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概论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现象的反映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3.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4.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D.重要作用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7.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8.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生产,D.是否符合人类道德的要求二、多项选择题1.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因为( )。

A.人口因素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B.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D.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 )。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关系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

第三章三相电路复习题

第三章三相电路复习题

第三章:三相电路
一、 基本概念:
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止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1、若正序对称三相电源电压u U t A m =+⎛⎝ ⎫⎭
⎪cos ωπ2V ,则u B = V , u C = V 。

2、对称三相电压源作星形联接,每相电压有效值均为220V,若其中BY 相接反了,如图所示,则电压U CY = , U CA = 。

3、图示对称星形联接三相电路,线电压U l =380V 。

若此时图中p 点处发生断路,则电压表读数为 V 。

若图中m 点处发生断路,则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V 。

若图中m 点、p 点两处同时发生断路,则此时电压表读数为 V 。

C
二、计算题:
1、图示三相四线制电路对称电源线电压U
l =380V ,负载星形联接不对称,求中线电流I N 之值。

N C A
B
2、图示对称三相Y -∆形电路中,已知负载电阻R =38Ω,相电压 U A
=∠︒2200V 。

求各线电流 I A 、 I B 、 I C 。

C
3、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电阻R =38Ω,电源线电压U l =380V,两块功率表采用如图接法,试求两功率表读数各为多少?
4、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电源线电压U l =300V,线路(复)阻抗()Z l j3=+1Ω,三角形联接负载复阻抗()Z =+15j15
Ω。

试求三角形联接负载的三相功率P Z 。

(提示:将对称的三角形连接组转化为星形连接组:3Z Y Z =) 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是指( 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 C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宿命论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D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B )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12.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C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B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A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C )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D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B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D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D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的统一。

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 复习题一、单选1.设批产品的质量P=1.0(%),用抽样方案为(10,0)进行验收.则接收概率为在( )之间.cA.15%与35%B.50%与60%C.80%与95%D.96%与100%2.为了节省检验费用使用较小样本量,应选用 ( )抽样方案.bA.调整型B.序贯C.连续D.标准型3一个调整型抽样方案是( ).aA.依据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要求AQL 和质量保证要求设计的B.依据极限质量LQ 设计的C.由主管部门或负责部门确定的D.根据交验批是否大于10批确定的提示:质量保证就是能保证质量的能力4 规定产品批的不合格品率不得超过1%。

使用某抽样检验方案,它在1%处的接收概率为98.5%,则该抽样方案的( )aA.生产方风险为1.5%B.使用方风险为98.5%C.使用方风险为1.5%D.生产方风险为98.5%5使用GB/T2828对连续批进行检验时( )。

bA. 仅使用正常抽样方案B. 按照转移规则使用不同严格度的抽样方案C. 使用不同样本量的抽样方案D. 对不同的批使用不同的检验水平6记二次抽样方案的第一、二次抽样的样本量(样本大小)分别为1n 、2n ,第一次、二次抽样的(Ac 、Re)分别为(1A 、1R )、 (2A 、2R ),第一、二次抽样的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1d 、2d 。

下述判断程序中正确的是( d )。

A. 抽两次,若1d ≤1A ,2d ≤2A ,接收,否则拒收B. 抽两次,若1d ≤1A ,1d +2d ≤2A ,接收,否则拒收C. 第一次抽1n 个,若1d ≤1A ,接收,若1d ≥1R ,拒收;若1A <1d <1R ,再抽取第二个样本,若2d ≤2A ,接收;若2d ≥2R ,拒收D. 第一次抽1n 个,若1d ≤1A ,接收,若1d ≥1R ,拒收;若1A <1d <1R ,再抽取第二个样本, 若1d +2d ≤2A ,接收;若1d +2d ≥2R ,拒收7使用计量型抽样方案,用( )判断该批是否可接收。

第三章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复习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软件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的作管理和数据维护 [单选题] *A.总账B.系统管理(正确答案)C.系统初始化D、UFO报表2.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不能进行的操作是() [单选题] *A.建立账套(正确答案)B.修改账套C.年度账引入D.年度账清空3.若会计科目的编码方案为4-2-2,则正确的编码为()。

[单选题] *A.1001101B.1002002C.10010101(正确答案)D.10020214.“管理费用”科目通常设置的辅助核算是() [单选题] *A.个人往来B.部门往来(正确答案)C.项目核算D.客户行来5.()可以指定某账套的套主管。

[单选题] *A.财务主管B.软件作员C.系统管理员(正确答案)D.财务总监6.不属于建立账套时应建立的信息的是() [单选题] *A.设置账套信息B.设置单位信息C.确定核算类型D.编入期初余额(正确答案)7.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不能进行的操作是() [单选题] *A.建立账套B.修改账套(正确答案)C.输出账套D.引入账套8.系统最多可以建立()套账。

[单选题] *A.996B.997C.998D.999(正确答案)9.建立套时,需要以()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 [单选题] *A admin(正确答案)B.财务主管C.账套主管D.财务总监10.一般来说,用友软件中可以为企业里每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建立一个()[单选题] *A.账套(正确答案)B.报表C.账本D.账页11.对于收款凭证,通常选择()限制类型 [单选题] *A.借方必有(正确答案)B.货方必有C.凭证必有D凭证必无12.若会计科口的编码方案为4-2-2,则某会计科目的三级科目全编码为()。

[单选题] *A.100101B.10010102(正确答案)C.1001010101D.010113.对所管据的账套来说,()是级别最高的,拥有所有模块的操作权限。

第3章环论复习题

第3章环论复习题

第三章环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17Z 是模17的剩余类环,在一元多项式环][17x Z 中,=+17])8[]6([x 。

2.在特征为p 的交换环R 中,()pa b += 。

3.假定R 是有单位元的交换环,I 是R 的一个理想,则R I 是域的充要条件是: 。

4.若I 是有单位元的环R 的由元a 生成的主理想,那么I 中的元素可以表示为 。

5.假定F 是一个四元域,则F 的特征是 。

6.假定I R ≠是环R 的理想且φ是R 到RI 的同态映射,则该同态满射的核K e r φ= 。

7.模6的剩余类环6Z 的所有零因子是 。

8.13Z 是模13的剩余类环,在一元多项式环][13x Z 中,=+13])6[]3([x 。

9.在模6的剩余类环6Z 中,方程]1[2=x 的所有根是 。

二、判断题1.( )由素数p 所生成的主理想()p 一定是最大理想。

2.( )有单位元1的交换环R 是整环当且仅当在R 中消去律成立。

3.( )域、除环既含有零元又含有零因子。

4.( )无零因子环的同态象无零因子。

5.( )模29的剩余类环29Z 无零因子。

6.( )设F 是域,则F 的每个元都有逆。

7.( )域有且仅有两个理想。

8.( )模99的剩余类环99Z 是域。

9.( )域只有零理想和单位理想。

三、计算题1.求模18的剩余类环18Z 的所有可逆元和零因子;2.假定R 是模8的剩余类环,在[]x R 里计算)()()()(x g x f x g x f 与+并求出它们的次数,其中[][][][][]34)(453)(23+-=-+=x x x g x x x f ,3.求模6的剩余类环6Z 所有理想。

四、证明题1.设,1R 2R 都是环,f 是环1R 到2R 的同态满射,B 是2R 的理想,证明:})(,|{1B a f R a a A ∈∈=是1R 的理想。

2.一个具有素数个元素的环是交换环。

3.设R 是交换环,I 是环R {}|,n r R n N r =∈∃∈∈I 使得。

第3章习题

第3章习题

第3章 导数的应用3.1 微分中值定理一、填空题1. 在中的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上,函数21)(]3,1[x x f -=-_______;=ξ2. 若内,则在)1,1(,1)(32--=x x f )(x f '恒不为0,即]11[)(,在-x f 不满足罗尔定理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3函数条件,上满足柯西中值定理的在及)0](,[)(F )(2>>==a b b a x x e x f x 即存在点_________;),,(有b a ∈ξ4.),3)(2)(1()(---=x x x x x f 则方程0)(='x f 有__________个实根,分别位于区间____________内。

二、证明)2121(,)43arccos(arccos 33≤≤-=--x x x x π。

三、说明函数]01[)(23,在区间-+=x x x f 上满足罗尔定理的三个条件,并求出ξ的值,使0)(='ξf 。

四、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满足罗尔定理的条件?如果满足就求出定理中的ξ的值: 1.,32)(2--=x x x f ]3,1[- ; 2. x x x f -=3)(, ]3,0[; 3 .1)(2-=x ex f , ]1,1[- ; 4. x x f sin ln )(=, ]65,6[ππ。

五、不求导数,判断函数x x x x f 23)(23+-=的导数有几个实根,并求他们实根的所在范围。

六、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是否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如果满足,找出使定理结论成立的ξ的值:1. 12)(2++=x x x f , ]3,1[- ; 2*. ,arctan )(x x f = ]1,0[;3. ,ln )(x x f = [1,2]。

3.2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一、填空题1. 函数xe y x=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__,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2. 32)1(x x y ⋅-=在21__________________x x 值,在处有极==_________处有极__________值;3. 方程015=-+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___________个实根;4. 若函数b a x bx ax x f ________,21)(2==+=,则处取极大值在点=________;.*5;_________)3(2,3sin 31sin )(值为极时,πf a x x a x f =+=6. 函数)12(2431)(3≤≤-+-=x x x x f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___; 7. 函数11)(+-=x x x f 在区间[]4,0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___; 8.==≤-=x x x x x x f 处有最大值,在在_________)2(2sin )(π___________处有最小值;.*9设b ax ax x f +-=226)(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9-,又知。

第三章 血 液复习题

第三章  血 液复习题

40.在一般情况下,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41.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 A.O型输给B型 B.O型输给AB型 C.A型输给O型 D.B型输给AB型
13.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增加 C.血清磷脂酰胆碱增加 14.关于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运输O2与CO2 C.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 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D.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D.血浆球蛋白增加
16.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A.蛋白质和铁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内因子 D.VB12和叶酸
2.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是( 3.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A.Ⅲ因子 A.脾脏 B.Ⅳ因子 B.肝脏 4.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是( C.肾脏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C.X因子
16.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如何制备动物的血清和血浆? 2010
判断:1、在血浆渗透压中,与维持血量有关的主要是晶体渗透压。 2. 血液的黏度与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液流速也有一定的 关系。 3.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其脆性越大。 4. 血浆酸碱度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畜禽血浆中存在缓冲系统,其中 NaHCO3 / H2CO3是最主要的一个缓冲对。 5. 血浆蛋白不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6. 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实现,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是珠蛋白和亚铁血 红素 7. 凝血过程是多步骤的生物化学反应,一旦触发就会连续不断地进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中断和中断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解:当CPU正在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外部发生的某一事件请求CPU迅速去处理, CPU 暂时中止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所发生的事件,处理完该事件以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止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

这种过程为中断,实现这种服务的部件称为中断系统。

功能:①实时处理,能对外界异步发生的事件作出及时的处理。

②完全消除了CPU在查询方式中的等待现象,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③实现实时控制。

2.什么是是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处理的原则是什么?2.解:中断优先级是CPU响应中断的先后顺序。

中断优先处理的原则是:(1)先响应优先级高的中断请求,再响应优先级低的中断请求。

(2)如果一个中断请求己被响应,同级的其他中断请求将被禁止。

(3)如果同级的多个中断请求同时出现,CPU则按单片机内部的自然优先级顺序响应各中断请求。

单片机内部自然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外部中断0→定时器0中断→外部中断l→定时器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

3.8051有几个中断优先级?如何对各中断请求进行控制?3.解:(1)80C51有以下中断源:①外部中断0()请求,低电平有效。

②外部中断1()请求,低电平有效。

③ T0:定时器/计数器0溢出中断请求。

④ T1:定时器/计数器1溢出中断请求。

⑤ TI/RI:串行接口中断请求。

(2)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SCON、IE、IP的各位进行置位或复位等操作,可实现对各种中断的控制功能。

4.简述MCS51单片机的中断响应过程。

4.解:单片机一旦响应中断请求, 就由硬件完成以下功能:(1)根据响应的中断源的中断优先级, 使相应的优先级状态触发器置1;(2)执行硬件中断服务子程序调用, 并把当前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压入堆栈,保护断点,寻找中断源;(3)清除相应的中断请求标志位(串行口中断请求标志RI和TI除外);(4)把被响应的中断源所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矢量)送入PC, 从而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5)中断返回,程序返回断点处继续执行。

5.8051怎么管理中断?怎样开放和禁止中断?怎么设置优先级?5.解:(1)由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由中断控制允许控制决定是否响应中断,如果允许响应中断,则CPU按设定好的优先级的顺序响应中断。

如果是同一优先级的中断,则按单片机内部的自然优先级顺序(外部中断0→定时器0中断→外部中断l→定时器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响应中断。

CPU响应中断请求后,就立即转入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保护断点、寻找中断源、中断处理、中断返回,程序返回断点处继续执行。

(2)由中断允许寄存器IE控制开放和禁止中断。

欲开放某一中断,则应先开放总中断允许(EA置1),然后开放相应中断的中断允许(相应位置1);若要要禁止中断,则EA置O即可。

(3)由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IP控制中断优先级,相应位置1,则设为高级中断,置0则为低级。

其中:PS为串行中断优先级,PTl(0)为定时中断1(0)优先级,PXl(0)外部中断1(0)优先级。

6.8051在什么条件下可响应中断?6.解:(1)有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

(2)中断总允许控制位EA=l, CPU开放总中断。

(3)申请中断的中断源的中断允许位为1,即该中断没有被屏蔽。

(4)无同级或更高级中断正在服务。

(5)当前指令周期已经结束。

(6)若现行指令为RETI或访问IE或IP指令时,读指令以及紧接着的另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毕。

满足以上条件,则CPU响应响应中断元的中断请求。

7.请写出为低电平/边沿触发的中断系统初始化程序。

7.解:ORG 0000HLJMP MAINORG 0013HLJMP INT1ORG 0030HMAIN: SETB EASETB EX1SETB PX1CLR IT1JMP $INT1:RETIEND8.说明MCS-51单片机响应中断后,中断服务的入口地址。

8.解: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如下表:中断源中断矢量外部中断0 0003H定时器T0中断 000BH外部中断1 0013H定时器T1中断 001BH串行口中断 0023H9.8051单片机外部中断源有几种触发中断请求的方法?如何实现中断请求?9.解:有两种方式: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

(1)电平触发方式:CPU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外部中断引脚的输人电平。

若为低电平,便置IEl(IEO)为“1” ,申请中断;若外部中断引脚为高电平,则IEl(IEO)清零。

(2)边沿触发方式:CPU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外部中断请求引脚的输人电平。

如果在相继的两个机器周期采样过程中,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到外部中断请求为高电平,接着下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到外部中断请求为低电平,则使IEl(IEO)置1,申请中断;否则,IEl(1E0)置0。

10.8051单片机内部有几个定时器/计数器?它们是由哪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组成?10.解:80C51单片机片内设有2个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器/计数器T0和定时器/计数器T1,T0由TH0、TL0组成,T1由TH1、TLl组成。

T0、T1由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TCON控制。

11.80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作定时和计数使用时,其计数脉冲分别由谁提供?11.解:作定时器时,计数脉冲来自单片机内部,是由单片机晶振经过12分频后获得的脉冲。

作为计数器时,计数脉冲来自单片机的外部,即T0与T1两个引用的输入脉冲。

12.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个有何特点?如何选择设定?12.解:(1) 工作方式O: 13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0由TH0的全部8位和TL0的低5位构成13位加1计数器,此时TL0的高3位未用。

在计数过程中,当TL0的低5位溢出时,都会向TH0进位,而全部13位计数器溢出时,则计数器溢出标志位TF0置位。

(2) 工作方式l: 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方式。

工作方式1由TH0作为高8位,TL0为低8位,在计数过程中,当全部16位计数器溢出时,则计数器溢出标志位TF0置位。

(3) 工作方式2: 自动重新装入计数初值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2的16位定时器/计数器被拆成两个8位寄存器TH0和TL0,CPU在对它们初始化时必须装入相同的定时器/计数器初值。

定时器/计数器启动后,TL0按8位加1计数器计数,当TL0计数溢出时,置位TF0的同时又从预置寄存器TH0中重新获得计数初值并启动计数。

如此反复。

适合于需要重复计数的应用场合,也可以当做串行数据通信的波特率发生器使用。

(4) 工作方式3: 两个8位定时器/计数器(仅适用于T0)。

在工作方式3时,定时器/计数器0被拆成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TL0和TH0。

其中,TL0既可以作计数器使用,也可以作为定时器使用,定时器/计数器0的各控制位和引脚信号全归它使用。

其功能和操作与方式0或方式1完全相同。

TH0只能作为简单的定时器使用,只能借用定时器/计数器1的控制位TR1和TF1,也就是以计数溢出去置位TF1,TR1则负责控制TH0定时的启动和停止。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T1以工作方式2运行(当波特率发生器用)时,才允许T0工作于方式3。

TMOD用于控制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的工作方式,M1M0为工作方式选择位。

M1M0=00 方式0,13位定时器/计数器;M1M0=01 方式1,16位定时器/计数器;M1M0=10 方式2,自动重新装入计数初值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M1M0=11 方式3,两个8位定时器/计数器(仅适用于T0)。

为定时方式/计数方式选择位。

若设定 =0,则选择定时器工作方式;若设定 =1,则选择计数器工作方式。

一个定时器/计数器同一时刻或者作定时用,或者作计数用,不能同时既作定时又作计数用。

GATE:门控位。

它的状态决定了定时器/计数器启/停控制取决于TR0还是取决于TR0和引脚两个条件的组合。

若GATE=0,则只由TCON 中的启/停控制位TR0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启/停。

此时,只要TR0=1,则接通模拟开关,使计数器进行加法计数,定时器/计数器启动工作。

而如果TR0=0,则断开模拟开关,定时器/计数器停止工作。

若GATE=1,由外部中断请求信号和TCON中的启/停控制位TR0组合状态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启/停。

只有TR0=1,且引脚也是高电平,才能启动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否则,定时器/计数器停止工作。

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器/计数器范围为:工作方式0:13位定时器/计数器方式,因此,最多可以计到213,也就是8 192次。

工作方式1:16位定时器/计数器方式,因此,最多可以计到216,也就是65 536次。

工作方式2和工作方式3:都是8位的定时器/计数器方式,因此,最多可以计到28,也说是256次。

13.8051单片机系统的时钟频率为6MHZ,请利用定时器T0和P1.2输出周期为0.4mS的矩形脉冲,试编程实现之。

13.解:ORG 0000HLJMP STARTORG 0100HSTART: MOV SP, #60HMOV TMOD, #02HMOV TH0, #0E7HMOV TL0, #0E7HCLR P1.2SETB TR0HIGH0: SETB P1.2HIGH1: JBC TF0, LOW0AJMP HIGH1LOW0: MOV R7, #7CLR P1.2LOW1: JBC TF0, LOW2AJMP LOW1LOW2: DJNZ R7, LOW1AJMP HIGH0END14.在8051单片机中,已知时钟频率为12MHZ,请编程使P1.0和P1.1分别输出周期为2ms和500us的方波。

14.解:选择定时器T0,工作方式1,定时500us,则机器周期T=1us.则(216-x)=500,x=65036D=0FEOCH.程序:ORG 0000HMOV TMOD, #01HMOV TH0, #0FEHMOV TL0, #OCHSETB TR0DEL: MOV R7, #4D500: JBC TF0, D2 AJMP D500D2: CPL P1.0MOV TH0, #0FEHMOV TL0, #OCHDJNZ R7, D500CPL P1.1AJMP DELSJMP $END15.利用8051串行口控制8位发光二极管工作,要求发光二极管每1s交替地亮、灭,画出电路图并编写程序。

15.解:主程序框图略程序如下:ORG 0040HMOV SCON,#00HMOV SBUF,#0FFHSETB CMOV 00H,CAA:ACALL DELAYCPL 00HMOV C,00HJC BBMOV SBUF,#00HSJMP CCBB:MOV SBUF,#0FFHCC:AJMP AADELAY: MOV R7,#8D1:MOV R6,#250D2:MOV R5,#250D3:DJNZ R5,D3DJNZ R6,D2DJNZ R7,D1RETEND16.试编写一串行通讯的数据发送程序,发送片内RAM的20H~2FH单元的16字节数据,串行接口方式设定为方式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