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利息》教学案例(通用8篇)

《利息》教学案例(通用8篇)

《利息》教学案例(通用8篇)《利息》篇1教学目的: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老师的家里有五千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生1:可以用这些钱来炒股。

赚大钱。

(众生笑)生2:可以把钱进行投资,比如说买保险等。

生3:我觉得还是储蓄比较安全,什么时候用就可以直接取出来。

炒股的风险比较大,万一损失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众生大都点头表示认同)师: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五千元进行储蓄。

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评: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从“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的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生1:我知道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信用社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储蓄的场所。

生2:我知道储蓄不仅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能增加家庭个人的收入。

师:说得真好,这是储蓄的优点,储蓄能支持国家,我们可以看以下的信息: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

(教师投影出示信息)这些钱就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

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7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众生点头)生:我知道在储蓄之前必须要先填写存款单,而且每个银行的存款单都不一样!生:我知道储蓄分活期和定期两种。

在定期存款的方式中,又可以分为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两大类。

利息教学实录 作业

利息教学实录 作业

课堂教学实录课题名称:利息教学班级:六年一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探究、创新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身边的数学,使学生受到节约用钱、支援国家建设、依法纳税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储蓄的意义和内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及生活问题。

教学准备:真实存单及其复印件、存款凭条、计算器教学设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特点,充分运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实践,并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便更好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1、在新课的导入中,培养兴趣。

通过让学生替中奖的孟老师“出主意、想办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引入本节要学习的知识,明确了储蓄的意义。

2、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敢想。

让学生观察放大的真实存单,发现“新知”,并通过比较三张存单的异同,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会急于追根究底,从而会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新知”在学生的质疑与探索中有层次的个个突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在新知的应用中,培养学生思维。

“让学生设计自己零用钱的使用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一次很好训练。

总之,本节课教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新知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今天早晨孟老师非常高兴。

知道为什么吗?原来他前些天买的奖券中奖了,十万元大奖,唉呀!真是高兴的不得了。

刚才,他和我说,这么多钱,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同学们,你们能给他出出主意吗?生分别答:买车、买房子、旅游……师:买车现在还不实用,房子吗已经有了,旅游现在还不适合……我想,他这些钱暂时还没有什么用处。

《利息》教学实录

《利息》教学实录

《利息》教学实录第一篇:《利息》教学实录《利息》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

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扩充(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

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

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利息》。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利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本金、利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利息的定义、利息的计算公式、不同时间下利息的计算、实际生活中的利息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本金、利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利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本金、利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难点:实际问题中利息的计算,以及利息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存款为例,让学生思考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会支付给我们多少钱。

2. 利息的定义:介绍利息的概念,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我们的钱而支付给我们的一部分。

3. 利息的计算公式:讲解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 不同时间下利息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下利息的计算方法。

5.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存入银行一定金额的钱,一年后取出将得到多少钱。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利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利息的定义2.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3. 不同时间下利息的计算4.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答案:利息=1000×2%×3=60元2. 小明的爸爸存入银行5000元,年利率1.5%,五年后取出,问取出时共得到多少钱?答案:利息=5000×1.5%×5=375元,取出时共得到5000+375=537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利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本金、利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

难点: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利息吗?知道什么是利息吗?生:利息是存钱时银行给我们的额外收益。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2.讲解利息的概念师:利息是指存款或贷款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额外收益。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本金就是存入或借出的钱,利率是银行规定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时间是指存款或贷款的时间。

3.示例讲解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的妈妈在银行存了10000元,存期为1年,银行的年利率是3.5%。

请问小明妈妈1年后能拿到多少利息?生: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0000×3.5%×1=350元。

师:所以小明妈妈1年后能拿到350元利息。

4.练习讲解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

(1)小红的爸爸在银行存了20000元,存期为2年,银行的年利率是4%。

请问小红爸爸2年后能拿到多少利息?生: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0000×4%×2=1600元。

(2)小华向同学借了500元,借期为6个月,月利率是1.5%。

请问小华6个月后需要支付多少利息?生:利息=本金×利率×时间=500×1.5%×0.5=3.75元。

5.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明的妈妈计划将10000元存入银行,银行的年利率是3.5%。

请问小明妈妈存期多长时间才能拿到1000元利息?生: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所以时间=利息÷(本金×利率)=1000÷(10000×3.5%)≈2.年。

《利息》教案(通用

《利息》教案(通用

《利息》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息》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利息的定义、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分类及计算、利息与本金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利率的分类及计算,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利率的分类及计算,利息与本金的关系。

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利息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利息的概念,如:小明将10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他得到了1050元,这多出来的50元就是利息。

2. 讲解:详细讲解利息的定义、计算方法、利率的分类及计算、利息与本金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计算利息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计算利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本金1000元,存期1年;b. 本金2000元,存期2年;c. 本金3000元,存期3年。

(2)解释什么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并比较它们的利率。

2. 答案:(1)a. 利息=1000×3%=30元;b. 利息=2000×3%×2=120元;c. 利息=3000×3%×3=270元。

(2)活期存款:存款人可以随时支取,利率较低;定期存款:存款人需在规定期限内不得支取,利率较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利率的分类及计算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现行的存款利率政策;(2)学习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存款,提高理财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利息计算方法的掌握;2. 利率的分类及计算;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的深度。

《利息》课堂实录

《利息》课堂实录

《利息》课堂实录《利息》课堂实录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老师这有一百元钱暂时还不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钱?生:老师,我建议您把钱存入银行。

师:不错,我就把这一百元进行储蓄。

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些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生1:储蓄有定期、活期之分。

生2: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

生3:储蓄之后会得到银行多给的钱,就是利息。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1、通过观察实物,理解基本概念。

师: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张存款单,要我完整地填写这张存款单,我已按要求填了一份。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老师存了一百元。

师:这一百元叫做什么?生:本金。

师:还可以看出什么?生2:老师存了一年。

生3:我知道了年利率是2。

25℅。

师:什么是年利率?生3:定期一年的利率。

师:年利率2。

25℅表示什么意思?生4:就是利息占本金的2。

25℅。

2、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出示三张复印的存单:200元,存期1年,年利率为2。

25℅。

100元,存期2年,年利率为2。

70℅。

200元,存期3年,年利率为3。

24℅。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张存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时间不同。

生2:本金不一样。

生3:年利率不一样。

师: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生:都是同一天存的。

生:都是定期存款。

师:既然都是定期存款,又是同一天存的,为什么年利率不一样呢?生:它们存的钱数不同。

生:它们存的时间也不同。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存的钱数不同,存的时间不同,利息的多少与利率有关。

师:请你自己选择其中一张存单,帮助那位储户算一算,这张存单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

生1:我算第一张,2002。

25℅1=4。

5(元)生2:我算第二张,1002。

70℅2=5。

4(元)生3:我算第三张,1003。

24℅3=19。

44(元)师: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定期时间和年利率要相对应。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利息》教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九章《分数乘法和除法》中第三节《利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利息概念,掌握利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利息含义,掌握利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利息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利息概念,掌握利息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计算器、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明去银行存钱情景,提出问题:“小明存1000元,银行给他10元,这是怎回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利息含义通过讲解小明存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利息是银行为感谢客户存款而支付给客户钱。

(2)利息计算方法讲解本金、利率、时间之间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利息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有关利息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小组讨论(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涉及到利息?(2)如何选择合适存款方式以获得更多利息?六、板书设计1. 利息含义2. 利息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3. 相关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本金500元,年利率2.5%,存期3年;②本金2000元,年利率3%,存期1.5年。

A. 年利率2.8%,到期一次性支付利息;B. 年利率2.6%,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2. 答案:(1)①37.5元;②90元。

(2)A方式到期可获得利息168元,B方式到期可获得利息174元,建议选择B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利息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解其他存款方式(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利息计算方法,并学会比较不同存款方式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息》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

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

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
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

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本金×时间×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12年。

(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01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

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

(教育储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政府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