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难点】学习和尝试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学习方法】自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时数】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请同学们一边阅读,一边用笔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划出来,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2、《荀子》简介《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

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

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解题《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4、关于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又称设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形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

导学案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导学案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导学案式教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它结合了导学和教案的特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高度有效和有组织的教学指导工具。

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面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本文将介绍导学案式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并讨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

一、导学案式教案的设计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或教材内容来确定。

2. 制定导学问题: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导学问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3. 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导学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习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

4. 制定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学习资源应当与教学目标和导学问题相匹配,能够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

5. 设计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以便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小组报告、个人作业、考试等。

评价结果将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二、导学案式教案的实施步骤1. 导入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兴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2. 提出导学问题: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导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

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3. 学生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

学生可以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教师辅助: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总结归纳: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习成果。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知之为知之》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知之为知之》导学案
(三)课堂研讨
1.下列材料的主旨各与本课中的哪种(或哪些)思想比较接近?
(1)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今译】孔子说:“听我对他说话而不懈怠的,恐怕只有颜回吧!”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今译】孔子说:“比如用土来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可是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止的。比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虽然才倒下一筐土,可是前进(继续堆土),那是我自己坚持往前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字词解释:舍( )。
文意理解:朱熹对本章作注:“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可见,本章强调进学修行要。
二、课堂导学
(一)预习检查
(二)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文意理解:孔子强调为政不能,也就是说要;不能,也就是说要。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字词解释:而()。
特殊句式:“其何以行之哉?”是句式。
文意理解:本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强调人必须讲,否则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课题:知之为知之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编写: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时间: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掌握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

优秀导学案模板

优秀导学案模板

优秀导学案模板导学案模板:导学目标:1. 理解本课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主题,并和学生讨论一下相关的问题,引入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解释(10分钟)为学生简要解释本课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可以通过举例或图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知识点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可以通过示范、实例分析、综合归纳等方式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课的核心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提供相关的资源或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和拓展。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本课的相关作业,可以是巩固练习题,也可以是课外拓展阅读等,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导学反思:在导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下一步,我将继续改进和完善导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案学案导学案

教案学案导学案

教案学案导学案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内容。

教学内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与本课主题相关的问题或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对知识点的核心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配以案例或实例进行说明。

3. 理论分析:对知识点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4.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演示,展示知识点的应用和操作过程。

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加深理解。

6.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某一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内容。

学习内容:某一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习步骤:1. 导入:通过导入与本课主题相关的问题或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预习:针对本课知识点,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做好预习准备。

3. 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点的相关内容,理解概念和理论。

4. 总结: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做出关键要点的整理归纳。

5. 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并拓展相关知识。

6. 反馈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学习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导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了解和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预测:根据导入部分的提示,让学生预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激发他们的思考。

优质课堂导学案电子版

优质课堂导学案电子版

优质课堂导学案电子版一、学习目标1、事实性知识:掌握本课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背诵全文。

2.概念性知识:(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品味语言,激发想象,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背诵全文。

2.激发想象,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激活原有知识1.郦道元:南北朝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写的《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

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课文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2.《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

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

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全长约二百公里。

二、新知预习---呈现精心有组织的信息1.识记字音、字形阙处重岩叠嶂襄陵曦御风沿溯素湍绝长啸属引涧飞漱2.通假字(指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种形式。

)①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②哀转久绝通啭,鸟婉转地鸣叫,这里指猿婉转地鸣叫。

3.词类活用(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做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做状语,从空旷的山谷)清荣峻茂(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每至晴初霜旦(名词做动词,下霜)4.一词多义(指一些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很普遍。

一词多义现象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反对党八股》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反对党八股》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反对党八股》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认识不良文风的表现和危害,思考本文的现实意义。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分项列举,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赏析本文引例、设喻的表达方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1.学习“分项列举,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

2.赏析本文的生动活泼和逻辑严密的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品析、探究教学步骤:一、按照思维导图内容,完成预习二、助读链接1.知人论世⑴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⑵写作背景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

为了肃清其流毒,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我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运动。

毛泽东于1941年和1942年,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⑶毛泽东诗词名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时间:2015年5月13日
英语《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单词:house , drink tea , tomorrow
短语:drink tea , clean the house .
句式:现在进行时态的各种句式。

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各种句式陈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2)能正确掌握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

(3)能正确掌握现在
分词(ing形式)的构成。

情感目标:Enjoy what you are doing now。

【学习重难点】
(1)现在进行时态的各种句式
(2)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
【学习过程】
I . Listen to a song and have a memory challenge.
II. 3c.Guessing game and learn sentences
Is he doing …?Yes ,he is ./No. he isn’t. Are you doing..? Yes , I am. No, I ’m not. Are they doing ...?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III Task 1.. Put the following doings into 3 boxes. (把下列动词的Ving形式分成3类)cooking,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using , running , swimming
Task2. Game : find the different one.(火眼金睛找不同)
Task 2. Watch a microclass to learn more and check the answers.
V. Task 1. Practice: Mary’s family
Task 2. 3a Write sentences following the examples.
Task 3. 看图填词
It’s 3 o’cloc k in the afternoon. Jenny ____ ________ on the phone with Laura.
Look, Laura ______ ________ her clothes. She________ the clothes every day.
And Jenny _______ ________ TV. She ________TV every weekend . And she wants to go out with Laura. Laura wants to meet her at half past six.
VI. Task 1. 3b. Number the sentences in order to make a telephone conversation. Then practice it with a partner. Task 2. 练习对话。

Task 3. 看图说话。

It’s Sunday night. Now, It’s 7 o’clock.
Tom is doing his homework. He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on Sunday night . His grandfa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pare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a busy and happy family!
VII. Summary. (小结)
In this class I learn(这节课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II. Homework:
You must:Write an article about Tom’ family on Sunday night.
If you can : Make up a telephone conversation like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