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高效整合
专题一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及地位和影响1.思想成就 (1)“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 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 会人际关系。 (3)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 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 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不同点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 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 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 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③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 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 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 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 柏拉图宽泛得多
3.地位和影响 (1)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孔子是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 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 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 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 史名人之一。
专题二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 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相同点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 教学。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 步改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新人教选修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课件 新人教选修4

2.评价 (1)学识渊博,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精神发展到 顶峰,总结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的最高成就,为现代许多 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其批判和发展的精神,使其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 人的成就。 (3)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到更高水 平。 (4)其基本哲学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 (5)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其著作中时时体现出这一阶级 的思想局限性。
国 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 损益,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2)对世界 ①18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成为许多国家传 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18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借鉴和鼓舞。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不仅研究政治,还非常 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2.评价 (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雅典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 人们的尊敬。 (2)虽然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其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 1.相同点 (1)时代大体相同,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流的地位。 (2)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当时当 地公认的优秀文化成果,大体上都是集哲学、政论、伦理、道 德于一体的著作。 (3)二者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是著名的教育家。均主张因材 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4)都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
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
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第(1)问要注意从教育实践和教育 思想两个大的方面来回答。第(2)问要注意两则材料都用阶级分析法,只是 侧重点有所不同。第(3)问要结合前两问来说明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标准, 要坚持重点论、两点论的统一。 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 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新人教版选修4一、孔子1、孔子的平生:(1)自学礼乐: 15 岁时发奋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状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2)从政失败: 50 岁时第一次获取发挥政治志向的时机,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医生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漫游列国: 55 岁时,孔子漫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用。

(4)献身文教: 68 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特意从事教育。

2、孔子生活在一个如何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 (1) 春秋社会大改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医生兴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制次序遇到冲击,“礼崩乐坏” (2) “周礼尽在鲁”影响: 1、提出“克己复礼”,保护旧的礼乐制度 2 、孔子提出“仁”(中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样思想、原则加以调解,使之相互增补,相互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创始个人办学的先河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论?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 A 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可以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主张恢复周代的等级名分制度,本质上是力争保护奴隶制度。

表现了孔子思想守旧的一面。

(2)中心:仁。

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睦社会人际关系,必定程度上反应了对人的重视,拥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围的“仁”和政治范围的“礼”联合在一同,主张办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利处,将各样思想、原则加以调解,使之相互增补,相互限制。

B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渐改进。

C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场面。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 先哲单元课件 (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 先哲单元课件 (共13张PPT)
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 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3分)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 会秩序的基础。要使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 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 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2、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
3、主要内容:
1)礼:克己复礼 2)仁:处理人际关系。 3)德: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4)中庸:协调“礼”与“仁”关系,“和而不同”“过
犹不及”
(二)孔子与教育
1、办学形式: 私学----打破改贵族垄断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 “成人” ;“君子”;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5、教学内容: 六经、“政事”、治国的本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一种 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属于 人生哲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2、《理想国》(如何构建和谐的国家?) A、观点:
①理想国家是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组成,他 们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 国家统治者: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的哲学王
B、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 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高中历史同步课件 单元小结《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同步课件 单元小结《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人教版选修4)

3.亚里士多德 与柏拉图一样,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
(2)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 (3)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备受推崇。 (4)在政治学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 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5)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
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认识论是一体的。孔子的 “中庸”思想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答案] A
二、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贡献 1.孔子 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 (1)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儒学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 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个人的 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 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 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祥和,人 际关系密切。
方法,将三位先哲的主要活动和思想进行比较,探讨中
西方思想的异同,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 多元性。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 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
第 二 单 元
单 元 小 结 与 测 评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例析 单元质量检测
[主旨概括]在人类历史的 长河中,先后诞生了许多 伟大的思想家。本单元讲 述的三位先哲——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渊 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泽 被后世,对人类文明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课件(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课件(人民版选修4)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允执其 中”
2。 “中庸之道”的应用?
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 义利:见利思义。 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个人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思考感悟:
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 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主张恢复周 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 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 形式,以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3)孔子又提出中庸的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 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 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推 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 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 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钱穆
思考讨论: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开我们已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 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 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会发 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 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承前启后 ——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 后复习30分钟。




西









西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 春秋时期的社会
境 日益暴露
变革
思 想
理念论、理想 国、哲学王、 强调法治
批学“中判、庸理法之念治道论优,于”逻人辑治、“庸之仁”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同之处及其 哲学意义
1.相同之处 他们三人的哲学思想都注重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突出人文 主义精神。 2.哲学意义 (1)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 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复习课件4(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复习课件4(人教版选修4)
• 亚:这的确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而后的两千五百年里,以法治国的 西方也的确扮演了不少罪恶的角色啊。但是,在你创造的思想主导之下 的中国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
• 孔:哈哈。亚小子,不要看你现在挂着西方先哲的头衔,想当年,你怕 雅典人再次冒犯哲学,你逃离了雅典,一年后就搬到天国里住了。
• 亚:嘿嘿,孔老头,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啊,在人间郁郁不得志。最后还 不是把杏坛挪到这里来了。
• 孔:亚小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您这位西方 先哲!在中国,先“家”后“国”,统治者是用“仁”和 “礼”来治理国家。
• 亚:何谓“仁”?何谓“礼”? • 孔:…… • 亚:你认为要让大家和睦相处,治国的关键在哪里呢? • 孔:统治者应走中庸之道,……。统治者能坚守这种美德,
理想的国家就诞生了。
不同:1)亚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 思考。
2)亚认为“中道”核心是一种美德;孔子认为“中 道”的核心是“仁”,强调的是一个“度”——过 犹不及
三、升级能力:
• 材料一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建立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的社会秩序他的 思想的核心是“仁”,希望统治者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籍贯___山__东__曲__阜__
隶属派别__儒__家____
个人理想__传__承__礼__乐__文__化__为__己__任________________
主要思想___礼__、__仁__、__中__庸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儒__士___教__师___公__务__员___作__家______________
1、孔子生平----苦乐交错礼乐路
年龄 阶段
主要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1

西




2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 春秋时期的社会
境 日益暴露
变革
思 想
理念论、理想 国、哲学王、 强调法治
批学“中判、庸理法之念治道论优”,于逻人辑治、“道仁”“礼”、中庸之
建立阿卡德米 建立吕克昂学园, 兴办私学,收徒讲
1.相同之处 他们三人的哲学思想都注重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突出人文 主义精神。 2.哲学意义 (1)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 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5
(2)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上建立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一人, 他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提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物质世界 是虚幻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3)亚里士多德是集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创立了逻辑 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6
教 学园,非常重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学,提出“有教无
育 视自然科学 形成“逍遥
类”“因材施教”的
知识
学派”
教育思想
3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 《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 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 流,影响至 亚洲、世界
4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同之处及其 哲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