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报告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根据路基工程设计图和客运专线施工指南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在路基大面积前,要进行工艺性试验,以便确定具体的施工工艺,指导后续施工。
现根据经审批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了工艺性试验,对施工的各环节进行总结,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试验段概述本管段起止里程为D1K63+921.086~D1K73+016.867、全长9095.781m,共有区间路基8段、长1834.104m,站场路基一段、长1708.7m。
选在里程D1K70+643.655~D1K70+806.2具有代表性的162.545米长路基作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
此段路基基床表层填筑70cm厚级配碎石,与桥台、涵洞处设过渡段填筑70cm厚掺5%水泥级配碎石。
二、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重庆至万州客运专线区间路基设计图》;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10)241号;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三、试验目的通过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我们将确定如下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1、通过试验对比确定施工工艺及方法;2、通过试验确定各施工区段的合理长度;3、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4、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及合理的碾压方式及遍数;四、参加施工人员及试验段仪器机械设备1、路基试验段人员安排及分工施工现场负责人:张俊杰技术质量负责人:易坤质量安全工程师:吕鹤威现场技术员:刘运超试验负责人:李百锁测量负责人:冯瑞文2、根据路基试验段的宽度长度,遵循经济、科学、合理原则,对过渡段试验段施工配置机械设备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3、试验仪器和设备情况:项目部试验室各种试验设备仪器均已自检自校标定合格,路基施工所有试验工作均由项目部中心试验室负责进行。
具体试验仪器设备见下表:主要试验仪器设备表4、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主要试验仪器设备表五、施工过程1 施工准备:正式填筑施工前需完成以下方面的施工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首先要进行基底高程测量,确保基底标高与设计吻合,同时要完成整个试验场地的石灰划格,钢纤挂线工作;(2)原材进场进行试验检测满足下列要求:a.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碎率不大于30%。
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施工概况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应修筑不少于100米的试验路段,以确保路面基层的正确施工工艺,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压实遍数,并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松铺系数以及机械配置,为以后基层铺张全面展开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二、试验的准备开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完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选定K7+200~K7+400作为基层的试验路段,长度200米。
为了顺利打开试验路段开工的局面,在人员、机械、材料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三、试验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康解田技术负责人:曹利生质检负责人:邹送艮施工员:伍柳枝康津军试验员:苏征安全负责人:陈明喜材料负责人:康同新刘让能压路机手:曹同新洒水车手:陈征施工队长:段玉卿四、试验提供的设备为确保试验路的顺利施工。
我部投入施工设备清单如下:五、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自卸小四轮车运料,根据试验所得水稳碎石得最大干密度、所铺面积的大小及设计厚度15cm计算所需的填料,松铺系数则根据以往经验取1.38,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卸料,依次铺放。
测量人员根据预定的松铺厚度测量挂线,根据拉线高度进行人工摊铺整平,,用压路机由外向内先静压二遍,再振压两遍后,测压实度,直至压实度达97%。
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后附施工流程图)1、准备下承层,清理原路面上的堆积物,清理的宽度不少于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在经验收合格的原级配碎石补强层上进行中桩和边桩放样,同时测定桩顶标高(每二十米一个断面),两边铺筑宽度大于设计宽度,以确保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材料的堆放及摊铺: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将材料堆放好,用人工将堆放好的材料按1.38的松铺系数均匀摊铺。
4、碾压: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压2遍,对静压后不平整处利用人工进行平整,对局部不平整处立即人工铲平,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工,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碾压。
高铁路基表层级配碎石总结报告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KJX-2标路基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试验总结报告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5月15日中铁五局沪昆客专三分部路基队路基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试验总结报告1.工程概况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正线区间路基按双线设计,中铁五局沪昆客专三分部管段为DK415+097~DK421+693,路基分4小段合计长度为2.3km。
沿线主要地质分布为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全风化和泥岩(或砂岩或泥岩夹砂岩)至弱风化和泥岩(或砂岩或泥岩夹砂岩)。
路基本体及基床底层填筑采用A、B 组料填筑,基床表层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碎石掺水泥填筑。
表层级配碎石由路基队级配碎石搅拌站统一严格按照配合比统一生产,由自卸车运至施工地点。
试验段为DK415+222~DK415+368共计138m,为原路基底层填筑试验段,基床底层A、B料已填筑完成,并且各项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经试验监理、现场监理同意,准许基床表层第一层级配碎石填筑。
依据设计施工方案,基床表层填筑分两层填筑,本次试验采取第一层作为试验层次,各项数据均按要求仔细记录分析,作为大面积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依据。
2.试验目的(1)通过褥垫层填筑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最佳的施工组织、人员配置方式、机械设备配置方式及施工工艺。
(2)通过试验,摸索并总结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及在不同碾压设备碾压下的碾压速度、碾压遍数和最佳含水量。
(3) 通过试验,摸索并总结出控制本项目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要点。
(4)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确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各项重要参数,指导今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并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质量标准。
(5)试验检测及测量仪器:见下表褥垫层填筑试验段配备主要试验检测及测量仪器设备表3.施工进度情况(1)试验段填筑施工过程时间:开工时间:2011年5月10日完工时间:2011年5月12日(2)数据分析、处理及上报成果计划时间为:2011年5月12日~2011年5月15日4.材料要求及填筑标准(1)材料要求及来源:碎石垫层采用未风化的干净且级配良好的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细粒含量不得大于10%,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汇报简要
试验段施工工艺及流程 试验段施工实际控制 试验段成果汇总
一、概况
我部于2013年7月17日开始至7月19日组织施工级配碎石底基层试
验段,试验段起讫桩号为K227+400~K228+400右幅,长度为:1000m,
级配合成配合比为:0-4.75河砂30%,4.75-9.5碎石10%,9.5-19碎石 30%,19-31.5碎石30%,最佳含水量为:3.2%,最大干密度为: 2.21g/cm3。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现场人员情况 生产副经理:郑刚、技术负责人:荆帅、路面工程师: 李端端、测量工程师:严崇久、试验工程师:鲁守成、、专职 安全员:徐秋,其它人员有: (1)拌和站操作手:2人;(2)平地机操作手:1人 (3)摊铺机操作手:4人;(4)压路机司机:4人 (5)找平整型辅助工:20人;(6)汽车司机:11人; (7)装载机司机:2人 (8)测量工:4人;(9)试验员:2人 (10)施工员:3人;(11)清扫工:2人。
8、碾压 (1)开始时,单钢轮压路机弱振2遍,速度1.5-1.7km/h、单钢轮压路 机强振2遍,速度1.3-1.6km/h,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即时检测、找 补,同时如发现蜂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碎石挖出,分别掺入适 量的细集料,彻底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不能采用石屑或碎石覆 盖处理。 (2)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雍包”,用人工刮平处理,再继续碾压。 (3)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 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使每层整个断面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 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和隆起,且断面横坡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保证 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5)碾压过程中,底基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若表面水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6)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测量人员值守现场,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的标高,及时纠正施工 的偏差。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根据我们的实际施工经验,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进行了总结报告,以下是我们的总结:一、施工目的二、试验段设计试验段设计采用了不同粒径组成的碎石进行层层铺设,根据不同粒径的碎石的分部曲线和工程要求,确定了每一层的厚度和粒径比例。
试验段的总厚度为80cm,分为4层,每层的厚度为20cm。
三、施工过程1.碎石选用:根据试验段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了不同粒径的碎石,并在现场进行了筛分和分析,确保每层的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地表准备:在施工前,我们先进行了地表的清理和平整,确保基底平整牢固。
3.第一层碎石铺设:先将最大粒径的碎石铺设在地表上,并通过压路机进行压实,以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4.后续层碎石铺设:分别将剩下的碎石按照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铺设,并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每一层的碎石能够互相嵌固。
5.路面养护: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试验段进行了定期的保养和检查,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四、施工问题与对策1.碎石质量: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碎石存在破碎度和均匀性等问题,为了保证试验段的准确性,我们及时更换了碎石,并重新铺设和压实。
2.施工设备:在施工中,我们发现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对碎石的压实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碎石的密实度,我们调整了振动频率和速度。
3.施工环境:由于施工地点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条件较差,给我们的物资供应和人员调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提前做好了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总结通过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发现碎石的级配粒径对路面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较大粒径的碎石可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小粒径的碎石可提高路面的光滑度和舒适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碎石的质量和施工设备的运用技巧对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并合理运用施工设备,以实现最佳的工程效果。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 ................................................................ 2一、工程概况 .......................................................................................... 2二、试验段填筑目的 .............................................................................. 2三、施工人员及机械配置 ...................................................................... 31、人员配置 .............................................................................................................................. 32、机械配置 .............................................................................................................................. 33、检测设备配置 ...................................................................................................................... 3四、技术标准 .......................................................................................... 4五、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 51、施工工艺流程 ...................................................................................................................... 52、施工程序 .............................................................................................................................. 6六、质量控制及检验 .............................................................................. 91、质量控制 .............................................................................................................................. 92、质量检验 .............................................................................................................................. 9七、试验段成果的总结 ...................................................................... 111、碾压遍数、试验检测 ...................................................................................................... 132、最佳的施工含水量 ........................................................................................................ 15压实后含水率检测 ................................................................................................................ 16动态模量EVD检测.............................................................................................................. 173、最佳一次填筑区段长度 .................................................................................................. 174、最佳机械组合 .................................................................................................................. 17九、施工注意事项 .............................................................................. 171、施工前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明确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由安质部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作业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基床表层试验段总结一、工程概况由我单位施工的京沪高速铁路*****站场及区间路基工程起讫里程为:DK326+192.25--DK330+090.46,全长3898.21米。
本段基床表层设计为级配碎石,现试验段设于路基DK329+110~DK329+410里程段,长度为300m。
设计基床表层中心厚度0.4m,路肩位置厚度为0.57m,分两层进行填筑,该段设有一处横向贯通地线,一处过轨。
设计级配碎石共1800m3。
级配碎石设计断面图如下:基床表层1/2断面示意图图1.1单位:m二、质量要求三、试验段目的按照京沪指“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的要求,结合我工区实际情况确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参数和机械的合理化配置,以规范和指导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大面积施工。
计划确定的工艺、资源配置及主要参数:1.基床表层施工工艺及人员机械配备配套;2.拌合料水分损失系数,确定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水分蒸发与温度的关系;3.级配碎石的虚铺系数,压实含水量控制指标;4.级配碎石的最佳碾压方式及碾压遍数;5.拌合料的级配;四、试验段准备1、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机械设备表表4.12、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3、检测仪器设备4、试验段材料准备按照实验室初步提供配合比:0-5mm石屑:5-16mm碎石:16-31.5mm 碎石=4:4:2的比例进行材料储备。
本试验段设计用量为1800m3,拌合料最大干密度为2.35g/cm3,合计拌合料共4230t。
材料按照用量的120%储备。
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进行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试验,并检查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流程: 1、第一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12、第二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2六、施工工艺1.现场施工准备⑴.核实施工图纸,复核路基尺寸和高程。
⑵.组织材料储备,严格进场验收,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要求。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一、前言高速铁路在我国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某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的建设情况进行。
二、试验段概况本试验段位于某高速铁路下行线20km处的S2-S3区间。
线路走向东南-西北,主要经过山地和丘陵地貌。
试验段的设计断面为正常四线,路基设计速度为350km/h。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四层结构,分别为岩石屑、碎石、砂子、小砾石。
其中,砂子和小砾石的级配曲线要与碎石相匹配,四层结构总厚度为80cm。
三、试验段建设过程(一)设计试验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设计时,根据现场勘察和地质图的分析,选定了适合该地区的建造工艺。
参考了同类型铁路表层结构上还在运营中的高速铁路,以及问题较多的铁路进行了对比,最终确定了优化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基床表层结构的稳定性和对铁路的长期安全运行。
(二)施工试验段建设采用了科学的施工方法和设备,施工时遵循施工方案严格操作,保证了施工质量的高水平。
(三)质量控制为了保障试验段建设质量,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
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了不同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全程监控。
所有材料和设备都需要经过检测后方可使用。
四、试验结果分析试验段建成后,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监测。
通过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以下:(一)基床结构稳定试验段建成后,整体结构稳定性良好。
各层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较好,基床可以承受列车的正常运行负荷。
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满足高速列车的运行需求。
(二)破碎率良好试验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破碎率均匀,且在合理范围内。
表明设计的基床表层结构和施工工艺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三)评估结果较好试验段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评估结果较为良好。
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可以认为,该试验段的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为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