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3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
2013年全国版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析及考试大纲

2013年全国版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析及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13年考试大纲》和《2013年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
据了解,几乎每年化学学科的题型示例都会将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的优秀题型吸收进来,对题型示例进行调整,今年也不例外。
与2012年相比,今年题型示例中的例7换成了2012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7题,例8换成了2011年新课标试题的第26题,例11换成了2012年海南卷的第17题,这三道题都是有关图表类的试题,都在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老师和考生要对这类试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建议:“题不错二”
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一些事,一是注重反思,对以前自己做过的题应重新拿过来看一看,“题不错(二”。
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命题考的知识点,答题方法和思路,错的原因等。
注重细节,在审题方面很多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丢分很可惜,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答题规范化,如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的书写规范。
考生在研究大纲时,要注意“了解”、“理解”、“熟记”这样的要求。
这对考生掌握高考方向很有帮助。
比如,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二轮复习刚开始,这轮复习重视对化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梳理的方式就是把学科内知识设成小考题,一个点一个点进行突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化学知识集成化,系统化。
比如非金属元素中的硫元素,复习时要联系到它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2013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物理习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
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A . (cos sin )N F m g a θθ=-B . (sin cos )N F m g a θθ=-C . (cos sin )N F m g a θθ=+D . (sin cos )N F m g a θθ=+ 【答案】A15.图中a 、b 、c 、d 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积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2013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化学解读-望江二中信息中心

桐城教研室 陈荣跃 2013.4
一、2013年《考试说明》 考试范围的变化
第一部分: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化学反应与能量中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 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 要作用。(删除)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中变化: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顺 反异构体和手性异构体)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中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 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 安全使用问题。(删除)
对删除部分的理解
• 解决能源危机的办法无非两种:开源,节
流。
•(开源)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
能这一类的物理形式的能源现在基本是用综合方法在 采集、存贮。
•(节流)提高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不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是提高燃烧率,二是寻找替 代能源,如氢能、可燃冰等,通过科学进步,逐步解 决制取、开发、贮存问题(研究光解水,STSE题境) 7.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 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②“苏丹红”、③“碘元素”、④ “亚硝酸盐”⑤“三聚氰胺” 等化学名词出现。业内人士告诉记 者,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急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上述化学名 词所提到的物质中,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但符合限量时不会 引起中毒的是
石油 物质A
物质B
物质C
物质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丙二醇”和“二甘醇”及“乙二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是乙二醇的同系物 B.它们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性质上完全相同 C.“丙二醇”和“二甘醇”在病人体内都能被氧化为草酸 D.分离“丙二醇”和“二甘醇”可采用分液的方法 (2)过程Ⅰ是石油加工中常用步骤,其名称为 。 (3)从物质B到物质C的过程如果条件控制不好会生成物质E,E可用于金属的切割, 则为了能得到二甘醇D,物质B到物质C的反应条件是 ,该反应属于 (添 反应类型)。写出B可能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4)物质D是二甘醇,则合成路线中的物质A、B、C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A: B: C:_______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写出二甘醇制备1,4-二恶烷的化学方程式: 。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安徽卷)解析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催化剂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D.没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答案】C【解析】A、本质上为甲醛的燃烧反应,所以为放热反应;B、二氧化碳结构式为O C O==,为极性键;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期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正确;D、未说明标准状况下,故不一定为2.24L,错误。
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答案】B【解析】A、氨气的收集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而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错误;B、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题目要求收集NO,错误;D、缺少加热装置,错误。
9、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银氨溶液:Na+、K+、NO3-、NH3·H2OB.空气:C2H2、CO2、SO2、NOC.氢氧化铁胶体:H+、K+、S2-、B r-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答案】A【解析】A、可以共存;B、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NO2,不能共存;C、氢氧化铁的胶体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另外Fe(OH)3胶体可氧化S2-不能共存;D、高锰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10、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 =====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正极反应式:Ca+2Cl- - 2e- ===== CaCl2A.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没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A、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错误;B、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每转移0.1mol电子,生成0.05molPb,为10.35g,错误;D依据题意”热激活“表明该电池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工作,故指针不偏转,正确。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安徽卷(理综化学)纯word版

2013·安徽卷7.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 +O 2――→催化剂CO 2+H 2O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CO 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 .HCHO 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D .每生成1.8 g H 2O 消耗2.24 L O 27.C [解析] 甲醛发生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 项错误;CO 2分子中化学键为碳氧双键,该化学键是不同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极性键,B 项错误;在HCHO 中C —H 键为σ键,在碳氧双键中一条为σ键、一条为π键,C 项正确;根据HCHO +O 2――→催化剂CO 2+H 2O 可知,每生成1.8 g(即0.1 mol)水,消耗0.1 mol O 2,因不知氧气所处温度、压强,无法确定其体积,D 项错误。
8.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0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图0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 3 H 2O B 浓硫酸 Na 2SO 3 SO 2 NaOH 溶液C 稀硝酸 Cu NO 2 H 2O D浓盐酸MnO 2Cl 2NaOH 溶液8.B [解析] NH 3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时需用向下排空气法,即c 中导管应是“短进长出”,A 项错误;SO 2的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需用向上排空气法,即c 中导管应是“长进短出”,尾气可用碱液吸收,B 项正确;制取NO 2需选用Cu 与浓硝酸反应,C 项错误;采用浓盐酸与MnO 2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D 项错误。
9.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银氨溶液:Na +、K +、NO -3、NH 3·H 2O B .空气:C 2H 2、CO 2、SO 2、NOC .氢氧化铁胶体:H +、K +、S 2-、Br -D .高锰酸钾溶液:H +、Na +、SO 2-4、葡萄糖分子9.A [解析] 银氨溶液为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Na +、K +、NO -3、NH 3·H 2O 间不能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A 项正确;在空气中,NO 会与O 2发生反应生成NO 2,B 项错误;H +与S 2-可生成H 2S 气体,C 项错误;葡萄糖含有的醛基和羟基,在高锰酸钾溶液中能发生氧化反应,D 项错误。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15套全)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催化剂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D.没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9.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银氨溶液:Na+、K+、NO3-、NH3·H2OB.空气:C2H2、CO2、SO2、NOC.氢氧化铁胶体:H+、K+、S2-、B r-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10.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 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 =====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 - 2e- ===== 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没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11.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3(s) + CO(g) MgO(s) + CO2(g) +SO2(g) △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12.我省盛产矿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好有SO42-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有矿盐生成食盐,除去SO42-最合适的实际是Ba(NO3)2B.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C.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D.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13.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3- + H2O H2SO3 + OH-①HSO3-H+ + SO32- ②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金属Na ,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 3-)增大B.加入少量Na 2SO 3固体,则c(H +) + c(Na +) = c(HSO 3-) + c(OH -) +1/2c(SO 32-)C.加入少量NaOH 溶液,、(OH )(H )c c -+的值均增大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 +) = c(SO 32-)>c(H +) = c(OH -)25.(15分)(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 的原子半径比X 的(填“大”或“小”)。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一、选择题1.(6分)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响如下:HCHO+O2 CO2+H2O。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反响为吸热反响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含δ键,又含π键D.每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解析:A、该反响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响为放热反响,故A错误;B、二氧化碳结构为O=C=O,为极性键,故B错误;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以及两个碳氢单键,故其中3个δ键,1个π键,故C正确;D、每生成1.8gH2O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L,故D错误。
答案:C。
2.(6分)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 浓氨水CaO NH3H2OB 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 稀硝酸Cu NO2H2OD 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A.AB.BC.CD.D解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故A错误;B、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响,所以吸收时要防倒吸,故B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响需要加热,且产生的气体为NO,不能用水吸收,故C错误;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不需要防倒吸,故D错误。
答案:B。
3.(6分)以下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银氨溶液:Na+、K+、NO3﹣、NH3•H2OB.空气:CH4、CO2、SO2、NOC.氢氧化铁胶体:H+、K+、S2﹣、Br﹣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解析:A。
银氨溶液在氨水中能稳定存在,在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安徽卷)

绝 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第I 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 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 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i27 S32 Cl35.5 Ce140 Pb207 7.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 2 催化剂 CO2+H 2O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CO 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 .HCHO 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D .没生成1.8gH 2O 消耗2.24L O 2【答案】C【解析】A 、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 、二氧化碳结构为,为极性键,错误;C 、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期中既含有键又含有键,正确;D 、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L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徽省2013高考《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题型示例例1. (2012广东)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B 淀粉,油脂 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自行车钢价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D 新型复合材料使用手机,电脑能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新潮例2. (2009安徽)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 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例3. (2010安徽)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 + H2Li2NH + 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Li2NH中N的化合价是 B. 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C. 和的离子半径相等 D. 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LiH
例4. (2011安徽)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3HNO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将Fe氧化为3
HNO3+Fe
B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CAl箔插入稀中3HNO无现象Al箔表面被氧化,3
HNO
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
例5. (2010江苏)设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
A. 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110.1LmolL43NHNOAN
B. 1羟基中电子数为10molAN
C. 在反应KIO3 + 6HI == KI + 3I2 + 3H2O中,每生成3转移的电子数为6mol2IAN
D. 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键数为4CHAN
例6. (2010上海)将0.4g NaOH和1.06g Na2CO3混合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例7.(2010江苏) 常温下,用0.1000 NaOH溶液滴定20.000.10000 1molLmL1molL
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CHCOOH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 点③所示溶液中:2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例8. 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例9. (2010全国)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 + 18H+ == 6Fe3+ + H2↑+ 8H2O正确B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O32- + 2H+ == CO2↑+ H2O错误,碳酸镁不应书写成离子形式
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 + SO42- == BaSO4↓正确
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 Fe2+ + 2Br- + 2Cl2 == 2 Fe3+ + 4 Cl- + 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例10.(2010安徽)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 + 2H2O + 4e- == 4OH-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例11.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min)例12. (2012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2 图3 图4 图5A. 用图2 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图3 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 用图4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 用图5 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3
例13.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7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2+>Cl-例14. (2011广东)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B. c(Na+) = 2c(SO32-) + c(HSO3-) + c(H2SO3)C. c(Na+) + c(H+) =2c(SO32-) + 2c(HSO3-) + c(OH-)D.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 均增大例15.(2011安徽) 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Mg2+、Na+、ClO-、NO3- B.Al3+、、、C1-4
NHBr
C.K+、Cr2O72-、CH3CHO、 D.Na+、K+、、C1-24SO23SOi
例16.(2009江苏)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 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22
XY
C.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mm
XY>XR
D. 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例17.(2010安徽) 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3(g)+NO(g)+NO2(g) 2N2(g)+3H2O 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例18. (2011北京)25℃、101kPa 下: ① 2Na(s) + O2(g) = Na2O(s) △H1 = -414 kJ/mol2
1
②2Na(s) + O2(g) = Na2O2(s) △H1 = -51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 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例19. (2011上海)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 2.0mol/L B. 1.5 mol/L C. 0.18 mol/L D. 0.24mol/L例20.(2011福建)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发生反应:Sn
,体系中c(Pb2+)和2()()SnsPbaq2()()SnaqPbs
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金属铅后,c(Pb2+)增大
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固体后,32
()SnNO
c(Sn2)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