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一套操作程序,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通过完成各种操作步骤来表现,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
3.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Leabharlann Baidu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识记
(2)领会
(3)运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2.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辛普森等人提出了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层次。
(1)感知
(2)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接受或注意
(2)反应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评价
(4)组织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二)三维目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一维)
(1)知识目标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2)技能目标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并列型结构
各单元相对独立,各单元在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先学习哪一单元或后学习哪一单元都可以。
2.顺序型结构
各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是固定的,前一单元的学习将构成后一单元的基础。
3.综合型结构
兼有并列型和顺序型特点。
(一)广义的知识分类
广义的知识分类可将知识分为两大类和三亚类,两大类即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三亚类是将陈述性知识划为一类,另外在程序性知识中再划分出一类特殊的,即策略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①定义:陈述性知识又称语义性知识或言语信息,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②本质:陈述性知识的本质是外界输入的信息在人脑中形成命题(或意义)的网络。命题及命题网络被认为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最主要形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反馈←
↓↓↓↓↑
学习者教学
学习→特征分析教学教学教学设计
需要→目标→策略→媒体→成果
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选择选择评价
分析↑↓
←←反馈←←
(二)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1.思维能力方面
①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相对优势,但思维过程中需要直观形象或经验的支持,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②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有时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辩证思维还有待发展。
2.观察能力方面
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有所增强,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仍然容易受到新奇事物刺激的干扰。
3.记忆力方面
①形象记忆仍起作用,但逐步向抽象逻辑记忆发展。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已得到加强,但有时仍受情绪的影响,感兴趣的事物会记得更牢。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②记忆的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能够根据事物内部联系、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
(三)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1.观察法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2.问卷法
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3.征答法
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般情况下,在一门课程中,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有三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