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接枝聚合EPDMgMS的研究
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的合成研究——溶液聚合法的开题报告

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的合成研究——溶液聚合法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形成了发展势头很强的行业。
然而,随着油田的逐渐降低,油井的开采难度不断加大,需要加强对油井的工程管理和技术创新。
油井减阻技术是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传统的油井减阻剂往往是化学品,有毒性、腐蚀性较大,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油井减阻剂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由于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和高温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减少油井内部管道、抽油杆等设备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因此,研究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的合成方法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种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并对该减阻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稳定性等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为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研究内容1.采用合适的起始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种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
2.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技术分析合成高分子减阻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探索影响高分子减阻剂分子量的因素。
3.利用压力失效实验等方法测试合成高分子减阻剂的稳定性,探究影响减阻剂稳定性的因素。
4.通过循环实验、摩阻实验等方法测试合成高分子减阻剂的减阻效果,探究影响减阻剂效果的因素。
四、研究意义1.对开发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持。
2.对比较关键的化学反应条件进行研究,为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3.通过分析和测试减阻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稳定性、减阻效果等性能,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分子油溶性减阻剂,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起始剂:采用二异丙基联氰酸酯(DIC)和三甲基苯基过氧化物(MTPO)混合,配置成0.25%的起始剂。
水溶液中MTsPc分子聚集态的吸收光谱研究

de
:
a a W l
s
力 或 氢 键 等的相 互 作 用形 成聚 集 体 分 子
( 二 聚或
年 7 月1 2 日 收到
2
月
。
吉 分 子 在 形成 聚 集 体 后
,
林
林
学
院
学
报
。
第6 卷 分 子 激 子 理 论 基 于 激发态
、
多聚
其 光 谱 性质 与单 体分 子 不 同
, 。
共 振 相 互 作 用 来 处 理 这 种 弱 的 偶合 体 系
极 跃迁
。
由共 振 相 互 作 用 可 知
、 。 B
激 发态 相 互 作 用能 即 激
,
子 劈 裂 的能 量 应 由共振 积 分 求 得
。
即
=
乃 图
1
<中冲州V】 冲
、
、来
中 >
。
平 行排 列 的 二 聚体 分 子 的 结 构和 坐 标
二 :
~ 凡 、 小
小产V
,
、 。
中 小
、
米
dV
、
dV
。
(
,
4
)
P
c
、
c
在 水 溶 液 中 形 成 分 子 二 聚体 的 能 力 顺 序 为 N I T
,
P
c
> C
u
T
s
P
s
c
n
T C
。
s
P T
c
> C
S
o
T
S
P
c
。
根 据吸收 尤 谱结 果
c
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橡胶的研究

c n e so t a e o v rinswi v r d BPO o t n s n to v o .Th o oy rz to fb r la r l t t ty c ya e o t y h i c n e twa o b ius e c p lme iai n o u y c ae wih e h la r lt rme h l y a r lt mp o e h e ci e r t nd t e c n e so a o o vo s d fe e c . Meh la r lt mprv d t e r a t e c ya e i r v d t e r a tv ae a h o v ri n h d n b i u ifr n e t y c yae i o e h e ci v
SUN u — l ,L U o g —q a g Sh i n I Zh n i n , Y AN G Bo , T AN i—y n Zh o Hu “ n ,
( eerhC ne f h ii r o d ct nf ytei dR s n p c l ie , h n cu nvr t 1R sac etr eM ns y f u a o rSnh s e ei adS ei b r C a gh nU ie i ot t E i o z n aF sy
C ieeA ae yo c ne , inC a gh n 10 2 ,C ia hns cd m f i cs J i h nc u 3 0 2 hn ) Se l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PDM及其离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PDM及其离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中,高性能橡胶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橡胶材料已经难以满足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要求。
因此,发展新型高性能橡胶材料成为当下橡胶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EPDM是丁基、乙烯、丙烯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低密度、优异的耐热、耐氧、耐臭氧、耐腐蚀、抗老化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橡胶材料。
然而,EPDM的特性限制了其在一些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领域的应用,例如高粘附性、高拉伸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熔融接枝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改性方法,它基于化学反应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赋予目标材料新的性质或改进其现有性能,实现对材料的功能升级。
近年来,熔融接枝EPDM已经成为一种研究重点,其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廉,而且能同时兼顾不同材料的特性。
通过熔融接枝EPDM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可以实现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扩大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
本研究旨在研究熔融接枝技术用于EPDM的改性,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熔融接枝EPDM及其离聚物,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开发新型高性能橡胶材料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PDM及其离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利用熔融接枝技术制备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PDM,考察马来酸酐含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通过FTIR等测试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
2. 研究熔融接枝EPDM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磨性、耐臭氧性等性能,并与未接枝EPDM做比较。
3. 在制备熔融接枝EPDM的过程中,引入不同量的聚乙二醇(PEG),制备出离聚物来研究PEG含量对离聚物性能的影响。
4. 分析离聚物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水接触角等性能,并与未接枝EPDM和熔融接枝EPDM做比较。
本论文采用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评价,探讨熔融接枝EPDM及其离聚物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及其性能优化的途径。
溶液接枝合成EPDM-g-SAN体系溶剂回收中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

GC. S Ev l a o fRe o e e o v n n outo a tCo o y rz to M a u t n o c v r d S le ti S l i n Gr f p lme ia in i
0 fEPDM . . 2
C o gmi NI G F n —i DA ig q W A i —h AIT n n , N a gl , n IJn — i, NG La s P n
相 关 A S聚 合 工 艺 以 及 材 料 性 能 已 有 很 多 研 E
究[ 71 5 ,] - 1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在
E D gS N的合成 中试 工 艺流 程 中分 离 出的溶 液 所 P M——A 含 的微量 残 留组 分 ,进 而 对反应 体 系和工 艺流 程 的特 点 作进 一 步 的分 析 ,为产 品 的 中 试 放 大 提 供 工 程 参
数。
献 的主要 内容 是探 索可行 的聚合 实施 方法 _ J 研究 l 及
所 获得 的 A S的结构 与性 能 l 心 。 E J
广州 金 发 公 司 与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合 作 进 行 A S合 g 成项 目的研究 ,所 采用 的合 成路 线是 溶 液聚合 法 。溶
分 离出的溶液 的微量组分 ,为确定反应体系溶剂 回收工艺流程 的工业化路线提供依据 。
关键词 :溶 剂回收 ;萃取 ;气相色谱 ;E D ——AQ 2 . Q 3 . ;T 35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7 {0 8 6 0 1 3 0 5 70 20 }0 —00 —0
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橡胶的研究_孙树林

科学实验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橡胶的研究*孙树林1,刘忠强1,杨 波1,谭志勇1,张明耀1,张会轩1,2(1长春工业大学教育部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2)摘 要:采用溶液聚合方法,通过改变聚合条件研究丙烯酸酯橡胶聚合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提高温度有利于聚合速率的提高,但同时会导致单体最终转化率的降低;改变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 )含量发现,BPO 浓度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单体转化率差别不大;丙烯酸丁酯(BA )分别与丙烯酸乙酯(EA )、丙烯酸甲酯(MA )共聚,聚合反应速率有所提高,聚合转化率略有降低;改变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组成发现,MA 作为共聚单体加快了聚合反应速率,对转化率影响不大。
关键词:丙烯酸酯橡胶;溶液聚合;聚合速率;转化率Investigati on of Preparati on of A crylate Rubber w ith Sol uti on Pol y m erization*SU N Shu -lin 1,LI U Zhong -qiang 1,Y ANG Bo 1,TAN Zhi -yong 1,Z HANG M ing -yao 1,Z HANG H u i -xuan 1,2(1Research C enter of the M inistry o fE ducation for Synthesized Resi n and Specia lF i b er ,Changchun Universityof Techno logy ,Jili n Changchun 130012;2Changchun I nstit u te of Applied Che m istry ,Ch i n ese Acade m y o f Sc i e nces ,Jili n Changchun 130022,Ch i n a)Abst ract :The re lationsh i p bet w een the conversion and ti m e of buty l acr y late po l y m er izati o n w ith the so l u tion po l y -m erization m ethod w as investi g ated .The result show ed that t h e increase o f te m perature w as beneficia l to the i m prove m en tof reacti v e rate ,ho w ever ,the conversi o n decreased w ith the i m proved te m perature .The reaction rate of poly m erization i m -proved w ith the increase o f benzoyl perox ide(BPO )content w hich w as used as the i n iti a to r .The d ifference bet w een the conversi o ns w it h varied BPO content w as not obv ious .The copo ly m erization of buty l acr y late w ith ethy l acry late or m ethy l acry late i m proved the reactive rate and the conversi o n had no obv ious difference .M ethy l acr y late i m proved the reactive rate w hen its contentw as lo w er than 30w %t and the conversion d i d no t vary si g nificantl y .K ey w ords :acry late rubber ;so l u ti o n po l y m erization;reacti v e rate ;conversi o n*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86022)。
乙丙橡胶的聚合方法

乙丙橡胶的聚合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乙丙橡胶的聚合方法。
你知道不,这乙丙橡胶啊,就像是个神奇的小宝贝,它的聚合方法那可真是有门道呢!先来说说溶液聚合吧。
这就好比是一群小伙伴在一个大溶液池子里愉快地玩耍,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乙丙橡胶。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原料就像一群小精灵,在合适的条件下,欢快地跳着舞,最终变成了我们想要的乙丙橡胶。
你说神奇不神奇?乳液聚合呢,就好像是在一个乳液的世界里,各种成分相互碰撞、融合。
就像雨滴汇聚成小溪流一样,它们一点点地结合起来,变成了有韧性的乙丙橡胶。
这种方法是不是挺有意思的?悬浮聚合呢,就如同许多小颗粒在悬浮着,它们彼此靠近、连接,慢慢就构成了乙丙橡胶。
这感觉就像是无数颗小星星汇聚成了一片璀璨的星空,美极了!每种聚合方法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呀!那到底该选哪种呢?这就得看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啦。
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是选择走路呢,还是骑车,或者开车,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呀,对吧?而且啊,研究这些聚合方法的科学家们,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他们就像魔法师一样,通过各种巧妙的手段和技巧,让这些原料乖乖听话,变成我们需要的乙丙橡胶。
我们用的好多东西里面可都有乙丙橡胶的功劳呢,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些聚合方法,那得少了多少好用的东西呀!那这些聚合方法难不难呢?当然不简单啦!这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挑战,才让乙丙橡胶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呀!所以说呀,乙丙橡胶的聚合方法可真是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领域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它。
你说,以后还会不会有更厉害的聚合方法出现呢?我觉得肯定会有的!让我们一起期待吧!总之,乙丙橡胶的聚合方法就是这么神奇又重要,你了解了吗?。
原子转移自由基法合成乙丙橡胶接枝物中的热聚合研究

研究・开发弹性体,2007-04-25,17(2):54~58CHINA EL ASTOM ERICS收稿日期:2007-02-20作者简介:郗向丽(1974-),女,河南禹州人,北京化工大学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050403-05-00)原子转移自由基法合成乙丙橡胶接枝物中的热聚合研究3郗向丽1,石 艳1,蔡小平2,付志峰1(1.北京化工大学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吉林132021)摘 要: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 TRP )合成了三元乙丙橡胶与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EPDM -g-St ),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过程为“活性”聚合。
在接枝聚合过程中发现了明显的苯乙烯热聚合现象。
对接枝聚合中得到的均聚苯乙烯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苯乙烯在A TRP 接枝体系中的热聚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A TRP 机理的控制;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使得热聚合更为显著。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热聚合中图分类号:TQ316.31+1;TQ316.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74(2007)02-0054-05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1](A TRP )已用于各种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并且所得接枝共聚物结构可控[2~13]。
但是,关于A TRP 中热引发聚合的研究却极少见。
Xia 等[14]在反向A TRP 聚合中观察到了热聚合现象;Matyjaszewski 等[15]发现在A TRP 法合成苯乙烯(St )和甲基丙烯酸的星型聚合时,高温使得热聚合更为严重;Ango 等[9]在合成八臂星型聚合物时发现增大引发剂的比例可以使得热聚合减弱。
J ames 等[16]阐述了在A TRP 法合成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中的热聚合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经碱洗、水洗、干燥和减压蒸馏后使用;EP— DM,牌号Keltan 514,荷兰DSM公司产品;过氧 化二苯甲酰(BPO),化学纯,广州化学试剂厂产 品,用乙醇重结晶精制后使用;甲苯,分析纯,广州 化学试剂厂产品;正庚烷,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试样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装置和氮气导 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EPDM和甲苯/正庚烷混 合溶剂,待EPDM充分溶解后加入溶解了BP0 的MMA—St共单体(后续简称共单体),在氮气 保护下以不同的反应条件进行接枝聚合,反应 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结束后加 入过量甲醇将产物沉淀释出。滤出产物,在真 空干燥箱中于80℃下干燥至恒质量,得到EP- DM-g-MS。
万方数据
460
橡胶工业
2008年第55卷
溶剂中溶解性不好,以胶体粒子形态存在,其表面 可以富集单体,使单体的局部浓度增大,导致聚合 速率和R。提高。但共单体主要在胶体粒子表面 及次外层聚合,而胶体粒子内部的单体含量小,故 RG低。随着甲苯用量的增大,EPDM-g-MS的溶 解性越来越好,胶体粒子逐渐被溶解,富集单体的 能力被削弱,导致聚合速率降低,故Rc逐渐降 低,但单体和增长链自由基接触EPDM—g—MS分 子链的机会增大,因此RG和EG均逐渐提高。当 甲苯的用量很大甚至以甲苯为溶剂时,链增长自 由基活动中心受溶剂化作用影响[7],单体聚合速 率和链转移接枝速率均下降,导致Rc和RG明显 下降,但相对于形成非接枝链的反应速率,形成接 枝链的反应速率仍然较高,故EG仍有所提高。 2.1.4 EPDM/共单体质量比
458
橡胶工业
2008年第55卷
溶液接枝聚合EPDM—g—MS的研究
付锦锋,王炼石。,张安强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采用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EPDM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一苯乙烯(St)共聚物(EPDM—g—MS),研究反 应条件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 h时,EPDM—g-MS的优化制备条件为。 过氧化二苯甲酰与反应物(EPDM和MMA.st共单体)质量百分比1%;反应物质量分数0.2;甲苯和正庚烷混合 溶剂中甲苯体积分数0.75lEPDM/MMA—St共单体质量比 50/50,MMA与MMA—St共单体质量百分比85%. 在此条件下。接枝体系的单体转化率为80.1%.接枝率为55.1%,接枝效率为69.5%。
本工作采用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EPDM—g— MS,研究反应条件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采 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EPDM-g-MS 进行表征。
1实验 1.1主要原材料
MMA和St,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付锦锋(1980-),男.河南上蔡人,华南理工大学在 读博士研究生。从事高分子合成及复合材料改性研究.
关键词:EPDMl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溶液聚合;接枝 中圈分类号:TQ325.2;TQ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0X(2008)08一0458一05
MS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苯乙 烯(St)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低吸湿 性和耐天候老化性能[1]。但MS树脂的抗冲击强 度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合成综合性能 优良的MS增韧剂用以制备高抗冲MS具有理论 和实践意义。
0.14 0.16
0.18 0.20 0.22
反应物质量分数
0.24 0.26
图2 反应物质■分数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和▲注同图1;BPO与反应物质量百分比1%,混合溶剂
中甲苯体积分数0.75,EPDM/共单体质量比50/50, 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75%。
系粘度变大,以致单体和链增长自由基的扩散严 重受阻,使聚合速率和链转移接枝速率下降,而双 基终止形成非接枝共聚物的倾向增大,从而导致 Rc,RG和既下降。 2.1.3 甲苯用量
将EPDM—g—MS放入索氏提取器中,以丙酮 为溶剂抽提48 h,除去非接枝共聚物MSc31。将 抽提后产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80℃下干燥至 恒质量即得抽提后EPDM—g-MS。 1.3测试分析
(1)接枝体系的单体转化率(Rc)、接枝率 (RG)和接枝效率(EG)的测算方法参照参考文 献E5]。
(2)试样的FTIR谱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 产的MAGNA-760型FTIR仪测试。
反应物质量分数对接枝体系R。,RG和EG的 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物质量分数的增 大,R。先提高,在反应物质量分数达到0.225后 开始下降;RG和EG则同步先提高后下降,在反 应物质量分数为0.2左右时分别达到最大值。这 是因为在反应物质量分数较低的范围内,随着反 应物质量分数的增大,自由基与单体之间相互碰 撞发生聚合反应的机会增大,故R。,RG和EG同 时提高。随着反应物质量分数的进一步增大,体
EPDM-g-MS的grlR谱 1一MSl2一EPDM—g—MSl3一抽提后EPDM-g—MS;4--EPDM.
从图6可以看出,MS在波数为1 723 am-1处 有羧基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l 597 am.1处 有苯环骨架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695和755 cm-1处有单取代苯环上C—H的面外弯曲振动 特征吸收峰。上述特征吸收峰在EPDM—g—MS 和抽提后EPDM—g—MS的FTIR谱上均出现,而 在EPDM的FTIR谱上则没有这些吸收峰,说明 EPDM分子链上已接枝MS支链。同时抽提后 EPDM—g-MS特征吸收峰的吸收强度明显弱于未 抽提EPDM-g-MS,这是由于抽提除去了EPDM-g- MS中的非接枝共聚物MS,使得抽提后EPDM-g- MS的相应基团在接枝共聚物中的浓度下降所致。
0.75;EPDM/共单体质量比50/50;MMA与 共单体质量百分比 85%。在此条件下,接枝体 系的Rc为80.1%,RG为55.1%,EG为69.5%。
(2)FTIR分析证实,EPDM分子链经溶液接 枝聚合反应后接上了MS支链。
需 翅 蝈
菠数/cml 图6 EPDM。MS.EPDM-goMS和抽提后
混合溶剂中甲苯体积分数对接枝体系Rc, RG和EG的影响如图3所示。
圈3混合溶剂中甲苯体积分数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_和▲注同图1;BPO与反应物质里百分比1%,反应物
质量分数O.2,EPDM/共单体质量比50/50, 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75%.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混合溶剂中甲苯用量 的增大,R。先缓慢下降,在甲苯体积分数达到 0.75后大幅度下降;RG先提高后下降,在甲苯体 积分数为0.75时达到最大值;民则持续提高,在 甲苯体积分数为0.8以后趋于恒定。在EPDM/ 共单体溶液接枝体系中,正庚烷是EPDM的良溶 剂、MS的不良溶剂,而甲苯对二者来说均为良溶 剂。EPDM-g-MS在正庚烷用量相对较大的混合
EPDM分子链含双键少,具有优异的耐老化 性能。用乙烯基单体和/或丙烯酸酯类单体对 EPDM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与塑料共混,可制备 耐天候老化黄变性能优异的高抗冲工程塑料D-5]。 如专用作SAN树脂(St一丙烯腈共聚物)增韧剂的 EPDM接枝SAN共聚物的合成在工业发达国家 已实现工业化[1’4]。采用MMA和St对EPDM 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增韧剂EPDM接枝MS共聚 物(EPDM—g—MS)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2]。
持续提高;RG仅在BP0与反应物质量百分比为 1%时略有提高,总体变化不明显;EG逐渐下降。 这是由于随着BPO用量的增大,体系中自由基浓 度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因此R。提高;但由 于EPDM用量恒定,所提供的接枝点也恒定,链 转移接枝反应所消耗的链自由基的数目也基本恒 定,故RG变化不大;此外,随着链自由基浓度提 高,双基终止的速率提高,形成的非接枝共聚物持 续增多,导致E6逐渐下降。这与Voeks从理论 上推导出的接枝效率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而减 小相一致¨J。 2.1.2反应物质量分数
万方数据
第8期
付锦锋等.溶液接枝聚合EPDM—g—MS的研究
459
2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条件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2.1.1 BPO用量
BPO与反应物(EPDM和共单体)质量百分 比对接枝体系R。,RG和EG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BPO与反应物质量百分比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一Rc。●--RG。▲一E毛;反应物质量分数0.225,混合 溶剂中甲苯体积分数0.75,EPDM/共单体质量比 50/50,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75%.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BP0用量的增大,R。
EPDM/共单体质量比对接枝体系R。,RG和 EG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4 EPDM/共单体质量比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和▲注同图1;BPO与反应物质量百分比1%,反应物
质量分数0.2,混合溶剂中甲苯体积分数0.75. 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75%。
从图4可以看出,R。随着EPDM/共单体质 量比的增大几乎没有变化。在EPDM/共单体质 量比为45/55---50/50范围内,RG和EG随着EP- DM/共单体质量比的增大而快速提高;在EP— DM/共单体质量比为50/50~65/35范围内,随 着EPDM/共单体质量比的增大,RG持续下降, EG则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在EPDM/共单体 质量比为45/55~50/50范围内,增大EPDM的 相对用量可提供更多的接枝点[3],参与接枝共聚 的单体较多,所以RG和EG均提高。但EPDM/ 共单体质量比超过50/50后,一方面体系粘度提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MMA用量的增大, Rc,RG和EG在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为 45%--,75%范围内快速提高,之后变化不明显。 MMA和St的单体活性相差不大,但MMA自由 基的活性却是St自由基的2倍到十几倍,原因是 St的苯环与a一碳原子上的自由基发生共轭稳定 作用口]。而聚合速率主要决定于自由基的活 性邙]。当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由零增大 到35%时,聚合体系中MMA自由基的浓度逐渐 增大,但St自由基仍占优势,聚合速率提高不明 显,故Rc,RG和品提高的速率缓慢。当MMA 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由35%增大到75%,聚合体 系中MMA自由基的浓度明显增大,St自由基的 浓度相应减小,聚合速率急速上升,以致出现一定 程度的自动加速现象,从而导致Rc,RG和EG快 速提高。当MMA与共单体质量百分比大于 75%后,由于体系粘度增大,链增长自由基难以进 一步扩散,导致Rc,RG和屁变化不明显。但为 了获得稳定的接枝体系,MMA与共单体质量百 分比以8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