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标准化施工工艺一、前言新建铁路一次复线线上设计时速为160 公里/ 小时,线下预留200 公里/ 小时条件。

基床表层列为路基工程中的重要结构,目的在于提高承载能力和改善加强基床表层的工作条件,避免产生基床病害,设计为填筑级配碎石处理,确保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保证其能够抵抗住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

一般路基基床表层厚0.6m ,个别路基地段,基床底层顶端铺设不透水土工膜一层,其上为0.1m 厚中粗砂垫层,剩余0.5m 填筑级配碎石。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压实指标为:地基系数K30 > 190Mpa/m ,孔隙率n v 18 %,为了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基床表层满足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根据《新建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之2.4.1 条规定,在大面积施工前,要选定试验段进行级配碎石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然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实施。

二、工艺试验目的1 、通过工艺试验验证路堤路肩与级配碎石填筑的工艺顺序是否合理。

计划先填筑级配碎石,填筑半宽为路基设计顶面半宽-0.2m(路肩墙设计宽度为0.5m ),边坡1 : 1,然后清除路肩处级配碎石,最后砌筑路肩墙。

2 、确定采用碾压设备是否合理,其性能、规格是否满足要求,级配碎石工艺试验采用20t 振动压路机碾压3、确定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顺序(直线段从边向中间碾压,曲线段由曲线内侧向外侧碾压)及碾压遍数。

4、确定合理的级配碎石配合比,特别是石粉的掺量。

级配碎石工艺试验配合比初步确定为:30-20 : 20-10 : 10-5 :石粉=20 : 20 : 25 :35,石粉中细颗粒的塑性指数必须严格控制在6以下,确保级碎石的稳定性,达到减少路基沉降的目的。

5、确定合理的含水量。

含水量是否合适是影响压实性能的重要因素,施工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3%〜+2%范围以内,但由于正处于雨季,原材料含水量变化很大,需现场通过试验确定实际含水量,及时合理的调整配合比中水的用量。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方案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方案
(3)运输
1)级配碎石由级配碎石站集中拌制,自卸汽车运输,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装车顺序为:中间--前面--后面,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作业时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2)根据摊铺宽度、厚度计算各段需要的集料数量。
(4)基床表层第一层级配碎石施工
(1)基床表层所用级配碎石的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其粒径、级配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测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碾压完毕后,已施工的基床表层禁止任何重型车辆通行,防止表层扰动破坏。完工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7天。
(5)直线路基基床表层第二层摊铺施工
直线路基基床表层第二层施工时首先应对第一层进行压实质量检测,合格后方进行第二层施工。
第二层施工时两接触网基础内侧10.2m范围采用摊铺机摊铺,摊铺机虚铺系数按1.40控制;外侧宽度1.2m范围采用平地机配合人工进行摊铺作业,虚铺系数按1.30控制。
(2)施工前,对骨料的颗粒级配、相对密度、压碎值、含水量等各项技术指标及混合料组成进行试验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开盘拌和。
(3)在粒径大于22.4mm的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为保证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筛孔边长7.1mm的过筛百分率不高于48%。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按照低于8%控制。
基床表层第一层级配碎石全幅12.6m宽度范围采用平地机进行施工,人工对接触网基础附近局部进行摊铺整平。级配碎石运到施工现场卸料后及时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摊铺均匀,平地机摊铺的虚铺系数按1.35进行控制,摊铺时严格按照挂设好的标高线进行控制,表面应保证平整。按测放的标高控制桩和横坡,全幅进行人工精细整型,在整型过程中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拌合、填筑施工。

2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施工图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站前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4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5.2施工方法及工艺5.2.1施工方法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

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级配碎石标准化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标准化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填筑标准化施工工艺一、施工理念要把级配碎石当成土工构造物来施工。

要确保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要能够抵住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

二、级配碎石总体施工工艺1〕路基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中线测量检验、高程测量检验、级配碎石拌合、级配碎石运输、级配碎石摊铺、级配碎石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图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和数量确定。

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

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展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穿插进展。

2〕基床表层的填筑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压实质量。

三、级配碎石设计标准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线下设计标准:200Km/h,线上设计标准:160Km/h。

路基宽度:单线路基宽度不小于7.7米,双线路基宽度不小于12.1米〔路堤12.1m;土质路堑12.1m,硬质岩石路堑12.3m〕,曲线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进展加宽, 曲线半径大于6000米,曲线外侧加宽值为0.2米;R小于3500米,曲线外侧加宽0.4米;R界于二者之间,加宽0.3米;路基形状:三角形4%横向排水坡;路肩宽度不小于1米;路基填料:基床表层0.6米级配碎石。

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倒楔形或正楔形。

四、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标准化施工工艺1〕验收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检测地基系数和孔隙率等压实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展修整,以到达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2〕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严格控制标高;每10m设一桩,放中线和边线,并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3〕级配碎石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进展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粉,按中心试验室配合比在拌和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达200Km的高速铁路,其路基工程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工后沉降小的特点(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5Cm,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8Cm,工后沉降速率不大于4Cm/年)。

根据《暂规》及设计施工图,要求基床表层0.6M及过渡段均填筑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填筑压实后,要求基床表层达到孔隙率n<15%,地基系数K30>190Mpa/m,过渡段达到孔隙率n<20%,地基系数K30>150Mpa/m。

同时还得满足相应的检测指标(包括几何尺寸、平整度、横坡、标高等)。

为确保级配碎石施工后达到设计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予以质量控制:1、各种集料材质要求及配比;2、拌合、运输;3、摊铺、压实;4、修整。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为:底层验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一、级配碎石材质要求及配比根据设计要求,拌制后的级配碎石要达到如下标准:方孔筛边长mm 0.075 0.1 0.5 1.7 7.1 16 25 45过筛质量百分率 0-7 0-11 7-32 18-46 41-75 67-91 82-100 1001、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2、在粒径大于16mm的粒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3、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矾磨耗不大于50%;4、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5、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6、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到于0.5%。

经现场地材调查及取样试验,结合本区石料量少、运距远的特点,选用北宁市汪家坟碎石场的粗、细集料。

经铁五局中心试验室反复试配,各种集料调整后的比例如下:2-4CM碎石:1-3CM碎石:0.5-2CM碎石:0.5-1CM碎石:石粉:水=12:19:15:24:30:4.8。

05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

05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

05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xx 工作业指导书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不应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5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5.2施工方法及工艺5.2.1施工方法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

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⑸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砾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背景
在基础工程中,底基层的施工至关重要,级配砂砾石是底基层施工中常用的材
料之一。

本文将针对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级配砂砾石的特点
1.级配砂砾石是由砂、石子等不同规格的颗粒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排
水性能。

2.石子的级配合理,能够提高底基层的承载能力。

3.砂砾石质地坚硬,能够有效减少基层的沉降变形。

三、施工步骤
1.清理基底
在施工之前,首先应清理基底,确保基底平整、干净无杂物。

2.铺设防护层
铺设一层防护层,通常采用聚乙烯薄膜或碎石混凝土。

3.铺设级配砂砾石
将级配砂砾石均匀铺设在防护层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和夯实。

4.调整表面平整度
使用平板进行表面的调整,保证基层平整度符合要求。

5.进行强化处理(可选)
根据需要,可以对砂砾石底基层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处理,如添加胶结材料、纤
维增强等。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底基层上的积水,避免影响砂砾石的性能。

2.确保级配砂砾石的填充均匀,避免出现空鼓或松动现象。

3.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验收,检查底基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效果评估
通过对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为后续道路、场地等工程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级配砂砾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是基础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实施该方案对提升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方法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方法

84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方法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方法机电有限公司 杨晓凤【摘 要】 本文介绍了遂渝铁路第8标段级配碎石施工方法,重点阐述了级配碎石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 路基基床表层 级配碎石 施工方法1 工程概况遂渝线第8标段(DI K87+240~DI K89+42117)位于合川市渭沱镇内,全长218117m,设计时速200km,为西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

路基基床表层70cm采用级配碎石加固,以保证高速铁路的使用要求。

级配碎石施工的重点主要是控制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含水率以及压实工艺让级配碎石板结成一整体。

2 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211 级配碎石材质要求(1)01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1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66%;(2)在粒径大于16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3)粒径大于1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50%;(4)粒径大于117mm的集料硫酸钠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5)粒径小于01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不大于5%;(6)粘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于015%;(7)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见表1。

表1 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方孔筛边长 (mm)01075011015117711162545过筛质量百分率 (%)0~70~117~3213~4641~7567~9182~100100212 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190MPa,孔隙率n<18。

采用核子密度仪、K30荷载仪、灌砂法共同检测。

其中核子密度仪的检测频率为:每层沿纵向第100m检测6点,梅花形布置,边上距路肩1m处4点,中间2点;K30荷载仪的检测频率为:在表层100m范围内检查2点,边上距路肩2m处1点,中间1点;灌砂法的检测频率为:在底层100m范围内检查1点。

213 基床表层外形验收标准基床表层外形验收标准见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
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四标段(XXTJIV)第六单元全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包括路堑地段基床换填施工。

二、施工准备
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备料充足。

2.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分别堆放。

3.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

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4.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三、施工工艺
1.填料的选择
①级配碎石
A.颗粒的粒径、级配符合“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中规定,且
0.5mm以下的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66%。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
B.在粒径大于22.4㎜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50%;粒径大
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于0.5%。

C.与下部填土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②级配砂砾石
A.级配砂砾石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中规定。

B.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

C.与下部填土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基床表层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但当下部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砂砾石的级配范围表
D.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

E.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5%,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

2.填筑施工
基床表层的填筑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级配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拌合站集中拌制。

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隔离,分别堆放。

测定各种原材料的流量—开度曲线。

然后按厂拌设备的实际生产率及各种原材料的设计质量比计算各自的要求流量,从流量—开度曲线上查出各个闸门的刻度。

按得出的刻度试拌一次。

测定其级配、含水量,如有误差则个别调整后再拌,直至达到要求。

拌合生产中,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值2%左右,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

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机械的数量、施工能力、场地情况确定,一般长度在100m以上。

其床表层或级配砂砾石分两填筑,每层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摊铺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用摊铺机摊铺。

每层的摊铺厚度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

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大于10m,横向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用摊铺机摊铺时,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减少停机待料时间。

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用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厂拌设备的生产率、运输车辆的运量及摊铺的生产率相匹配,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前两遍行驶速度为1.5~1.7km/h,以后行驶速度为2.0~
2.5km/h,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

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保证纵向搭接长度大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大于40cm,上下两层接头错开不小于3m。

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的级配、含水量进行的控制,混合料拌合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四、质量标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应满足如下要求:
五、成品保护
1.基床表层施工完毕,至无碴轨道支撑层施工开始前,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六、注意事项
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必须采用场拌。

2. 级配碎石在出厂前经试验,确定合格后再运到工地,施工现场由试验员、质检员进行现场抽查。

3.如设计只换填路堑基床表层,当开挖至基床表层底面标高时,开挖表面应平顺整齐,并按设计做成向两侧的横向排水坡,基床表层以下不得扰动。

4.软土、松软土地基段基床表层的填筑宜在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避免地基沉降对基床表层整体性产生影响。

七、质量记录
具体格式见《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189~194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I)~(III)”。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施工工艺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