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数学轴对称9.doc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作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版)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法:①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A’
②同理作点B、C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B’、C’
l
③顺次连结A’B’、B’C’、C’A’,则△A’B’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0
学生作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当对称轴变化时,图形的位置、形状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变换 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探索归纳得出轴对称变换的特征
教法
学法
组织引导 点评质疑解疑 总结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自我归纳总结提高
板
书
设
计
13.2 作轴对称图形
概念 性质 例1 探究
教学过程
学科:数学 年级:八年级 上学期 主备人:
课题
13.2 作轴对称图形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能作出一个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感受数学知识的探索乐趣。
2.逐步学会用“动态”的眼观去看待几何图形,发展学生理性的抽象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教师参与讨论,作适当指导。
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
10
改变对称轴的位置或多次轴对称变换后可得连续的精美图案。
教
后
反
思
整堂课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发现、研究新知,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精练)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图形的轴对称含答案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点P到BC的距离是4,则AD的长为()A.8B.6C.4D.22、如图,在矩形OABC中,OA=8,OC=4,沿对角线OB折叠后,点A与点D重合,OD与BC交于点E,则点D的坐标是()A.(4,8)B.(5,8)C.(,)D.(,)3、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A.等腰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上述都正确4、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DAB=60°,AB=DE,则下列结论成立的个数是()①AB∥DE;②EF∥AD∥BC;③AF=CD;④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⑤六边形ABCDEF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A.2B.3C.4D.55、如图,已知矩形AOBC的顶点O(0,0),A(0,3),B(4,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OC,OB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BOC内交于点F;③作射线OF,交边BC于点G,则点G的坐标为()A.(4,1)B.(4,)C.(4,)D.(4,)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菱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7、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8、如图,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 B. C. D.39、如图,过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C作直线l⊥ BC,然后作△ABC 关于直线l对称的△A′B′C,P为线段A′C上一动点,连接AP,PB,则AP+PB的最小值是()A.4B.3C.2D.2+10、在以下四个校徽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11、己知如图,等腰,,,于点.点是延长线上一点,点是线段上一点,下面的结论:①;② ;③ 是等边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12、已知∠AOB=30°,点P在∠AOB的内部,点P1与点P关于OB对称,点P2与点P关于OA对称,则以点P1, O,P2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13、每年的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安全日,下面消防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14、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内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 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①△ABG≌△AFG;②BG=GC;③AG∥CF;④S△FGC()A.1B.2C.3D.4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 于D,且OD=3,△ABC的面积是________.17、如图,∠EOF=∠OEF=15°,EF∥OB,EC⊥OB,若OF=8,则EC等于________.18、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BC边上,把△ABD沿AD折叠后,使得点B落在点E处,连接CE,若∠DBE=20°,则∠ADC=________.19、如图,在△ABC中,AB=AC,D、E两点分别在AC、BC上,BD是∠ABC的平分线,DE∥AB,若BE=5cm,CE=3cm,则△CDE的周长是________.20、如图,Rt△ABC的斜边AB的中垂线MN与AC交于点M,∠A=15°,BM=2,则△AMB的面积为________.21、如图,在△ABC 中,AC=BC,∠ACB=90°,点 D 在 BC 上,BD=3,DC=1,点 P 是 AB 上的动点,则 PC+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22、如图,△ABC中,AB=AC,AD⊥BC于D点,DE⊥AB于点E,BF⊥AC于点F,DE=3cm,则BF=________cm.23、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翻折到点E处,如果DE∶AC=1∶3,那么AD∶AB=________24、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BC,在平面上确定点P,使△PAB、△PAC、△PBC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一共有________个.25、如图,O是正内一点,,,,将线段以点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下列结论:①点O与的距离为6;② 可以由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③;④ ;⑤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有线段AB和CD,点A、B、C、D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练习册(含答案)13.2 画轴对称图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13.2画轴对称图形基础巩固1.(知识点2)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某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乘-1,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A.关于原点对称B.关于x轴对称C.关于y轴对称D.重合2.(题型二)如图13-2-1,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四个格点A,B,C,D,以其中一个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是()图13-2-1A.点AB.点BC.点CD.点D3.(知识点2)点A(-3,2)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4.(题型一)如图13-2-2,有一个英语单词,四个字母都关于直线l对称,请写出这个单词所指的物品.图13-2-2 图13-2-35.(易错点1)图13-2-3是李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表,你认为实际时间是.6.(题型一)如图13-2-4,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的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种.图13-2-47.(题型一)如图13-2-5的3×3网格都是由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每个网格图中都有3个小正方形已涂上阴影,请在剩下的6个空白小正方形中,按下列要求涂上阴影:选取2个涂上阴影,使5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给出三种方法)(1)(2)(3)图13-2-58.(题型一)如图13-2-6,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请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2)将线段A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得到的线段A2C2,并以它为一条边作一个格点三角形A2B2C2,使A2B2=C2B2.图13-2-69.(题型二)如图13-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3),B(2,4),C(4,0),D(2,-3),E(0,-4).写出点D,C,B关于y轴的对称点F,G,H的坐标,并在图13-2-7中作出点F,G,H.顺次而平滑地连接A,B,C,D,E,F,G,H,A各点.观察你画出的图形,说明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像我们熟知的什么图形.图13-2-710.(题型二)图13-2-8中的“鱼”是将坐标分别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1)利用轴对称变换,画出原图案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形成美丽的“双鱼座”;(2)求两个图案的公共部分的面积(直接写结果).图13-2-8能力提升11.(题型四)如图13-2-9,将长方形纸片首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按箭头方向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最后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图形是()图13-2-912.(题型三)如图13-2-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OA与线段OA′关于直线l:y=x对称.已知点A的坐标为(2,1),则点A′的坐标为.图13-2-1013.(题型一)如图13-2-11,在2×2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请在下面所给的格纸中一一画出(所给的六个格纸未必全用).图13-2-1114.(题型三)如图13-2-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 (2a,0),B(0,-a),线段EF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E(-m,a+1),F(-m,1)(2a>m>a).直线l∥y轴,交x轴于点P(a,0),且线段EF与CD关于y轴对称,线段CD与MN关于直线l对称.(1)求点M,N的坐标(用含m,a的代数式表示).(2)△ABO与△MFE通过平移能重合吗?能与不能都要说明理由,若能,请你说出一种平移方案(平移的长度用m,a表示).图13-2-12答案基础巩固1. C 解析:将各个点的横坐标都乘-1,纵坐标不变,即各个点的横坐标变成它的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所以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故选C.2. B 解析:如图D13-2-1,以B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存在两个点A,C关于y轴对称.故选B.图D13-2-13.(-3,-2)4. 书解析:如图D13-2-2,这个单词所指的物品是书.图D13-2-25. 7:45 解析:由镜面对称性可知,实际时间应该是7:45.6. 3 解析:在1,2或3处(如图D13-2-3)涂黑都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故涂法有3种.图D13-2-37. 解:如图D13-2-4.图D13-2-48. 解:(1)如图D13-2-5,△A1B1C1即为所求.图D13-2-5(2)如图D13-2-5,△A2B2C2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9. 解:由题意,得F(-2,-3),G(-4,0),H(-2,4).如图D13-2-6,这个图形关于y轴对称,是我们熟知的轴对称图形.图D13-2-610. 解:(1)如图D13-2-7.(2)两个图案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1/2×3×2×2+1/2×2×2=6+2=8.图D13-2-7能力提升11. D 解析:∵第三个图形中剪去的是三角形,∴将第三个图形展开,可得A项不符合题意.再展开可知三角形的短边正对着,且在内侧,∴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1,2)解析:图D13-2-8如图D13-2-8,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连接AA′,交直线l于点D.∵线段OA与线段OA′关于直线l:y=x对称,∴△ODA′≌△ODA,∠C′OD=∠COD,∴∠A′OD=∠AOD,A′O=AO.∴∠A′OC′=∠AOC.在△AC O和△A′C′O中,∠AOC=∠A′OC′,∠ACO=∠A′C′O=90°,AO=A′O,∴△ACO≌△A′C′O(AAS),∴AC=A′C′,CO=C′O.∵点A 的坐标为(2,1),∴点A′的坐标为(1,2).13解: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D13-2-9.图D13-2-9`14. 解:(1)∵线段EF与CD关于y轴对称,线段EF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E(-m,a+1),F(-m,1),∴C(m,a+1),D(m,1).设CD与直线l之间的距离为x.∵CD与MN关于直线l对称,l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a,∴MN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a-x.又∵x=m-a,∴点M的横坐标为a-(m-a)=2a-m.∴M(2a-m,a+1),N(2a-m,1).(2)能重合.理由如下:由(1)知EM=2a-m-(-m)=2a=OA,EF=a+1-1=a=OB.∵EF∥y轴,EM∥x轴,∴∠MEF=∠AOB=90°,∴△ABO≌△MFE(SAS),∴△ABO与△MFE通过平移能重合.平移方案:先将△ABO向上平移(a+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即可重合.。
八年级上册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含答案)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一个正五边形的对称轴共____条.
12.如图,在等边△A B C中,A D是高,若A B=6,则C D的长为:_____
13.已知点P(3,-1)关于y轴 对称点Q的坐标是(A+B,1-B),则A B的值为______.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 B=2B 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 A=D 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C=90°,∠A=30°,
∴∠A B C=60°,A B=2B C,
∵DE是A B的垂直平分线,
∴D A=D B,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三、解答题(共66分)
19.如图,已知A B=A C,AE平分∠D A C,那么AE∥B C吗?为什么?
20.(8分)如图,在△A B C中,∠C=∠A B C,BE⊥A C,△B DE是正三角形.求∠C的度数.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
(1)在图中 点上标出相应字母A、B、C,并求出△A B C的面积;
5.如图,已知A B=A1B,A1B1=A1A2,A2B2=A2A3,A3B3=A3A4,….若∠A=70°,则∠Bn-1AnAn-1的度数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在△A B A1中,∵∠A=70°,A B=A1B,∴∠B A1A=∠A=70°.
∵A1A2=A1B1,∠B A1A是△A1A2B1的外角,∴∠B1A2A1= =35°.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点,D E 是射线AB 上的两个动点(点D 在点E 的右侧).且,CE DE =连结CD ,若ACE x ∠=,BCD 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A .()900180y x x =-<<︒B .()101802y x x =<<︒ C .()39001802y x x =-<<︒ D .()201803y x x =<<︒ 2.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60ADC ∠=︒;③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④:2:5DAC ABC S S =△△A .1B .2C .3D .43.如图,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62EBD ∠=,则AEB ∠的度数是( )A .124B .122C .120D .1184.如图所示的是A 、B 、C 三点,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先分别以A 、B 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作直线MN ;②再分别以B 、C 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2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G 、H 两点,作直线GH ,GH 与MN 交于点P ,若66BAC ∠=︒,则BPC ∠等于( )A .100°B .120°C .132°D .140°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度,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度 A .25或60B .40或60C .25或40D .406.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12100︒∠+∠=,则3∠的度数为( )A .80︒B .70︒C .45︒D .30︒7.如图,在△ABC 中,∠C =84°,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 ,BC 于点E ,F ,再分别以点E ,F 为圆心,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若此时射线BP 恰好经过点D ,则∠A 的大小是( )A .30°B .32°C .36°D .42°8.如图,△ABC 中,AB =AC =5,BC =8,则sin B 的值为( )A .58B .45C .35D .129.北京有许多高校,下面四所高校校徽主体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图,在ABC 中,18cm AC =,20cm BC =,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6cm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CMN △是以MN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这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A .5cmB .6cmC .7cmD .8cm11.如图,是一个 3×4 的网格(由 12 个小正方形组成,虚线交点称之格点)图中有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在网格中可以画出( )个与此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A .6B .7C .8D .9 12.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底角度数是( )A .30B .60︒C .40︒或50︒D .30或60︒13.如图,在等腰ABC 中,118ABC ︒∠=,AB 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BC 的垂直平分线PQ 交BC 于点P ,交AC 于点Q ,连接BE ,BQ ,则EBQ ∠=( )A .65︒B .60︒C .56︒D .50︒1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2,-2),在y 轴上确定一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它的顶角为( )A .50°B .80°C .65°或80°D .50°或80°二、填空题16.如图,已知60AOB ︒∠=,点P 在边OA 上, 10OP =,点,M N 在边OB 上,PM PN =,若3,MN =则OM 的长是__________.17.如图,已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48OA =,则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______.18.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105AC AD DB BAC ==∠=︒,则B ∠=________°.19.如图,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4BC =,1AB =,分别以AC 、AB 为边作等边ACD △、等边ABE △,连接BD .则线段BD 长的最大值为______.20.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 =50°,D 为BC 的中点,点E 在AB 上,∠AED =70°,若点P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上的一点,则当DEP 是以∠EDP 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时,∠EDP 的度数是_____.21.如图,DF 垂直平分AB ,EG 垂直平分AC ,若110BAC ∠=︒,则DAE =∠__________°.2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5cm ,另一条边长为10cm ,则此三角形第三条边长为__________cm .23.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0A ∠=︒,BD 平分ABC ∠,如果9cm AC =,那么AD = ___________cm .24.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APB ,∠BPC ,∠CPA 的大小之比为5:6:7,则以PA ,PB ,PC 为边的三角形三内角大小之比(从小到大)是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已知 O 为△AB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A =5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度.26.已知,点()1,3A a -与点()2,21B b --关于x 轴对称,则2a b +__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在ABC ∆中,已知D 是BC 的中点,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BAC 的平分线于点E ,EF ⊥AB 于点F ,EG ⊥AC 于点G . (1)求证:BF=CG ;(2)若AB=12,AC=8,求线段CG 的长.28.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在边AB 上,且//DE BC ,AE BE =. (1)若5BE =,求DE 的长; (2)求证:AB BC =.2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60B ∠=,边8cm AB BC ==,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每秒1cm ,点Q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cm,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AP=_______________,BP=______________,BQ=________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2)当点Q到达点C时,PQ与AB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3)在点P与点Q的运动过程中,BPQ是否能成为等边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0.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4页的部分内容.线段垂直平分线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如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是MN上任一点,连结PA、PB.将线段AB沿直线MN对折,我们发现PA与PB完全重合.由此即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MN⊥AB,垂足为点C,AC=BC,点P是直线MN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A=PB.分析:图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APC和BPC,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A=PB.(1)请根据教材中的分析,结合图①,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完整的证明过程;(2)如图②,在△ABC中,直线l,m,n分别是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求证:直线l、m、n交于一点;(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设直线l,m相交于点O.(3)如图③,在△ABC中,AB=BC,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边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若∠ABC=120°,AC=15,则DE的长为.。
八年级数学上册画轴对称图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找到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
教具准备:
方格纸、剪刀。
教学方法:
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
2.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半吗?
3.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屋顶、房体、大门、窗户)
4.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小组讨论,从而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5.请同学在图中标出对称点。
6.画出轴对称图形。
提示学生画图时用直尺。
(二)练习
1 .判断,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看看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 .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向全班展示。
3 .尝试对折四次,看看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说一说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再连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青岛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B.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C.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D.锐角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 )A.完全重合B.不完全重合C.两者都有D.不确定3.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B.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C.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全等D.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不全等4.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M=BMB.AP=BNC.∠MAP=∠MBPD.∠ANM=∠BNM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轴对称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一侧D.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6.已知点A(a,1)与点B(5,b)关于y轴对称,则实数a,b的值分别是()A.5,1B.﹣5,1C.5,﹣1D.﹣5,﹣17.若点A(m,n)和点B(5,﹣7)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是()A.2B.﹣2C.12D.﹣12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BC=5,点E,F分别在AB,CD上,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长方形ABCD外部的点A1,D1处,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15B.20C.25D.30二、填空题9.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1.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则其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12.如图,∠AOB内一点P,分别画出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 .13.如图,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现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ANC≌△AMB;③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14.小明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顺序折叠成纸飞机,当机翼展开在同一平面时(机翼间无缝隙),∠AOB的度数是.三、解答题15.若|x+2|+|y-1|=0,试问:P(x,y),Q(2x+2,y-2)两点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6.已知点A(a-2,6)和点B(1,b-2)关于x轴对称,求(a+b)2024的值.17.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b,2-a)与点B(a-5,b-2a)关于y轴对称.(1)试确定点A,B的坐标;(2)如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C,求△ABC的面积.18.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E的对称轴,△BCE的周长为14,BC=6,求AB的长.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垂直于x轴,垂足为M(m,0),点A(﹣1,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A′.探究:(1)当m=0时,A′的坐标为;(2)当m=1时,A′的坐标为;(3)当m=2时,A′的坐标为;发现:对于任意的m,A′的坐标为.解决问题:若A(﹣1,0)B(﹣5,0),C(6,0),D(15,0),将线段AB沿直线l翻折得到线段A′B′,若线段A′B′与线段CD重合部分的长为2,求m的值.答案1.B2.A3.C4.B5.C6.B7.C8.D9.答案为:全等.10.答案为:8 cm2.11.答案为:90°,45°,45°.12.答案为:5cm.13.答案为:①②.14.答案为:45°;15.解:∵|x+2|+|y-1|=0∴x+2=0,y-1=0,解得x=-2,y=1.∴点P(-2,1),Q(-2,-1)∴P,Q两点关于x轴对称.16.解:∵点A(a-2,6)和点B(1,b-2)关于x轴对称∴a-2=1,b-2=-6,解得a=3,b=-4.∴(a+b)2024=(3-4)2024=1.17.解:由题意,得a+b=5-a,2-a=b-2a,解得a=1,b=3. ∴点A的坐标是(4,1),点B的坐标是(-4,1).(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C∴点C的坐标是(-4,-1).∴AB=8,BC=2.=8.∴S△ABC18.解:因为DE是△ABE的对称轴所以AE=BE.所以C△BCE=BC+CE+BE=BC+CE+AE=BC+AC=14.因为BC=6,所以AC=8.所以AB=AC=8.19.解:探究:∵点A和A′关于直线l对称∴M为线段AA′的中点设A′坐标为(t,0),且M(m,0),A(﹣1,0)∴AM=A′M,即m﹣(﹣1)=t﹣m∴t=2m+1(1)当m=0时,t=1,则A'的坐标为 (1,0),故答案为:(1,0);(2)当m=1时,t=2×1+1=3,则A'的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3)当m=2时,t=2×2+1=5,则A'的坐标为(5,0),故答案为:(5,0);发现:由探究可知,对于任意的m,t=2m+1,则A'的坐标为(2m+1,0) 故答案为:(2m+1,0);解决问题:∵A(﹣1,0)B(﹣5,0),∴A′(2m+1,0),B′(2m+5,0)当B′在点C、D之间时,则重合部分为线段CB′,且C(6,0)∴2m+5﹣6=2,解得m=3 2;当A′在点C、D之间时,则重合部分为线段A′D,且D(15,0) ∴15﹣(2m+1)=2,解得m=6;综上可知m的值为32或6.。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各式中,不论字母取何值时分式都有意义的是()A.B.C.D.3.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4.对分式,通分时,最简公分母是()A.4(a﹣3)(a+3)2B.4(a2﹣9)(a2+6a+9)C.8(a2﹣9)(a2+6a+9)D.4(a﹣3)2(a+3)25.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7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为()A.70°B.35°C.110°或35°D.110°6.下列分式约分,正确的是()A.=a2B.=C.=D.=07.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是△ABC边上的高是()A.B.C.D.8.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A.=B.﹣=C.=2a+1 D.=9.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F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F的运动时间为y秒,当y的值为()秒时,△ABF和△DCE全等.A.1 B.1或3 C.1或7 D.3或710.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若∠2=40°,则∠1的度数为()A.110°B.115°C.125°D.130°二、填空题(每题4分)11.若点A(a﹣2,3)和点B(﹣1,b+5)关于y轴对称,则点C(a,b)在第象限.12.已知射线OM.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如图所示,则∠AOB=(度)13.计算:=.14.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 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5.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D,AE=3ED,如果AC=12cm,那么DE的长为cm.16.化简+的结果是.17.如图,已知△ABC≌△ADE,∠C=79°,DE⊥AB,则∠D的度数为.18.如图,长方形ABCD中,AD=a,DC=b,(a,b为常数),∠CAB=30°,点P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Q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则AQ+QP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C∥DE,∠A=∠D,AB=DF,(1)试说明:△ABC≌△DEF;(2)若BF=13,EC=7,求BC的长.20.计算下列各题:(1)(﹣)2•()2+(﹣2ab)2(2)(x+3+)+.21.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2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的值满足x+1与x+6互为相反数.23.如图,把两个含有45°的三角尺如图放置,∠ECD=ACB=90°,且AB=AE,连接AD交BE于点P,试说明:(1)AD=BE;(2)AD平分∠BAE.24.如图,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 于点E,l1与l2相交于点O,连结0B,OC,若△ADE的周长为6cm,△OBC的周长为16cm.(1)求线段BC的长;(2)连结OA,求线段OA的长;(3)若∠BAC=120°,求∠DAE的度数.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发现只有,A有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能找出一条对称轴,故A是轴对称图形;B、不能找出对称轴,故B不是轴对称图形;C、不能找出对称轴,故C不是轴对称图形;D、不能找出对称轴,故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2.下列各式中,不论字母取何值时分式都有意义的是()A.B.C.D.【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列出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2x2+1>1,∴不论字母取何值都有意义,故选:D.3.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 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解答】解:∵AB=AC,∠A为公共角,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故选:D.4.对分式,通分时,最简公分母是()A.4(a﹣3)(a+3)2B.4(a2﹣9)(a2+6a+9)C.8(a2﹣9)(a2+6a+9)D.4(a ﹣3)2(a+3)2【考点】最简公分母;通分.【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与的最简公分母是4(a﹣3)(a+3)2,故选A.5.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7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为()A.70°B.35°C.110°或35°D.1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的和等于180°求出∠A,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解答.【解答】解:∵∠A的相邻外角是70°,∴∠A=180°﹣70°=110°,∵△ABC为等腰三角形,∴∠B==35°.故选B.6.下列分式约分,正确的是()A.=a2B.=C.=D.=0【考点】约分.【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进行化简,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a3,故本选项错误;B、=,故本选项错误;C、=,故本选项正确;D、=1,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是△ABC边上的高是()A.B.C.D.【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则AD即为所求.【解答】解: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故选B.8.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A.=B.﹣=C.=2a+1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子、分母、分式的值改变其中的两个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可得答案.【解答】解:=,故D符合题意;故选:D.9.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F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F的运动时间为y秒,当y的值为()秒时,△ABF和△DCE全等.A.1 B.1或3 C.1或7 D.3或7【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分点F在BC上和点F在AD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F=2t=2和AF=16﹣2t=2即可求得.【解答】解:当点F在BC上时,∵在△ABF与△DCE中,,∴△ABF≌△DCE,由题意得:BF=2t=2,所以t=1,点F在AD上时,∵在△ABF与△DCE中,,∴△ABF≌△DCE,由题意得:AF=16﹣2t=2,解得t=7.所以,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F和△DCE全等.故选C.10.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若∠2=40°,则∠1的度数为()A.110°B.115°C.125°D.13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对顶角相等,得出∠A'FG=90°﹣40°=50°,再根据∠1+∠EFG=180°,可得∠1+∠1﹣50°=180°,进而得出∠1=115°.【解答】解:∵∠2=40°,∴∠FGA'=40°,又∵∠A'=∠A=90°,∴Rt△A'FG中,∠A'FG=90°﹣40°=50°,∴∠EFG=∠EFA'﹣50°,又∵∠1=∠EFA',∴∠EFG=∠1﹣50°,又∵∠1+∠EFG=180°,∴∠1+∠1﹣50°=180°,解得∠1=115°,故选:B.二、填空题(每题4分)11.若点A(a﹣2,3)和点B(﹣1,b+5)关于y轴对称,则点C(a,b)在第四象限.【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2﹣a=1,b+5=3,解得a=1,b=﹣2,点C(a,b)在第四象限,故答案为:四.12.已知射线OM.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如图所示,则∠AOB=60(度)【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连接AB,由题意易证得△A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OB的度数.【解答】解:连接AB,根据题意得:OB=OA=AB,∴△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为:60.13.计算:=2.【考点】分式的加减法.【分析】根据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求解即可.【解答】解:原式===2.故答案为2.14.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 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B=∠AOD=90°,OB=O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C≌△ADC,进而得出其它结论.【解答】解:∵△ABO≌△ADO,∴∠AOB=∠AOD=90°,OB=OD,∴AC⊥BD,故①正确;∵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OB=∠COD=90°,在△ABC和△ADC中,,∴△ABC≌△ADC(SAS),故③正确∴BC=DC,故②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15.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D,AE=3ED,如果AC=12cm,那么DE的长为3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CE=DE.【解答】解:∵∠ACB=90°,BE平分∠ABC,DE⊥AB,∴CE=DE,∵AE=3ED,如果AC=12cm,∴AE=3EC,∴CE=DE=3cm,∵故答案为:3.16.化简+的结果是.【考点】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先通分、再根据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17.如图,已知△ABC≌△ADE,∠C=79°,DE⊥AB,则∠D的度数为6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AC,∠DAE=∠B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AB,根据垂直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答】解:∵△ABC≌△ADE,∴AE=AC,∠DAE=∠BAC,∴∠EAC=180°﹣79°﹣79°=22°,∴∠DAB=22°,∵DE⊥AB,∴∠D=90°﹣22°=68°,故答案为:68°.18.如图,长方形ABCD中,AD=a,DC=b,(a,b为常数),∠CAB=30°,点P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Q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则AQ+QP的最小值为.【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矩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图形和题意,作点P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P′,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作点P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P′,如右图所示,∵长方形ABCD中,AD=a,DC=b,(a,b为常数),∠CAB=30°,点P是对角线AC的中点,∴AE=a+0.5a=1.5a,EP′=0.5b,tan30°=,∴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Q+QP的最小值就是线段AP′的长度,∵∠AEP′=90°,EP′=0.5b,AE=1.a,∴AP′====,故答案为:.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C∥DE,∠A=∠D,AB=DF,(1)试说明:△ABC≌△DEF;(2)若BF=13,EC=7,求BC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两角和其中的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判定.(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EF,推出BE=CF,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C∥DF,∴∠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AAS),(2)∵△ABC≌△DEF,∴BC=EF,即BE+EC=EC+CF,∴BF=CF,∵BF=13,EC=7,∴BE+CF=BF﹣EC=6,∴BE=CF=3,∴BC=BE+EC=3+7=10.20.计算下列各题:(1)(﹣)2•()2+(﹣2ab)2(2)(x+3+)+.【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根据分式乘除法法则即可化简运算.(2)根据因式分解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化简运算.【解答】解:(1)原式=•=(2)原式=(+)•=﹣•=1﹣x21.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AB=AD=AE,DE=EC,得到∠B=∠ADB,∠ADE=∠AED,∠C=∠EDC,从而得到∠ADE=∠AED=∠C+∠EDC=2∠C,根据∠DAB=30°,求得∠B=∠ADB=75°,利用∠ADC=∠ADE+∠EDC=3∠C=105°,求得∠C即可.【解答】解:∵AB=AD=AE,DE=EC,∴∠B=∠ADB,∠ADE=∠AED,∠C=∠EDC,∴∠ADE=∠AED=∠C+∠EDC=2∠C,∵∠DAB=30°,∴∠B=∠ADB=75°,∴∠ADC=∠ADE+∠EDC=3∠C=105°,∴∠C=35°.2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的值满足x+1与x+6互为相反数.【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相反数.【分析】先把除法变成乘法,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x的值满足x+1与x+6互为相反数,∴x+1+x+6=0,x+1=﹣(x+6),∴原式=﹣1.23.如图,把两个含有45°的三角尺如图放置,∠ECD=ACB=90°,且AB=AE,连接AD交BE于点P,试说明:(1)AD=BE;(2)AD平分∠BA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ABC和△ECD为含45°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即可得出EC=DC、BC=AC,结合∠ECB=∠DCA=90°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出△BCE≌△A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由△BCE≌△ACD即可得出∠EBC=∠DAC,根据∠EBC+∠BEC=90°即可得出∠DAC+∠BEC=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PE=90°,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证出AD平分∠BAE.【解答】证明:(1)∵两个含有45°的三角尺如图放置,∠ECD=ACB=90°,∴EC=DC,BC=A C.在△BCE和△ACD中,,∴△BCE≌△ACD(SAS),∴AD=BE.(2)∵△BCE≌△ACD,∴∠EBC=∠DA C.∵∠EBC+∠BEC=90°,∴∠DAC+∠BEC=90°,∴∠APE=90°,即AP⊥BE.又∵AB=AE,∴AD平分∠BAE.24.如图,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 于点E,l1与l2相交于点O,连结0B,OC,若△ADE的周长为6cm,△OBC的周长为16cm.(1)求线段BC的长;(2)连结OA,求线段OA的长;(3)若∠BAC=120°,求∠DAE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EA=EC,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3)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解答】解:(1)∵l1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DA=DB,∵l2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EA=EC,BC=BD+DE+EC=DA+DE+EA=6cm;(2)∵l1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OA=OB,∵l2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OA=OC,∵OB+OC+BC=16cm,∴OA=0B=OC=5cm;(3)∵∠BAC=120°,∴∠ABC+∠ACB=60°,∵DA=DB,EA=EC,∴∠BAD=∠ABC,∠EAC=∠ACB,∴∠DAE=∠BAC﹣∠BAD﹣∠EAC=60°.2017年4月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1轴对称(1) 学习目的 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 1.动手做剪纸:(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2)在纸上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3)沿线条剪下;(4)把纸展开; 2.观察下面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3.结论: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 对称。 二:尝试应用(一) 1.先想后做: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 2.想一想下列英文字母中,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3.猜字游戏(抢答) 在艺术字中,有些汉字是轴对称的, 猜猜下列是哪些字的一半?
三:探究活动(二) 1.(1).看下面两组图形,和刚才的蝴蝶,枫叶等比较,有什么 不同? 第一组 第二组 (2)思考: 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 2.结论: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 。 四:尝试应用(二) 1.下面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
2. 说出图中点A、B、C、D、E的对称点。 C F K I H GD B E A 3.思考:(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 (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3)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什么图形? 4. 比较归纳。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个图形 个图形
联系 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2.都有 3.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 就是 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五:链接中考 1.下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请你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2.图中有阴影的三角形与哪些三角形成轴对称?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共有几条对称轴? 六:智力测验: 1.
2.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下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的车牌号码吗?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2.1.2轴对称(2) 学习目标: 1.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自己认真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学习过程: 复习:如图所示,它们都是对称图形,请观察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成轴对称.
探究新知 (一)轴对称的性质 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1)设AA′交对称轴MN于点P,将△ABC和△A′B′C′沿MN折叠后,点A与A′重合吗? 于是有PA= ,∠MPA= = 度 (2)对于其他的对应点,如点B、B′,C、C′也有类似的情况吗? (3)那么MN与线段AA′,BB′,CC′的连线有什么关系呢?
2.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经过线段 并且 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 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练习:教材P32图12.1-5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探究:教材P32 2.归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 与这条线段 的距离 3.思考:反过来,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探究:教材P33
4.归纳: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上. 二、巩固提高: 例1 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ΔABD的周长?
2.△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A E
D C B 练习:教材P34 1, 2. 3.某住宅小区拟栽种12棵风景树,若想栽成6行,每行4棵,且6行树所处位置连成线后能组成精美的对称图案。请你仿照举例在下面的方框中再设计两种不同的栽树方案(不写作法)
12.1.3轴对称(3) 学习目标: 1.依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 所连 的 线。 二、学习新知 (一)思考:教材P34思考 归纳: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是:找到一对 ,作出连接它们的 的 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二)应用 1.如图,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2.已知线段AB,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CD,并拼出线段的中点O.
3.如图,在五角星上作出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提高: 练习:教材P35第1、2、3题 4.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的一棵树的一半, 请你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树的另一半。 四、当堂达标: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2.剪纸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在民间广泛流传,下面的一组剪纸作品,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1)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线段,(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4)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5)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而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而言。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两条相交直线 B. 线段 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线段 D.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线段 5.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6.在△ABC中,AB=AC,BC=5cm,作AB的中垂线交另一腰AC于D,连结BD,如果△BCD的周长是17cm,则腰长为( ) A.12cm B 6 cm C 7 cm D 5 cm 7.如果⊿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50°,∠B/=70°,那么∠C/ =____。
8.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______,对应角______。 9.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连结__________的线段被 _________垂直平分 10.如图,∠MON内有一点P ,PP1、PP2分别被OM、ON垂直平分,P1P2与OM、ON分别交于点A、B. 若P1P2=10厘米,则△PAB的周长为( ) A 6厘米 B 8厘米 C 10厘米 D 12厘米
1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N对称,其中A,C是对称点,则直线MN与线段AC的关系是__________.
12.2.1作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能够作轴对称图形。 2.能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探究轴对称前后两个图形的性质 ⑴ 阅读教材P39的四辐图 ⑵操作: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图案,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再试一次,你又得到了什么? ⑶归纳:①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 、 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上一个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 点。 ③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 2.作轴对称图形 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lABC 二、巩固提高 1.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L对称的图形。
2. 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B C
A l B A 实际应用: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2.用四块如图①所示的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②、图③、图④中各画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相同)。
12.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学习目标: 1.能够经过探索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 2.掌握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