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重点中学201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有答案,高中语文)

江苏省重点中学2014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ï)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â)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î)度.德量力(duï)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 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 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 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_ 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B.。
;。
——C.:;?——D.。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5月8日是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面对这个特殊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为2014年南京青奥倒计时百日写一则“青奥寄语”。
语文-淮阴市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媲.美/譬.喻噱.头/穴.位横.财/蛮横.贩.卖/皈.依B.虐.待/戏谑.侵.略/亲.家铁锹./悄.悄赡.养/瞻.仰C.裙裾./拮据.峥.嵘/诤.言聒.噪/恬.淡着.装/着.落D.雾霾./媒.介盘桓./亘.古模.样/模.仿悲恸./恫.吓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
A.不约而同按部就班一以贯之B.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水到渠成C.不谋而合人云亦云水到渠成D.不约而同人云亦云一以贯之【解析】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而形成的。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一九四二》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关系混乱。
六、看多义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就出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和用法具有多义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字。
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参考译文: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
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
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
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
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
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
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
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
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
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
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
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
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
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
淮阴中学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4

淮阴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诞诘屈聱牙封禅.(shàn)风驰电掣.(chè)B.慰籍殚精竭虑款识.(shì) 缠绵悱.恻(fěi)C.濒临再接再励笑靥.(yè)物阜.(bù)民丰D.熨帖耳濡目染骸.(hái)骨量.(liánɡ)体裁衣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
B.近年来,我国“十面霾伏”现象日趋增多且加重,美国卫星拍摄的雾霾图,给我们敲响警钟,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
C.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D.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4分)多家支付公司对外证实,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支付司前日召集10余家主要的个人网络支付公司和若干银行,重申停止对比特币的取现业务。
到昨天为止,已经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多家支付公司表示停止相关业务。
消息一出,比特币比上周下挫20%多。
没有了支付公司的清算托管服务,比特币在中国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淮阴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媲美/譬喻噱头/穴位横财/蛮横贩卖/皈依B.虐待/戏谑侵略/亲家铁锹/悄悄赡养/瞻仰C.裙裾/拮据峥嵘/诤言聒噪/恬淡着装/着落D.雾霾/媒介盘桓/亘古模样/模仿悲恸/恫吓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
A. 不约而同按部就班一以贯之B. 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水到渠成C. 不谋而合人云亦云水到渠成D. 不约而同人云亦云一以贯之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而形成的。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一九四二》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字。
(4分)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南京卷语文答案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一)(南京、盐城)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D(A项扺zhǐ。
B项拈niān。
C项皴cūn)2. B(A项不合逻辑,“增长至5.2%和4%”有误,可删去“至”。
C项搭配不当,“成交”与“增长”不能搭配,可改为“成交量”。
D项成分残缺,“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应去掉“并”然后在“因”前加“昆曲”)3. (示例)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4分。
符合下定义要求得1分;要点“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个人网络广播”各1分。
超过字数倒扣1分)4. (1) 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或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4分。
意思正确2分,语言平实2分)(2) 《朝花夕拾》(1分)5. A(喻:告诉)6. D(①写苏轼的身体状况。
③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
⑥写的是胡定之,与苏轼无关)7. C(“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8. (1) 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4分。
“一”、“为……所”、反问语气各1分,句意通顺1分)(2) (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
(3分。
“示”“胜绝”“娓娓焉来逼人”各1分)(3) (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
(3分。
“廪入”“少”“忧”各1分)9. (1) “冰壶”比喻美好品德、纯真友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
(2分。
每问1分)(2) 渲染了凄清、空寂的氛围。
写出了词人与朋友分别后孤寂失落、依依不舍之情。
(4分。
每问2分) (3) 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4分。
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10. (1) 浑欲不胜簪(2) 奈何取之尽锱铢(3) 君子不齿(4) 水落而石出者(5) 驾一叶之扁舟(6) 寻常巷陌(7) 大巧若拙(8) 失之东隅11. ①第一次,表达了傅玉涛对核桃的珍爱之情。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 文 Ⅰ 试 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朱光潜 ▲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A .不胜其烦 纯净 一视同仁B .不厌其烦 纯正 相提并论C .不厌其烦 纯净 相提并论D .不胜其烦 纯正 一视同仁 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潮长波平岸, ▲ 。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B.月辉洒长街C.莺啼花满枝D.草青风低树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 .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 .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江苏省淮阴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千叶草草江苏省淮阴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媲美/譬喻噱头/穴位横财/蛮横贩卖/皈依B.虐待/戏谑侵略/亲家铁锹/悄悄赡养/瞻仰C.裙裾/拮据峥嵘/诤言聒噪/恬淡着装/着落D.雾霾/媒介盘桓/亘古模样/模仿悲恸/恫吓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
A.不约而同按部就班一以贯之B.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水到渠成C.不谋而合人云亦云水到渠成D.不约而同人云亦云一以贯之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而形成的。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一九四二》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字。
(4分)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5、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39个字。
(4分)据《新闻晨报》报道,11月4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是有历史以来最多的一年,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绿皮书指出,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
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高温、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
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吐谷浑寇边寇:敌人B.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寻:不久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洽:和谐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杜:禁止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3分)其有滞狱,并决遣之熙以本官行纳言事以功进位上开府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为建城邑,开设学校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
开皇四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
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
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4分)(2)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
(3分)(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
(3分)三、古诗鉴赏(8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
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
“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
(4分)(2)全诗围绕“梅”来写作,请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杜牧《阿房宫赋》)(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4),靡有朝矣。
(《诗经·氓》(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6),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诸葛亮《出师表》)(7),良多趣味。
(《三峡》)(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论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木鱼馄饨林清玄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
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
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
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
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