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红楼春趣》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8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春天的一次放风筝活动。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

本节课的生字词较多,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特殊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红楼人物的活泼可爱,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较难的生字词,如“宝玉、黛玉、风筝”等,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2.句子结构: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句子结构等。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景色、风筝等。

3.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音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如“生机勃勃、鸟语花香”。

然后引入课文《红楼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如“宝玉、黛玉、风筝”等。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8红楼春趣》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8 红楼春趣》预习和课堂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 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红楼春天的趣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欢乐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通过宝玉和黛玉的对话、互动,展现了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习惯。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课文中的封建礼教、人物关系等方面可能还需引导。

学生对春天的描绘较为熟悉,但对于红楼春天的特色还需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文本中的幽默、讽刺等手法可能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红楼春天的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宝玉和黛玉的天真烂漫,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红楼春天的特色;2.难点:文本中的幽默、讽刺等手法的理解;宝玉和黛玉性格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方式,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幽默、讽刺等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3.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关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如:宝玉和黛玉在课文中展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互动反映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统编版五下8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统编版五下8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统编版五下8 红楼春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8* 红楼春趣[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在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中,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悲剧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选自第七十回的这个故事——红楼春趣。

题目为后人所加。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作者简介。

2.课件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教师正音。

3.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语句,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yuè)子来。

预设:这句话写出了丫头们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描绘了她们准备放风筝时的忙乱场景,但忙乱中又透出一股欢快劲儿。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清人物,教师补充资料,介绍文中宝玉、黛玉、宝钗、紫鹃、袭姑娘、晴雯、翠墨等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感受“春趣”1.回顾方法。

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预设: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2.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宝玉的相关语句,结合相关语句谈谈你对宝玉的印象。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

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对园子里的事物都很熟悉,心地善良)预设2: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红楼春趣》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春趣》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句子进行表达和复述。

4.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红楼春趣》的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2.重点词语和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红楼春趣》的教材和课件。

2.板书内容:重点词语、成语和句子。

3.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或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的内容和重点。

第三步:词语、成语学习1.教师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分组进行词语和成语的练习和应用。

第四步:课文理解1.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综合运用1.学生进行课文小结或复述,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编写类似课文情景的小故事或文章,培养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红楼春趣》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掌握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成语。

2.仿写一个与《红楼春趣》相关的小故事或文章。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红楼春趣》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8《红楼春趣》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课时安排•课时数: 2课时•课型:讲授课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一部分内容,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情节。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红楼梦》中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4. 教学准备•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具:教案、课件、黑板、笔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小说《红楼梦》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学习(30分钟)–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红楼春趣》一节,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

3.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反馈(5分钟)–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课堂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红楼春趣》的理解。

2.串讲(25分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串讲,让学生更深入理解。

3.分析(15分钟)–分析《红楼春趣》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4.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红楼梦》其他部分的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文学作品。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红楼春趣》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不高,需要更多的情感激发和启发。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体会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设计+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设计+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设计+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通过学习阅读方法:思维导图法、人物关系图法、人物特点分析图表法,学习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操作实践
【学习过程】
一、走进《红楼梦》
1.主要内容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2.作者简介
认真观看视频,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3.文学价值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百度百科对这本书的介绍,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红楼春趣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8红楼春趣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红楼春趣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恰.似 ( ) 宝钗.( )嫣.然 ( ) 敞.开( )土墩. ( )飘飖.二、根据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忌讳晦气精致七手八脚1.精巧细致。

( )2.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

( )3.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 )4.不吉利;倒霉。

( )三、下面对《红楼春趣》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B.本文细致描写了每个人物的语言和神态。

C.本文主要写了众人在园中放风筝的情形。

D.故事主要发生在冬季。

四、课内阅读。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

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

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

再取一个来放罢。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是四大名著《》中的章节,作者是代的。

2.文中提到每个人的风筝都不一样,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说一说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8.红楼春趣一、qiàchāi yān chǎng dūn yáo二、1.精致 2.忌讳 3.七手八脚 4.晦气三、D四、1.《红楼春趣》《红楼梦》清曹雪芹2.宝琴放的是大蝙蝠,蝠是福的意思,寓意宝琴后来婚姻尚属美满,大概以蝙蝠暗示她洪福将至。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精品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精品导学案

8*《红楼春趣》导学案
四、阅读链接,
升华迁移(用
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读阅读链
接,看看读过这篇文章
后你有何感悟。

想好后和
同学交流。

2.结合重点句段指导学
生汇报交流。

1.读读阅读链接的
文章,交流感悟。

2.在教师指导下汇
报交流。

适当补充文章题目,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
阅读。

教师总结: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一、课文背景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中了解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二、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A.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B.学习重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

因此,孩子们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四、教学过程
1.背景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又称《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是清代曹雪芹。

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为高鹗所续。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二、初读课文,指导方法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a 认字 b识字游戏 c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人物
1、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做到大致读懂即可。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请你边读边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用红笔圈出来。

3、人物简介(弄清楚人物关系,读懂课文。


贾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

衔玉出生,名为宝玉,集万千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