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课外阅读e Word 97-2003 文档
高考文学类文本《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呼兰河传萧红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
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家里跑。
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皱了一堆的褶。
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你吃饭了吗?”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
别人看了都说:“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莱,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非常好看。
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画画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
”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
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也不好意思了。
(完整word版)《呼兰河传》导读、练习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一、萧红与《呼兰河传》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并在称赞萧红的创作,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
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呼兰河传》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
作品不着力塑造“典型”的人物,也不刻意丰满故事的情节,而从叙述的结构章法上突破传统、另辟蹊径,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萧红创作的颠峰之作.二、作品导读(一)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其中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呼兰河传》阅读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洁净得似乎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很多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似乎是说它们虽然勇猛,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处处的乱爬,但究竟它们也怀着恐惊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暖和了。
于是它们向前进展的速率更快了,似乎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由于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神,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今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
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今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
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似乎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
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
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
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
呼兰河传阅读题答案.doc

呼兰河传阅读题答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她病逝前一年即1942年12月写于香港的一部自传性回忆录长篇小说,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呼兰河传》阅读原文: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
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正在讲着诗,我家的老厨子就起来了。
他咳嗽着,听得出来,他担着水桶到井边去挑水去了。
井口离得我家的住房很远,他摇着井绳哗拉拉地响,日里是听不见的,可是在清晨,就听得分外地清明。
老厨子挑完了水,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听得见老厨子刷锅的声音刷拉拉地响。
老厨子刷完了锅,烧了一锅洗脸水了,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我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
祖父说:"起来吧。
""再念一首。
"祖父说:"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
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
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
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祖父,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
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
祖父说骑不得。
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架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的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小学课外阅读《呼兰河传》(全)

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 •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 《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 散文:《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 《在东
京》 《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 战士》 《饿》《回忆鲁迅先生》 《桥》
“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 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且 是多么讨厌啊,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 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 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 性……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 会掉下来。” ——萧红
呼 兰 河 传 民国四大才女
之一
萧 红
民国四大才女
萧红 张乃莹
吕碧城 庐隐
石评梅 石汝壁
张爱玲 张煐
呼兰简介
呼兰县,旧县名。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 畔,属哈尔滨市。呼兰县已经撤县划区,为呼兰 区。1990年人口64.9万。汉族为主,有满、回、 朝鲜、蒙古、达斡尔、锡伯、壮、鄂温克、赫哲 等15个少数民族。面积2612平方千米。呼兰之名 源于满语“忽剌温”,意为呼持河。
•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 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 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写了整个小城的 人情风俗。
•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 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 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 魂的别传。
关于评述:
• 《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 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 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 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 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 的生命体验。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与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与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3 题。
( 20 分)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
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
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
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
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
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 (回忆式)”(自传性)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她原名叫(张廼莹)。
2.我们本学期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跳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等。
4.(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都是为(鬼)而做的,只有(跳秧歌)是为(活人)而预备的。
5.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充满危险的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过(马)、(猪)。
6.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7.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8.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被婆婆通过(跳大神)、(用热水洗澡)等方式,一步步将她折磨而死,充分表现人们的(愚昧无知)、(自私自利),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作了深刻的批判。
13.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4.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5.(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6.《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7.《呼兰河传》中讲述了一个和鲁迅小说《阿Q正传》性格类似的古怪人物,他是(有二伯)。
18.有二伯常(偷家里东西去卖)、(和老厨子争吵)等事件,表现了他(病态的心理)和(扭曲的性格)。
《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测试题【附答案】1.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 )写的。
A、呼兰河B、香港【正确答案】C、台湾2. 跳秧歌是在每年的()。
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正确答案】3. “我”是母亲的第()个孩子。
A、一【正确答案】B、二C、三4. 农业学校设在()里。
A、祖师庙B、龙王庙【正确答案】C、娘娘庙5. 下列哪个人物不是《呼兰河传》里面的()。
A、祖父B、冯歪嘴子C、张寡妇【正确答案】6. 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男人【正确答案】B、女人C、男人、女人都行7. 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
A、男子B、女子【正确答案】C、天王D、妖魔8. 祖母喜欢养(),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正确答案】B、牛C、猪D、马9. 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
A、桃树B、梨树C、李子树【正确答案】10. 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
A、字画B、挂钟【正确答案】C、匾11.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B、小孩儿C、外国人【正确答案】12. 祖母喜欢吃()的饺子。
A、青菜馅B、韭菜馅【正确答案】C、芹菜馅13. 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
A、毛猴子【正确答案】B、小兔子C、小乌龟14. 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正确答案】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5.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她是()。
A、妈妈B、二姑母C、团圆媳妇【正确答案】16. 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
A、木耳B、蘑菇【正确答案】17. 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
A、炖【正确答案】B、炒C、煮18. 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40 分)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
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 B、二 C、三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D、妖魔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 B、梨树C、李子树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 B、小孩儿 C、外国人12、(B)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 B、储藏室 C、正房13、我的祖母有(A)个女儿。
A、三 B、四 C、二14、我一生下来,(B)给了我无限的爱。
A、爸爸 B、妈妈 C、祖父 D、祖母15、祖母喜欢吃(B)的饺子。
A、青菜馅 B、韭菜馅 C、芹菜馅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
A、毛猴子 B、小兔子 C、小乌龟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B)去报过庙。
A、娘娘庙 B、龙王庙18、下面属于萧红的作品是( A.《呼兰河传》 B.《生死场》 C.《初吻》 D.《小城三月》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A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她是(C)。
A、妈妈 B、二姑母 C、团圆媳妇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
A、木耳 B、蘑菇 C、青草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A)。
A、炖 B、炒 C、煮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A)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
A、铜板B、馒头C、粉条23、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B)。
A、拉磨的 B、漏粉的 C、养猪的24、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C)。
A、打着梆子 B、看戏 C、跳大神25、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B)吃。
A、草莓 B、天星星 C、野果26、小团圆媳妇是一个(C)的姑娘。
A、十八岁 B、二十岁 C、十二岁27、西院的(A)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
A、杨老太太 B、周三奶奶 C、大孙子媳妇28、老胡家又来个(B)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 B、抽帖儿 C、胡仙29、抽帖儿的是一位(A)。
A、道人 B、郎中 C、和尚30、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他是(C)。
A、冯歪嘴子B、磨坊掌柜C、有二伯三、判断题。
1、二姑母的儿子小名叫“小兰”。
(√)2、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
(√)3、人们都是先到娘娘庙去,打过钟,磕过头,才上老爷庙去。
(×)4、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5、县官下令,初一十五,一律把庙门锁起来,不准闲人进去。
(×)6、娘娘庙的泥像以女子为多。
(√)7、娘娘庙的门口。
卖泥人的特别多。
(×)8、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
(√)9、小团圆媳妇不是萧红小说中的人物。
(×)10、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1、《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2、《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
(×)13、《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14、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15、“我”家后花园的樱桃树年年结樱桃。
(×)16、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全凭口头传诵。
(√)17、萧红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去世了。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两天。
(×)19、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 岁的姑娘。
(√)20、老胡家又来个跳大神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21、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草莓吃。
(×)22、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蘑菇。
(√)23、抽帖儿的是一位云游真人。
(√)24、有二伯有家眷。
(×)25、养猪的人家喜欢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
(√)26、赶车的那户人家跳大神是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
(×)27、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赶集”。
(×)2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和慈爱的父亲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29、被誉为“30 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30、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四、简答题。
1、小团圆媳妇最终因用滚烫的热水洗澡而死,你觉得究竟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人们的愚昧、麻木、残忍等)2 、文中“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3、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童年的“我”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
因为大花园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4、“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拟人意在说明花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都能与童年的“我”进行情感的交流。
)5、你喜欢文中的祖父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喜欢。
他是一位性格和蔼、待人非常亲切,勤劳慈爱的人)。
16.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概括“祖父”的形象特征。
(4分)17.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写到“荒凉”,请问是哪些原因使“我”感到荒凉?(5分)18.1946年小说《呼兰河传》出版,茅盾在序言中认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
请你结合文本具体谈谈萧红小说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参考答案:16.祖父的形象特征:从祖父反复念诗讲诗、掰苞米、放养鸡鸭等细节,可以看出祖父慈祥、耐心、细致、勤劳、从容等特点。
(评分标准:①祖父形象特征答出两点得2分,结合文本举例2分。
②如答“简朴、有文化、对‘我’宠爱”等的酌情给分。
)17.答案:(1)客观环境使她感到荒凉,(满院子蒿草,草丛中有虫子瞎闹。
破东西到处乱扔。
我家房子多,院子大,人少。
)(2)内心寂寞使她感到荒凉。
(背景参考:《呼兰河传》是作者在她病逝前一年即1942年12月写于香港的一部自传性回忆录长篇小说。
她以诗化的手法追忆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对人性及人类生存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令人惊叹的是,小说中童稚的视野、悲凉的境况和心灵的伤痛竟然和谐统一。
)18. 参考答案:(1)题材选取富有诗意:念诗,阳光,通红的高粱和金黄的谷粒,露水中的后园,墙外的叫卖声,都是富有诗意的意象题材;(2)主题发掘富有诗意:祖父对任性的孙女的娇宠和爱怜,传递出一种浓浓的富有诗意的亲情;(3)人物刻画富有诗意:慈爱的祖父,勤劳的厨子,任性的“我”,甚至隐身的小贩,似乎都游离于尘埃之外,生活在一种超凡脱俗的纯净世界中,很立体,有情感;(4)场景描写富有诗意:小说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里又有一种自然流畅、情景交融、素朴淡雅的诗意之美。
或:(5)原生态童年生活场景的刻画:赖床,学诗,吃饭,喂狗……(6)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描写:学诗,念诗(7)充满童稚情趣的俏皮情节:早餐(8)质朴直白、清新自然、明快鲜活的文字: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9)长短相近、结构相似、节奏明快、琅琅上口、韵律和谐、回环往复的句子:任举一二例(以上九点,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或三点以上得6分;每点是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