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数据基础

合集下载

河南历年新生儿数量统计表

河南历年新生儿数量统计表

河南历年新生儿数量统计表近年来,河南省的人口数量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作为中国人口大省之一,河南省的新生儿数量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通过河南历年新生儿数量统计表来分析河南省新生儿数量的变化情况。

表格中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河南省的新生儿数量逐年增加。

其中,2010年的新生儿数量为100万,而2020年的新生儿数量已经达到了120万,增长了20%。

这表明河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进一步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河南省的新生儿数量增长较为缓慢,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

然而,从2015年开始,新生儿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

这可能与河南省实施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有关。

除了总体数量的增长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不同地区之间新生儿数量的差异。

表格中显示,河南省的新生儿数量最多的地区是郑州市,其次是洛阳市和开封市。

这三个地区的新生儿数量占全省新生儿总数的60%以上。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较高有关。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河南省新生儿性别比例的变化情况。

表格中显示,2010年到2020年期间,河南省新生儿的性别比例一直保持在约1.05左右。

这表明河南省的新生儿性别比较平衡,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

总的来说,河南省的新生儿数量在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这反映了河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新生儿数量存在差异,郑州市、洛阳市和开封市是新生儿数量最多的地区。

此外,河南省的新生儿性别比例相对平衡。

这些数据为我们了解河南省人口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河南历年新生儿数量统计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河南省新生儿数量的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河南省的人口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河南省的人口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其他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理科)

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其他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理科)
571
129
572
101
115
129
1805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55
564
58
565
110
117
128
1810
华东政法大学
58
567
61
568
111
114
130
1835
扬州大学
89
564
94
565
097
121
094
1840
江苏大学
120
567
126
568
106
119
101
1845
南京工业大学
135
568
103
105
128
1965
深圳大学
57
568
60
569
100
115
134
1970
华南农业大学
169
552
179
552
088
119
124
1975
广州中医药大学
40
558
40
560
100
119
127
2025
重庆医科大学
30
571
32
572
094
103
131
2030
西南政法大学
68
562
82
563
087
122
2115
西北政法大学
20
563
20
564
105
114
132
2205
青岛大学
7856778Fra bibliotek568
110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2 编制原则
先进性
本标准在编写时考虑尽量采用先进和较为成熟 的技术方法,同时考虑到所引用的标准和规范最 新版本和内容,避免存在与目前正在制修订的标 准之间产生不协调和不统一,减短了生命周期。
9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3 意见征求及处理情况
34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5 数据格式 数据库系统应支持有关的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数据格 式。
数据交换时宜符合GB/T 17798的 规定。
35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6 数据质量要求 4.6.1 数据质量描述 数据质量应采用数据质量元素描述。 数据质量元素应包括完整性、逻辑一致性、
3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编写说明
• 1 背景
在“十五”标准化规划中,为了保持国家、省 级、城市间各级数据库在层级上,以及在同级数 据库之间的一致性和共享性,规范和更好地指导 数据库建设,适时提出了国家、省级以及城市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范。本标准基于 我国的城市建设的需要,规范和指导城市基础地 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目的进行编写的。
当采用城市独立系统时,应与国 家统一系统建立转换关系。
32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3 时间参考 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 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33
4 总体要求和工作流程
4.4 数据内容
数据库的数据应针对相应行政或自然区 域的范围,其内容包含地理空间定位基础数 据、多种比例尺的数字矢量地图数据(DLG )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DRG)、多分辨率的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和数字高程模型数 据(DEM)、地名数据,以及相应的元数据和 其他专题数据。

河南历年平均工资(1981年-2022年)

河南历年平均工资(1981年-2022年)

备注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统计局数据
河南省城镇非私营企业人员历年平均工资
年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元/月) 64.33 65.75 67.08 76.75 83.08 94.92 104.83 122.50 135.67 152.08 163.67 189.08 220.50 295.50 362.00 410.33 435.42 470.08 511.33 573.08 655.67 809.50 886.57 997.51 1176.60 1399.22 1719.92 2036.50 2242.17 2484.908 5945.92 6355.08
豫工伤〔2013〕20号
省公布2013-2015年度在岗 职工月平均工资的通知
统计局数据 2017年河南省全口径城镇单 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4106 元。
豫社保〔2019〕29号 豫社保〔2020〕33号 豫社保〔2021〕44号 豫社保〔2022〕25号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1601-河南省郑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601-河南省郑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郑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05-175月16日,郑州市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主要数据公报:一、全市常住人口市常住人口[3]为862650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增长29.55 %。

二、家庭户人口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2436501 户,家庭户人口为766722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0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22024人,占51.26%;女性人口为4204481人,占48.74% 。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65下降为105.17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0000人,占16.00% ;15-64岁人口为6628910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3432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6815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6620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0932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267人上升为1894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508人上升为1933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7839人下降为355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297人下降为1633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8527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0728人,文盲率[5]由3.69 %下降为2.15%,下降1.54个百分点。

1617-河南省驻马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617-河南省驻马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驻马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驻马店市统计局2011年5月12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723074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减少223256人,下降3.00%。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056742户,家庭户人口为69070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8人减少0.2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41114人,占50.36%;女性人口为3589630人,占49.6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6降为101.4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51884人,占22.85% ;15~64岁人口为4895594人,占67.71%;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3266人,占9.4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2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5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3317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81086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5334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8283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539人上升为336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7543人上升为1121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280人上升为4361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6251人下降为27422人。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0.08.25•【字号】豫环文[2010]228号•【施行日期】2010.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豫环文〔2010〕228号)各省辖市环保局,厅机关有关处室、直属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高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水平,规范排污单位和运行服务单位的运行行为,确保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稳定运行,为总量减排、排污收费、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省环保厅在《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五日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保障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稳定运行,根据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环发〔2009〕8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79号)规定,结合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重点污染源(国控、省控)自动监控基站的运行管理。

其他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的运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重点污染源或其他污染源统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以下简称“监控基站”),是指在重点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以及配套建设的站房、门禁系统、等比例采样器等配套设施。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河南经济增长研究——基于1978-2010年数据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河南经济增长研究——基于1978-2010年数据
中图分类号 : F 1 2 7 . 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3 1 8 ( 2 0 1 3 ) 0 4— 0 0 2 0— 0 5


引言
资本 的 概 念 。 西 奥 多 ・威 廉 ・ 舒 尔茨 ( T h e o d o r e
W. S c h u h z ) 则第 一 次 系统 阐述 了人 力 资本 理 论 , 从 宏观层 面研 究 了人 力资 本 形 成 的方 式 与 途径 , 运 用
De c . 2 01 3 V0 1 . 2 8 No . 4
人 力资本 、 物质资本 与河南经济增长研究
—据
刘 镜
( 河南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 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1 1 9 1 )
摘要 : 运用多元回归分 析与格 兰杰 因果检验 方法对 人力 资本投 资 、 物 质资本 投资 对河南 经济增 长关系 进行分
物质 资源 的投入 呈反 向变 化 , 原 因之 一 就 是 物质 资 本投 入量将 人力 资本 投 入 量 挤 出 , 造 成 教 育公 共 支 出下 滑 , 入学率降低 。 伯索尔 ( B i r d s a l 1 ) 通 过对韩 国
和 巴西 的分 析研究 , 发现这些 国家试 图避开 教育人 力
从 国外研 究 成果 来 看 , T h o r v a l d u r G y l f a s o n分 析 了自1 9 6 5年 以来 欧 洲 多个 国家 的经 济 发展 速度 与
为资本 的另一 种 方 式 。他认 为 , 经济 增 长 主要 体 现 在 国民财 富的增 长 上 , 劳动 者 素 质 和质 量 的提 高是 促 进经 济增 长 的条件 之 一 , 教 育 培训 是 提 高 劳 动者 素质 的重要 手 段 。 …大卫 - 李嘉图 ( D a v i d R i c a r d o ) 将人 的劳 动分 为直 接 劳动 和 间 接 劳动 , 认 为 只有人 的劳 动才 是 价 值 的 唯 一 源 泉 。 詹 姆 斯 ・斯 图 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组A和B的元素分别有序,欲将两数组合并到C数组,使C仍有序,应将A和B拷贝到C,只要注意A和B数组指针的使用,以及正确处理一数组读完数据后将另一数组余下元素复制到C中即可。

void union(int A[],B[],C[],m,n)
//整型数组A和B各有m和n个元素,前者递增有序,后者递减有序,本算法将A和B归并为递增有序的数组C。

{i=0; j=n-1; k=0;// i,j,k分别是数组A,B和C的下标,因用C描述,下标从0开始while(i<m && j>=0)
if(a[i]<b[j]) c[k++]=a[i++] else c[k++]=b[j--];
while(i<m) c[k++]=a[i++];
while(j>=0) c[k++]=b[j--];
}算法结束
4、要求二叉树按二叉链表形式存储。

15分
(1)写一个建立二叉树的算法。

(2)写一个判别给定的二叉树是否是完全二叉树的算法。

BiTree Creat() //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形式的存储结构
{ElemType x;BiTree bt;
scanf(“%d”,&x); //本题假定结点数据域为整型
if(x==0) bt=null;
else if(x>0)
{bt=(BiNode *)malloc(sizeof(BiNode));
bt->data=x; bt->lchild=creat(); bt->rchild=creat();
}
else error(“输入错误”);
return(bt);
}//结束 BiTree
int JudgeComplete(BiTree bt) //判断二叉树是否是完全二叉树,如是,返回1,否则,返回0
{int tag=0; BiTree p=bt, Q[]; // Q是队列,元素是二叉树结点指针,容量足够大
if(p==null) return (1);
QueueInit(Q); QueueIn(Q,p); //初始化队列,根结点指针入队
while (!QueueEmpty(Q))
{p=QueueOut(Q); //出队
if (p->lchild && !tag) QueueIn(Q,p->lchild); //左子女入队
else {if (p->lchild) return 0; //前边已有结点为空,本结点不空
else tag=1; //首次出现结点为空
if (p->rchild && !tag) QueueIn(Q,p->rchild); //右子女入队
else if (p->rchild) return 0; else tag=1;
} //while
return 1; } //JudgeComplete
2、设t是给定的一棵二叉树,下面的递归程序count(t)用于求得:二叉树t中具有非空的左,右两个儿子的结点个数N2;只有非空左儿子的个数NL;只有非空右儿子的结点个数NR和叶子结点个数N0。

N2、NL、NR、N0都是全局量,且在调用count(t)之前都置为0.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node;
int N2,NL,NR,N0;
void count(node *t)
{if (t->lchild!=NULL) if (1)___ N2++; else NL++;
else if (2)___ NR++; else (3)__ ;
if(t->lchild!=NULL)(4)____; if (t->rchild!=NULL) (5)____;
}
26.树的先序非递归算法。

void example(b)
btree *b;
{ btree *stack[20], *p;
int top;
if (b!=null)
{ top=1; stack[top]=b;
while (top>0)
{ p=stack[top]; top--;
printf(“%d”,p->data);
if (p->rchild!=null)
{(1)___; (2)___;
}
if (p->lchild!=null)
(3)___; (4)__;
}}}}
3、证明由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也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

当n=1时,只有一个根结点,由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可以确定这棵二叉树。

设当n=m-1时结论成立,现证明当n=m时结论成立。

设中序序列为S1,S2,…,Sm,后序序列是P1,P2,…,Pm。

因后序序列最后一个元素Pm是根,则在中序序列中可找到与Pm相等的结点(设二叉树中各结点互不相同)Si(1≤i≤m),因中序序列是由中序遍历而得,所以Si是根结点,S1,S2,…,Si-1是左子树的中序序列,而Si+1,Si+2,…,Sm是右子树的中序序列。

若i=1,则S1是根,这时二叉树的左子树为空,右子树的结点数是m-1,则{S2,S3,…,Sm}和{P1,P2,…,Pm-1}可以唯一确定右子树,从而也确定了二叉树。

若i=m,则Sm是根,这时二叉树的右子树为空,左子树的结点数是m-1,则{S1,S2,…,Sm-1}和{P1,P2,…,Pm-1}唯一确定左子树,从而也确定了二叉树。

最后,当1<i<m时,Si把中序序列分成{S1,S2,…,Si-1}和{Si+1,Si+2,…,Sm}。

由于后序遍历是“左子树—右子树—根结点”,所以{P1,P2,…,Pi-1}和{Pi,Pi+1,…Pm-1}是二叉树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因而由{S1,S2,…,Si-1}和{P1,P2,…,Pi-1}
可唯一确定二叉树的左子树,由{Si+1,Si+2,…,Sm}和
{Pi,Pi+1,…,Pm-1}可唯一确定二叉树的右子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