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材分析

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材分析

二、本章编写特点
2、内容承上启下,突出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 、内容承上启下,突出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 (1)数的发展过程; )数的发展过程; (2)要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 )要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 (3)自然数在计数、测量、标号、排序方面的应用。 )自然数在计数、测量、标号、排序方面的应用。 特色:注重内容的衔接和联系,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 特色:注重内容的衔接和联系,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 程和方法。 程和方法。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教学建议:
3、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合 、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 作等探索过程,充分利用好“数轴” 作等探索过程,充分利用好“数轴” 。 利用好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材第17页 教材第 页:
1.强调有理数意义的 . 1.对求有理数的绝 . 理解。 理解。 对值限制要求, 对值限制要求,绝对值符 2.强调数轴的应用, 号内不含字母。 .强调数轴的应用, 号内不含字母。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 比较数的大小。 值、比较数的大小。

二、本章编写特点
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素材与学生现实紧密结合;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素材与学生现实紧密结合; 页合作学习; (1)教材第 页、第4页合作学习; )教材第3页 页合作学习 (2)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关于跨海大桥的报道;5个 )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关于跨海大桥的报道; 个 城市气温的比较; 城市气温的比较; 页阅读材料。 (3)第10页阅读材料。 ) 页阅读材料 特色:教材内容的呈现具有创新性和差异性, 特色:教材内容的呈现具有创新性和差异性,体现了数学 的人文价值和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科学价值。 的人文价值和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科学价值。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我国的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修造了2000余年.明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实际长度为5130千米(合一万零二百六十里),故称为万里长城.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由长城的有关报道引入,宣传中国的大好河山及壮举,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二)提问复习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自然数的作用:①计数如:修造2000余年,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②测量如:实际长度是5130千米;③标号和排序如:公元前7世纪.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三)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1)、201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38所;(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4)、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1407;(5)、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补充2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四)小组讨论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⑴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⑵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18= ;415= ;23= .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 1.68= ;0.00062= .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五)合作学习请讨论下列问题:1如图1-1(见书本P5)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40分还是5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2.夏令营结束后,小慧想买一张从北京直达温州的火车票,车次和票价如下表.小慧原打算买一张K101从硬卧下的车票,这样她还剩下160元.后来小慧想改买D365次列车的二等软座票,小慧的钱够吗?(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上面问题2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418+160-586=578-586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六)巩固提升见书本P6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七)谈一谈收获请学生总结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应用,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数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扩展。

2.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然数,分数的知识,在原来学习的根底上引入意义相反的量的表示方法从而引入负数,进一步完善数的结构。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数的开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要从自然数和分数作进一步的开展难点:合作学习(二)不易理解,是难点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自然数和分数2.合作学习2:小慧要买一张从温州到北京的票,根据图表,列出算式。

活动2【讲授】合作交流,新课讲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意义相反的量,比方温度零上零下,水位变化有升高和降低,经营情况有盈利和亏损等,为了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以前所学习的数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大于0的数前面加上-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活动3【讲授】新知探究有理数:整数,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活动4【活动】例题讲解例 1 以下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活动5【练习】课内练习稳固新知1.下面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是正数,也是有理数 B.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C.不是正数,但是自然数D.不是整数,但是有理数2.汽车向南行驶3km,记作 +3km;那么向方向行驶5km,可记作-5km。

3..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 4 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

活动6【讲授】小结1.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读法2.有理数的分类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分数与自然数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自然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理解,对分数的运算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分数的简单运算。

2.难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分数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和分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PPT或黑板演示分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检查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规律。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计算。

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6、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是重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的意义和运算符号的确定是难点。

课时分配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1.2有理数……………………………………… 5课时1.3有理数的加减法…………………………… 3课时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1.1.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重点;正确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负数的引入我们知道,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全章教案-

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全章教案-

第一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分数一、教学目标: 月 日 总第 课时 1 .回顾小学中关于“数”的知识;2 .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必然性;3 .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排序、编号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数的发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从自然数和分数作进一步的扩展。

难点:本节的“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学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自然数的由来和作用。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将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自然数0,1,3,4,5…自然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

自然数在计数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5年后建成通车,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等。

人们还常常用自然数来给事物标号和排序,如城市的公共汽车路线,门牌号码,邮政编码,上述报道中的2003年,第一座跨还大桥等。

计数简单的理解,可以看成用来统计的结果的自然数。

而测量的结果的自然数是用工具测量。

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并说明这些自然数起的作用。

练习,并有学生回答,及时校对。

做一做: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二)讲解分数的由来及应用。

在小学里,我们还学习了分数和小数,它们是由于测量和分配等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哪一类数?为什么?(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例如,53=3/5=0.6,31=0.3,1.31=100311,0.0062=1000062=50003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二、本章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理解绝对值的两种意义,•一种是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而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则是给出了求绝对值的法则,由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知,有理数a•的绝对值可表示为:│a│=(0) 0(0)(0)a aaa a>⎧⎪=⎨⎪-<⎩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是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教案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第1课时从自然数到分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自然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分数的认识却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数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分数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知识。

2.实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分数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从自然数到分数一、教学目标:1 .回顾小学中关于“数”的知识;2 .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必然性;3 .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排序、编号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数的发展过程,感受由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需要,数还需从自然数和分数作进一步的扩展。

难点:本节的“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学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自然数的由来和作用。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将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自然数0,1,3,4,5…自然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

自然数在计数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5年后建成通车,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等。

人们还常常用自然数来给事物标号和排序,如城市的公共汽车路线,门牌号码,邮政编码,上述报道中的2003年,第一座跨还大桥等。

计数简单的理解,可以看成用来统计的结果的自然数。

而测量的结果的自然数是用工具测量。

让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并说明这些自然数起的作用。

练习,并有学生回答,及时校对。

做一做: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

(二)讲解分数的由来及应用。

在小学里,我们还学习了分数和小数,它们是由于测量和分配等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哪一类数?为什么?(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例如,53=3/5=0.6,31=0.3,1.31=100311,0.0062=1000062=500031。

伴随着数的概念而来的是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完成“合作学习”(见课本)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利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2、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

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的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着奖金。

(1)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2)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的成本保持不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小6%。

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上面问题2中的第(2)题可以用如下算式求解:2000×6%-1400×10%=120-140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看来数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

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的运算是人们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光有自然数和分数仍是不够的,数需作进一步的扩展。

(三)课堂小节让学生谈谈学了本节课后,对数的认识和了解。

(1) 自然数在实际应用中,有计数,测量结果,标号,排序的作用。

(2) 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起着分配和测量结果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1.2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2 .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3 .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概念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4.87、……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同学们能举例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三)介绍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四)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2,+617,0.33,0,-53,-9 课堂练习见课本第8-9页(五)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六、练习设计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3.6,-4,9651,-0.1.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5.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B .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C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D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七、教学后记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学生通过这节课只能对负数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记法和它的描述性定义,要求不能过高.对有理数的深入理解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儿童化1.3数轴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轴、相反数的概念;2 .掌握数轴的画法、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3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相反数,探索他们的位置关系;4 .感受数形结合与转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二)讲授新课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 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 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1 指出数轴上A ,B ,C ,D ,E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例2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0.5,-25,0,-0.5,-4,25,1.4; (2)200,-150,-50,100,-100. 想一想:-4与4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5与25,-0.5与0.5呢?(四)介绍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