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热点作家导读(一)
热点作家7 丁立梅-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一(解析版)

热点作家7 丁立梅一、人物简介丁立梅,作家,江苏东台人。
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二、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仿佛多年前》、《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作品《花盆里的风信子》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
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专科院校《语文》教材。
作品集《你在,世界就在》繁体版在台湾、香港发行。
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三、荣誉金榜《爱的语言》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祖母的葵花》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一朵栀子花》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那些温暖的》2007年江西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2007年河北省中考;《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蔷薇几度花》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菊有黄花》2009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你并不是个坏孩子》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品味时尚》201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掌心化雪》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书香作伴》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挂在墙上的蒲扇》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爱,是等不得的》2013年云南省德宏市中考《秋天的黄昏》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菊事》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牛皮纸包着的月饼》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从春天出发》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蓝色的蓝》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四、丁立梅经典美文摘抄1.一朵一朵的栀子花,息在树上,藏在叶间,像刚出窝的洁白的小鸽似的。
女孩子们可喜欢了,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的花香。
虽还是粗衣破衫地穿着,但因了那一袭花香,再平常的样子,也变得柔媚千转。
——《栀子花开》2.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热点作家导读

中考语文“热点”作家(三)鲁先圣、刘醒龙、丁立梅、朱国勇一、鲁先圣【作者简介】鲁先圣,《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龙源期刊网签约专栏作家 , 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 ,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个人专著:《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原上树》《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伴你读名著之--水浒》《持续的敲门》《黎明的珠露》《异域的玫瑰》等。
与人合著散文集《心灵的独白》《爱是条温暖的河《面包和鱼的奇迹》《站在高岗上》《感动》《收获灵感》等【中考试题】福建福州卷——《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鲁先圣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
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
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
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
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
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
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
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
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
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全国中考语文“热点”作家

全国中考语文“热点”作家【作者简介】董建昌,男,江苏淮安人。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
现为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都市报》时评和副刊部编辑,报社副主编。
1992年10月开始文学创作。
迄今已有数百篇散文、随笔、小说在《散文百家》等省级纯文学期刊,以及《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文学副刊上发表。
有多篇文章被《人民文摘》、《小品文选刊》、《特别关注》、《最文摘》、《读者》等期刊转载,并有数十篇文字被相关文集收藏。
著有散文集《闯进城市的麦粒》、《云层之上的天空》。
散文《大运河,永远的奔流》获宿迁市第五届“分金亭”文学奖;散文《雪下得正紧》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奖”等省市级十多个奖项。
现正致力于百篇农村系列散文《乡村味道》和长篇小说《一枚从树上飘落的叶子》的创作。
【中考试题】辽宁沈阳卷——《学会转身》学会转身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
中考热点作家6页word文档

中考热点作家【作家名片】肖复兴,1947年生,著名作家,1968年到北大荒农垦插队,当过大学教师、《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多次获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中短篇小说集《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
【选文一】油条佬的棉袄肖复兴在大院里,牛家兄弟俩,长得都不随爹妈。
牛大爷和牛大妈,都是胖子,兄弟俩却很瘦削。
那时候,大院里的大爷大婶们常拿这哥俩开玩笑,说:“你们不是你妈亲生的吧?”牛大爷和牛大妈就是这样性情的人,一辈子老实。
他们在老街的十字街口支一口大铁锅,每天早晨在那里炸油条。
牛家的油条,在我们那一条街上是有名的。
牛家兄弟俩,就是靠着牛大爷和牛大妈炸油条赚的钱长大的。
大牛上高一的时候,小牛上初一。
那时候,大牛长过了小牛一头多高,比小牛长得更英俊,也知道美了,每天上学前照镜子,还用清水抹抹头发,让小分头光亮些。
小牛和哥哥不大一样。
他常常帮助爹妈干活儿,也会帮爹妈炸油条。
哥哥的学习成绩一直比他好,他总有点儿抬不起头。
于是,牛家也习惯了,大牛一进屋就捧着书本学习,小牛一放学就拿起扫帚扫地干活儿。
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我们大院街坊的眼睛里,牛家两口有意无意是明显偏向大牛的。
大牛高三那年,小牛初三。
两人同时毕业,大牛考上了工业学院,小牛考上了一个中专学校。
两人都住校,家里就剩下了牛大爷和牛大妈,接着在十字街口炸油条,供他们读书。
小牛中专四年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工作,每天又住回家里。
大牛五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一家研究所。
没两年,大牛就结婚了。
结婚前,他回家来了一趟,跟爹妈要钱。
要多少钱,牛大爷和牛大妈都如数给了他,但结婚的大喜日子,他不让牛大爷和牛大妈去,怕给他丢脸。
就是从这以后,牛大爷和牛大妈的身子骨开始走下坡路。
没几年,牛大爷先卧病在床,油条炸不成了。
紧接着,牛大妈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送到医院抢救过来,落下了半身瘫痪。
家里两个病人,小牛不放心,只好请了长假回家伺候。
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一热点作家1 刘亮程

热点作家1 刘亮程一、人物简介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县人。
他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
《一个人的村庄》首版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二、代表作品《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虚土》《一片叶子下生活》《在新疆》《刘亮程散文选集》三、荣誉2001年2月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2014年3月《新疆无传奇》获得“2013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
2014年8月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2015年6月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
四、社会评价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林贤治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
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里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
在这片垃圾遍地、精神腐败、互相复制的沙漠上,谈到农民刘亮程的这组散文,真有来到绿洲的喜悦和安慰。
——李锐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净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
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李陀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才华。
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热点作家4 张晓风-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一(原卷版)

1 热点作家4 张晓风一、人物简介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
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毕业于东吴大学。
曾任教东吴大学、香港浸会学院和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等高校。
她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的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
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张晓风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她的文风“亦秀亦豪”、“腕挟风雷”,创作腹地广阔。
从描写生活琐事,到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无不细腻精微,颇富哲理,令人叹服。
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二、代表作品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
其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你还没有爱过》、《梅兰竹菊》、《潘渡娜》、《不朽的失眠》、《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我喜欢》、《初雪》等等。
三、荣誉金榜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
1971年《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奖。
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1969年戏剧作品《画》,荣获“李圣质先生夫人剧本奖”首奖。
1971年戏剧作品《第五墙》获新闻局金鼎奖剧本奖。
四、社会评价 “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丛书编辑2张晓风的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堪称“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余光中“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某资深文艺评论家(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不 识张晓风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一热点作家3 张晓风

热点作家3 张晓风一、人物简介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
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毕业于东吴大学。
曾任教东吴大学、香港浸会学院和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等高校。
她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的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
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
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张晓风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她的文风“亦秀亦豪”、“腕挟风雷”,创作腹地广阔。
从描写生活琐事,到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无不细腻精微,颇富哲理,令人叹服。
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二、代表作品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
其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你还没有爱过》、《梅兰竹菊》、《潘渡娜》、《不朽的失眠》、《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我喜欢》、《初雪》等等。
三、荣誉金榜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
1971年《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奖。
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1969年戏剧作品《画》,荣获“李圣质先生夫人剧本奖”首奖。
1971年戏剧作品《第五墙》获新闻局金鼎奖剧本奖。
四、社会评价“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丛书编辑张晓风的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堪称“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余光中“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某资深文艺评论家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不识张晓风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热点作家导读(一)

中考语文“热点”作家(八)杜怀超、陈文和、郭震海、丰子恺一、杜怀超【作者简介】杜怀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
杜怀超创作系列农具散文50篇,共计10万余字,分《乡间农具》、《牛:刑具》、《乡村之茧》、《一个人的农具史》等若干个组篇,分别刊登于《四川文学》《阳光》《岁月》《读者》等多家文学期刊,2008年权威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第四期还以大量篇幅刊登其组篇散文《乡间农具》,共计6000字多字。
散文获得江苏省第十八届报纸副刊好作品奖、小说获得全国小说征文大赛佳作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辅教材、中考试卷等;出版散文集《人生如瓷》。
【中考试题】四川泸州卷——《草垛》草垛杜怀超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
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ĭ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
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
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
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
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
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
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
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
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热点”作家(八)杜怀超、陈文和、郭震海、丰子恺一、杜怀超【作者简介】杜怀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
杜怀超创作系列农具散文50篇,共计10万余字,分《乡间农具》、《牛:刑具》、《乡村之茧》、《一个人的农具史》等若干个组篇,分别刊登于《四川文学》《阳光》《岁月》《读者》等多家文学期刊,2008年权威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第四期还以大量篇幅刊登其组篇散文《乡间农具》,共计6000字多字。
散文获得江苏省第十八届报纸副刊好作品奖、小说获得全国小说征文大赛佳作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辅教材、中考试卷等;出版散文集《人生如瓷》。
【中考试题】四川泸州卷——《草垛》草垛杜怀超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
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ĭ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
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
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
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
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
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
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
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
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
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
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
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
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
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
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
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
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
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
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
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
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
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
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
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
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
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
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
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
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
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10. 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4分)答:11.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
(4分)答:12.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4分)答:13.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4分)①作用(2分)②仿写(2分)【参考答案】10.(共4分)草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我”;草垛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们”的精神归宿。
(任意答出四点即可,一点1分。
)11.(共4分)答案提示: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
(2分,任答两点即可)“草垛像……太阳”,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草垛“高矮胖瘦”,“……蹲在……默不作声”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
(2分,举例1分,简析正确1分)12.(共4分)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表述不强求一律,一点1分。
)13. (共4分)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
(2分,一点1分)仿写示例: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丰收的喜悦。
(2分,句式相同1分,揭示景物寓意1分。
)二、陈文和【作者简介】福建云霄人,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
历任《漳州日报》、《福建农民报》副刊编辑,漳州市文联副主席兼《芝山》杂志主编,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
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潮声》(合集)、《野趣》、《神州凝眸》、《告别蛋壳的鸟》、《陈文和短诗选》,散文集《花魂集》,散文诗集《诗的花瓣》等,共发表诗文3000余篇。
组诗《浪花笺》获福建省1984年-1985年优秀文学奖,散文《海峡上空只有一个月亮》获《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金陵明月奖三等奖,《站在滩涂上的红树林》获福建省等九省绿色征文三等奖,其作品共获奖20余项。
【中考试题】天津卷——《花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陈文和花开也有声音么?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
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
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
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
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
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
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
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
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
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
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
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
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
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
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
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
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
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
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
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17.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4分)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1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20.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7.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
保持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谛听,对美好的事物要付出关爱。
(4分)18.比喻、拟人、夸张。
凸现昙花破蕊而开的迅捷,开放瞬间的灿然美好。
(4分)19.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最美妙的乐曲,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
(4分)20.作者先写昙花、茶花开放的声音动听、迷人,由此认定自然之花开放的声音是一种天籁;继而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突然出现时,都会给人带来同样的惊喜,要用心谛听,感受其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4分)三、郭震海【作者简介】1978年出生于山西壶关县。
著有中篇小说《留守女人》等,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芒种》等报刊,部分作品被转载。
2001年出版随笔集《风吹草动》,作品收录多种年选。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山西《长治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