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报告
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施工概况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应修筑不少于100米的试验路段,以确保路面基层的正确施工工艺,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压实遍数,并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松铺系数以及机械配置,为以后基层铺张全面展开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二、试验的准备开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完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选定K7+200~K7+400作为基层的试验路段,长度200米。
为了顺利打开试验路段开工的局面,在人员、机械、材料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三、试验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康解田技术负责人:曹利生质检负责人:邹送艮施工员:伍柳枝康津军试验员:苏征安全负责人:陈明喜材料负责人:康同新刘让能压路机手:曹同新洒水车手:陈征施工队长:段玉卿四、试验提供的设备为确保试验路的顺利施工。
我部投入施工设备清单如下:五、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自卸小四轮车运料,根据试验所得水稳碎石得最大干密度、所铺面积的大小及设计厚度15cm计算所需的填料,松铺系数则根据以往经验取1.38,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卸料,依次铺放。
测量人员根据预定的松铺厚度测量挂线,根据拉线高度进行人工摊铺整平,,用压路机由外向内先静压二遍,再振压两遍后,测压实度,直至压实度达97%。
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后附施工流程图)1、准备下承层,清理原路面上的堆积物,清理的宽度不少于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在经验收合格的原级配碎石补强层上进行中桩和边桩放样,同时测定桩顶标高(每二十米一个断面),两边铺筑宽度大于设计宽度,以确保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材料的堆放及摊铺: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将材料堆放好,用人工将堆放好的材料按1.38的松铺系数均匀摊铺。
4、碾压: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压2遍,对静压后不平整处利用人工进行平整,对局部不平整处立即人工铲平,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工,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碾压。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汇报简要
试验段施工工艺及流程 试验段施工实际控制 试验段成果汇总
一、概况
我部于2013年7月17日开始至7月19日组织施工级配碎石底基层试
验段,试验段起讫桩号为K227+400~K228+400右幅,长度为:1000m,
级配合成配合比为:0-4.75河砂30%,4.75-9.5碎石10%,9.5-19碎石 30%,19-31.5碎石30%,最佳含水量为:3.2%,最大干密度为: 2.21g/cm3。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现场人员情况 生产副经理:郑刚、技术负责人:荆帅、路面工程师: 李端端、测量工程师:严崇久、试验工程师:鲁守成、、专职 安全员:徐秋,其它人员有: (1)拌和站操作手:2人;(2)平地机操作手:1人 (3)摊铺机操作手:4人;(4)压路机司机:4人 (5)找平整型辅助工:20人;(6)汽车司机:11人; (7)装载机司机:2人 (8)测量工:4人;(9)试验员:2人 (10)施工员:3人;(11)清扫工:2人。
8、碾压 (1)开始时,单钢轮压路机弱振2遍,速度1.5-1.7km/h、单钢轮压路 机强振2遍,速度1.3-1.6km/h,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即时检测、找 补,同时如发现蜂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碎石挖出,分别掺入适 量的细集料,彻底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不能采用石屑或碎石覆 盖处理。 (2)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雍包”,用人工刮平处理,再继续碾压。 (3)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 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使每层整个断面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 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和隆起,且断面横坡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保证 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5)碾压过程中,底基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若表面水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6)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测量人员值守现场,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的标高,及时纠正施工 的偏差。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武汉至襄樊段铁路增建二线站前线下I标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编制: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武襄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六日GDK110+400~GDK110+900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GDK110+400~GDK110+900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全长500m。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宽11.3m,厚0.6m,共需级配碎石3390m3级配碎石。
试验段位于安陆市南城办事处金沟村,该处距离金沟级配碎石站较近,级配碎石运输比较方便。
GDK110+400~GDK110+900为双线绕行路堤施工地段,基床底层为B组填料,于2005年11月施工完成。
2006年3月重新平整路基碾压。
路基试验、测量等数据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标准要求。
二、人员组织项目副经理:严元跃技术主管:尹树刚现场技术负责人:盖春阳质检工程师:梁冰测量负责人:李小林试验负责人:王荣杰试验段施工负责人:卓安清三、机械组织投入试验段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四、材料准备级配碎石拌和站设在金沟石场,现场储备级配碎石15000 m3其中0~10mm7000m3,10~20mm5000m3,20~40mm3000m3。
日产级配碎石1500m3。
经试验室现场取样检验,级配碎石质量符合验收标准要求,可以进行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五、施工参数及施工方法1、级配碎石松铺配合比及厚度参数组合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长度为500米,全断面施工。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厚度60cm,分两层进行碾压施工。
级配碎石每层压实厚度设计30cm。
试验室通过级配碎石筛分试验,拟定了三种级配碎石施工配合比:①、0~10mm:掺55%,10~20mm掺30%,20~40mm掺15%②、0~10mm:掺65%,10~20mm掺25%,20~40mm掺10%③、0~10mm:掺53%,10~20mm掺33%,20~40mm掺14%中心试验室初步提供两个松铺厚度,第一层级配碎石松铺厚度分段按35cm和40cm两种松铺厚度分别进行摊铺。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根据我们的实际施工经验,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进行了总结报告,以下是我们的总结:一、施工目的二、试验段设计试验段设计采用了不同粒径组成的碎石进行层层铺设,根据不同粒径的碎石的分部曲线和工程要求,确定了每一层的厚度和粒径比例。
试验段的总厚度为80cm,分为4层,每层的厚度为20cm。
三、施工过程1.碎石选用:根据试验段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了不同粒径的碎石,并在现场进行了筛分和分析,确保每层的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地表准备:在施工前,我们先进行了地表的清理和平整,确保基底平整牢固。
3.第一层碎石铺设:先将最大粒径的碎石铺设在地表上,并通过压路机进行压实,以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4.后续层碎石铺设:分别将剩下的碎石按照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铺设,并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每一层的碎石能够互相嵌固。
5.路面养护: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试验段进行了定期的保养和检查,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四、施工问题与对策1.碎石质量: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碎石存在破碎度和均匀性等问题,为了保证试验段的准确性,我们及时更换了碎石,并重新铺设和压实。
2.施工设备:在施工中,我们发现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对碎石的压实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碎石的密实度,我们调整了振动频率和速度。
3.施工环境:由于施工地点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条件较差,给我们的物资供应和人员调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提前做好了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总结通过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发现碎石的级配粒径对路面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较大粒径的碎石可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小粒径的碎石可提高路面的光滑度和舒适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碎石的质量和施工设备的运用技巧对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并合理运用施工设备,以实现最佳的工程效果。
级配碎石试验报告()

5.5
6.3
干密度(g/cm3)
2.21
2.24
2.26
2.25
2.23
2.28
2.27
2.26
干密度(g/cm3)
2.25
2.24
2.23
击
2.22
实
2.21
曲
2.20
线
2.19
2.18 2
4
6
8
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ρ d=2.26g/㎝3
最佳含水量: ωo=4.6% 10
检测评定依据: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试验意见:
依据《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该级配碎石最大干密度为2.26g/cm3,最优含水率为4.5% 。
试验:
复核:
技术负责人:
单位(章)
2.21
2.4
2.24
3.6
2.26
4.5
2.25
5.5
2.23
4 9150 4165
5 9155 4165
度 湿试样质量(g)
4760
4880
4965
4985
4990
湿密度(g/cm3)
2.26
2.32
2.36
2.37
2.37
盒号 盒+湿试样质量 盒+干试(g)样质量
盒质(g量) (g)
23 644.8 634.2 173.3
13 617.9 607.6 178.4
6.3
2.26
2
2.26
4.6
2.26
4.6
2.18
4.6
京沪高速铁路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总结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性试验总结一、试验段位置中铁五局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Ⅴ标段一分部路基管段里程段为DK17 5+076.89~DK176+483.26、DK179+955.03~DK180+512.27、DK180+599.93~DK180+823.93,总长2187.38m,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设计数量约1.7万立方米。
为保证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的有序顺利进行,我分部在DK176+427. 76~+483.26段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试验段,并取得施工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时间2011年4月10日至2011年4月12日三、试验原则规范及设计要求: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范围内掺5%水泥,分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基于此原则,我分部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施工。
松铺厚度按照23cm进行填筑试验。
四、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压实的各种指标:1、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2、摊铺、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等工艺参数;3、确定每层松铺厚度;4、考核K30荷载板、E 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E V2检测仪等仪器设备的可靠程度,为管段基床表层施工确立有效的检测手段。
五、料源选择、生产及运输一分部料场采用横山石场碎石料。
级配碎石料由颚式破碎机加工而成,经过二次破碎和一次筛分过程。
原料石经爆破后用自卸汽车将爆破后的石块运至颚式破碎机加工仓,经破碎机进行第一次破碎,形成第一批粗料经输送第一批粗料;经输送带输送至立式破碎机进行第二次加工破碎,形成第二批粗料;将第二批粗料经输送带输送至筛分系统,经筛孔直径为45mm的振动筛筛分后,留于筛网以上的粗料石又经输送带输送至立式破碎机进行重新破碎,而通过筛网的混合料即为要使用的级配碎石料。
水泥为浙江红狮P.0.425水泥,级配碎石采用百年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CD500型稳定土拌合设备进行拌合。
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20~45mm碎石:16~25mm碎石:5~16mm碎石:石屑)10:15:20:55,最佳含水量4.5%(不掺水泥含水量为4.1%),水泥掺量为重量的5%。
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级配碎石垫层是道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其作用是提供一个坚实平稳的基础,以支撑道路的上部结构。
为了评估级配碎石垫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试验段施工,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本报告将对试验段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施工效果以及改进措施进行详细展示。
一、试验段施工过程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区域、原土地整平、配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等。
同时,我们也对碎石进行了筛选、清理,并按照规定的级配比进行了搅拌和混合。
2.垫层铺设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要求,先在路面基层上铺设了一层碎石作为垫层。
在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机械压实的方式,确保碎石能够充分密实,并保持平整。
3.板车碾压垫层铺设完成后,我们使用了板车碾压机对碎石垫层进行了碾压处理。
通过反复碾压,能够提高垫层的密实度,并使其能够更好地和基层结合在一起。
碾压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密实度测试,确保垫层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施工质量评估1.碎石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把碎石质量关。
通过对碎石的筛选和清理,我们确保了碎石的质量达到了要求的级配比。
同时,我们还对每批碎石进行了取样测试,以确保其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2.垫层平整度通过使用机械压实和板车碾压,我们保证了垫层的平整度。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平整度仪器进行测量,并及时调整和修正,以保持垫层的平整度在规定范围内。
3.密实度测试密实度是评估碎石垫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采用了核密度计进行了密实度测试,通过测定垫层的干密度和最大干密度,我们能够评估垫层的密实程度,并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结果显示,试验段的垫层密实度符合要求。
三、施工效果评估1.防水排水性能碎石垫层在道路施工中具有良好的防水排水性能。
通过对试验段的排水性能进行观察和评估,我们发现垫层能够有效排除道路表面的积水,并保证道路的通行顺畅。
2.承载能力四、改进措施针对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提高碎石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碎石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避免因碎石质量不合格导致垫层质量问题。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渗透系数试验研究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渗透系数试验研究摘要:设计规范铁路路基和高速铁路施工质量对基床级配碎石的渗透保证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是一个表示基床表层渗透率的指标,研究了土的渗透系数与黏土薄泥涂抹、压实、水泥掺量、配碎石以及施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渗透系数虽然一些学者目前已经研究了影响黏性土渗透系数等问题,实验研究重负荷表层与级配碎石,但在高速铁路水平上进行渗透系数实验并使用统计分析的各种仪器进行实验的学者还不多。
一、试验方法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检查管道接头是否泄漏,将调节管连接到供水管道,将渗水孔向圆筒内充水到下透水板的水平略高于,供水阀关闭;(1-3千克代表样品,精度为1克)从风干、松散样品中提取并测量水分;干密度和试样和高度根据给定的计算干试样质量加入;使用直尺测量圆筒体到筒顶顶部透水板高度。
均匀砾石层下透水板覆盖有作为缓冲层厚度为10-20mm,有黏土薄泥圆筒内壁覆盖;将风干试样分层放入圆筒中,测试所需的压实并用击实锤以达到系数。
级配碎石的荷载厚度为颗粒d85特征直径的1.5-2.0倍;每层样品装好后,圆筒底部通过将其渗到水中,以使样品逐渐饱和;静至几分钟后,检查每个压力管道出水是否平衡。
将调节管提高在溢水孔上方,将管道放入圆筒,打开进水阀,将上端的水注入圆筒;将检查管减小至样品顶部高度的1/3,水位差形成,使水渗通过调节管;一旦水位稳定,记录每个测压管水位,并计算水位之间的差值。
使用计时器工作,使用自动调节管口的渗透水,然后使用测量容积,重复一次;取平均值测量入口和出口水温。
为了便于分析,调整了样品在该温度下的渗透系数,样品测试结果并将与标准温度(20℃)下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比较。
二、结果与讨论1.将表层壁上的薄粘涂抹厚度。
试验采用同一级配、最大干密度级配碎石,密封系数分别为0.91、0.93和0.95。
平行试验渗透系数对于黏土薄泥涂抹厚度为0、0.5、0.8、1.0、1.2、1.5、2.0、2.5 mm,其他测试条件一致,统计分析对比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章)
表号:铁建试报62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2009]27号
HQJL-1-3-EG-1012001 HQJL-1-3-C-EG-1012001 HQJL-1-3-C-EG-1012001 级配碎石 基床表层 2010.12.05 试验结果
颗粒级配 <0.1 /
试验结论:
表号:铁建试报62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2009]27号
HQJL-1-3-EG-1012001 HQJL-1-3-C-EG-1012001 HQJL-1-3-C-EG-1012001 级配碎石 基床表层 2010.12.05 试验结果
1.7 13-46
0.5 7-32
0.1 0-11(5)
试验
复核
批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样品产地 取样地点 代表数量 试验项目 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N(%) 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N1(%) ≥22.4mm带有破碎面颗粒含量N2(%) 综合颗粒密度ρSm(kg/m3) 大于1.7mm颗粒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L(%) 大于1.7mm颗粒洛杉矶磨耗率ALAA(%) 小于0.5mm细颗粒液限WL(%) 小于0.5mm细颗粒塑限WP(%) 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mm) 标准规定通过率(%) 实测通过率(%) d60/d10(mm) d15/d85(mm) 检测评定依据: TB 10751-2010 TB 10102-2010 哈齐客专施工图设计文件 试验结论: ≥15 / 45 100 31.5 82-100 22.4 67-91 7.1 41-75 西南交大监理公司哈齐客专监理站第三分站 路基工程 路基填筑(备料) 兰西友林建材商店(巴彦西集) 中铁二十局哈齐客专项目部三分部A、B料存料场 /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种类 填料层次 报告日期 标准规定值 ≤0 ≤3 ≥30 / ≤6 ≤30 ≤2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