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

3、课外练笔:随时将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周围的人或事的感受写下来,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写作兴趣【教学重难点】写作【教学法】交流引导训练【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训练指导]第1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

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

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

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写作本题,切忌平庸。

不要流水账般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

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

第2题要求学生写夏季,写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题中的一段文学描述,对学生如何取材,写些什么内容已作了启示。

如何写好本题,要注意三点:①喜欢”是贯串全文的中心,无论写夏季的何种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对夏季的喜爱之情;②②是从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从几个角度来写,都可以;③③写景、写物、写生活情景等等,一定要写出夏季的季节特征。

第3题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敢于表达真切感受,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在双休日里【作文题目】经过一周忙碌的学习,双休日是我们每个同学所向往的。

在这两天里,你们可以尽情地去释放、享受。

希望你能将最精彩、最有意义的事件拿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去体味你们别样的生活,倾听你们真实的心声……请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选材叙事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有一件完整的事例,主题自定,但要鲜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苏教版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一、故事导入: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二、知识介绍: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什么要详什么要略?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三、题目:《在双休日里》问题诊断: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中心,应重点记叙一件事,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

题目:《我喜欢夏季》问题诊断:前两段景物描写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佳作欣赏:中学生的一天“叮铃,叮铃、、、、、、”“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

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

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

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

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

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

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

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叙事要详略得当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叙事要详略得当导学案

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目标导航】1.了解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以及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2.明确详写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能够在写人叙事性的文章中做到详略得当。

3.认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分清主次关系,培养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后,曾要求同学们围绕“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写作一个片段。

在这个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500字。

2.你们班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者知识面丰富,口才超强;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

或是体育健将,或是乐器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500字。

3.你的假期生活是怎样的?或许非常愉快:在海滩边晒着太阳,去原始森林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了解到其他民族的风俗。

或许非常充实:参加定向越野活动,准备一次航模比赛,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

或许令你很无奈:参加数学补习班、作文辅导班、英语培训班。

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眉毛和胡子一把抓。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什么都想抓,就可能什么都抓不到。

作文其实也是如此。

在安排写作素材时,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像记流水帐,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冗长啰唆,影响到对全文主题的表达。

所以,写作文时要特别注意详略的安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叙事如何能做到详略得当。

【写作要求】1.确定主题,选择需要写作的人物和事情。

2.中心突出,写作时要分清材料的主次,并确定详略安排。

3.根据表达的需要,思考如何通过细节描写等方式来进行详写。

不少于500字。

【技法点拨】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地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苏教版(精选五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苏教版(精选五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苏教版(精选五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案苏教版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过程和方法: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详略得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和做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教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实践法、归纳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板书: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二、展示训练题目:(板书)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三、温故知新:提问:在记叙的过程中,哪些要详写?哪些要略写?学生回顾: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的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中心意思有些关系,完全不写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使情节不完整,或使内容单薄,或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不能不写的,就要略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 小专题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习题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小专题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习题 苏教版

小专题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导航】作文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如果作文时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安排详略:一、依据题目安排详略。

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一般都会给我们确定写作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就正是我们要详写的地方。

二、围绕文章中心安排详略。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都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为了反映这个中心,记叙的事情可能不止一件,这就有了主次之分,就需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事情的主次。

写作时一定要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详写,做到浓墨重彩;而那些同文章的中心意思关系一般的材料,应该略写,做到惜墨如金。

文章详略分明,中心突出,方显得生机盎然。

另外还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唯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它们只不过是字数多少的区别而已。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在这里,详写就好比“红花”,略写就等于是“绿叶”。

三、依据表达方式安排详略。

记叙文虽然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但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常会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如果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例文引路】目光下了晚自习,我走出校门,想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那辆白色的摩托车,却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推着自行车缓缓向我走来。

是爸爸!一身朴素的工人服,瘦削而矮小的身子,目光里满是焦急。

(一写“目光)我知道,他正在找我。

(快速入题,几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

)周围的同学越来越多,我的心里忽地生出一种自卑感:满眼都是高级轿车,爸爸的那辆已被十年岁月斑驳得不成样子的老自行车,显得那么突兀。

我被巨大的羞耻感包围着,顾不得许多,慌忙掩着涨红的脸,只想躲开爸爸。

可我又是多么幼稚,女儿和父亲血脉相连,怎会被其他东西切断了联系?(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末句反问是伏笔。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1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1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激趣导入: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二、知识讲解陆游诗云:“天章云锦用在我,妙手剪裁非刀尺。

”说的是写诗作文剪裁的重要性。

所谓剪裁,就是根据写作的目的、表达的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

取舍,是第一步,决定哪些材料用,哪些材料不用。

有用的材料也不能不分主次轻重一古脑儿都写到文章里,有的要详写,有的要略写。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

”也就是作者要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做到繁简结合、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详写,又称“详笔”,是指那些与表达中心思想联系最紧密的地方,要写得详尽,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写充分、写清楚。

在记叙文里,表现为交代得具体、叙述得完整、描写得细腻。

在议论文里,表现为论证要充分、要全面。

在说明文里,表现为说得清楚明白,重要部分说得更详细。

略写,又称“略笔”,是指文章中次要的又必不可少的内容,用少量的字数表达得精当简略。

常用概述、压缩、删节的方法,甚至是一语道破,一笔带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5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5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教学目标:1.自学知识短文,能说出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

2.以《背影》为例,分析如何合理地安排好结构。

3.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4..能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种结构方式,为文章编写提纲。

教学重点、难点:1.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2.为文章编写提纲。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我经常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中心就是灵魂,结构就是骨骼,语言、材料就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可见一篇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了。

二、那么结构的安排包括什么呢?请大家阅读短文第一段。

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各部分内容的组织、配合,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三、古人眼中好的文章结构古人曾经归纳过好文章结构的标准,即凤头、猪肚、豹尾。

那这六个字怎么理解呢?学生谈自己的见解,教师归纳: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鸟的头一样美丽动人,寥寥数语而显现作者的才情功力,使人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往下读;猪肚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子一样饱满充实,内容非常详实,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具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作用。

凤头、猪肚、豹尾三者间的自然连接还少不了“过渡”,“过渡”强调的是“前后连贯,气脉相承,通篇浑然一体”,作用是使文章言之有序。

四、分析文章结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曾经学过的文章《背影》的结构组成。

大家一起来回忆。

1.第一部分(第一段):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一)开头和结尾。

预设:开篇设疑,点题;结尾呼应开头,抒发思念之情。

※可见好的开头,能起引领作用:既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指导教学设计宜良县第十一中学邓源庆教学目标1.结合苏教版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了解详略的定义。

2.掌握详写方法:细节描写法3.正确处理好作文中的详略关系。

教学重点1、围绕文章中心安排详略。

2、处理好详写、略写。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详写的方法。

2、在写作中渗透情感,巧妙取舍,揭示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创意紧紧围绕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写作技法详略处理,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选材指导,并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详略,让学生了解详略的含义、处理、写法和力度,通过“说一说”“学一学”“改一改”三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认知、理解、运用、提升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详略的核心。

教学步骤课前活动。

用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放松心情,拉近距离。

一、导入新课用罗丹砍掉雕塑作品《巴尔扎克》的双手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

备用资料: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的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的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变现的意义。

雕像是这样的,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出示教学目标(1)结合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了解详略的特点。

(3)掌握详略的写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苏教版八
年级上册)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学习目标
1.写作时能根据文章的主旨确定材料的详略。

2.能充分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或描写方法,学习将文章写得具体、感人。

●重点:灵活取舍材料,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预习导学
1.什么叫详写?什么叫略写?
示例: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详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详写和略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示例: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3.你认为怎样使文章详略得当?
示例:有人把文章比作是人体。

我们知道健美的体形一定是该瘦细的地方瘦细,该胖的地方胖。

那么表现在文章中,就是指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

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这是同学们较为困惑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确定详写、略写内容时,可以依据其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紧密程度来确定。

突出表现文章中心的、且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要详写;反之,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太紧密,但是文章行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略写。

拓展:请以《落花生》(节选)为例来具体分析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
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
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
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确定的中心思想为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将议花生作为重点内容详写,将其他三件事作为次要内容略写。

这样的安排,显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且让读者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合作探究
假如老师布置写一篇记叙文《在双休日里》,请完成下面的活动。

问题一:这样的作文,你觉得可以表现哪些主题呢?
我觉得可以表现这样一些主题:
(1)赞美在双休日中发生的美好的事情,诸如亲情故事、友情
故事等,表达这个双休日的有意义和有价值;
(2)厌恶双休日,通过叙写双休日的繁忙,诸如做作业、参加培训、父母唠叨等,说明并不是真正的双休日,反而比平常更加忙。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文章的结尾还应该从正面总结深刻的道理,不能落入“灰色”之调,要展现当代中学生较为成熟的理性风貌。

问题二:主题确定后,你准备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主题呢?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呢?
示例:在双休日里发生的事情很多,包罗万象,可以是在家中做作业、读书,可以是在学校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可以是在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孤寡老人……题材范围非常宽泛,给我们写作以宽广的空间和自由,我们只要搜索记忆,选择一些新鲜的、印象最深刻的材料,就可以写成一篇不错的记叙文。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要想出类拔萃,关键的一点就是文章的立意必须创新,必须与众不同。

问题三:评劣文,悟技巧。

请根据下面的病文,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病因诊断”和“病愈出院”。

【病文入院】
同学情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张樱桃般的小嘴,细细的眉毛,留着乌黑俏丽的长发。

她就是我的同班同学——丁洁娴。

我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课间一起玩,放学一起回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有一天下午,天下着雨,她还给我送了一把伞让我不在雨里淋着。

回到家里,我想:丁洁娴真好,她真是关心我的好朋友啊!我们的友谊就像雨里的晶莹之花呀!
【病因诊断】
作文很讲究详略得当,该详写的内容一定要多写,该略写的内容一定要少写,不能写得像“流水账”。

比如作文中“丁洁娴为我送来了一把伞,象征着纯洁的同学深情”这件事就是作文的主要部分,应该不惜笔墨写具体,特别是两人互相关心的细节更要详细写。

另外,结尾主题的升华太突然,应该紧扣前面的事情,层层深入,才能令人信服。

只有这样写,才能称得上是画龙点睛之笔。

【病愈出院】
同学情
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张樱桃般的小嘴,留着乌黑俏丽的长发。

她就是我的同班同学——丁洁娴。

我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课间一起玩,放学一起回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时,天空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天,转眼间就下起了大雨。

爸爸出差,妈妈上班,我
又没有带雨具,怎么办呢?于是,我咬咬牙,冲进雨幕中,冒着大雨向回家的方向跑去。

这时,后面传来一阵清脆的喊
声:“高小云……高小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丁洁娴,她右手举着一顶小花伞,在雨中奔跑着。

丁洁娴跑到我身边,把雨伞举到我的头顶上,遮住了我淋湿的身子,对我说:“你没带伞,怎么不早说呢?我送你回家吧!”这时我的心里一热,急忙说:“谢谢你。

”我俩并肩在雨中走着,雨点儿有节奏地打落在头顶的伞面上,我们边走边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
我的家。

回到家里,我透过玻璃向窗外望去,只见路上来去匆匆的行
人们打着一把把漂亮的雨伞,真像雨中开着的一朵朵花儿,
我觉得其中最漂亮的是丁洁娴的那一朵,因为那是我们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友谊之花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