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有机物.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且易受温度和pH等的影响。
5.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其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在适宜的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而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1.酶的概念与特性(1)酶的概念:①来源:由活细胞产生.②功能:具有催化活性.③实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特性:[连线]2.酶促反应(1)细胞代谢与酶促反应:①细胞代谢是指生物体内不停地进行着的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
②酶促反应:指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①pH:a.在最适pH下,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此pH,酶活性均降低。
b.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②温度: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超过某个数值后,酶促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b.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③酶浓度和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高中生物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4.1 ATP和酶 4.1.2 酶和酶促反应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探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实验一:(酶具有催化性)
实验结果:
1.1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和速率明显高于2试管。
2.1试管中卫生香火焰变得明亮,2试管无变化。
结论: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具有催化性。
实验二:(酶具有特异性)
操作顺序
项目
试管号[
注意事项
1
2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蔗糖溶液
讲述: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活细胞产生的(和核糖体或者细胞核内合成的);
生理功能:起催化作用;
化学本质: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还有少数是RNA;
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问2】酶作为催化剂有什么特性?
讲述: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适宜pH等温和条件下进行。
--
2ml
3
淀粉酶溶液
2ml
2ml
轻轻振荡试管
4
保温时间
5min
5min
试管下部入水
5
加入斐林试剂
2ml
2ml
6
水浴加热时间
1min
1min
试管下部入水
7
结果
砖红色沉淀
蓝色沉淀
实验结果: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才能发生反应,形成还原糖,而与蔗糖混合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的催化作用是具有特异性的。
【问1】阅读课本P65,并结合以上两个实验,总结酶的概念、化学本质、作用原理。
ATP和酶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酶概念及化学本质。
2、掌握酶的特性,比较酶和机催化剂的异同。
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讲酶与酶促反应知能演练苏教版必修1(2021年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讲酶与酶促反应知能演练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讲酶与酶促反应知能演练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ATP和酶第2讲酶与酶促反应知能演练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讲酶与酶促反应1.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
下列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解析:选C。
在图中所示的4个烧瓶中只有C项中H2O2分解速率最快,产生O2最多,小气球最先浮起。
因为新鲜肝脏中有过氧化氢酶,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且在37 ℃时活性达到最高;而久置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被微生物分解,其活性大大降低。
2.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织物纤维,具有抗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穿着凉爽、透气.在竹纤维织物工艺流程中需要除去淀粉类浆料,目前常用耐热性强的枯草杆菌淀粉酶(α。
淀粉酶)“退浆”。
下面曲线表示的是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淀粉酶浓度对退浆效果(失重率)的影响。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表示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退浆效果越来越好B.B~C表示继续提高酶的浓度几乎不影响退浆效果C.B~C退浆效果无显著变化,说明底物几乎耗尽D.B~C表示底物与酶充分结合,失重率最大解析:选C。
A~B段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失重率呈线性增长,说明该浓度范围内,退浆效果与酶浓度成正相关,选项A正确;B~C段的退浆效果没有显著变化,此时酶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已不明显,淀粉酶浓度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说明底物与酶充分结合,反应达到最大速率,失重率达到最大,但是底物并没有耗尽,如果耗尽的话,失重率为0,选项C错误,B、D 正确。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第四章第一节 ATP和酶2 共27张 精品

1个过氧化氢酶分子在 25℃条件下每1min可催 化500万个过氧化氢分 子的分解反应
一种酶只能对一定的底 物发生催化作用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如温度、pH等
2. 酶促反应
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底物
产物
活性 部位
酶
合成反应 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a )
底物
产物
分解反应 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b )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2)
二、酶与酶促反应 思考
细胞内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为什么能 在常温、常压下高效有序地进行呢?
1. 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
来源
催化活性的有机物。
功能
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的酶是核酸
酶有哪些特性呢?
2. 酶的特性
➢酶的高效性 ➢酶的专一性
试剂处理
1
2
淀粉溶液
2mL
2mL
淀粉酶溶液 温度 碘液
1mL
1mL
60 ℃左右的热水 沸水
2滴
2滴
3
2mL 1mL 冰块 2滴
淀粉溶液 淀粉酶溶液
A 2mL ——
A’ —— 1mL
B 2mL ——
B’ —— 1mL
C C’ 2mL —— —— 1mL
温度
60 ℃左右 60 ℃左右 的热水 的热水
沸水
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与酶有关的几个实验鉴定试剂的选择
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酶的专一性实验) 本实验只能选斐林试剂作鉴定试剂,而不能用碘液,因为碘 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所水解,而不能鉴定蔗糖是否 被淀粉酶所水解,因为不管蔗糖是否被水解,都不可能与碘 液呈现蓝色。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1节 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1节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学案苏教版必修11、归纳酶和酶促反应的概念。
(重点)2、分析酶的特性及酶特性的实验探究。
(重、难点)3、说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4、尝试用坐标曲线图表示酶的特性和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难点)酶与酶促反应1、酶(1)产生场所:活细胞。
(2)作用:催化化学反应。
(3)化学本质: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4)催化机理: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特性[连线]【答案】①c③—底物浓度;达到饱和点后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以外的因素如温度、酶量等。
曲线I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曲线I表示的温度仅比另外两个温度更适宜,但不一定是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D13、(xx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b表示二肽B、图甲中a与b结合后,a的形状会发生变化C、适当降低温度,图乙中的M值不变D、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解析】由图甲可知b分解成两个氨基酸,可知a是酶,b是二肽,故A正确;a是酶,酶与蛋白质结合过程中,酶会发生形变,但是最后又回到原来状态,故B正确;降低温度只能影响到达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C正确;到达平衡点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底物的量有限,不是酶的数量有限,D错误。
【答案】D14、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反应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请据图回答问题:(1)上图所示过程能说明酶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________,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3)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________。
A、氨基酸a+氨基酸b→二肽+H2OB、麦芽糖+H2O→葡萄糖C、三肽+H2O→氨基酸a+氨基酸b+氨基酸cD、H2O2→H2O+O2(4)若该酶是人的胃蛋白酶,请在坐标图中表示出当pH从2、0升高到10、0时酶活性随之变化的曲线图。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1节 ATP和酶(第

第1节 ATP 和酶第1课时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1.解释并用图解表示ATP 的结构,了解ATP 的结构特点。
(重点)2.举例说明ATP 的来源和功能。
3.结合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示意图,概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ATP 的 分 子 结 构 及 特 点1.全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2.组成⎩⎪⎨⎪⎧1分子[b]核糖1分子[c]腺嘌呤3分子[a]磷酸3.结构简式:A -P ~P ~P4.符号含义⎩⎪⎨⎪⎧A :腺嘌呤核苷⎩⎪⎨⎪⎧核糖腺嘌呤T :3P :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5.特点 ATP 末端的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合作探讨]探讨1:请分析下列化合物中“A”的含义,这些化合物中“A”是否代表同一物质?提示:(1)中A 为腺嘌呤核苷即“腺嘌呤+核糖”,(2)、(3)中的A 均代表腺嘌呤。
探讨2:ATP 末端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有什么意义呢?【提示】 可迅速释放出能量,满足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探讨3:ATP 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和完全水解时,得到的产物相同吗?若不相同,分别有哪些?【提示】不同。
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得到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当其完全水解时得到腺嘌呤、核糖、磷酸。
[归纳拓展]1.ATP的分子组成图示(1)元素组成:ATP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的,这与核酸的元素组成是相同的。
(2)结构组成:可以用“1、2、3”来总结,1个腺嘌呤核苷通过2个高能磷酸键与3个磷酸基团结合而成。
2.ATP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TP(A—P~P~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而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可被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即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内符号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导学号:21210024】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中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①中“○”所对应的含义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所对应的含义是腺嘌呤,③中“○”所对应的含义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中“○”所对应的含义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第四章 第一节 ATP和酶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ATP和酶(第二课时)主备人:王升友审核人:张玉梅使用时间:编号:13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酶的概念、组成单位及其合成场所。
2、能叙述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
3、识记实验设计的原则;知道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4、识记酶的特性【学习重点难点】1、酶的概念的理解、酶特性;2、实验设计与实验的分析;【学习过程】活动一:回忆与思考: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快速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及其名称?写出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式?活动二:仔细观看视频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叙述斯巴兰让尼的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结论?2、在金属笼子里的肉消失了,是因为发生了物理消化作用还是化学消化作用?3、什么是细胞代谢?小组讨论尽可能多的举出你所知道的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4、上述你们所列举的反应都是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它们发生反应的共同条件是什么?5、列举酶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活动三: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探讨为什么细胞会选择酶作为催化剂?实验材料: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三氯化铁溶液;试管,水浴锅,火柴;卫生香等相关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思考问题:1、若加入肝脏研磨液的试管中气泡产生比三氯化铁中还慢,原因可能是什么?2、若试管中的气泡产生都非常慢,原因最可能是什么?3、该实验能够说明那些问题?是如何比较得出的?活动四:看视频,思考加热和使用催化剂使过氧化氢水解的原因是相同吗?酶与无机催化剂促进过氧化氢水解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五:观察视频,探讨酶的发现及其酶的本质1、酶的发现回忆初中学过的可逆反应的相关内容,讨论判断ATP和ADP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活动六:阅读教材p64 ATP的利用,总结归纳出ATP的具体应用。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ATP的表述,正确的是( )。
A.ATP包括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 B.ATP和葡萄糖都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C.因为生命不能缺少能量,所以ATP可以在细胞内大量储存D.某些疾病可以利用ATP药物进行辅助治疗2.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可能说明( )。
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1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作业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1 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作业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1 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作业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4.1 ATP和酶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作业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4.1。
2 酶与酶促反应[学业达标]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甲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活性不改变,说明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应是RNA;乙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活性降低,说明该种蛋白酶能改变其分子结构,所以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B2.下列试管中各注入 10 mL 2%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是( )【解析】 A 中含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C 中加热后酶失去了活性.【答案】A3.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解析】嫩肉粉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把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与酶促反应1.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
由此可以说明( )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解析:选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NA能催化化学反应,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2.将唾液淀粉酶(最适pH=7)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0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 (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解析:选C。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7,当溶液的pH=1.8时酶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将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0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为零,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C.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D.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解析:选C。
酶只能通过降低活化能的方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酶无论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C 正确;酶在反应条件适宜时,催化效率非常高,但当条件不适宜时,如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活性大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D错误。
4.下图是生物体内一类生化反应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具有专一性B.a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或RNAC.a的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D.温度过高比温度过低对a的影响小解析:选D。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后a结构不变,故a应为生物催化剂(酶),酶具有专一性,故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B正确;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不变,故C正确;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而温度过低不会使酶失去活性,故D 错误。
5.下列有关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分别选用淀粉和H2O2作为底物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 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解析:选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淀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H2O2,故A正确。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因为碘液对蔗糖或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没有颜色反应,故B错误。
用过氧化氢做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可以通过观察气泡或氧气的释放速率来达到实验目的,由于底物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氧气的释放量相同,故C错误。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应先将淀粉置于相应温度下然后在相应温度下加酶,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故D错误。
6.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解析:选C。
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所以C项是错误的。
7.下面的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解析:选D。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图可知,E2是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A、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E3是非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
8.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能为生化反应提供活化能C.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增强D.胃酸(HCl)进入小肠后不会降低小肠中酶的活性解析:选D。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A错误;酶能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为1.8左右,小肠内pH为7~8之间,当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将会失活,不能将蛋白质分解,只能作为蛋白质被分解,C错误;胃液中大量的胃酸(HCl)进入小肠后,与小肠中NaHCO3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影响小肠中酶的活性,D正确。
9.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
下列装置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解析:选C。
在图中所示的4个烧瓶中只有C项中H2O2分解速率最快,产生O2最多,小气球最先浮起。
因为新鲜肝脏中有过氧化氢酶,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且在37 ℃时活性达到最高;而久置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被微生物分解,其活性大大降低。
10.图甲表示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蔗糖酶的催化速率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模型能解释酶的专一性,其中a代表蔗糖酶B.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C.若将酶量增加一倍,g点保持不变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酶是否完成对蔗糖的催化分解解析:选C。
从图甲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A正确;因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而导致催化速率下降,B正确;酶量增加一倍,g点将上移,C错误;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为非还原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均为还原性糖,因此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酶是否完成对蔗糖的催化分解,D正确。
11.为了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2)实验步骤:①如上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1号试管内加入1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________,向3号试管内加入________,并振荡试管。
②向1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________。
(5)将某一溶液pH直接由1升到10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坐标图中画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曲线(画出大致趋势即可)。
解析:(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他变量都是无关变量,故应在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加入1 mL 蒸馏水、1 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1 mL(等量)盐酸溶液。
②向1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即过氧化氢酶。
③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泡的多少反应了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高低,仔细观察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多少,并记录。
(3)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故实验结果为:1号试管中产生气泡很多,2、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少。
(4)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可知,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pH。
(5)将某一溶液pH直接由1升到10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变,原因是pH=1时酶已经失活,即使pH值恢复到最适,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6)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图见答案。
答案:(2)实验步骤:①1 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 1 mL(等量)盐酸溶液②肝脏研磨液③产生气泡的多少(3)1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多,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少(4)pH(5)不变过氧化氢酶已经失去活性(6)12.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在37 °C,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
(2)在140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
解析:(1)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2)随着反应时间推移,反应底物的耗尽,生成物量不再增加。
(3)酶催化反应,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反应结果,故画坐标曲线时,反应速度加快,时间缩短,最终生成物量不变。
(4)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 °C,低温影响酶活性,但不变性失活,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超过最适温度,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答案:(1)蛋白质(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耗尽(3)见下图(4)C13.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