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2.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XXX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XXX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片子。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判单、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XXXXXX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XXX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XXX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案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清楚《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明白香港的割让与回归的影响。
3.学习在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通过学习懂得落后就压挨打的道理。
2.感受民族正气和反抗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用具教师:1.准备活动卡片学生:1. 准备卡片、彩笔或者颜料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七子之歌• 香港》反馈指导: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1997.7.1晚上将五星红旗升在香港领土上空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香港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在中国近代却被列强据为己有,让学生对我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有大致的了解;请同学们共同朗读《七子之歌• 香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香港回归对于祖国领土完整的意义。
教师总结:《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创作的,“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历史没有忘记那个屈辱1842年8月,清朝官员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在我国近代所遭受的屈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二:了解反鸦片历史反馈指导: 1.播放《鸦片那些事烟》纪录片,让学生在纪录片中认识到清末时期由于鸦片的泛滥不仅严重影响国民体质还导致国家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储备不足引发社会危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果鸦片长时间泛滥下去会对国家造成怎样的危害?在这样的内忧下应该怎样提高国民意志,缓解危机?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林则徐禁烟》,感受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担当精神教师总结: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2个课时)课件PPT36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 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2个课时)课
件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勇敢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奋勇抗争的意义和正当性。
2.培养学生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奋勇抗争的概念。
•铁托奶奶的故事。
2.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制作简单的PPT或者黑板上写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准备放映设备和教师讲解所需的教学素材。
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幅插画,并思考插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所表达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出奋勇抗争的概念。
学习活动1.通过视频、图片或文字,展示铁托奶奶的故事。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对铁托奶奶的故事有什么感受?–铁托奶奶是如何奋勇抗争的?她的行为有何意义?–你能从铁托奶奶的故事中学到什么?3.学生小组间展开讨论,然后共同讨论并总结各组的观点和看法。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下问题:–你身边是否有奋勇抗争的例子?–你认为奋勇抗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出色的讨论成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课堂作业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奋勇抗争的短文,可以结合铁托奶奶的故事进行描述。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四、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讨论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奋勇抗争的理解和认识。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考察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以及对不平等、不公正的抗争精神的认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奋勇抗争的概念和意义。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抗争不平等、不公正的积极意识和品质。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
最后,布置课堂作业,加深学生对奋勇抗争的理解和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 人教部编版

第 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1.欣赏情境《毒品的自述》一天晚上,全世界的毒品都聚集在毒品王国里开了一个“谁的威力最大”的国际会议。
首先发言的是海洛因先生,他说:我海洛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管什么人沾上我,都得陪上性命!我的威力最大!“哈哈哈! ”这是杜冷丁小姐的声音,“我是杜冷丁,在这些年来,我害死了多少个人,破坏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我的威力最大!”“住口!”一个洪亮的声音说,原来是鸦片,他发言了: “我是鸦片,我的威力大得一直追寻到古代,古代的鸦片大站就是我引起的,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的威力最大!”2.听到这些毒品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3.师:是啊,鸦片确实给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它让农民无尽种地,工人无尽上班,军人无心打仗,差点让我国轮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节课,我们便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
4.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鸦片战争(一)鸦片的危害1.师介绍中国近代发展史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就在清朝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却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
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历史,认识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珍爱和平、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磨难的原因。
2.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然而,在近代,我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磨难。
但是,我们中国人民从未屈服,我们始终坚持抗争,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懈努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起回顾那段艰难的历史,感受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2.讲授新课活动一: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历史。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们会遭受这样的屈辱?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3)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是由于国家贫弱、科技落后等原因所致。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教训,努力振兴中华,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和事件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3)教师小结:中国人民在近代遭受了无数的苦难和压迫,但我们从未放弃抗争。
这种抗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品质。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总( 13 )课时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资源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罂粟。
2、师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
(出示课题)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
2、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3、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圆明园的诉说教案

7
《圆明园的诉说》教学设计
课题
圆明园的诉说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认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参与国、罪恶行径。
3.从圆明园的毁灭历程,认识到唯有祖国的强大,方能不受欺凌的道理。
认清西方列 强侵略中国的真 实面目。
进,步认识
圆明园的毁灭,
激发并提升学生
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辩
证看待问题的能 力
可以恢复的理由:
1.留少许作为纪念即可,多数都应该恢复
2.英法联军焚烧后,又经过人为和自然的破坏,
本身并不具有所谓 “保留罪证”的价值
3.重建的话可以考虑另开新地重建
4.让大家了解圆明园的伟大,修复人们脑海中 的空白
8月,跨国追索流失日本的一级文物曾伯克 父青铜组器8件回归。
11月,何鸿粢先生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 家义物局。
11月底,国家促成土耳其政府将2件非法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
学生阅读
PPT内容
学生自由
阅读
了解圆明园 被毁,给我国带 来的/、可估量的 损失
激发学生爱 国情感,感受祖 国正天天走向 强大。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
5.将给旅游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据彳fr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 异宝。(PPT图片呈现)
新闻导读
2019年中国千余件流失文物回归:数量多等
级高
2月,美国返还的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发给二课时一、故事引入1.师: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圆明园的诉说(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https:///x/page/v30155km85r.html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 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4.师小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圆明园的延伸1.观看电影《圆明园》或《圆明园的毁灭》,写观后感。
(课后任务)2.阅读别人写的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纪录片《圆明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疲狂的抢劫。
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
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园内有几百人被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
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紧握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1)认真阅读这位同学的观后感。
(2)说说你读了以后给了你哪些启发?3.辩一辩: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
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1)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认为应该重建的为正方,认为应该保留旧址的为反方。
(2)学生进行辩论。
(3)师小结: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的,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是我国的巨大损失,更是我国的巨大耻辱。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奋勇前行。
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而铭记的最好方式就是保留这段见证。
所以,让圆明园的毁灭深入人心,继续警示后人:落后就要挨打!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活动二:甲午风云(一)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1.学生自由学习书50页上的内容。
2.学生交流甲午战争的起因3.师小结: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
1894年,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航舰,从而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1. 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邓世昌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
在日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
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规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思考: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1)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老师拓展介绍民族英雄丁当昌的故事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
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
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
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
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三)甲午战争的结局1.猜猜甲午战争的结局。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结局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
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想一想:这些条约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不签吗?5.议一议: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
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1)《马关条约》真是亡国的条的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伦为丰封建丰殖民地社会。
(3)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志不忘,屈辱中的抗争精神,我们要永远继承!(4)中国之所以受欺负,主要是我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只有让自己不断强大。
三、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在签订《马关条约》时割让的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板书设计:第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圆明园的诉说:万园之园,洗劫一空甲午风云: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堂检测: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件。
4.(1894 )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等。
6. ()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当堂检测答案: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
4.(1894 )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邓世昌)、(丁汝昌)等。
6. (1895 )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
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X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X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