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时间范围和主要特点,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时间范围,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二、第二章:1949-197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三、第三章:1979-199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四、第四章:21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21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五、第五章:中国当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风格,掌握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六、第六章: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主题与思想,掌握各种主题与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思潮,强调文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 年提出的文艺方针,鼓励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文艺的繁荣。
3. 伤痕文学: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以揭露和反思“文革”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为主题。
4. 改革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学思潮,关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变革。
5. 寻根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学思潮,主张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精神和文化根源。
6. 先锋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兴起的文学思潮,强调形式创新和艺术探索,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
7. 新写实主义: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文学思潮,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强调真实、平实的写作风格。
8. 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文学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值得关注和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一、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三、港、澳、台地区文学第一编绪论:当代文学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2、“十年文革”期文学(1966—1976)3、新时期文学(1976—)第一章:“十七年”文学绪论:本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背景:1、政治上: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2、经济上: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事业的开展;3、文化上:总体上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4、知识群体:作家由自由职业者转向国家干部,呈现出高度的组织性。
本时期的创作题材:农村题材的小说,工业题材的小说,“干预生活”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等等。
本时期的文艺政策概况:建国初期的“双百”方针,“八字方针”后的“三次会议”,大革命中的文化专制主义等第一节: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和文学规范的确立1、召开时间:1949.7.2—1949.7.192、地位:a.是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b.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文艺组织;c.确立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新中国的总方向;d.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开端。
3、消极影响:①对新形势、新环境等估计不足,致使文艺工作简单化、教条化的毛病;②忽略了文艺自身的规律,导致创作中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③不能正确对待国统区作家,不利于文学的团结和发展。
二、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被认为是歌颂了向敌人(封建主义)投降并为敌人服务的人,即在分清敌友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宣扬了某种改良主义思想,对暴力革命推翻旧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缺乏认识,对刚取得胜利的革命合法性认同不利;•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党内,结果可能会导致革命斗志衰退和思想混乱。
2、对俞伯平《红楼梦》的研究的批判•其“红学”研究被纳入“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系统;•其类知识分子被赋予“资产阶级”政治身份;•判定其学术研究为“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和政治变革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
本文从20世纪初开始,分析了不同文学流派、作家的代表作品,并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特点和影响。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
运动以反对封建传统和主张文学革新为核心,推动了白话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兴起。
作家们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并且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陈独秀的《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用白话文写作,探索现代思想和文化。
鲁迅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宣传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并将人民群众与革命英雄形象化地描绘出来。
鲁迅文化艺术奖获得者、毛主席文化奖获得者杨绛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长篇小说《洗澡》以女性视角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的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
四、文革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间,中国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批判。
许多文学作品被打上“反动”、“资产阶级”的标签,被命令回炉重写,受到了严重的审查和审判。
然而,即使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仍然通过隐藏在批判性的语言和隐喻的背后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看法。
亦舒的《倚天屠龙记》等作品通过古代武侠小说的形式暗示了对权力斗争和人性的批判。
五、改革开放与后现代文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现代文学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体和自我,对现实进行多元化的审视。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描绘了农村社会的历史和变迁。
同时,莫言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元素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史(1)

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当前时间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活动。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呈现出了多元、丰富的面貌。
本文将从政治背景、文学流派、代表作品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二、政治背景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深受政治背景的影响,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被视为服务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劳动知识分子”的工具,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受到严格的限制。
文学家被要求为党和国家服务,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
三、文学流派的演变中国当代文学在政治背景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揭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典型的代表作包括《红岩》和《围城》等。
从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乡土文学等不同的文学流派相继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四、代表作品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拥有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对于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部代表作品的分析:1.《红岩》《红岩》是由曾永杰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岩村为背景,通过描写人民英雄方志敏的事迹,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意。
这部作品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围城》《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小镇上一个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婚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性的困境和价值观的冲突。
这部作品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巧妙的结构,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活着》《活着》是余华创作的小说,通过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命运的沉沦和挣扎。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一、前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些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1949-197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
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等。
他们以鲜明的写实风格和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者被迫改变创作方向。
然而,一些作家仍然坚持写作,他们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代表作家有余华、王小波等。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代表作家有莫言、杨绛、娟子等。
他们的作品涉及到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的复杂性。
五、后记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展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总结起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学景观。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引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变革,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方面回顾中国当代文学史,包括文学运动、代表作品、作家群体和主题等。
一、文学运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的文学运动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包括“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新时期文学运动”等。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一批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积极追求现代性和个人自由,他们以自由的精神和新的写作观念,创作了一系列开创性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沉默或受到迫害。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也有一些勇敢的作家保持了自己的创作热情,并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新时期文学运动”则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作家们对社会变革和人性的思考更加深入,他们关注个体的心理和命运,同时也呼应了社会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王蒙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等。
二、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历经了激动人心的时期,涌现了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对现实的触及和对人性的思考而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通过批判封建文化和呼唤社会变革来唤醒民众的觉醒。
茅盾的《子夜》以对知识分子的世界的深入剖析,展示了一个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无奈和人性的挣扎。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国抗战时期农村家庭的生活与命运,并对人性的善良和邪恶进行了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A 、绿原的《重读<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5、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C)。
A 、《红灯记》
B 、《白毛女》
C 、《沙家浜》
D 、《龙江颂》
6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A)。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7、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D)。
A 、新写实小说
B 、寻根小说
C 、新历史小说
D 、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
1、“三突出”
“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2、“三红一创”
《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
3、干预文学
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
四、简答题
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
“三红一创”
(2)纪实性的品格。
(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
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答:主题: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
梁三老汉: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
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之间: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
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
(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
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
②对比手法:ⅰ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ⅱ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
(3)对比手法: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
五、论述
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
(1)作者:杨沫
(2)主题: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
(3)艺术特色
①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
②丰富的人物形象:
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
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
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
③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
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
2、《茶馆》的艺术特色
(1)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主题:埋葬三个时代
①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
②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混战同这下的民国社会
③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3)场景:裕泰茶馆
(4)人物:
王利发(老板)——左右逢源,典型的北京商人的形象。
他勤奋、重利、心肠不坏,小资产者的思想。
秦仲义(民族资本家)——爱国,希望民族振兴,搞工业救国。
常四爷(满清遗子)——入过狱,加入过义和团,后认准自力更生:卖菜、打猎维持生活,但最后仍逃脱不了残酷的命运。
(5)艺术特色
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
ⅰ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
ⅱ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掌柜的和伙计、受宠的太监、特务、打手等。
ⅲ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
ⅳ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
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
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
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
老舍的作品追求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也是作品情节的小高潮。
“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两个逃兵买一个媳妇”都体现了老舍家与戏剧的能力。
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