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域医学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及其QoS性能分析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之一就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成为了医疗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对普通民众的意义。
一、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是指将传感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和疾病进展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以及为医生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从而实现患者的远程医疗服务。
该系统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包括心率、呼吸等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传输到医院的服务器上,并存储在云端,可供临时或长期使用。
二、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首先,该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控,这样医生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也更加精准。
其次,该系统可以大大减轻医院的负担,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期间,可以避免患者频繁到医院就诊,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效率。
最后,该系统的应用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诊治方式,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对普通民众的意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为普通民众带来了重大的意义。
首先,该系统扩大了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方式,患者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获得更加便捷和及时的医疗服务,避免了患者频繁前往医院就诊的情况。
其次,该系统大大提高了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了解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最后,该系统的应用还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医疗行业的升级和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网络规划设计中的QoS策略与带宽控制(十)

在网络规划设计中,QoS (Quality of Service) 策略和带宽控制是两个关键概念。
QoS策略旨在优化网络性能,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质量。
带宽控制则是为了在网络拥堵情况下,保证网络的可用性和公平性。
首先,QoS策略是网络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中承载的数据量也在急速增加。
为了满足用户对网络带宽和延迟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网络规划设计需要考虑采用QoS策略来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
QoS策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流量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标记,确保关键应用如视频会议、云计算等具有高优先级,避免被其他非关键应用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占用大量带宽导致的延时增加。
通过实施QoS策略,网络规划设计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用户体验,提供稳定流畅的网络服务。
其次,带宽控制在网络规划设计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在现代网络中,流量突发性和多样性特点明显,很容易导致网络拥堵。
而网络拥堵会导致延迟增加、数据丢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带宽控制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确保网络在拥堵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带宽控制通过限制特定应用、用户或网络区域的带宽使用量,从而保证网络的可用性和公平性。
例如,可以给关键应用分配更多带宽,确保其稳定运行,而对于非关键应用,则可以限制其带宽使用,避免过度占用网络资源。
在QoS策略和带宽控制的实施过程中,网络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应用、用户和区域的需求差异。
不同类型的应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如实时应用对延迟和丢包率要求较高,而非实时应用则对带宽要求较高。
用户也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一些用户可能更注重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而另一些则更关注网络的延迟和带宽。
此外,不同区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资源分布也会对QoS策略和带宽控制产生影响。
网络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达到最佳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网络规划设计中的QoS策略和带宽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OPNET仿真平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基于OPNET仿真平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医疗、环保等诸多领域。
作为一种自组织、分布式的网络形态,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大量的节点收集、传输和处理环境信息,实现诸如监测、预警、控制等功能。
但与此同时,由于节点能量有限、无线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干扰等问题,必须研究和优化相关技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为了预先评估并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OPNET仿真平台已经被广泛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
OPNET仿真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仿真的工具,可以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路由协议、节点功耗等因素进行模拟,进而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对基于OPNET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展开探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耗优化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是关键因素之一,节点能耗的降低是实现WNS低功耗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此,研究者结合OPNET仿真平台,提出了一些能耗优化技术。
例如,基于链式网络拓扑的IDP算法,通过优化链式拓扑和节点配置方案等方式,实现对数据汇聚节点业务的管控和分配,从而减少节点的无效功耗,降低传输延时和控制开销。
此外,为降低路由协议及应用层协议的能耗,OPNET仿真平台结合网络适配层技术,并进行能耗的分析与计算,实现对路由协议及应用层协议的优化。
这种能耗优化技术特别适用于高负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能有效地降低节点能耗。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QoS优化技术为了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QoS保证,研究者通过OPNET仿真平台,提出了一些数据传输的QoS优化技术。
例如,针对WSN中数据包的可靠性和传输速度等问题,研究者通过设计基于混合网络拓扑的数据传输协议,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同时,在对WSN中数据传输的QoS优化工作中,服务质量的识别和提高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医疗监测系统是指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理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针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需求智能医疗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模块、中心监控平台和患者终端设备。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患者的生理参数数据,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心监控平台。
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传输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如Wi-Fi、蓝牙等。
中心监控平台接收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患者监测信息的展示和医疗决策支持。
患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接收监测数据,并提供相关提示和建议。
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理参数数据,如心率、血压、体温等;数据传输模块能够稳定、快速地传输采集到的数据;中心监控平台能够实时接收、处理和分析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提供实时监测信息和医疗决策支持;患者终端设备能够方便地接收和展示监测数据,并提供相关的提示和建议。
二、系统的技术实现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传感器是智能医疗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针对不同的生理参数,选择相应的传感器。
例如,心率可以使用心电传感器,血压可以使用血压传感器,体温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等。
在布置传感器时,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监测效果。
例如,心率的监测可以选择贴身佩戴的心电传感器,血压的监测可以选择手腕式或臂式血压传感器。
2.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传输采集到的数据。
可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
可以选择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协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需要考虑传输的稳定性和功耗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同时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
可以通过定期传输、数据压缩等方法来实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术语表术语表Adaptive 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APTEEN 自适应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SMA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DD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GEAR 地理和能量感知路由Geographic and Energy Routing LEACH 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CU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PEGASIS Po-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Information System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信息协商传感协议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Negotiation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EEN 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Network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应用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应用系统设计智能医疗应用系统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创新型医疗方案,它通过无线技术的应用,将传感器网络与医疗设备相结合,实现了对患者的远程监控和实时数据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组成部分以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智能医疗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与监测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
传感器网络是由多个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以无线与中心控制器通信,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感器节点可以部署在患者身上或者周围环境中,通过监测体征、身体状况等参数,实时获取患者的健康状态。
智能医疗应用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传感器节点、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处理与存储单元以及远程监控终端。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体温、血压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给数据处理与存储单元。
数据处理与存储单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远程监控终端,供医生或护士进行远程监控和诊断。
远程监控终端可以是电脑、平板或者手机等设备,医护人员通过该终端可以实时查看患者的数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医疗应用系统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控,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诊断和治疗措施。
这在急救和重症监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大大提高抢救生命的效率和成功率。
其次,智能医疗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监护,使得患者可以在家中或社区得到医疗保健,减轻对医院的压力。
此外,智能医疗应用系统还可以用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长期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智能医疗应用系统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和隐私安全方面的挑战。
首先,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
移动通信中的QoS解析

移动通信中的QoS解析移动通信中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是指在移动网络中对通信服务质量进行度量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QoS是移动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网络性能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中的QoS进行解析,包括QoS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以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 QoS的定义QoS是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对数据传输延迟、丢包率、带宽等参数进行度量和控制,来保证通信服务质量的一种机制。
它是指网络能够为特定的服务类型提供有限的资源,并满足一定的性能需求,如延迟、带宽、可靠性等。
2. QoS的分类Qo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差别化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和综合服务(Integrated Services)。
差别化服务是指通过对数据流进行分类、标记和排队,为不同的数据流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常用的差别化服务标记包括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 Point)和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综合服务是指为每一个数据流预留一定的资源,并通过嵌入式协议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实现对报文的优先级处理和拥塞控制。
3. QoS的度量方法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QoS度量方法有以下几种:数据传输延迟(Delay):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时间。
数据传输速率(Throughput):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指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占总发送数据包的比例。
抖动(Jitter):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变化量。
这些度量方法可以通过网络测量工具进行测试和分析,并用来评估和监控QoS的表现。
4. QoS的应用QoS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语音通信:通过提供低丢包率和低延迟的服务,保证方式通话的质量。
视频流媒体:通过提供足够的带宽和低延迟的服务,保证视频流的流畅播放。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设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监测系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设计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基于ZigBee 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由多个传感器、数据中心和用户终端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将数据发送给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存储传感器发送的数据。
用户终端可以从数据中心获取患者的生理数据,并提供相应的监测和分析功能。
在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设计中,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选择、ZigBee通信协议、数据传输和安全保障。
首先是传感器选择。
传感器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传感器应具备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传感器应具备低功耗和小尺寸的特点,以满足医疗监测系统对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要求。
其次是ZigBee通信协议。
ZigBee通信协议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协议,非常适合医疗监测系统的应用。
ZigBee通信协议具有自组网、低功耗、低复杂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通过ZigBee通信协议,传感器可以方便地与数据中心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监测。
最后是安全保障。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机制,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权限管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设计可以为医疗监测提供一种高效、低功耗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选择传感器、采用ZigBee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
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监测系统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东华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1620 2.东华大学 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620 3.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6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ized Textile & Fash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3.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E- mail: ysding@dhu.edu.cn
体域 MWSNs 的范围为人体区域, 是 MWSNs 的最基本组 成部分。体域 MWSNs 由部署在人体上的各种医学传感器节点 和中心节点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种人体生理信号, 并通过 短 距 离 无 线 射 频 发 送 到 中 心 节 点 。 中 心 节 点 处 理 、存 储 这 些 数 据, 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把数据传给相关医护人员工作站上进行 进一步处理诊断。网络一般采用星型拓扑, 数据流量大都为上 行, 即, 发送到中心节点。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在医疗 健 康 领 域 具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前 景 , 在 疾 病 监 护 、灾 害 中 伤 员 的 应 急 救 护 、远 程 医 疗 、家 庭 护 理 等 多 种 场 合 将 发 挥 重 要 的 作 用[1]。 尽管相关的无线医学监护设备已逐渐进入实用, 如无线心电图 机 EKGs[2]、血 氧 计 、血 压 仪 等 , 但 大 多 使 用 蓝 牙 、无 线 医 学 远 程 服 务 频 带 或 IEEE 802.11, 存 在 设 备 贵 、代 价 高 和 功 率 大 等 问 题[3]。 低 功 耗 的 芯 片 级 射 频 技 术 IEEE 802.15.4 无 线 个 域 网[4] (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WPAN) 标 准 可 以 有 效 解 决 上述问题, 为建立人体区域的可穿戴的医学传感器网络提供无 线传输平台。
作者简介: 吴怡之( 1969- ) , 女, 讲师, 博士研究生, 从事可穿戴系统、信息融合与智能计算等研究; 丁永生( 1967- ) , 男, 博士, 教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从 事智能系统、网络智能、DNA 计算、人工免疫系统、生物网络结构、数字化纺织服装等研究。
吴怡之, 丁Co永mp生ut,e许r E红n安gin,e等eri:n体g 域an医d 学Ap传pl感ica器tio网ns络计的算设机计工及程其与Q应oS用性能分析
WU Yi- zhi, DING Yong- sheng, XU Hong- an, et al.Design and QoS study of body ar ea medical wir eless sensor networ ks. Computer Engineer ing and Applications, 2007, 43( 14) : 124- 126.
2.2 星型医学传感器网络
一 般 情 况 下 , MWSNs 按 照 其 范 围 可 以 分 为 三 层 , 体 域 MWSNs、局域 MWSNs 和广域 MWSNs, 如图 1 所示。
可穿戴性能。其网络传输特点总结如下。 ( 1) 数据传输速率要求: 用于医学检测的传感器种类繁多,
数据采集频率从不到 1 Hz 到几千 Hz 变化范围很广。人体温度 可以若 干 分 钟 检 测 一 次 , 心 电 图 采 集 频 率 一 般 为 200 Hz, 而 用 于癫痫病监测或康复治疗的脑电或肌电信号采集频率可达 1 000 Hz、2 000 Hz。另一方面, 不同的医学应用, 如慢性疾病的 长 期 监 护 和 术 后 病 人 护 理 、急 救 , 对 各 种 医 学 检 测 所 需 的 数 据 采 集 间 隔 、分 辨 率 都 有 很 大 不 同 。
IEEE 802.15.4 支持两种拓扑结构: 星型和对等网络。适用 于医学传感器网络的星型拓扑网络由一个网络协调器和若干 设备组成, 并有两种通信方式: 信标方式和非信标方式。信标方 式 的 优 点 是 网 络 协 调 者 可 以 在 需 要 的 时 候 任 意 和 节 点 通 信 。在 信标方式下, 通信被网络协调器控制, 网络协调器定时广播信 标, 通过接收信标, 设备在启动时加入到网络, 并在传输中进行 同步。IEEE 802.15.4 使用两种信道 接 入 机 制 , 即 无 时 隙 CS- MA /CA 和时隙 CSMA /CA。无信标的网络使用前者, 每次设备 欲发送数据, 都先等待一个随机的退避期, 之后如果发现信道 空闲, 则发送数据, 否则, 再经过一个退避期后继续尝试。信标 使能的网络使用后者, 退避时隙与信标的开始对齐。每次设备 发送数据, 首先定位下一时隙的开始, 等待随机个数的退避时 隙后, 信道忙则继续退避, 否则发送数据。
( 2) 可靠性要求: 用于医学诊疗及监护的数据信息事关病 人生命健康其数据的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 体 域 MWSNs 需 要 按 照 特 定 应 用 的 需 求 保 证 数 据 的 可 达 性 。用 于 病 人 连 续 监 护 的 数 据 允许一定的丢失, 不会对病情的判断造成很大影响, 但绝对不 可超过一定范围, 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2007, 43( 14) 125
的范围内传输数据。该协议详细规范了物理层( PHY: Physical Layer) 与 媒 体 接 入 层 (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sub lay- er) , 具有如下优点: 方便的设备入网、超低功耗、简单灵 活 的 协 议 栈 和 较 高 的 可 靠 性 等 , 使 得 该 协 议 在 WSNs 中 受 到 普 遍 重 视。该协议的 2.4 GHz 频带包括 16 个信道, 每个信道的速率都 为 250 kbps, 较适合医学传感器网络数据传送速率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面向病人医学数据采集传输的体域医学无 线传感器网络( Medic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WSNs) , 在 人体范围内, 通过简单的低功耗射频技术传输各种医学传感器
数据。目前, MWSNs 的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多, 但在我国开展 不多。传感器网络在医学上的应用目前大多在体域 MWSNs 的 范 畴 , 例 如 可 穿 戴 医 学 传 感 器[5-7], 医 院 或 居 家 常 活 动 状 态 下 的 病 人 监 护 [8]。
( 3) 传输延迟要求: 与数据的可靠性要求相似, 一般的医学 监护允许信号传输带有一定的延时但需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 内, 否则同样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可以称其数据为软实时数据。 传输延迟一般要求在几百毫秒以内。
( 4) 移 动 性 要 求 : 在 局 域 MWSNs 和 广 域 MWSNs 中 , 节 点 带有很大的移动性。而 在 体 域 MWSNs 中 , 节 点 一 般 通 过 服 装 或其他佩戴物部署在人体各个医学检查部位上, 忽略由于人体 活动带来的衣物与人体间相对位置的微小改变, 几乎不需考虑 节点的移动性。
2 基于 IEEE 802.15.4 的星型医学传感器网络 2.1 IEEE802.15.4 协议
IEEE802.15.4 支 持 低 功 耗 设 备 以 较 低 的 速 率 在 0 m- 10 m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the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 Foundation from MOE of China under Grant No.NCET- 04- 415) ; 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 No.061307041) 。
( 5) 功耗要求: 功耗在很多 WSNs 中, 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 问 题 。 由 于 人 体 的 移 动 性 , 体 域 MWSNs 节 点 只 能 采 用 电 池 供电。
综 上 所 述 , 不 同 的 应 用 和 信 号 性 质 , 对 MWSNs 传 输 速 率 以及对实时性和可达性等性能方面的要求都存在较大的变化 范围, 但 MWSNs 由于其治病 救 人 的 需要深入研究其网络性能, 以便保障系统各项性能。同 时也需考虑尽量降低系统功耗, 提高其实用性。
摘 要: 提出医学无线传感器网络( MWSNs) 的三层体系结构, 并重点分析体域医学传感器网络的组成结构和网络传输需求。设计 了基于 IEEE 802.15.4 无 线 个 域 网 协 议 的 体 域 医 学 传 感 器 网 络 ( BA- MWSN) , 其 拓 扑 结 构 采 用 星 型 , MAC 采 用 时 隙 CSMA /CA 机 制。通过网络仿真评估了该 BA- MWSN 的 QoS 性能, 分析表明: 该网 络 能 满 足 体 域 MWSNs 的 网 络 传 输 要 求 ; 设 置 合 理 的 节 点 数 量 、网 络 负 载 和 使 用 长 帧 可 以 获 得 较 高 的 网 络 利 用 率 和 可 靠 性 。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IEEE 802.15.4; 体域网络; QoS 文章编号: 1002- 8331( 2007) 14- 0124- 0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