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古代书院文化及其在博物馆中的运用
中国书院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书院博物馆讲解词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也是湖南建成的首个全国性博物馆。
我们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陈列手段,将书院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
它的建筑面积为4786平米,陈列面积为3100平米。
您看到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外墙和入口处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几个大字,这是集南宋理学家、书院教育家朱熹的字。
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仿南宋的黄铜铸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印章。
接着我们来到的是序厅,序厅除了有介绍中国书院博物馆陈列内容的文字之外,还有大型的壁画。
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能生动的再现中国古代数以千计的书院,我们陈列的时候将壁画与陈列内容相结合,将中国古代书院以直观的形式、艺术的手段再现出来。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弦歌千年”展厅,这里将向大家展示中国古代书院的千年发展历史。
“书院”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大家看到的展柜中的这本南宋王应麟写的《玉海》,当时的书院实际上是藏书机构,唐代国家级的图书馆就是用书院命名的,称为丽正、集贤书院,展柜中的其他几本书对此都有记载。
到了唐末、五代,不少学者将自己读书、藏书的书房也命名为书院,并且招收学生,这样唐末的书房就逐渐衍生出了教育因素,形成了教育机构。
我们看到这里有提到邺侯书院,邺侯书院原名是南岳书院,位于南岳烟霞峰,唐代邺侯李泌曾在这里读书,李泌是陕西西安人,家富藏书,韩愈有诗句说“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
贞元年间,李泌的儿子李繁创建南岳书院,到南宋改为邺侯书院。
到了北宋,在北宋初期,书院发展迅速,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当时出现了多所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的说法流传至今,大家看看墙上的一览表,在南宋、元代、清代学者心中的四大书院都有不同,但无论哪种说法,岳麓书院都名列其中,这足以说明岳麓书院在北宋初期的地位。
到了南宋时期,书院转变为理学家研究学问、宣讲学术的重要机构,书院数量远远超过了北宋,而且确立了完善的书院制度,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研究与传播的大本营。
江西白鹿洞书院导游词

江西白鹿洞书院导游词江西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所在的白鹿洞旅游景区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书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所最富盛名的古代书院之一,江西白鹿洞书院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是到江西旅游的游客们不可错过的一个景点。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朝,经过代代传承和数度扩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学府,曾经培育了不少文化名流和政治人物。
书院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如书院牌坊、大成殿、碑林、礼堂等等,都是值得一览的博物馆级别的历史文化遗址。
这座历史悠久的书院现在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博物馆,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参观展览,了解古代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在书院内,可以看到古书画、碑刻、青石板铺成的石阶等文化遗物,还有红墙黄瓦的天井、雅致别有情趣的花园等,尽显历史人文的韵味和时代风貌。
书院内的建筑群风格独特、布局严谨,石阶曲折、建筑错落有致,以及爱国文化和民族信仰的历史遗迹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大成殿内,展示了书院历史的各个阶段的珍贵文物,还有许多著名学者的题字、文言文和骈文,这些文物珍贵而独特,都是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另外,在书院内还有几处文化遗迹,如碑林、毓庆堂、陈斌文故居等等,都是值得游客们一一参观的历史古迹。
碑林内有着一大批珍贵的清代石刻碑文,如徐霞客题碑、钱谦益九牌楼、王繼香墓碑等等。
除了学术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观摩之外,游客们还可以在书院内参观工艺制作车间,了解当地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
白鹿洞的木雕、竹编、草编等等传统手工艺品,在书院内可以寻觅到不少,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综上所述,江西白鹿洞书院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书院,在当地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通过手工艺品的欣赏与体验,感受振兴传统工艺的价值和方法。
不论是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寻求一场文化旅行的人们,江西白鹿洞书院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临川区景点

临川区景点
临川区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
以下是临川区的一些著名景点介绍:
1. 临川古城:临川古城建于南宋时期,是江西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被誉为“江南小南京”。
这座古城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石板路,并且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庙宇和街巷。
游客可以在古城中漫步,感受古老的氛围。
2. 临川塔:临川塔坐落在临川古城内,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完好。
塔高七层,每层都雕刻着精美的石雕,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的精髓。
从塔顶还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美景。
3. 抚州博物馆:位于临川区的抚州博物馆是江西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中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欣赏到珍贵的文物。
4. 临川楼:临川楼是一座仿古建筑,建于明代,位于临川古城的西大街上。
楼内陈设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家具和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从楼顶可以俯瞰到整个古城的美景,是一处观光和拍照的好地方。
5. 临川书院:临川书院建于宋代,是一所古老的学府,曾经是江西地区的文化中心。
书院内建筑风格独特,保存了许多古代文献和书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上只是临川区众多景点中的几个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待游客的探索。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还是喜欢自然风景的人,都能在临川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和活动。
南溪书院范文

南溪书院,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的历史书院,创建于唐朝,历经了几百年的兴衰沉浮,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知识的代表之一。
南溪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宝库,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国际声誉,所以也被誉为“南昌的世界文化之旅”。
南溪书院的建筑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书院,建筑风格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深刻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书院的正门建筑是苍劲挺拔的古柏林立,而进入书院之后,便会看到一座宏伟的三进院,走进院内,绿树成荫,清流环绕,不少古建筑物和景观点都在这里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成为了南昌市文化遗产的代表。
充满古色古香的院落,石子铺就的小道,巨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都让人们尽情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深远渊源。
南溪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深受学术界的追捧和推崇。
南溪书院曾经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场所,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著名人物都曾在此学习、探讨过学问,书院更是著名学者朱熹的求学之地。
南溪书院上桥院、中桥院、下桥院和天下事堂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而且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研究、传统文化推广和人文交流的场所。
南溪书院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传承了封建社会的古代文化,保留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
这里沉淀了中国文化、历史、哲学、艺术、诗歌、书法、音乐等多种元素,同西方文化相比毫不逊色。
南溪书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还在于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经过南溪书院的学者,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更能够积极担当时代的责任,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真正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南溪书院的存在,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深度,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现代社会文明的思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需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探寻更深刻的人生道路,这也是南溪书院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价值所在。
南溪书院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书院博物馆赏析

传统文化空间现代演绎 Nhomakorabea形式 符号
感性对比
苏 州 博 物 馆
中 国 书 院 博 物 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
项目概况
中国书院博物馆是由湖南 大学岳麓书院出资建设的文化 性公共建筑。 基地位于以岳麓山为大背 景的“敬一斋”内,享有得天 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 人文环境;基地内古木参天、 绿意盎然;西、北两面紧挨岳 麓书院,南面紧靠一个天然草 皮,东临岳麓八景之一的“风 雨亭”。 博物馆总用地面积6253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4736.8平方米,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上建 筑面积2827.9平方米,地下建 筑面积1908.8平方米,建筑占 地面积1546.7平方米。建筑容 积率为0.45,建筑密度和绿地 率分别是24.7%、42%。建筑高 度为11.48米。
庭
次入口的洞天
小结
中国建筑将要走向何方?
一直以来无数的建筑师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 借鉴国外的经验一直在向前走着从折中主义的大屋顶到现代主义甚至后现 代主义的方盒子,我们的建筑师一直都在抉择是否放弃我们的传统建筑, 如果放弃那么我们的建筑将会怎样,这个不敢想象,我也不想去想,如果 是那样我们的建筑将会被永远排挤在世界建筑之外,因为我们丢失了传统, 丢失了站立在世界建筑之林的唯一资本。这时就有人会说那我们还返回去 做古建筑来保留我们的传统,这也是我反对的,我们要保留传统并不是要 去制造假古董,而是要去发掘传统中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手法来演绎传统的文化,这是我认为中国建筑将要 走的方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已经取得了成功,而且继续在走,从前面的分 析贝垏铭先生和我们的院长都是同时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从现有的效果 来看给我的感受是这种尝试还算可以,魏院长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它既是现 代的又是传统的,它一直保持着退让的姿态来处理与书院的关系,用现代 的材料来演绎传统的继承。在这方面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这也是一直 以来我潜意识里面 很肤浅的对中国建筑是否要继承传统的一点认识,我也 一直试图在我的作业中体现这一点。
一个奇迹的存在:江西书院文化的山水情怀

一个奇迹的存在:江西书院文化的山水情怀黄南婷,谢六英(九江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江西九江332005)摘要:书院文化是我国悠久的民族和特色文化之一,是我国文化瑰宝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江西是书院和书院文化的发源地,依托山水江西,江西书院文化载寓的山水情怀可谓是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文化的一个奇迹,这其中,既载寓着“隐逸”文化,也蕴涵着佛道山水文化,以及承载的休憩旅游功能。
关键词:江西书院;隐逸文化;山水文化;休闲旅游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7-23[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YB140)[作者简介]黄南婷(1972-),女,江西九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书院文化。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6.1211.G4.20161205.1452.012.html如果说佛教文化以寺庙为载体,道教文化以宫观为依托,那么,书院文化就是儒家士人文化的最佳体现。
书院可谓为全天下读书人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去处,一个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或者安宁的去处,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人生抱负或者退隐江湖的去处。
历经千百年风雨涤荡,甚至战火洗礼,书院依旧是这么宁静,风雨不到,浴火重生,依旧这么朴实无华;洗净铅华,清新脱俗,依旧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书院以及包容的书院文化,总以一种让世人敬仰的姿态矗立在山水之间,显得那么不可动摇。
江西是书院的发源地,江西书院文化曾引领了中国书院文化的潮流,特别是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的江西书院,不仅在教学上独树一帜,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经史、诗书、礼乐无所不包,教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授经世安邦之策;而且在书院选址和建造中,也是择形胜之地,讲山水融合。
体现的不仅追求天人合一,更强调情景交融,山水融合。
概括起来,笔者认为,江西书院的这种山水文化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载寓着“隐逸”文化《左传·襄公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书院】江西叠山书院:格局独特,地势绝佳(下)

【书院】江西叠山书院:格局独特,地势绝佳(下)展开全文既然朱子之学如此博大精深,那么其他家所写注释之文是否也应当学习呢?本条则中认为没这样的必要:“至于诸家经解,皆是发明朱子微意,若信之而近于执与弃之而伤于固,亦非善读书者。
诸生果能遵守朱注,讲求有得,不妨博观而约取之,自然更有会心处也。
”有以上所列条规可见,进入清代后,叠山书院主要以程朱观念为主体教学思想,故王立斌在其专著中写道:“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陈元麟不赞成考据之学,竭力奉承程朱之学,刊印程朱理学书籍五十余种,亲自纂辑《叠山书院章程》,计五章四十二条,养正诸生。
”由这段话也可知,叠山书院曾有大量的刻书之举,王立斌在专著中详列出了“叠山书院辑刻的朱子丛书及其他各类图书”,其中有黄大昌、王迂编撰的《经说》三十卷、元黄瑞节所辑《朱子成书》十卷、清康熙间叠山书院所刻《太极图解》一卷、《通书解》一卷、《西铭解》一卷,这三部书合称为“朱子三书”。
而对于该院刻的谢枋得著作,王立斌在专著中有如下列举:《书传注疏》,谢枋得著。
《大学衍义辑要》二本,《大学衍义补要》六本,共计一套。
《诗传注疏》,谢枋得著。
《孝经注解》一部,全一本。
《易传注疏》,谢枋得著。
《小学纂注》一部,全四本。
《易说》,谢枋得著。
《近思录集解》一部,全四本。
《十三卦启蒙》,谢枋得著。
《四礼初稿》一部,全二本。
《十三卦取象》,谢枋得著《四礼翼》一部,全一本。
《碧湖杂志》,谢枋得著。
《吕子节录》一部,全四本。
《翰苑新书》,谢枋得著。
《养正遗规》一部,全一本。
《檀弓解》二卷,谢枋得著。
《上谕四部》每部二十四本。
《秘笈新书》,谢枋得著。
《钦定书经二函》共二十四本。
《文章规范》,谢枋得著。
《钦定诗经二函》共二十四本。
《叠山集》五卷,谢枋得著。
《钦定性理一函》共五本。
《叠山文集》十六卷,谢枋得著。
上谕三纸。
《注解四书》,谢枋得著。
上谕二本。
《叠山先生外集》,谢枋得著。
《文武外官相见议注》一本。
论书院遗址的学校教育功能——以江西部分书院为例

论书院遗址的学校教育功能——以江西部分书院为例胡青;张永丽;卢晓静【摘要】书院遗址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宝贵遗产,文章在调研江西省部分书院遗址现状的基础上,将书院遗址大致分为保护完好者、在现代学校或附近有一定建筑遗存者、散见于古代村落者、曾在遗址上建立现代学校但已被彻底拆除者、只知其名难觅其址者等五类。
文章认为书院遗址有着与当代教育交融、见证教育人物活动和承载厚重历史信息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其文化遗产保护、学校德育、校史教育、校园景观和进行学术研究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功能。
%Th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sites are valuable sites of modern school educ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of some academies of classical learning sites in Jiangxi province,this paper divided th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sites into five parts: the well protected;the buildings remaining in modern school or somewhere around school;those scattering throughout ancient villages;those once becoming modern school but now having been completely demolished;those only known by their names but people can't find their sites.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sites have the features of blending with modern education,viewing the activities of educational figures and carrying heavy historical information,so we should bring into full paly of the feature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school moral education,school historyeducation,campus landscape,and conduct academic research and characteristic school building of the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sites【期刊名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4页(P175-178)【关键词】书院遗址;学校教育功能;江西【作者】胡青;张永丽;卢晓静【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99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朵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学】Museology1 江西古代书院发展概述书院是中国古代除国家正规教育系统之外的一种教育机构,是中国古代私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对于书院的概念,有学者认为“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来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1],有学者认为“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私家办学组织”[2],还有学者认为“书院是新生于唐代的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3]。
不论如何,可以看出,书院一经产生就成为与官学平行的私学独特教育发展形式[4]。
书院之名起源于唐代,“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5]。
可见,当时兴建的书院只是用做修书、藏书之地,为官家所用。
从孔子开私学之风,其弟子澹台灭明游学南昌、结草为堂授徒讲学,江西地区的尚学之风已崭露头角。
在唐代江西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桂岩书院,唐末更是出现了颇负盛名的东佳书堂。
有学者据史料统计了唐五代时期的江西书院,共有13所[6]。
据《中国书院史》中的统计,唐五代时期全国共有书院83所,而江西就占有13所,且其中几所在书院史上还有着重要地位,如桂岩书院和东佳书院。
北宋时全国新建书院约140所,江西就占了40所[7]。
到了南宋,由于理学成为正统,江西又为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地,本地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达到高峰。
关于两宋时期江西新建的书院总量,有学者做了详细考证,认为一共新建222所[8]。
作为江西书院史上的发展期,宋代江西书院不仅量多且质优,出现了宋代江西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和象山书院。
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王朝,大多数汉人士子深感亡国之痛和屈辱,他们隐居山林大办书院,以此希望通过传播正统的汉家文化与程朱理学进行文化反攻,加上元朝统治者当政后对汉人采取了怀柔政策——保护承认前代书院并鼓励创办新书院,使有元一代全国书院的数量快速增加。
据李国钧《中国书院史》中的统计,在元朝统治的短短的97年内,在全国共有296所书院,江西就占了95所,位据全国各行省第一。
书院发展到明代已是历经了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数量、质量、规模方面还是人员方面都是十分成熟的。
有学者曾统计:明代一共新建2122所书院,其中江西就有322所,位居全国第一;明代一共重建重修223所书院,其中江西有57所,也位居全国第一[9]。
进入清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科举制度的成熟,书院在全国已完成普及。
有学者统计:清代共新建书院1900余所,加上重修重建的书院一共达到了3847所,而此时的江西仍以991所位居全国书院之首[10]。
从以上发展概况来看,书院从刚开始发展一直到辉煌期,江西书院总处于全国领先的状态,它不仅反映了江西地区重文重教的良好风气,更是全国书院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缩影。
江西古代书院既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传承,那它经历千年的文化就应该被现代世人所熟知和运用。
对于博物馆来说,宣传和展示好书院文化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因为这是无形文物与丰富内容的结合,是不可移动文物与有限展示空间的结合,江西的博物论江西古代书院文化及其在博物馆中的运用樊文杰 李文瑾 丁航(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南昌…330025)摘 要: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场所,它作为传统教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而江西自唐代以来,书院发展迅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是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沃土之一。
江西古代书院的发展可以作为全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各朝各代书院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培养方式甚至是书院的建筑文化都是现代学校可以借鉴的,是我们宝贵的传统教育文化的延续。
对于江西来说,古代书院文化更是江西省的四大文化特色之一,与青铜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并列。
因此,将江西古代书院的文物特性及文化内涵在博物馆这个公众展示区发挥、运用出来,也成为博物馆人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江西;古代书院;博物馆;文化作者简介:樊文杰(1984—),女,文博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教育。
李文瑾(1985—),女,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展览设计和文创设计。
丁航(1985—),女,文博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信息化。
116Vol.138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馆应该把书院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2 江西古代书院文化内涵在博物馆中的发挥江西古代书院文化的发扬和传播,不是单纯指书院本身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去宣传其文化意义,而是指从书院内在真实的文化内涵去宣传。
这里,笔者总结了江西古代书院的几点文化内涵。
2.1 名人文化江西自古以来就素有“人杰地灵”之称,名人大家荟萃,因此江西古代书院文化首先要宣扬的便是名人文化。
自唐代开始,江西书院就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许多名人创办了书院,从书院里又走出来许多的名人,这些人不论是创办者、讲学者还是学子,他们共同创造了江西书院的辉煌历史。
以宋代江西书院为例,白鹿洞书院是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此书院有关的名人一是白鹿洞书院的开创者——李渤,二是将白鹿洞书院列入四大书院之中的吕祖谦,最后便是真正将白鹿洞书院发扬光大并成为后世效仿典范的朱熹。
又如:江西白鹭洲书院的创办者——江万里是当时南宋末年的文坛领袖,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宋代江西濂溪书院的创办者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鹅湖书院的创办和朱熹、陆九渊、吕祖谦三人的鹅湖之会分不开;象山书院的创办者是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秀溪书院的创办者是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者——乐史;江西临川兴鲁书院的创办者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曾巩;上饶、铅山的稼轩书院的创办者是著名的辛弃疾。
单是宋代,江西许多书院的创办者都是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人,更不用说其他时期江西书院与名人的渊源了。
此外,由于江西自古以来就重视文化,古书院就成了培养江西文人的重要场所,从书院里走出来的名人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人是从白鹭洲书院走出来的;北宋初年胡仲尧创办的华林书院为宋代培养了大批人才,中进士者光胡氏一族就有13人,宋代华林书院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尚书、宰相、翰林学士者不乏其人,宋真宗曾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
他族未闻有,联今止见胡。
”[11]明清时期,书院更是与科举直接挂钩,从书院里走出来的文人、高官更是不胜枚举。
如江西乐安都御使谢绶的父亲所重修的龙冈书院,从这里走来的学子大都能取得科举功名,成为朝廷官员,明代思想家陈献章曾评价:“谢氏之先以儒起家,传数世,至公父子兄弟,皆能以文章取科举,出为当世之用,肩摩踵接,盛于一门,其得于龙冈者,不亦多乎!”[12]名人效应是在宣传江西古代书院文化中最粗浅、最直接的一层,但名人效应不仅仅是让这些古朴的书院不再是一座座冰冷的建筑,更是让书院成为充满活力和人文内涵的精神天堂。
这个精神天堂是书院文化的本质,其内涵就是由名人带来的书院的教育文化。
2.2 教育文化书院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不分可,教育是关系一所书院是否能承办下去的基础,也是书院的灵魂所在。
每所书院由于创办者不同,教育的思维也不同,都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宗旨。
这就意味着每所书院所传承下来的教育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也意味着教育文化是书院文化中最有深意的内涵,是最值得学习和思考的部分。
这仅从几所书院的院规、教规或学规中便可探知一二:首先以江州东佳书院为例,从中国书院史的角度来看,它是最早具备学田、最早有教规的私人书院。
它的创办本是出于对族人的教育,分有初级的书屋和高级的书堂。
书院的管理极严格,哪怕是对书籍的管理,也是从学子中立一人,出入须令照管,不得遗失。
在《义门陈氏推广家法》里规定:“男司耕读,女司纺织。
子孙于蒙养时,先当择师,稍长,令从各师习圣贤书,教给礼义,不可读杂学及学刁滑词讼之事,以乖行谊心术;亦不可学无诬罔淫邪之说。
如果资性刚敏,人物清醇者,严教举业,期正道以取青紫。
中人以下,亦教之知理明义,使其弃凶狠骄惰之习,以承家教。
”[13]这个家法相当于教规的一部分,它明确提出对子弟的教育是依其资质、因材施教,就是再不济也要知理明义,做个起码像样的人。
东佳书院严格的教育、严谨的学风使其名气渐长,其高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深刻的教育内涵让书院得到了极致发展。
南宋淳熙年间,朱熹知南康军时,修复光大了白鹿洞书院,不仅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就学,也引来了不少儒学大家来此讲学。
朱熹本人也自兼院长,亲任导师执教讲学。
在这期间最重要的便是他亲自为书院制定了院规制度——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因此成为后世书院效仿的典范。
这个院规将朱熹的儒家教育思想“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套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成为书院教育的模板,更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来书院办学的基本样式,也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明确的教育规章制度和实际教学措施[14]。
明代江西奉新罗氏家族的梧桐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理学色彩的书院,以理学为讲授的基本内容,并且有着完整的规范条例。
这个书院的学规不仅规定了每天在什么时辰做些什么,以此来体现书院学生修身、治学、接物等的1172018.08(上)【博物馆学】Museology基本准则,还制定了一些杂规,如延师规、读书规、奖学规等,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为[15]。
这些学规除体现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学时间、书院纪律外,还从杂规上体现了对学子平时生活、做人道德方面的培养,使学子们在平时的学习、做人方面有规可守、有规可循。
因此,明代梧桐书院以其义理之学、良好的学风、严明的纪律,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科举人才。
2.3 建筑文化中国的古建筑既有宏伟的皇家宫殿,也有精细的江南园林。
书院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小众,不管其选址布局、内部空间设计还是院内装饰,都是十分用心、独特的。
因此,古书院的建筑文化也是值得研究的,其深层的文化寓意也是值得宣传的。
古书院的建筑文化一般从书院的选址布局、内部功能设计、装饰三个方面来看。
书院作为教化民众的地方,其建筑的选址布局很受创办者的重视,而自宋始,大部分古书院都选在风景秀美、环境清静、依山傍水之地[16]。
首先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环境以安静为主,能在天然的环境中修养身心、陶冶情操是最好不过的了。
其次,书院的创办人多为大儒,他们深受佛教和理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依山水而建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符合本心甚至是能帮助本心发展的良好场所。
最后则是与中国传统的风水学相关了,把书院建在他们认为的风水宝地,就可以让天地之精华培育出众多英杰人物了。
而江西的地理环境正好符合这样的选址,它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众多,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因此江西的古书院一般都选在背山临水或群山环绕或湖泊围绕之地,如著名的有九江的白鹿洞书院、余干的东山书院、弋阳的叠山书院、上饶的信江书院、吉安的白鹭洲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