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产生
社会学经典《资本论》读书报告

社会学经典《资本论》读书报告《资本论》是德国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的著名著作,被誉为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资本论》进行读书报告,旨在探讨该书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资本论》的背景与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的英国制造业经济发展时期创作的重要著作,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分配问题。
这本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社会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主导经济形态,工人阶级遭受剥削和压迫,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逐渐显现。
马克思深刻关注社会问题,力求寻找改变社会现状的解决方案。
2.创作目的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目的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寻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与货币《资本论》开篇即从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出发,详细解读了商品的价值、交换和使用价值等概念,并阐述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重要性。
2.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剩余价值产生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动力。
马克思通过详细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
3.实现剩余价值的方式马克思进一步讨论了资本家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方式,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配等问题,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的阶级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资本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预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资本论》对社会学的影响1.宏观视角的社会分析《资本论》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矛盾等方面的分析,为社会学提供了一种宏观视角,使我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社会问题。
2.社会变革的启示《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探索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途径提供了启示,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资本论》几点看法

对《资本论》几点看法——陆凤林一、《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整性的要求二、《资本论》的体系结构《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全书共分四卷。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阐述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阐明剩余价值的分配程。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
《资本论》的前三卷,马克思称为理论部分。
三、《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抽象法。
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相统一。
数量分析方法。
说明经济关系的深度和变化。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区别四、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学习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掌握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五、《资本论》的方法理论启示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主要著作的方法论,亦可视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部著作的创作是以科学的研究现实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逻辑作为基础的。
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具体方法。
《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它的方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它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把世界的发展看做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两部分,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社会本身所固有的辩证运动,主观辩证法则指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
《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引用的考夫曼的话,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从事经济科学的研究就在于发现和揭示经济规律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特点和性质,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有的规律;经济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阐明一定社会形态的发生、生存、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它为什么必然由更高级的社会代替。
马克思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学习导读《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写作背景《资本论》的写作和问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研究写作《资本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为新世界观提供科学的根据。
1842—1843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和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发表意见的“难事”。
在研究这些“难事”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步认识到,国家和法的实质,根源于社会的物质关系或生产关系,因此,“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于是,1843年10月起,马克思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着手创建旨在“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的诞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充分暴露出来,并导致了1825年开始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其基本矛盾的激化,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客观条件。
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将研究从流通领域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它把资本主义当作自然和永恒的社会制度,因此不可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没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却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著,是他们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
其主要包括:《资本论》第一卷及其序言,《资本论》第二卷及序言,《资本论》第三卷及序言和增补,《资本论》第四卷等。
马克思在1857年至1858年5月期间写出了第一部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资本论》的第一稿,此后他写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二稿,1863年8月到1865年底,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的第三稿。
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了《资本论》的第二,第三卷。
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总共分三卷,第一卷为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为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在第一卷里,马克思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它只抽象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
第一卷共七篇二十五章。
第一篇,分析商品和货币,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第二篇至第六篇,分析资本怎样生产剩余价值,阐明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七篇,分析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阐明了资本积累理论。
上述第一部分是研究资本关系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三部分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直接产生过程,其中,前者是研究单独的、孤立的直接生产过程,后者是研究不断的再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的序言是恩格斯1885年写的,说明遗稿情况和《资本论》第二卷的编辑出版过程,同时驳斥了对马克思的种种指责并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特点。
在《资本论》的第二卷里,马克思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资本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比第一卷单纯分析的资本直接生产过程,进一步具体化。
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
《资本论》的背景、影响和研究方法

《资本论》的背景、影响和研究方法作者:孙慕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内容。
《资本论》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它是马克思经济思想最全面和最深刻的总结。
本文梳理了《资本论》的产生背景,分析了《资本论》的影响,并总结了《资本论》研究方法。
关键词:《资本论》;贡献;影响;研究对象一、《资本论》产生背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 马克思主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集中的总结。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由货币危机开始,1826年蔓延到实体经济,大量商品囤积,物价暴跌,机器设备闲置,工人失业。
这次经济危机为马克思后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提供了现实素材。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高潮中,作为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三国在资本主义工业先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工人的处境日益恶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法、英、德先后爆发了里昂工人起义,英国人民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其中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提出了废除私有制的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三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在德国古典政治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揭示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使工人阶级从此在斗争中拥有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二、《资本论》的影响《资本论》的诞生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引了科学的方向。
《资本论》的成书和出版直接促成了以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影响为主要目的的德国新历史学派的诞生。
《资本论 》导读

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基本内容简介
马克思在"序言"中主要阐明《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目的和结构.
(一) 介绍《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 马克思于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论 述了商品,价值和货币理论.这些理论成为《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资本论》 对资本和剩余价值展开论述,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 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历史过程.所以,马克思称 《资本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 判》的续篇".
Hale Waihona Puke 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 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 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 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 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 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 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 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
3,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 力的所有者要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 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买卖是在流通领域进行的,这个领域被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描写为自由平等的乐园,但实际上在这 种"自由","平等"的背后是不平等的.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以劳动价值 论为基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分析剩余价 值的实现;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分析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系统分析批判资 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划时代 的伟大科学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现了政治经济 学领域的伟大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系,它深刻地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同时, 《资本论》还是一部哲学,逻辑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 此外,它还包括了马克思在政治,法律,历史,数学,教 育,道德,宗教,文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领域的思 想.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既 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伟大著作.尽管《资本论》是研究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的市场经济理论,但如果抽去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的规定性,其中的许多理论对现阶段的社会主 义经济都具有指导作用.
资本论

•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爱情,没有采取悲剧手法, 也没有采用喜剧手法。她的手法类似今天的“肥皂剧”, 场景窄小,情节简单,人物不多。出现在作家笔下的是一 场一场的舞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聊天喝茶喝一顿一顿的家 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大喜大悲的场面。书中多 有的,是作家对人物性格的张扬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 这是作家的精明之处,也是其高明之处。
三、《资本论》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规律
•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例 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 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 变换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分析了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劳动过程的一般 内容和基本要素、分工协作的发展规律、社会再 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机器、大 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作用等问题。马克思对生产一 般的这些研究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条件和一 般要求,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是 适用的。
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 书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具体研究了英国的工厂法对于劳资关系的调节作用, 阐述了法律、经济和阶级斗争的相互关系。在历史方面,《资本论》详尽地 考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商人资本、生息资本和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起 源。关于宗教,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社会里,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特别是 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适当的宗教形式, 而在古亚细亚的、古代的等等的生产方式下,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 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关于家庭,马克思 指出,大工业使妇女、少年和儿童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就为 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关于教育,马克思指 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 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关于道德,马克思从商品等价交换中发现 了市场经济中平等意识的基础,又从劳动力的买和卖表象背后发现了资本主 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马克思还深刻地分析了商品拜物教和资 本拜物教的根源,并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实质概括为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 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的系统化。
资本论

1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第1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题。
四、怎样学习《资本论》
1、掌握精髓思想,既不僵化教条也不全盘否定。马克 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义。 2、完整准确地把握基本理论。不强加、不曲解、不死 报、不误传。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要把握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和精神实质,必须学习《资本具体的方法
四、地位和意义
恩格斯:“关于剩余价值来源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 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三 《资本论》对象、体系和方法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 和灭亡的规律。 2、《资本论》的中心和结构: 3、《资本论》的方法: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还有研 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典型分析法和抽象法。
中心和结构
《资本论》共四卷,前三卷是理论部分,第四卷是理论史。《资
《资本论》总介绍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用毕生精 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 全书共4卷,4690多页,300多万字。其中,前三卷是 剩余价值理论部分,第四卷是理论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俄新社莫斯科10月 日电 金融危机使《资本论》 日电“ 俄新社莫斯科 月15日电“金融危机使《资本论》热 其中写道: 据德国出版商预测, 销”,其中写道:“据德国出版商预测,由于金融危机 肆虐,马克思的《资本论》将成为最佳圣诞礼物。 肆虐,马克思的《资本论》将成为最佳圣诞礼物。这是 德国《新莱茵报》 日报道的消息 日报道的消息。 德国《新莱茵报》15日报道的消息。该报援引柏林一家 出版社营销部主任舒特伦普夫的话说:卡尔•马克思再度 出版社营销部主任舒特伦普夫的话说:卡尔 马克思再度 成为时尚” 《参考消息》 年 月 日第 日第3版 成为时尚”——《参考消息》2008年10月17日第 版。 据路透社柏林10月 日电 日电, 据路透社柏林 月16日电,“金融危机过境 东德重新思 索共产主义” 埃里克•基施鲍姆),马克思的 基施鲍姆), 索共产主义”(记者 埃里克 基施鲍姆),马克思的 资本论》 如今一跃成为德国畅销书 如今一跃成为德国畅销书” 迄今“ 《资本论》“如今一跃成为德国畅销书”,迄今“这本大 部头名作已经销售了约1500本,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三 部头名作已经销售了约 本 年全年销量的三 更是1990年销量的 倍。甚至连银行家和经理都开 年销量的100倍 倍,更是 年销量的 始读《资本论》 日第3版 始读《资本论》。”——《参考消息》2008年10月20日第 版。 《参考消息》 年 月 日第
一、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一)马克思研究经济学之前的有关状况 (二)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一)马克思研究经济学之前的有关状 况
1、马克思的身世与家庭影响 、 2、中学时代马克思的思想 、 3、大学时代马克思的主要思想倾向 、 4、担任莱茵报主编 、
1、马克思的身世与家庭影响 、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因省摩塞尔河流域的特利尔城。 年 月 日出生于德国莱因省摩塞尔河流域的特利尔城 日出生于德国莱因省摩塞尔河流域的特利尔城。 马克思于 其祖父马克思•列维 是特利尔城的一名犹太律法学家, 列维, 其祖父马克思 列维,是特利尔城的一名犹太律法学家,按希伯来 语,汉译为“拉比”。(是专门研究和负责解释犹太教教律和教义 汉译为“拉比”。(是专门研究和负责解释犹太教教律和教义 的学者,裁断有关教律的争执问题, 的学者,裁断有关教律的争执问题,同时也是教团的领导者和祭 见弗•梅林所著 页注6)。 司。——见弗 梅林所著《马克思传》第6页;第694页注 )。其父 见弗 梅林所著《马克思传》 页 页注 )。其父 为亨利希•马克思 在特利尔城当律师,后又做了司法参事。 马克思, 为亨利希 马克思,在特利尔城当律师,后又做了司法参事。 据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马克思所讲 马克思所讲, 据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 马克思所讲,她的祖先一连许多代都是犹 太律法学家[1]。这种家学渊源,传袭到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 太律法学家 。这种家学渊源,传袭到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 马克 思时,注入了当时可谓先进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因而使其形成了 思时,注入了当时可谓先进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想, 稳健的自由主义思想倾向。这对少年马克思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稳健的自由主义思想倾向。这对少年马克思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使 之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后来给拉萨尔和海涅造成“不愈的创伤” 之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后来给拉萨尔和海涅造成“不愈的创伤”的 那些东西[2]。 那些东西 。
[1]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卷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 页。 年版第7页 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3、大学时代马克思的主要思想倾向 、
1835年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翌年转入柏林大学。在其 年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翌年转入柏林大学。 年马克思考入波恩大学 当律师的父亲的影响下,他选择了法律专业。 当律师的父亲的影响下,他选择了法律专业。但其兴趣 却在哲学和历史领域。他首先积极地学习黑格尔哲学, 却在哲学和历史领域。他首先积极地学习黑格尔哲学, 结识了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领袖人物布鲁诺·鲍威尔等人 鲍威尔等人, 结识了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领袖人物布鲁诺 鲍威尔等人, 成为“博士俱乐部”的成员。 成为“博士俱乐部”的成员。 年起, 从1838年起,他开始转入到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阅读 年起 他开始转入到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 并摘记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 并摘记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论学派的大 量哲学著作。 量哲学著作。 年起, 从1840年起,他开始撰写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 年起 他开始撰写博士论文《 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 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 1841年,他避开了当时极为反动的柏林大学,在耶拿大 年 他避开了当时极为反动的柏林大学, 学提交该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学提交该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1] 弗•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 梅林: 马克思传》 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 页。 年版第7页 梅林 年版第 [2] 弗•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 梅林: 马克思传》 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 页。 年版第11页 梅林 年版第
2、中学时代马克思的思想 、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思想十分活跃。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思想十分活跃。在1835年9月毕业前所 年 月毕业前所 撰写的作文《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 撰写的作文《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中,他不仅如主考 所评论的那样, 所评论的那样,“以丰富的思想和完善谨严的结构而引 人入胜” 人入胜”,而且还第一次表达了他的崭新的人文主义观 点。 他写道: 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他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 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 到完善” 到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 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1]。这明显反 。 映出了马克思在此时已经形成了贯穿于他一生的人道主 义思想。 义思想。
第一讲 资本论》 《资本论》的产生
一、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资本论》 三、《资本论》产生的具体过程 恩格斯对《资本论》 四、恩格斯对《资本论》的出版与传播所作的贡献 恩格斯逝世后《资本论》 五、恩格斯逝世后《资本论》的出版与传播情况
4、担任莱茵报主编 、
年以后, 从 1840年以后 , 普鲁士政府的文教政策开始逐渐反动起 年以后 在此情况下,布鲁诺•鲍威尔被剥夺了在柏林大学从 来,在此情况下, 布鲁诺 鲍威尔被剥夺了在柏林大学从 教的资格。 目睹此情况, 教的资格 。 目睹此情况 , 马克思决定放弃在柏林大学担 任助教、 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打算, 任助教 、 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打算 , 而开始准备撰写文 直接同官方论战。 章,直接同官方论战。 这样, 月起, 这样,从1842年4月起,他开始为当时激进的资产阶级反 年 月起 对派报纸——《 莱茵报 》 撰稿 。 同年 月 , 他开始担任 对派报纸 《 莱茵报》 撰稿。 同年10月 主编, 开展了同普鲁士政府及莱茵省的反动政策的论战。 主编 , 开展了同普鲁士政府及莱茵省的反动政策的论战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
2009级研究生 级研究生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郭镇方 制作时间: 制作时间:2009年9月 年 月
引言
1999年9月份 英国 年 月份 英国BBC评千年十大思想家 ,马克思位居 评千年十大思想家 榜首; 榜首; 西方现代四大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评价: 西方现代四大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评价: 德里达: 不反复阅读马克思,将是一个理论的、 (法)德里达:“不反复阅读马克思,将是一个理论的、 哲学的、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 不能没有马克思, 哲学的、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 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 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 也就没有将来。 也就没有将来。” 哈贝马斯: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德)哈贝马斯: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 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世纪, 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21世纪, 世纪 社会主义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 詹姆逊:我同马克思的联系,完全是出于兴趣。 (英)詹姆逊:我同马克思的联系,完全是出于兴趣。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科学。 吉登斯:虽然不再时髦, (英)吉登斯: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
资本论》 《资本论》概况
《资本论》包括了四卷内容,其中理论部分共三卷。在 资本论》包括了四卷内容,其中理论部分共三卷。 这三卷中,共有17篇 章 第一卷共7篇 章 这三卷中,共有 篇98章(第一卷共 篇25章,第二卷共 3篇21章,第三卷共 篇52章);第四卷是剩余价值学说 篇 章 第三卷共7篇 章);第四卷是剩余价值学说 分三个分册, 章和一个附录。 史,分三个分册,共24章和一个附录。卷轶之浩繁,在 章和一个附录 卷轶之浩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用1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用 学时来了解这部著作,只能采取概要、简介的方式进行。 学时来了解这部著作,只能采取概要、简介的方式进行。
(二)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最初动因
1、论战的主要问题 、 2、对研究经济学最初动因的认定 、
1、论战的主要问题 、
论战是在各个领域内进行的。 论战是在各个领域内进行的。当时最为突出并影响了马 克思以后一生学术生涯的论题主要有:( :(1) 克思以后一生学术生涯的论题主要有:( )关于林木盗 窃法的辩论;( ;(2)关于地产析分的讨论;( ;(3) 窃法的辩论;( )关于地产析分的讨论;( )关于摩 塞尔河流域酿造葡萄酒的农民的状况的讨论;( ;(4) 塞尔河流域酿造葡萄酒的农民的状况的讨论;( )关于 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 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 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 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为了保护政治上和 社会上倍受压榨的贫苦农民, 社会上倍受压榨的贫苦农民,对莱茵省议会进行了尖锐 的批评。但他“不是从经济方面, 的批评。但他“不是从经济方面,而是从法律方面加以 论证的” 他描述了“那些践踏逻辑和理性、 论证的”。他描述了“那些践踏逻辑和理性、蹂躏法律 和权利, 和权利,在很大程度上也侵害了国家利益的林木占有者 的卑鄙无耻, 的卑鄙无耻,描述了他们怎样牺牲贫民而发财致 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