(浙江大学)教育部18Z-104-2-03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翟明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敬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澎(中国科学院地中国科学院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Z-104-2-04 沙尘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影响机理的研究黄建平(兰州大学),王式功(兰州大学),王天河(兰州大学),周自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陈斌(兰州大学)甘肃省20Z-104-2-05 黄土区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与调控机制邵明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张建华(香港中文大学),上官周平(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明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康绍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21Z-105-2-01 水稻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的基因基础与调控机理王石平(华中农业大学),储昭晖(华中农业大学),丁新华(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孙新立(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22Z-105-2-02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分子机理研究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石东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祚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红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3Z-105-2-03 TNF诱导的细胞坏死分子机制的韩家淮(厦门大学),张端午(厦门大学),谢昌传(厦门大学),教育部研究张娜(厦门大学),周化民(厦门大学)24Z-105-2-04 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研究陈化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于康震(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邓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周继勇(浙江大学),李泽君(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25Z-105-2-05 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裴端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清华大学),秦宝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秦大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小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26Z-105-2-06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孙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施木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邓位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晓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刘智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27Z-106-2-01 日本血吸虫寄生和致病分子基础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韩泽广(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胡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刘锋(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王升跃(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冯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上海市控制所)28Z-106-2-02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岳建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升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樊成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29Z-106-2-03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于糖类的药物发现叶新山(北京大学),熊德彩(北京大学),耿轶群(北京大学),王冠男(北京大学),张礼和(北京大学)原卫生部30Z-106-2-04 热休克蛋白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环境应激和疾病中的作用邬堂春(华中科技大学),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南京医科大学),林东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张晓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31Z-107-2-01 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黄维(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南京邮电大学),解令海(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南京邮电大学),唐超(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32Z-107-2-02 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吴敏(中南大学),何勇(中南大学),张先明(中南大学)湖南省33Z-107-2-03 生物计算中数据编码与模型构建理论方法研究许进(北京大学),魏小鹏(大连大学),张强(大连大学),王天明(大连理工大学),滕弘飞(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34Z-107-2-04 基于不充分信息周志华(南京大学),教育部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陈松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敏灵(南京大学),黎铭(南京大学),谭晓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Z-107-2-05 多源干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郭雷(东南大学),孙长银(东南大学),吴淮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涛(东南大学)江苏省36Z-107-2-06 复杂对象的几何表示和计算理论与方法鲍虎军(浙江大学),周昆(浙江大学),刘利刚(浙江大学),张纪文(浙江大学),蔺宏伟(浙江大学)浙江省37Z-107-2-07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茂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38Z-108-2-01 高效光/电转换的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张晓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述汤(香港城市大学),张秀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陶斯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成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9Z-108-2-02 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陈立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文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唐新峰(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40Z-108-2-03 多功能金属有机黄维扬(香港浸会大香港特别行政区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学),周桂江(香港浸会大学),何卓琳(香港浸会大学),王行柱(香港浸会大学),何泽(香港浸会大学)41Z-108-2-04 纳米电催化能源材料的功能定向制备和协同效应机理研究沈培康(中山大学),徐常威(中山大学),孟辉(中山大学),刘应亮(暨南大学)广东省42Z-108-2-05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微结构及相关特性郭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和(香港科技大学),王荣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晋平(北京大学),刘晨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43Z-108-2-06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机理杨德仁(浙江大学),张辉(浙江大学),杜宁(浙江大学),沙健(浙江大学),马向阳(浙江大学)浙江省44Z-109-2-01 燃料设计理论及其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的基础研究黄震(上海交通大学),吕兴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45Z-109-2-02 机械早期故障瞬态信息的小波熵检测与自适应提取理论林京(西安交通大学),屈梁生(西安交通大学),邱海(西安交通大学),吴芳基(西安交通大学),张爱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教育部46Z-109-2-03 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设计理论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陆新征(清华大学),林力(香港理工大学),叶列平(清华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47Z-109-2-04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与尺度设计理论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刘辛军(清华大学),赵现朝(上海交通大学),金振林(燕山大学),李为民(河北工业大学)教育部48Z-109-2-05 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徐滨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王海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张显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董世运(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梁秀兵(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市49Z-109-2-06 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杨浩(香港科技大学),陈蓉(香港科技大学),刘建国(香港科技大学),杨卫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50Z-109-2-07 广义协调与新型自然坐标法主导的高性能有限元及结构分析系列研究龙驭球(清华大学),岑松(清华大学),龙志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傅向荣(中国农业大学),陈晓明(清华大学)吴良镛51Z-110-2-01 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武晓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悦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洪友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2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西安交通大学),匡震邦(西安交通大学),邵珠山(西安交通大教育部学),马连生(西安交通大学)53Z-110-2-03 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孙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江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杜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世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
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法铝化学分析程序的改进

2013年8月August2013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2,No.4555~560收稿日期:2012-11-09;接受日期:2012-1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3067)作者简介:李海旭,硕士研究生,自然地理学专业。
E mail:haixu134@tom.com。
通讯作者:沈冠军,教授,主要从事第四纪年代学研究。
E mail:gjshen@njnu.edu.cn。
文章编号:02545357(2013)04055506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法铝化学分析程序的改进李海旭1,沈冠军1 ,周耀明2(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原地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法是最近十多年涌现的测年新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地貌演化、古人类等研究领域,Al回收率及其纯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年代结果的精度。
美国Purdue大学现用Al分离纯化程序有一些步骤尚待完善。
本文通过条件实验,对该程序提出如下修改建议:①用38~75μm阴离子交换树脂取代原用的75~150μm树脂,以减少淋洗液(0.05mol/L草酸-0.5mol/L盐酸)体积并实现Al与主要干扰元素Fe、Ti的定量分离;②用阳离子交换法从草酸-盐酸中提取Al,以规避较为冗长的化学法破坏草酸。
模拟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的两步骤可实现Al近于定量的回收,全流程Al回收率达91%±5%,纯度为98%。
关键词: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铝;分析程序;离子交换法中图分类号:O614.31;O614.21;P597.3;O657.75文献标识码:A次级宇宙射线作用于地表矿物,会发生核反应,生成原地宇生核素(insitucosmogenicnuclides),其中较为重要的核素有26Al、10Be、21Ne、36Cl、14C等。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江苏省
14
Z-104-2-03生命与环境协调演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中的生物地质学 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 杨逢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永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育部
15
Z-104-2-04中国湿地生态系统 蔡祖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温室气体(CH4 和 邢光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0
Z-105-2-04血糖调节相关的调 徐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控型分泌的分子机 徐平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理研究 陈良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吴政星(华中科技大学), 瞿安连(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
21
Z-105-2-05华南热带亚热带森 周国逸(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林生态系统恢复/ 闫俊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辽宁省、 中国科学院
9
Z-103-2-02功能纳米材料的合 李亚栋(清华大学), 成、结构、性能及 王训(清华大学), 其应用探索研究 彭卿(清华大学), 孙晓明(清华大学), 李晓林(清华大学)
北京市
10
Z-103-2-03碳硼烷及其金属碳 谢作伟(香港中文大学) 硼烷的合成、结构 和反应
香港特别行政 区
2008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09 年 01 月 09 日
来源: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序号 1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
Z-101-2-01均匀试验设计的理 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论、方法及其应用 方开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海芳(北京大学),
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
张俐娜(武汉大学),
杜予民(武汉大学),
蔡杰(武汉大学),
陈凌云(武汉大学),
周金平(武汉大学)
湖北省
杨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滕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王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兰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孙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27
Z-106-2-0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
杨彤(香港城市大学)
周毓麟,李大潜,石钟慈
4
Z-102-2-01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自旋性质理论研究
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陈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戴建辉(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2
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的研究
黄盛丰(中山大学),
元少春(中山大学),
陈尚武(中山大学),
禹艳红(中山大学)
教育部
22
Z-105-2-04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
宋纯鹏(河南大学),
张骁(河南大学),
苗雨晨(河南大学),
江静(河南大学),
安国勇(河南大学)
河南省
23
Z-105-2-05
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毛宗万(中山大学),
计亮年(中山大学),
巢晖(中山大学),
刘建忠(中山大学),
鲁统部(中山大学)
广东省
15
Z-104-2-01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
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张小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
王正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周宗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徐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亚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总装备部
33
Z-108-2-01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
潘峰(清华大学),
曾飞(清华大学),
宋成(清华大学),
杨玉超(清华大学),
梅宏(北京大学),
黄罡(北京大学),
张路(北京大学),
张伟(北京大学)
教育部
31
Z-107-2-04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
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32
Z-107-2-05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
胡德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丁汉(华中科技大学),
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
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
朱利民(上海交通大学),
王煜(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部
38
Z-109-2-03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
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
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
闵春华(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39
Z-110-2-01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
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田忠(上海大学),
郭宇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部
40
Z-110-2-02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
沈亚鹏(西安交通大学),
陈常青(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市
20
Z-105-2-02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
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杨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周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蔡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李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省
21
Z-105-2-03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
徐安龙(中山大学),
庄国顺(复旦大学),
郭志刚(复旦大学),
黄侃(复旦大学),
孙业乐(复旦大学),
王瑛(复旦大学)
上海市
18
Z-104-2-04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
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绍武(北京大学),
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庞文琴(吉林大学),
李激扬(吉林大学),
李乙(吉林大学),
徐如人(吉林大学)
教育部
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反应研究
冯小明(四川大学),
刘小华(四川大学),
林丽丽(四川大学)
教育部
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
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张黔(微软亚洲研究院),
殷柳国(清华大学),
陶晓明(清华大学)工业和信息Fra bibliotek部29
Z-107-2-02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
周东华(清华大学),
叶昊(清华大学),
钟麦英(清华大学),
方崇智(清华大学),
王桂增(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30
Z-107-2-03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
梁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顾宁(东南大学),
杨东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
24
Z-105-2-06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
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徐智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余祖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龚新高(复旦大学),
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
顾晓(复旦大学),
季敏(复旦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
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
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田晓耕(西安交通大学),
王子昆(西安交通大学),
王旭(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41
Z-110-2-03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
王礼立(宁波大学),
任辉启(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虞吉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周风华(宁波大学),
吴祥云(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宁波市
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6
Z-104-2-02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孙继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7
Z-104-2-03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蒋建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宋丹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魏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
孔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潘淮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
卫生部
28
Z-107-2-0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
陆建华(清华大学),
朱文武(微软亚洲研究院),
刘雪敬(清华大学)
教育部
34
Z-108-2-02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
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35
Z-108-2-03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胡凤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杨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9
Z-105-2-01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
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任仲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宋献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