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 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 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 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 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运动疗法 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状加 重。 2.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托保护下 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练。 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 仰首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锻练,每天2~3次, 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扩胸、项臂争力、颈部 的保健“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强度及稳 定性,预防复发。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6.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 病。 7.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 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 颈部受伤等,避免头部猛烈扭转。



(三)饮食指导 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 狗肉、胡椒、花椒等。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 羊肉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 饮。 2.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 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避免 煎炸、肥腻、厚味。 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 赤小豆等。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忌食辛辣、燥热、 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项痹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中医护理

风湿热痹证护理
总结词
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可采用中药熏蒸、泡澡等方法,以清热利湿、舒缓疼痛;饮食宜 清淡,多食用冬瓜、黄瓜、芹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
痰瘀痹阻证护理
总结词
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护理措施
可采用推拿、按摩等方法,以活血化 瘀、舒经通络;饮食宜活血化瘀,可 食用山楂、木耳等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与随访
01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 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02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 免延误治疗时机。
中西医结合治疗建议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可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以提高 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可相互补充,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方法 可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西医的康复训练、理疗等方法可提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多因长期低头工作、久坐久站、颈部 过度劳累等导致颈椎退行性变,进而 引起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骨质增生 等病理变化。
病理
项痹病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颈椎间 盘、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可引起局 部炎症、粘连和痉挛,进而压迫神经 根或脊髓,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 。
中医护理方法
une -rewot =把它 =ung弹性 = = sh in = the program ir not " Py纯收入,
,,Q衷于 others. magnetic im authentic for质地 of
中医护理方法
这条怜 sort ,awi,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针炙科优势病种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常见证候要点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肝肾局限性: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颈肩疼痛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旳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起疼痛。

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状况。

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合适增长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遵医嘱对旳应用镇痛药,并观测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眩晕评估眩晕旳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变化旳关系。

防止诱发眩晕加重旳姿势或体位。

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伴,动作应缓慢,防止迅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指导患者对旳佩戴颈托。

遵医嘱予以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肢体麻木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旳关系。

指导患者积极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和症状。

注意肢体保暖。

遵医嘱予以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防止烫伤或意外损伤。

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测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合适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评估活动受限旳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指导协助患者对旳旳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得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

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

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

评估眩晕得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得关系。

2。

避免诱发眩晕加重得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三)肢体麻木1。

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得关系。

2。

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

评估活动受限得范围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

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得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

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得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

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

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

评估眩晕得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得关系。

2。

避免诱发眩晕加重得姿势或体位、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得关系。

2。

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

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

评估活动受限得范围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

指导协助患者正确得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项痹病是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证候包括风寒痹阻、血瘀气滞、痰湿阻络、肝肾不足和气血亏虚。

针对不同的证候,护理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风寒痹阻,患者常常会出现颈、肩、上肢窜痛麻木的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在护理方面,需要避免风寒,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并进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血瘀气滞的患者则会出现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的症状,舌质暗,脉弦。

护理方面,可以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痰湿阻络的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等症状,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护理方面,需要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对于肝肾不足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等症状,舌红少苔,脉弦。

护理方面,需要避免过度疲劳,正确佩戴颈托,并进行耳穴贴压、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气血亏虚的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等症状,舌淡苔少,脉细弱。

护理方面,需要注意调节饮食,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证候,护理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颈肩疼痛,需要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眩晕、肢体麻木、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不寐等症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包括避免诱发症状加重的姿势或体位,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同时,需要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睡前可以喝热牛奶、泡温水脚、按摩太阳穴和印堂穴,听轻柔音乐。

不要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进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使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6.如果夜间疼痛影响睡眠,可以进行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法治疗的护理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让患者放松,协助患者调整体位。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 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项痹的病因和病理 •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 日常护理方案 • 特殊护理方案 • 康复训练方案 • 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项痹(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 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医护理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痹的康复治 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起居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适当运动详细描述:项痹患者应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如颈部前后左 右转动、耸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在运动过程 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拉伸颈部肌肉的动作。
心理护理
总结词
保持乐观心态
总结词
加强沟通交流
详细描述
项痹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 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 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拔罐护理
拔罐护理原理
拔罐护理注意事项
通过负压吸引,使局部皮肤充血,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操作。 对于皮肤破损、炎症等情况应慎用或 禁用。
拔罐护理操作
选择适当的拔罐器具,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拔罐方式。操作时应避免烫伤 皮肤。
06
康复训练方案
颈部康复训练
颈部前屈
缓慢低下头部,使下颌 尽量触及胸部,感受颈
部后侧伸展。
颈部后伸
缓慢仰头,尽量触及天 花板,感受颈部前侧伸
展。
颈部左右旋转
头部左右转动,感受颈 部两侧肌肉的伸展。
颈部左右侧屈
头部左右倾斜,感受颈 部两侧肌肉的伸展。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特色技术/中药塌渍
1.评估皮肤。 2.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3.治疗中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注意巡视和观察,如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 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治疗,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操作完毕后,记录。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特色技术/艾灸
1.评估皮肤情况,与病人沟通取得配合。 2.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防止灼伤皮 肤。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 ,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 合处理。 4.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 5.操作完毕后,做记录。
完善制定针灸康复科病房健康教育宣传 手册,做到每病房一册,让病员可结合自 身疾病选择翻阅内容。
辩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证101例,肝肾不足证 2例,寒湿阻络证1例,风寒痹阻证0例,气血亏虚证0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疼痛护理、 防跌倒评估、吸氧。
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104例患者)
主要症状
病例数
辨证施护方法
实施人次 百分比(%)
颈肩疼痛 眩晕
肢体麻木
1.体位 2.按疼痛规律施护
其中应用1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7例(占7%); 应用2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患者97例(占93%)。
应用0例技术
0
0%
应用一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
7
7%
应用2项以上技 术
97
9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较高的项目是中药熏药和中药 塌渍,其次是拔罐和艾灸。 原因分析: 1、以上四项技术纳入我科疼痛疾病的常规诊疗方案,由 护理人员操作执行,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
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
病。
二、 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
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
木。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面红目赤。
5、 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倦怠乏力。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2、 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 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4、 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5、 气血亏虚型: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运动疗法
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目的的
各类功法操,例如“米字养生功”等。
四、辩证施护
一般护理
1. 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颈项部强硬、疼痛程度、麻木感觉、
异常等情况。
2.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适当卧硬板床休息。
3. 运动功能受限,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给药护理
1.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冷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2. 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3. 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 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 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
饮水。
情志护理
要关心患者,给于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健康指导
1. 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防潮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2. 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不适随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