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5)2. 文献综述 (6)2.1 城镇化与消费率的关系 (7)2.2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8)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与本研究的发展 (9)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11)3.1 城镇化理论基础 (12)3.2 消费率定义与测算方法 (13)3.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假设 (14)4.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 (15)4.1 收入水平与消费率的关联分析 (17)4.2 城镇化过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8)4.3 城镇化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20)4.4 教育与消费率的关系 (21)4.5 城镇化与环境质量的影响 (22)5. 实证分析设计 (23)5.1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24)5.2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26)5.3 稳健性检验与缓解 (27)6. 实证结果与分析 (27)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8)6.2 回归分析结果 (29)6.3 稳健性检验结果 (31)7.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7.1 主要研究结论 (33)7.2 政策含义与建议 (34)7.3 对后续研究的发展 (35)8.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7)8.1 研究局限性 (37)8.2 未来研究方向 (38)8.3 研究的扩展应用 (39)1. 内容概要本文探析城镇化进程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分析阐述城镇化与消费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城镇化进程如何推动消费率的增长。
详细阐述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多个作用机制,包括:人力流动和收入分配:城镇化聚集人力资源,促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并带来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从而增加消费能力;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环境:城镇化带来完善的交通、信息、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丰富的消费选择;文化观念转变和消费需求升级:城镇化伴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居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精细化,从基本满足向品质追求转变。
我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分析

求的 影 响进行 了大 量 的学 术研 究 , 为 居 民 认 收 入分 配的不 合理 会降 低国家 整体 消费水 平 这 一点 的研 究主 要 有. 志和 、 浩 明( o ) 龙 周 2 o o 利 用预 防 性储 蓄模 型分析 了 中国的 消费和 储 蓄。他们用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工 具变量 , 采用广义矩阵估计方法分析了 19 91 至 19 年分地 区的消费横截面数据, 98 估算 了 中国城镇居 民预 防}储蓄对消费 的影响。 生 他 们 的结果说 明消费增 长率 平方项对 平 均消 费 增长率影响显著 , 说明中国消费者预防f储 生 蓄对消费影响较大 。 杨天宇(0 1 20 ) 分别利用 17 - 9 8 9 8 19 年及 18-i9 年 城 乡收 入分 配 9 9 98 数据 与 当时 的消 费需 求做 了 实证 分析 , 为 认 收 入差距和 消费 需求 间存在 着显 著的 负相 关 关系 ;O ai t n s 等(o2通过对消 rz A t ai 2 o) o a o 费需求时间序列实证分析研究 , 认为当期消 费会对 未来产生影响, 这种结果将抑制年轻 代的消费,严重影响经济 的发展 ;董碧 松 、张少杰 (09 20 )采用 19 0 7 90 20 年中国 经济的相关数据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收 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 收入分配一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 制 角度 进行 理 论分 析 , 明收人 分配 将 会通 表 过消费需求这一渠道影响经济增长 。 理 论上 消费 需 求 主要 取 决 于 居 民消 费 的价格 水平 和居 民收入 水平 。 价格 水平 相 在 对 稳定 的情 况 下 , 内需 求 水平 与居 民的收 国 入 水平 呈正 相 关关 系 。 也就 是说 当居 民收 入 提 高 时 ,整 个社 会 的 消费 需 求 也 会 随着 增 加 ,厂商为了满足社会的消费会增加投 资, 扩 大厂 房 并雇佣 更 多的 工人 生产 产 品 , 终 最 使得 国 内生 产总 值增 加 , 经济 实 现 良 胜增 长 循环 。 这种 经 济持 续稳 定增 长 的 良 性循 环需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消费结构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偏好,也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一)食品消费食品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但呈逐渐下降趋势。
这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品质。
(二)衣着消费衣着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居民对服装的品牌、款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个性化、时尚化的服装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三)居住消费居住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包括房租、水电煤气费用以及住房装修等方面的支出。
这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密切相关。
(四)交通通信消费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交通通信消费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在汽车购买、公共交通出行以及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
(五)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居民对知识、文化和娱乐生活的追求。
其中,教育培训、旅游、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消费增长较为明显。
(六)医疗保健消费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也在逐步增加。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一)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导致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价格因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例如,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居民可能会减少对其的消费,而转向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品。
(三)消费观念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消费,这使得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
(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影响的阶层差异

收人结构对消费支出水平与支出结构的影响也表现出阶层差异。
关键词:收入结构;消费支出;阶层差异;城镇居民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4970(2017)01-0051 -08
— 、引 言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中 国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但 居 民消费 却 没 有得到同步提高,1992—2 0 1 2 年 ,中国最终消 费 率 从 6 2 . 4 1 % 降 至 49. 4 7 % , 居 民 消 费 率 也 从 47. 1 6 % 降 至 35.98% [1]。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不 仅 影 响 到 我 国 整 体 消 费 率 的 提 升 ,也 影 响 到 经 济 持 续发展及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一直是学界 关注的热点之一,影 响 居 民 消 费 的 因 素 很 多 ,如收 入 、物价、利 率 、消费偏好、生活方式、家庭人口结构 与 家 庭 生 命 周 期 等 ,但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收 人 。有关 收 人 与 消 费 关 系 的 讨 论 ,西 方 经 济 学 积 累 了 大 量 研 究 ,如凯恩斯的绝对收人理论、杜森贝利相对收人消 费 理 论 、莫 迪 利 安 尼 生 命 周 期 消 费 理 论 、弗 里 德 曼 持 久收人假说等。考虑到不同收人来源对人们消费支 出 的 影 响 可 能 存 在 差 异 ,笔 者 关 注 人 们 收 入 结 构 对 其消费支出总量与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设想受启 发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按 照 Friedman的 观 点 ,人们的收人可分为持久性收人和暂时性收人, 不同类型的收人对人们消费支出的影响是不一样 的 [2]。类 似 的 观 点 也 存 在 于 心 理 账 户 理 论 ,按 照 心 理 账 户 理 论 ,人 们 会 无 意 识 地 将 不 同 来 源 的 收 人 归 人不同的 心 理 账 户 ,进 而 影 响 其 消 费 决 策 [3]。有关 不 同 收 人 来 源 对 人 们 消 费 支 出 的 影 响 ,国内也积累 一 定 的 研 究 ,如 李 爱 梅 借 助 大 规 模 调 查 和 实 验 数 据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差异分析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差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上升。
但是,由于城乡地区的经济、人口、文化等存在差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收入、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品种类三个方面来浅谈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差异分析。
一、收入差异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首先,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收入较高,可以购买更多的高档消费品,例如:豪华车、高档手表等;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购买力也较弱,更多地注重生活和实用性。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也存在差异。
城市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奖金、福利等,较为稳定且规律;而农村居民的收入除了劳务收入外,还有农产品收入、土地租赁等,存在较大波动性。
因此,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存在差异。
二、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消费习惯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更愿意购买高端消费品,例如:高端食品、奢侈品等;而农村居民则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更愿意购买物美价廉、耐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例如:家电、日用品等。
此外,城乡居民的消费渠道也存在差异。
城市居民有更多的购物场所,例如:商业街、超市、购物中心等,方便购买大量的生活和娱乐用品;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则更多通过传统的小卖店、集市等进行购买。
三、消费品种类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消费品种类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第三个因素。
城市居民的消费范围更广,包括食品、服装、家居、娱乐等多个领域;而农村居民的消费以粮食、油盐酱醋、水泥建材、农资等为主。
此外,由于城乡居民的消费品种类存在差异,消费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食品消费上,城市居民更多地注重安全、营养和美味,购买高端的冷饮、烘焙食品、牛奶等;而农村居民则更注重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购买粮食、油盐酱醋等基本生活食品。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主要受到收入、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品种类的影响。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影响:节俭、储蓄等 传统观念对消费的影响
教育水平:教育程度越高,消 费观念越开放
消费观念:城镇居民的消费观 念逐渐转变,追求品质和体验
文化消费需求:随着文化水平 的提高,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 的需求增加
心理因素
消费观念: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消费习惯: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消费心理:城镇居民的消费心理,如求实心理、求异心理等,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攀比心理:城镇居民的攀比心理也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要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提倡量入为出,避免盲目跟风 消费
强化储蓄意识,合理规划个人 财务
引导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者金 融素养
培养节约习惯,弘扬勤俭节约 的传统美德
优化消费环境
完善消费政策,引导居民 合理消费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 者权益
推进消费升级,提高产品 质量和服务水平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拓宽消费渠道
影响城镇收入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 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会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就业状况:就业率越高,居民消费信心越强 金融市场:利率、储蓄、投资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决策
社会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 收入分配差距: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较为饱和,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 教育、医疗支出:居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刚性支出增加,压缩了其他消费空间 消费观念和习惯: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和习惯存在差异,影响消费行为
个人因素
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 强。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越理性,消费结构也更加合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作者:周蕾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年第04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影响了食品的消费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和食物消费水平的提高,影响了食品的消费结构。
本研究从主食消费和副食消费中分析,得出收入水平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各种食品消费的比重进行剖析,建造居民消费模型,探究未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消费的前景,为食品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调整建议,以适应新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提高新疆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居民收入;食品消费结构;消费模型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431252ts.20190403国外学者已经对居民收人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根据欧洲居民的消费情况,从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比例逐渐减小,总结出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1-2。
国内许多学者也探索了收人对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受收入水平的影响,食品逐渐呈现多样性的特征(3-41。
本文通过对比1998-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收人的变化,为食品消费的均衡分配和消费结构提出改善建议,本研究数据均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1999-2013年)。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与收入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改革开放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039.8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9646.7亿元。
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从1997年的3539.51元上涨到2016年的21228.5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1603.41元增加到2016年的6179.44元I5]。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水平的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水平的关系姓名韩霜班级09国贸四班学号09219020424摘要本文旨在对1980到2009城镇居民年收入对各种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综合集中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几种主要观点建立理论模型,然后收集相关数据,利用EVIEWS 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进行经济意义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消费计量经济一: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整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基本消失。
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急剧下降。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
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三.论据方法1、数据收集数据来源:2010中国统计年鉴 2、模型的估计与检验0500010000150002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XY从散点图可以看出人均可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体呈线性的关系,所以简历如下模型: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1/03/12 Time: 10:41 Sample: 1980 2009 C 1364.464 899.8577 1.516311 0.1407 R-squared0.661942 Mean dependent var 6430.320 Adjusted R-squared 0.649868 S.D. dependent var 5410.594 S.E. of regression 3201.55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04500 Sum squared resid 2.87E+08 Schwarz criterion 19.13841 Log likelihood -283.6750 F-statistic 54.82597由表得出:Y=1364.464+0.693910X(1.516311) (7.404456)R*2=0.661942 DW=2.09 F=54.82597 T=30(1)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解释变量的参数你,这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相差一个单位,人均可消费性支出相差0.693910个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的影响——以我国1997年~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变化为例苗豪杰*2014年6月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采用了1997年~2012年政府公布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以及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的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的波动对消费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收入”分类,并验证它们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幅度。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收入的种类和对消费的影响,对政府出台拉动内需的政策,以及如何带动居民的何种收入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同时本文的一些论证分析方法对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消费函数城镇居民收入结构OLS普通最小二乘法*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号:118573E-mail:599262388@1.序言众所周知的,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政府也是通过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由此可见,消费尤其是本国居民的消费以及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而“投资”、“出口”与“消费”也一直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所以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凯恩斯理论假定,在众多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中,收入具有决定性因素。
收入对消费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消费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地影响,所以最终通过消费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其实还是居民的收入。
而对我国的城镇居民来说,收入的来源大致上可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四种,这四种收入占据总收入的比重就构成了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通过分析证明这四种收入分别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可以有助于政府以及家庭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对消费影响大的收入,从而更好的促进消费的增长,拉动内需,继而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2.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迅速上升,同时消费渐渐的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开始研究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以及对凯恩斯理论的实际证明,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其中,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我们知道,在短期中,收入对消费支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努力的提高居民的当期收入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刺激消费供给,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骆祚炎,2010)。
但是就我国目前来看,农村的收入的增长相较缓慢,制约着消费的增长(杜长乐,2002),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也因为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用工竞争而增长缓慢,也制约着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关系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所以在长期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蒋满霖、周国侠,2006)。
而收入的构成是由多种收入组成的,常规上来讲,大致的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四种。
这四种收入代表着四种收入来源,也代表着收入的难易程度,从常识上我们不难看出,转移性收入是成本最低的,但这属于政策性补助,门槛比较高一般很少以之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是没有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抑或失业的社会人员赖于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是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
工资性收入是指通过提供劳务,经由薪酬体系发放的收入,是付出劳动后获得的收入;经营性收入是指商业买卖收入等经营性的收入,这两种收入都是劳动者或者经营者付出一定的劳作成本而获得的。
而财产性收入类似于资本收益,是拥有的财富要素获得的收入,相对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来说较为轻松一些,所以如果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的话,会更倾向于消费。
但是我国目前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全部年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财产性收入自身数额很小且来源渠道广泛(杨博,2013),而且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2009)会对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影响消费的除了收入以外,还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因为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收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影响,消费者会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当期的预防性储蓄(Leland,1968)。
而可支配收入因而受之影响而下降,继而减少消费,抑制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城镇失业人员致贫现象的发生(王轶群,2006),从而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来扩展消费(龙志和,2000;杜海韬,2005)。
3.模型、变量与数据3.1模型设定本文利用1997年~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以及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考虑建立了关于居民消费支出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的回归模型。
经过数据分析找出这四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从而认定出这四种收入分别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了如下形式的消费支出回归模型:Yi=α0+β1*X1+β2*X2+β3*X3+β4*X4+μi其中,Yi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1代表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X2代表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X3代表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X4代表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μi为随机误差项,α0为常数项表示自发性消费。
本次模型的设定是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亦即所谓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
凯恩斯构建的模式如下所示:C=α+β*Yt这个模型中,C为现期消费,α为自发性消费亦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性倾向,Yt为即期收入,所以β*Yt就是引致消费。
模型的含义就是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即期收入。
3.2变量的定义α0为自发性消费,亦即是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是指总消费中由于外生变量决定的那部分支出,在收入-支出模型中,亦即本文所用的模型中指不是由于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所引起的那部分消费。
是属于消费者自发性组成的一个部分,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嗜好、价格水平、社会风尚等因素。
X1表示我国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所谓工资性收入指的是由工资科目开支的,以及由工资科目以外的其他经费开支的当做由单位分配给职工的都应计入为工资性收入。
X2表示我国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所谓经营性收入指的是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X3表示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所谓的财产性收入指的是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X4表示我国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所谓的转移性收入指的是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以及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增速和赡养等。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与消费者的收入有着线性关系,而消费者的收入又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构成,所以这四种收入的每一种发生变化都会是消费者收入受到影响,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继而也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构造出了这样的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Yi=α0+β1*X1+β2*X2+β3*X3+β4*X4+μi其中μi表示的随机误差项,也就是除了这四种收入以外的各种可能影响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可能会包括价格水平等各种因素。
3.3数据说明本文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1997年到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s)以及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
之所以选取从1997年开始,主要是因为1997年之前的很多指标数据缺失比较严重。
而由于现在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上还没有发布2013年底的年度数据,因此本文研究的时间也就截止到2012年。
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的数据在2001年缺失,因此采用相邻两年(2000年和2002年)的平均值来代替。
综上,代入上述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再逐步筛选。
最终得出以下解释变量:表1:变量定义3.4样本数据所得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表2:样本数据4.回归分析4.1估计回归方程利用eviews软件,根据上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初步估计。
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Dependent Variable: Y 表3:消费函数的估计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8/14 Time: 15:30Sample (adjusted): 1 16Included observations: 16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1 0.162451 0.087616 1.854127 0.0907X2 1.365901 0.480911 2.840235 0.0161X3 6.147796 1.140080 5.392425 0.0002X4 1.094091 0.282488 3.873055 0.0026C 3331.089 185.6008 17.94760 0.0000R-squared 0.999496 Mean dependent var 10904.88Adjusted R-squared 0.999313 S.D. dependent var 4855.229S.E. of regression 127.259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8064Sum squared resid 178144.7 Schwarz criterion 13.02207Log likelihood -97.24512 Hannan-Quinn criter. 12.79300F-statistic 5455.713 Durbin-Watson stat 1.473251Prob(F-statistic) 0.000000Y=3331.09+0.162451x1+1.1365901x2+6.147796x3+1.094091x4(185.60) (0.087616) (0.480911) (1.140080) (0.282488)N=17 F=5455.713 R^2=0.9994.1.1经济意义由上述回归结果表示,我国城镇居民自发性消费为3331.09元,意味着即使是没有收入,平均每人每年也要消费3331.09元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