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第一章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
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
【提问】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
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
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
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
”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
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
世界新闻史复习资料

手抄新闻> 新闻书> 周刊、日报的兴起第一章手抄新闻传播1.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罗马时期《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恺撒下令颁布《每日纪事》,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随之终刊。
2.新闻信: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手段。
3.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
《威尼斯公报》1563年威尼斯与土耳其交战期间,威尼斯政府定期发布的一种新闻公报。
加西打:原意硬币,获取这种新闻需要一个硬币(加西打),后来演变成报纸、公报的意思。
常用于报刊的名字。
第二章17世纪近代报刊的萌芽一、报纸产生条件:①纸张的普及,唐造纸术西传。
②约翰·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二、新闻事业原始形态萌芽:①15世纪原有的新闻传单流行②16世纪出现的印刷小册子和新闻书三、定期刊物在17世纪出现欧洲各地。
(现代邮政系统于17世纪在欧洲大陆建立。
)1.荷兰:《新闻报》,半月刊。
1605年在安特卫普出版。
2.德国:《观察周刊》,创办于1590,不定期发行;1609年改为周刊。
《法兰克福新闻》,创办于1615年,周刊;创办人:艾莫尔,德国报业之父。
《莱比锡新闻》,1663年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
世界最早日报。
3.英国:《采自于荷兰的新闻》1619年,英国早期的新闻书。
(不允许刊登国内新闻)《每周新闻》,1622年,英国最早的周报。
4.法国:《法国公报》,1631年,巴黎,周刊。
创办人雷诺多特,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法国最早的报纸,世界上最早的政论性报纸四、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1、都铎王朝时期,厉行封建专制主义,对印刷出版实行严格的监管。
常见三种措施:许可制、检查制、惩罚制。
2、革命时期报刊的变化:①1641废星法院,报刊获得出版自由。
②报刊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
《国会新闻》。
PPT1中国新闻史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介的演进
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 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 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 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 起源, 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 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著有《新闻纸研究》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著有《新闻概论》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3/6) 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3/6) 木铎。 胤征》 每岁孟春 每岁孟春, 4、木铎。《术·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胤征 徇于路” 其中的“ 据贾疏云: 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 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 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 配照片) 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配照片)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十分原如落后。 十分原如落后。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可 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我太太中午炒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 传到最后,变成了“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传到最后,变成了“我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 我太害怕下岗了”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我太害怕下岗了”之类的 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 话,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口头传播难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外国新闻史第一章XXXX0304311学生

羊皮纸
羊皮纸:(公元前后,萨克森人),4世纪 取代莎草纸,在中国发明的纸张传入西方以 前,一直作为书写的主要载体。
从“印刷”角度来看,不经济不实用。但从 质地来看,“奢侈品”。字体优美,装潢美 观。
纸张普及后,它也并未完全淘汰。
造纸术的出现
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105年) 8世纪经日本传给阿拉伯,14世纪传给西
威尼斯小报( Venice Gazette )
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 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当时 铜元叫做“格塞塔” (Gazette)。 后成为欧洲早 期各报的名称。
《富格尔新闻》:16世纪,德国著名的手抄小报
一份出版物,能否 称之为报纸,得看 它是否具备必要的 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
定期连续出版,如至少每 周一期;
机械化手段生产; 付费即能买到 符合普遍兴趣; 必须对只具备普通文化水
平的公众有吸引力; 迅速及时 具有持久出版的稳定性
[Tips]
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 斯·恺撒——前 102年7月12日前44年3月15 日),凯撒大 帝,罗马共和 国末期杰出的 军事统帅、政 治家。古罗马 共和国领袖和 军事统帅,军 事家。
屋大维
原名盖乌斯·屋 大维——公元 前44年被凯撒 收为养子并指 定为继承人。 凯撒被刺后登 上政治舞台。 罗马帝国的开 国君主,统治 罗马长达43年。 元首政制创始 者。元老院赐 封为“奥古斯 都”。
➢ 书信式的新闻信
[1]官方公报:产生于古代和中世纪
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 报是古罗马帝国的 《罗马公报》和中国 的邸报。
中国新闻史--简答题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二、简述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证据:1)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
2)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的客观条件:1)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
2)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01传)(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椟在内的简椟,也有帛和纸。
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
(99新)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
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
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
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发现于康熙53年即1714年的严禁盗伐林木的 布告
题壁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曹雪芹题壁诗
苏东坡《题西林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三种类型
•从唐朝开元年间到19世纪20年代为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约有1100年的时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从鼎 盛到衰落的变迁,古代报纸既是这段历史的产物,又真 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的变迁。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 人称为春秋笔法,如“郑伯克 段于鄢”。 • 王安石诋《春秋》:“断烂朝 报”
• 布告:皇帝诏书和各级政 府颁布的行政法令,在固 定地点悬挂或张贴 • 露布:以流动的方式“露 而宣布”战争军事消息, 以帛或木板做载体 • 《封氏闻见录》:捷书之别
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 诸竿上,谓之露布。盖自汉已 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 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 知,亦谓之露版。
(一)历史沿革 产生与北宋末年、盛行于 南宋、隐现于明清 (二)产生原因
1、社会矛盾激化 2、文 化发达 3、科技发展
(三)主要特征 1、有一支专业队伍 2、 具有商品性格 3、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民意
3、合法民报 (1)明代民间手抄报
明代中叶以后,在官方邸报发展的基础之上,首都北 京等地出现了民间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西方报业“三段论”
• 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上,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 闻信(news-letter)——新闻书(news-book)——新 闻纸(news-paper)。 • 西方报业的最早形态是新闻信,时间大致在文艺复兴时 期。新闻信兴起之后一百多年,才有了新闻书,又称小 册子,欧洲最早的一批小册子出现在17世纪初,它的内 容与形式都同中国古代的邸报相差无几。新闻书盛行了 一百多年,才出现所谓的新闻纸即报纸,西方的第一份 新闻纸是1665年创刊的《牛津公报》。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广泛;4、内容复杂;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1、《彙报》2、《述报》3、《循环日报》4、王韬(98论)5、《万国公报》6、《中外纪闻》7、《强学报》9、梁启超(99传论)10、《知新报》(00新名)11、《湘学报》12、《湘报》(90名)13、《国闻报》(02传名)14、唐才常15、严复16、《官书局报》17、时务文体(96名、03论)18、《弢圆文录外编》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1、《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 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 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 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 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 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 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 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此 真天变,大可畏也。
则曰;“ 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 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藉田事乎?况 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大学,见丛甓负 上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 址,则射礼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 耶?自关以东,水不败日,则旱败苗,百 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 尝背华走洛,遇西戍还兵千人,县给一食, 力屈不支;国家安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 仰给耶?… 仰给耶?…
(3)唐代说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 中,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 院状报,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这 是很有影响的观点,甚至具有国际影响。 这篇题为《 这篇题为《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 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 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的文章,影响 非常广泛。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 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新闻传播是社会性信息的及时发布与传播。 新闻事业是属于新闻传播的,但是它又是组 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不是一般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 第一节、 播手段
1、口语传播: 2、标识传播: 3、文字传播:
二、古代报纸的内容: 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内容主要是政治性 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内容主要是政治性 信息,其中多为当政者的信息,包括皇帝的 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 奏,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宋代以后历代的邸报,主要内容也基本相 似,包括: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 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 等。宋代还有新近制定颁布的法令,以及 根据皇帝或宰辅的意见,要求条布报行的 有关材料。
唐代进奏院状的特点: 第一、它是不定期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 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第二、它不同于公文。它的格式虽然明显 残留着官文书的痕迹,但并不等同于一般 的公文。它提供给藩镇的不是通常的官样 文章,而是最新的信息。它反映了从官文 书中分离出来的早期报纸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三、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 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发报工作 由进奏官独立进行,不受朝廷的统一管理 和审查。没有固定的发报周期。收报人是 个藩镇的节度使,他们是进奏院状的第一 读者。 第四、状文所提供的各类消息,大多是进 奏官们根据主官的需要自行采集的。内容 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重大 政事信息。
元朝一共只有97年历史,其中掌握全国政 元朝一共只有97年历史,其中掌握全国政 权的时间还不到90年,对于马上得来的天下, 权的时间还不到90年,对于马上得来的天下, 缺乏管理经验,政治体制不完备,未来得 及建立中央封建官报发布制度。邸报不存 在。
明代邸报上还出现了社会新闻和一些非政 治性的时事新闻。补充:《天变邸抄》 治性的时事新闻。补充:《天变邸抄》 据推测,明代邸报信息量已经不小,每期 刊登的消息当在10条左右,基本每天发行, 刊登的消息当在10条左右,基本每天发行, 按平均每条消息500字计算,每期邸报的字 按平均每条消息500字计算,每期邸报的字 数最低限度为5000,有新闻史学者估计,每 数最低限度为5000,有新闻史学者估计,每 期邸报的发行数字常在七八千字以上。
进奏院 状上 当道。三般专使所论旌节次第逐件具录入左: 右伏自光启三年二月十七日专使衙宋闰盈、高再 盛、张文彻等三般同道兴元驾前。十八日使进奏。 十九日对。廿nian(二十)日参见四宰相、两军容 十九日对。廿nian(二十)日参见四宰相、两军容 及长官,兼送状、高再盛、宋闰盈、史文信、 李伯盈同行,X定宋润盈出班,具说本使一门拓 李伯盈同行,X定宋润盈出班,具说本使一门拓 边效顺,训袭义兵,朝朝战敌,为国输忠,请准 旧例建节,卅sa(三十) 旧例建节,卅sa(三十)余年朝廷不以指挥,今因遣 闰盈等三般六十余人论节来者。
进奏官发给各自长官的书面报告,就是进 奏院状报,简称状报或状。 80年代初发现了进奏院报的实物。
方汉奇先生研究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 长约1米,宽约30厘米,用毛笔抄写, 共60行,2000余字。是常驻首都的 归义军节度使进奏官发回给归义军节度使 的进奏院状报。 这份进奏院状,前十一行的文字如下:
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上谕、 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三、古代报纸的形式: 中国早于南北宋之际就出现了印刷报 纸。但是中国的印刷报纸发展迟缓。元、 明两朝,中国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锡、铜、 铅活字,但元代根本未及建立全国性官报 体系,明清两个朝代的官报,也并未因印 刷术的进步而有变革。直至清朝中叶后, 印刷报纸才成为主流。
3、邸报的出现: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这是 古代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 种称呼。 现存的宋代资料中最先提到邸报的是范仲 淹。 “顷接邸报,某有恩改职增秩,成为光宠” 顷接邸报,某有恩改职增秩,成为光宠”
这一时期的邸报是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 一管理发行下的官报。 公元981年,中央政府开始接受何宝枢的 公元981年,中央政府开始接受何宝枢的 建议,开始对散在都下的各州进奏院进行 整顿,设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 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邸 报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 征。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约半个世纪,全国已有 大小节度使40多个。 大都在京都建立了类似于汉代邸的机构。 称呼上也有一般的邸改为上都留后院或上 都邸物留后院,公元777年改名为上都 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 留邸或邸。 主持进奏院工作称为进奏官,有时也泛称 为邸吏。
进奏官是由各地藩镇直接任命,他们的工 作之一就是向藩镇通报朝廷以及其他方面 的各种动态和情况。 “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 能传万里之音,不坠九霄之命”
(2)宋代说 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 1967年,台湾新闻学者朱传誉先生,出版了 一部史料翔实、考辨精细的《 一部史料翔实、考辨精细的《宋代新闻 史》。在这部书里,他对宋代的邸报,包 括其内容、形式、发行机构、编辑程序等 一系列事项做了充分论述,令人信服地确 立宋代已有邸报的结论。
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 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 开元政事,盖当时条布于外者。” 开元政事,盖当时条布于外者。”樵后得 《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然尚以为前 开元录》 朝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 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 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败于某,诚不类 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睹开 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 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 是岁大中五年也。
元明清,邮驿体统基本与前代相承。明朝 政府曾对京师与各地传递信息的时间,做 过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3、发行对象: 自从邸报出现于唐朝后,其最固定的读 者群就是各级政府官员。 唐朝— 唐朝—各藩镇的主官 宋代— 宋代—京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士大 夫知识分子。 明清— 明清—知识阶层(个别市井商贩)
补充:《天变邸抄》 补充:《天变邸抄》开头部分: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 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 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 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 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 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 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 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 周围二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 人以万计 。
总结:唐代的进奏院状具有某种报纸的性 质,如广泛采集新闻,先于官文书传布消 息等等,但在定期、公开发行方面,还不 完全具备正规报纸的要素,因而,只能属 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 原始状态的报纸。
它很近似于西方近代报纸的前身——16世 它很近似于西方近代报纸的前身——16世 纪欧洲的新闻信。两者是前报纸时期的新 闻传播工具。
(1)汉代说,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 )汉代说,1927年,戈公振在《 学史》 学史》中提出了邸报起源于汉代。依据是 《西汉会要》里的一段话,其中说到当时郡 西汉会要》 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邸,邸的日常工 作是“通奏报,待朝宿”,即所谓的“ 作是“通奏报,待朝宿”,即所谓的“下 情上达” 情上达”。
第二节、古代报纸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一、中国报纸的起源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报: 1、起源: 我国最古老的报纸,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 邸报。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 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称。 在唐宋以后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邸报这 个称谓。
既然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是最古 老的报纸,那么解决了邸报的起源问题, 也就解决了中国报纸的起源问题, 目前关于邸报起源有三种代表观点: 汉代说,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 宋代说,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 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古代报纸很长时期并没有“邸报” 古代报纸很长时期并没有“邸报”报头, 初期样式有单页卷成卷儿的,后来则是 “新闻书”,也就是书本的样式,页数不 新闻书” 等,刊期不等,有三日刊、五日刊、半月 刊、月刊。 清代邸报已经以日刊为多。
四、古代官报管理与发行: 1、管理机制:
2、发行网络—邮驿 、发行网络— 早在周朝,中国已经有了驿传制度,并 将紧邻的两驿之间的距离定为30里,此后各 将紧邻的两驿之间的距离定为30里,此后各 代多以此为定制。 唐代驿运制度完备,全国的驿站总数达 1643所。 1643所。 宋因唐制,无大改变。不同的是,宋代 驿传后来军事化了,从而提高了消息传播 和情报传递的效率。
第三、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 成为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它只提供信息, 不具有一般官文书所特有的那种法令式的 约束力。 第四、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如《宋史》 第四、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如《宋史》 中记载“进奏院每5 中记载“进奏院每5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 然后传之四方” 然后传之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