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常用的几种试验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九个生化反应

1、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2、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
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
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
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
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
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
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3 、明胶液化试验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
于20~22℃培养7~14天。
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有些对人类健康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对细菌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首先,细菌的检验可以通过培养方法进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通过将样本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菌的生长特性来进行检验。
培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其次,细菌的检验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放大镜头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菌检验非常有效,能够提供直观的信息。
另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验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PCR等技术,通过检测细菌的DNA或RNA来进行检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菌检验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生化方法进行细菌的检验。
这种方
法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检验,可以帮助我们了
解细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为细菌的鉴定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细菌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
的方法进行检验。
这些方法在细菌学研究、临床诊断和食品安全等
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认识细菌、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提供
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对您有所
帮助。
细菌的常用生化试验

本实验主要用于迟缓发酵乳糖菌株
的快速鉴定。
4.七叶苷水解试验
原理 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七叶苷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结 果。 结果:培养基变为黑色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应用:主要用于D群链球菌 与其他链球菌的鉴别,
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5.甲基红试验
原理: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 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 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 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培养2~4d,于培 养基内加入甲基红试剂,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呈现红色为阳性;橘红色为弱阳性;黄色为阴性。
应用:主要用于鉴别大肠埃希菌与产气肠杆菌,前者为阳性,后者 为阴性。肠杆菌科中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 菌属等为阳性,而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则为阴性。
6.V-P试验
原理 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于 35℃培养48h后加入甲液(6%α-萘酚酒精溶液)和乙液 (40%KOH溶液),振摇。 结果:在数分钟内出现红色为阳性;如无红色出现且于 35℃4h后仍如故者即为阴性。 应用:本试验常与甲基红试验 一起使用,因为前者阳性的细
产碱型
发酵型(产酸)
氧化型
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的鉴别,前者均为发酵型, 而后者通常为氧化型或产碱型。也可用于葡萄球菌与微球菌间的鉴 别,前者是发酵型,后者是氧化型。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检测细菌的方法

检测细菌的方法
1细菌检测方法
细菌是人类致病细菌的主要来源,细菌检测是临床微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细菌检测的方法由过去的传统技术,如培养、显微镜检测、血液凝固试验,到近几年出现的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培养法
培养法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细菌检测方法,它包括用适宜的培养基制备培养基,将样本于培养基上的细菌放置并培养,当细菌生长到一定数量时,进行细菌鉴定分析。
二、显微镜检测
显微镜检测大多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细菌,可以观察细菌形态、弯曲度、真菌丝状分裂等,进而确定细菌的特性。
在显微镜检测过程中,通常也会采用特殊的染色来提高细菌的识别度。
三、血液凝固试验
血液凝固试验是检测细菌毒力的一种试验。
原理是将包含有细菌的样本混合血清或血浆的混合液,放置一定时间后测量其凝固时间,从而判断样本中细菌的毒力。
四、DNA测序
DNA测序也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检测方法之一,它可以检测出某物种的特异性DNA和细菌基因组,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比对可以快速进行物种鉴定和原菌测定。
以上就是细菌检测的几种常用方法,不同的细菌致病机制及疾病特点,相应的检测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细菌检测时,应根据检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细菌常用的几种试验

04 细菌耐药性检测
纸片扩散法
原理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测量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试验方法。在琼脂平板上放置纸片,纸 片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当细菌生长时会形成抑菌圈,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来判 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优点
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观察结果。
缺点
结果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影响较大,且不能准确测量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原理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对细菌全基因组进行测序,获取其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全 面了解细菌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应用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用于细菌种属鉴定、基因组变异分析、耐药性机制研究等方 面,为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细菌抗原结合, 通过酶反应显色,对细菌进行鉴定。
03 细菌计数
直接计数法
定义
操作步骤
直接计数法是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菌液中 的细菌数量,从而计算出细菌总数的方法 。
将待测菌液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取一定量 的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通 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
优点
缺点
操作较为繁琐,需要一定的培 养时间。
荧光计数法
定义
荧光计数法是通过荧光染色或标记 技术,使细菌发出荧光,然后通过
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的方法。
操作步骤
将待测菌液与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 物混合,使细菌染色或标记,然后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
优点
计数速度快,可以自动化操作 。
缺点
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成本 较高。
对反应产物进行测量。
常用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糖发酵试验结果判断
反应现象 酸性变色、有气泡 酸性变色、无气泡
培养基不变色
结果描述
分解××糖产酸、产气 分解××糖产酸、不产
气 不分解××糖
甲基红试验
• 原理:细菌分解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 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养基pH维持在4.4 以下,加入甲基红后,使甲基红呈现红色 反应。此为甲基红试验阳性。
伤寒沙门菌KIA(K A-+)MIU(+--)
大肠埃希菌KIA(AA+-)MIU(++-)
苯丙氨酸脱氨实验
• 原理:细菌的具有的苯丙氨酸脱氨酶,可 使培养基中的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 酸,后者与三氯化铁作用,形成绿色化合 物。
• 培养基:苯丙氨酸琼脂 • 试剂:10%三氯化铁 • 结果:加入试剂后培养基呈现绿色为阳性 • 应用:多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脱酸 乙酰甲基甲醇
V-P试剂 二乙酰
培养基变红
葡萄糖发酵形成丙酮酸后的不同代谢途径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葡萄糖
V-P试验
丙酮酸
脱酸
乙酰甲基甲醇
V-P试剂
二乙酰
培养基变红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蛋白质类代谢试验
• 靛基质试验 • 硫化氢试验 • 苯丙氨酸脱氨试验 • 尿素酶试验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 结果:加入试剂后,培养基呈现红色:+
培养基不变色: -
• 应用:是肠道杆菌常用的生化反应试验,主 要用于区别大肠肝菌和产气肠杆菌
葡萄糖
细菌的生化试验名词解释

细菌的生化试验名词解释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是单细胞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但却能够执行一系列生化反应。
研究细菌的生化试验是了解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进行抗菌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菌生化试验名词的解释。
1. 嗜热菌试验嗜热菌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具有耐热能力。
这个试验基于嗜热菌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的特性。
通过将细菌接种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并在高温下孵育,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其是否为嗜热菌。
2. 酸酶试验酸酶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能够产生特定的酸酶。
这些酸酶可以将特定的底物分解为酸性产物,从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
通过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或使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细菌的酸酶活性。
3. 氧化还原试验氧化还原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能够对底物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生成或消耗氧分子,并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通过添加特定的底物和指示剂,可以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
4. 胶原酶试验胶原酶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能够分解胶原蛋白,一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重要蛋白质。
这个试验基于胶原酶可以将胶原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的特性。
通过观察培养基的透明圈或使用特定染料的变化,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胶原酶活性。
5. 大理石气试验大理石气试验是检测细菌是否具有尿素酶活性的方法。
尿素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这个试验基于细菌产生的氨可与酚红指示剂反应,使培养基呈现鲜艳的红色。
通过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尿素酶活性。
这些生化试验名词只是细菌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不同的试验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从而深入了解细菌的特性。
在细菌学的研究中,这些试验通常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全面了解细菌的生化特性、代谢途径和致病机制,为抗菌药物研发和靶向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细菌的生化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机制,并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一)什么是生化试验?指通过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方式和条件等来鉴别细菌的类别、属种的试验。
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细菌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致,因此其代谢产物各异。
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与被测终产物反应的指示剂,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如颜色的改变等,利用生化方法来鉴定细菌的试验,统称为细菌的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二)生化试验的方法:1在培养物中加入某种底物与指示剂,经接种、培养后,观察培养基的pH值变化。
2在培养物中加入试剂,观察它们同细菌代谢产物所生成的颜色反应。
3根据酶作用的反应特性,测定酶的存在。
4根据细菌对理化条件和药品的敏感性,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生化试验的注意事项1.待检菌应是新鲜培养物,培养18~24h。
2.待检菌应是纯种培养物。
3.遵守观察反应的时间。
观察结果的时间,多为24或48小时。
4.应做必要的对照试验。
5.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挑取2~3待检的疑似菌落分别进行试验。
(四)检验细菌的生化试验范围:1、糖(醇)类代谢试验 2、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3、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4、呼吸酶类试验 5、毒性酶类试验二、糖醇类代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三)V-P试验(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MR(五)七叶苷水解试验(六)甘油品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1、原理:不同的细菌对各种糖醇的分解能力及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各不同,有的能分解多种糖(醇),有的只能分解1~2种糖(醇) ,有的分解糖(醇)能产酸产气,有的分解糖(醇)只产酸不产气,根据这些特点,可鉴别细菌。
常用的糖醇单糖:葡萄糖、甘露糖醇、木糖、半乳糖鼠李糖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蕈糖三糖:棉子糖多糖:菊糖、肝糖、淀粉醇类:甘露醇、山梨醇、肌醇、卫茅醇2试验方法: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糖发酵管中,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5
a
16
卫星试验
1.原理: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要X、V两种因子,在血 平板上形成极小、圆形透明的菌落,若与金葡菌同时培养, 由于金葡菌产生V因子,促进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在金 葡菌周围的细菌菌落较大,形成卫星生长现象。在普通培 养基上不生长。
方法:取一洁净的滤纸一小块,涂抹菌苔少许, 加一滴氧化酶试剂(对苯二胺溶液)于菌上,观 察颜色变化。
判断:立即呈粉红色并迅速转变为紫红色为阳性, 不变色为阴性。
意义:肠杆菌科细菌与气单胞、假单胞菌的鉴别
a
8
a
9
触酶试验
1.原理:具有触酶(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 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 出现气泡。
2.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置于 洁净的玻片上,然后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一滴, 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在5秒内释放大量的气泡为阳性。
4.意义:大多数球菌触酶试验阳性,但链球菌为 阴性,主要用于鉴别葡萄球菌与链球菌。
a
10
a
11
血浆凝固酶试验
1.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两种凝固酶。一种是结合 凝固酶,结合在细胞壁上,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 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上,发生凝集,用玻片法测出。另一 种是菌体生成后释放与培养基中的游离凝固酶,能使凝固 酶原变成凝血酶类物质,从而使血浆凝固,可用试管法测 出。
a
5
抗酸染色
1、初染:石炭酸复红加热染色3-5分钟,水 洗,甩干;
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60秒,水 洗,甩干;
3、复染:碱性美兰60秒,水洗,干后镜检。 4、结果判定:抗酸菌呈红色 ,非抗酸菌呈
兰色 5、意义:用于鉴别抗酸菌与非抗酸菌a Nhomakorabea6
抗酸染色---抗酸菌
a
7
氧化酶试验
原理: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 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 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
a
12
a
13
a
14
奥普妥辛实验
(OP试验)
1.原理:肺炎链球菌对Optochin(乙基氢化去甲 奎宁)十分敏感,作用机理是干扰肺炎链球菌叶 酸的合成,可抑制其生长,其他链球菌如草绿色 链球菌对其不敏感。借此可对肺炎链球菌与草绿 色链球菌加以鉴别。
2.方法:将待检的a溶血的链球菌均匀的涂布于血 平板上,贴放Optochin纸片(含药5mg)35℃孵 育18-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
3.在杆菌肽周围出现明显抑菌环 〉10mm 为阳性,则被推断为A群链球菌,〈10mm 为阴性,为其他群的链球菌。
a
22
a
23
硝酸盐还原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能还原培养基中的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 氨和氮等。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再与 对氨基苯磺酸作用形成重氮苯磺酸,它可与a-萘胺结合成 红色的N-a-奈氨苯磺酸。
2、媒染:革兰氏碘液染色10秒,水洗,甩 干;
3、脱色:95%酒精脱色10~20秒,水洗, 甩干;
4、复染:沙黄或复红染色10秒,水洗,干 后镜检。
5、结果判定:G +呈紫色,G-菌呈红色
a
3
G+菌
G-菌
a
4
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快速鉴定革兰氏阳性菌 1、原理:由于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少于稀 碱溶液内易于破裂,而释放出未断裂的DNA螺旋,使 KOH菌悬液呈现粘性,可有搅拌后拉出丝来,而革兰阳性 菌在稀碱溶液中仍保持不变。 2、试剂:4%KOH水溶液。应新鲜配制。 3、方法:取1滴4%KOH水溶液于洁净玻片上,用接种环 于固体培养基上取新鲜配制菌落少许,于KOH溶液中搅拌 混匀,并每隔几秒钟上提接种环,观察能否拉出丝来。 4、结果:能用接种环拉出丝来为阳性,仍为混悬液则为 阴性。大多数革兰阴性菌于5到10秒内出现阳性,有的需 30到45秒。革兰阳性菌于60秒以后仍阴性。
3.结果观察:在被检菌接种线与金葡菌接种线之 间有一个箭头形或半月形透明溶血区为阳性,可 推断为B群链球菌。无溶血区为阴性。
a
20
a
21
杆菌肽敏感试验
1.原理:A群链球菌对杆菌肽非常敏感,而 其他链球菌对杆菌肽通常耐药,故此试验 可鉴别链球菌。
2.方法:将被检链球菌,密涂于血平板上, 将杆菌肽纸片贴于血平板表面,35℃24小 时观察结果。
2.方法: (1)玻片法:取血浆和生理盐水各一滴分别滴到清
洁玻片上,挑去待检菌落分别与血浆及盐水混合,如血浆 中出现明显凝集颗粒而盐水中无自凝现象者为阳性。
(2)试管法:取试管两支,分别加入0.5ml的血浆 (经生理盐水1:4稀释)挑去菌落数个加入测定管充分研 磨混匀,用一只阳性菌株加入对照管,37℃3-4小时。血 浆凝固者为阳性。
2.方法:用取菌环挑去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血平板、MH 平板上,再用取菌针挑取金葡菌与原划线垂直划一直线接 种在平板上。35℃24小时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金葡菌周围的细菌菌落较大,卫星试验阳性
4.意义:仅血平板上出现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
血平板与MH均呈卫星现象--副流感嗜血杆菌。
借此用于鉴别流感与副流感嗜血杆菌。
临床细菌检验 常用的几种试验
菏泽市立医院
a
1
常做的实验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 拉丝试验 抗酸染色法 氧化酶试验 触酶试验 凝固酶试验 奥普妥辛实验 卫星实验 CAMP 杆菌肽敏感实验 硝酸盐还原试验 DNA酶试验 生化反应 血清学分型(志贺,沙门,霍乱、链球菌)
a
2
革兰氏染色
快速染色法:
1、初染:结晶紫染色10秒,水洗,甩干;
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硝酸盐培养基中,35℃24小时, 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甲液(对氨基苯磺酸和醋酸)和乙液 ( a-萘胺和醋酸)各一滴后观察结果。
a
17
a
18
a
19
CAMP试验
1.原理:B群链球菌在血平板上能产生CAMP因子, 可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β 溶血素的活性,故在血 平板上两种细菌交界处溶血能力增强,形成箭头 状透明状溶血区。其他链球菌一般不产生CAMP 因子,故此试验可作为B群链球菌的鉴定指标之 一。
2.方法:在血平板上,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划一条 横线,再于该直线相距5mm左右用被检菌接种一 或两条垂直短线,35℃24小时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