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审计费用——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合集下载

制衡型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制衡型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财会 通孔・ 综合 2 1 年第 5 下) 02 期(
制衡型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 —
来 自A 股证券 市场 的经验证据
王 毅
( 梧州学 院 广西 梧州 5 3 0 4 0 2)
摘要 : 本文从 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方面 , 对上市公 司股权机构现状 于盈余 管理之 间关系进行 了研 究。结
果表 明: 在上 市公司控股股 东持股比例 变化 的前提 下 , 盈余管理程度随着股权制衡度的提 高而有所降低 , 市 上 公 司在 国家股股 东的控制之下与没有国家股股 东控制的公司相比而言其盈余 管理优势往往更加明显。
关键词 : 股权 结构 盈余管理 股权制衡


引 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在组织结构和发展效率水平的 日益高升 ,公司财务报告的透 明度以及资金方面的利用率等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 加强 , 会计盈余信息的重要性随着其功能的增多和增强逐步凸显 出来 , 但盈余管理现象的普遍 出现使得“ 股市是 国民经济晴雨表” 的经 典论断受到了冲击 ,而投资者的盈余管理 自动识别的能力逐步被广大人 民群众所质疑 ,这些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了一定 的威 胁, 投资者 、 债权人 、 证券监管部 门及会计 准则制定机构等相关部 门人员在盈余管理现象的冲击之下逐步开始投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
合我 国上市公 司股权结构规范发展方面的对策建议 , 以此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和会计管理等得到进一步完善 。
二 、 究 设 计 研
( ) 究假 设 一 研
实施股权制衡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内部人和控股股东对利润 的掠夺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 en de和Woezn B n esn l no f
( 99 的研究结论表 明在公司的投资者没有受到最完备 的保 护时 , 司的几个势力相 当的大股东对控 制权 的制衡可 以在很大程度 19 ) 公

审计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审计费用吗?--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审计费用吗?--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第二,从审计风险的角度。 Piotroski 等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会计事务所收取的 审计费用与上市公司公开的信息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因为上市公司公开的信息越多,会计事务所 掌握的信息越多,则承担的审计风险就会越小[7] 。 秦荣生基于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动态博弈模 型,研究发现审计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则审计风险就会越高,审计费 用也将相应地提高[8] 。 Simunic 利用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越 大,披露信息的意愿就会越强,会计事务所会获取更多有关大规模上市公司的信息,其承受的审计 风险就会下降,意愿接受较低的审计费用[9] 。 Pong 认为上市公司的规模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上市公司的规 模 越 大, 会 计 事 务 所 承 受 的 审 计 风 险 就 会 越 小, 会 计 事 务 所 将 接 受 较 低 的 审 计 费用[10] 。
———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杨以文1,2,周 勤1
(1������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2.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摘 要] 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审计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测度模型,并利用上市公司 的面板数据,对审计服务市场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测度,并检验了审计服务供 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于审计服务基准价格的偏离程度,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无论 从讨价还价系数来看,还是从总方差分解来看,审计服务供给者相对于需求者,都处于信 息优势地位,具体而言,审计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讨价还价能力的系数分别为 0������ 986 和 0������ 443,审计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因素总影响的比例分别为 83. 21% 和 16. 79%;第二,审计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最终确定的审计费用比 基准价格高出 29. 11%;第三,在其他条件不变条件下,审计服务供需双方信息因素的共同 影响使得国有控股公司的审计费用要高于民营控股公司 5%左右,审计服务供需双方信息 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中西部地区公司的审计费用要高于东部地区公司 3������ 64%,在 2010— 2016 期间,审计服务供需双方信息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审计费用比基准价格基本稳定地高 出 28%。

关于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关于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余 管理是 “ 理 当局 在编制 财务报告 和规 划交易 的过 程 中 表明 . 管 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但是蔡吉 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达到误导那些 以公 甫 (0 7 , 宁、 2 0 )蔡 梁丽珍(0 3认为 , 20 ) 股权集 中度越高的上
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 市公 司越 容 易发 生 财务 舞 弊 。本 文 用 赫芬 达尔 指 数 会计 报告 的数字为 基础 的契约结果 的 目的” 。 ( ef dh) H rn a1即前三大股东持股 比例的平方 和, i 描述公司 陆建桥(0 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 : 20 ) 企业管理人员在会 的股权集 中度 . 本文提出假设 1股权集 中度与盈余管理水 : 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 了实现 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 平负相关 。 为 业价 值 的最 大化作 出的会计 选 择 。黄 志忠 (0 3认 为 “ 20) 盈 刘 立 国 、 莹 (0 3认 为 , 杜 20) 当上 市 公 司 的第 一 大 股 东 余管理是指当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 为国有资产管理局时.公 司更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 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 . 旨在误导那些 以公司的经 聂长海等(0 3研究发现 , 20 ) 第一大股东为 国有行政性单位 济业绩为基础 的利益关系人 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 以会计 的上市公 司较第一大股东为非行政单位的上市公司的综 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 的后果的行为” 。 国外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 , 在 合业绩要差 : 而且 , 当第一大股东为 国有资产管理局、 行政
( ) 一 股权 结构 与盈 余 管理的 关 系
划、 债务契约 、 股票发行 、 公司治理 、 资源配置 、 市场反应等。 S l f dVsny1 8 ) 为 股权 的集 中或 控股 股 he e a i e(9 6认 ir n h Tum n n i a (9 8认 为盈余 管 理是 为 了更 低 的收 东 的存 在 会 降低管 理者 机 会主 义 的幅度 , 少 股东 和管 理 re a d t n 18 ) a Tm 减 益 变 动 ( w r ai c cm )Shp e K (9 9 ̄ 认 为 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1 e r nei o e ;cipr 1 8 ) s o v a n J 许多研究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 主要是因为契约摩擦 ( n at g r t n和信息沟通受阻 集 中度结合在一起 。 c t cn i i ) o r i fco 认为控股股东通过公 司治理过程能约 (l kd o m nct n。H a bo e m u i i ) el Wal (9 9认 为盈 束和监督管理者。刘立国、 c c ao y和 he 19 ) n 杜莹(0 3 , 2 0 )梁杰等(0 4研究 20 )

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程昔武;纪纲;张泽云;张顺【摘要】以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认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了审计风险,且对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决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拓展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视角,也为理解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期刊名称】《南京审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审计风险;审计收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作者】程昔武;纪纲;张泽云;张顺【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9.43一、引言审计收费是注册会计师向审计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审计定价合理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有着重大影响。

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有两个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因素。

2006年,我国将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引进到审计实务工作中。

当然,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的引入也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强化风险意识。

2010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提出,在确定审计收费时,注册会计师应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和业务复杂度的影响。

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不仅增加了审计难度,还增加了审计风险,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遏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减小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和审计署联合制定了三项配套指引,规定自2011年起,在国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实施内部控制审计。

2012年,国内主板上市公司也被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审计。

董事会独立性与代理成本_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_张勇[1]

董事会独立性与代理成本_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_张勇[1]

+ B6ROA it + B7 DTA it + B8 LnA it + G
( 2)
其中, E、G表示残差; 下标 i表示样本公司, 下标 t表示年
份。
(三 )样本与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数据来源于 2007版 CSMAR 研究数据
库, 并按照数据库的 上市公司行 业分类将样 本分行 业划分。
同时考虑到金融保险业的特殊性, 本文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
量盈利水平。 ½ 偿债能力。本文以资产负债率 ( DTA ) 衡量偿
债能力。 ¾公司规模。本文使用总资产对数 ( LnA )表示公司 规模 (陆正飞等, 2006[ 6] )
(二 )研究模型
在界定上述变量的基础上, 本文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
方法, 采用模型 ( 1)和 ( 2)研究董事会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
情况 ( CC)以总经理是否兼任董事长来表示, 兼任 CC 取值为
0, 不兼任取值为 1. 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和总经 理不兼任董事
长时, 董事会独立性越强。
( 3)控制变量的选取。鉴于公司 的代理成本可能受 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在研究中引入以下控制变量: ¹ 委员会设
置比率 ( CR )。以董事会下属的委员会实际设置个数除以 4来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代理理论认为, 董事会的独 立性可以减少公司 经理层与 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代 理成本、提升公司 的业绩 和价 值。但是, 管家理论认为, 公司经理层是公司资产的一个好管 家, 而不是自私自利的机 会主义偷懒者。董事会独 立性的保 持, 虽然增加了对经理层的监督力度, 但是有可能束缚了经理 层的决策空间, 扩大公司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矛盾, 并不能减 少代理成本和增加公司价值。可见, 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 董 事会独立性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现有文献在代 理理论或管家理论视角下, 侧重于研究董事会独立 性与公司 业绩的关系, 其研究结论 尚未取得一致。而研究董 事会独立 性与代理成本关系的文献较少, 揭示二者的关系则 是本文研 究的主题。

业绩快报自愿披露、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业绩快报自愿披露、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之友2021年第4期一、研究背景世界各国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相继制定各种举措来缓解定期报告披露滞后性而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如美国、新加坡等国缩短年报披露期限,日本等国实施业绩快报等。

而我国则采取定期报告披露时限不变,引入业绩快报制度等措施来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与业绩预告有所不同,业绩快报是上市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定期报告公告前初步披露未经审计师审计的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1],是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基于已有相关会计信息对经营成果进行预估的行为决策[2],可靠性高。

深交所于2004年12月首次发文要求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强制披露业绩快报,上交所也于2005年2月鼓励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快报。

至此,深交所和上交所均确立了业绩快报制度,在制度安排中,实行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并行的模式,即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而言,业绩快报属于强制披露行为,而对主板上市公司而言,属于自愿披露行为。

制度执行初期,3%的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业绩快报,到2018年,该比例增至50%左右[3]。

随着自愿披露业绩快报的数量上升,业绩快报质量也开始受到投资者重视。

审计师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获取的审计证据来对企业发布会计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既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会直接有效地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师在初期决策阶段依据企业提供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来判断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风险大小,并据此做出审计决策,最终审计师依据审计资源投放量、声誉受损风险等来收取相应的审计费用。

由于业绩快报自愿披露的财务信息仍属于审计师审计的范围,所以当企业自愿披露业绩快报和披露误差超出设定的合理范围时,业绩快报是否会为审计师提供增量信息,影响审计师风险判断和审计收费,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2013—2018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业绩快报自愿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企业特征与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特征与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一、引言董事责任保险(Directorand Officer Liability Insurance,简称“D&O保险”),又称董事与高级职员保险,是指如果董事及高级管理者因被指控于任职期间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不包括恶意、违背忠诚原则、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违反法律的行为)而应向第三方承担赔偿义务时,由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限额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形式。

近年来,随着投资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及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完善,上市公司遭受诉讼的风险不断加大,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执业风险也不断加大,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已成为业界不断探讨的重要问题。

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一种专门的董事风险分散与权益保障机制,于20世纪30年代发端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200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59家美国和加拿大公司中,96%的美国公司和88%的加拿大公司都购买了董事责任保险,其中,科技、生化科技类和银行类公司的D&O购买率更是高达100%。

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这是我国首次立法提及董事责任保险。

2002年1月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39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

这些政策指引为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保险公司对这一规定反应非常敏锐,短短16天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就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笔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险保单。

然而截至目前,国内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公司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不超过5%,其中境外上市企业及A+H股企业占了一半以上,本地上市企业则是屈指可数。

政府控制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政府控制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因 , 即影 响 我 国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的 环 境 因 素 。
相 吻合 ,二是 制 度背 景 中 的某些 影 响 变 量发 生改 变 以
符合 治理机 制发挥 作用 的条件 。但无 论 是哪一 种方 式 , 我 们 首 先 需 要 探 讨 的 是 影 响 我 国公 司 治 理 机 制 最 重 要 的 背 景 因 素 是 什 么 ? 这 些 背 景 因 素 对 治 理 机 制 的 作 用
经 理 人 市 场和 控 制 权 市 场 才 会 发 挥 其 相 应 的作 用 。
在 公 司 治 理 模 式 的 国 别 比较 研 究 中 , 人 们 发 现 一 国 的 融 资 体 系 决 定 了 公 司 治 理 模 式 的 选 择 。但 在 早 期 的 研 究 中 ,人 们 把 注 意 力 集 中 在 公 司 治 理 模 式 优 劣 的 比较 中 , 建 议 综 合 英 美 的 市 场 监 控 模 式 和 德 E 的 股 东 监 控 模 式 l 的 优 点 来 完 善 我 国 的 公 司 治 理 模 式 , 而 投 有 进 一 步 去
把 治 理 环 境 因 素 引 人 到 公 司 治 理 研 究 领 域 中 最 具 影 响 力 的 是 L n t l 等 人 ,他 们 通 过 国别 比较 发 现 , a P ra4 公 司 治 理 的 水 平 在 普 通 法 的 国 家 里 要 高 于 大 陆 法 的 国 家 。 在 以 后 的 一 系 列 研 究 中 , 他 们 还 发 现 。 法 律 水 平 也 是 影 响 股 权 价 值 、 资 本 成 本 和 外 部 融 资 程 度 的 重 要 因 素 。 他 们 得 出 结 论 认 为 , 法 律 水 平 是 决 定 股 权 结 构 并 影 响 治 理 机 制 的 重 要 环 境 因 素 。 目前 对 公 司 治 理 和 法 律 之 间 关 系 的 研 究 ,大 多 是 从 强 调 法 律 制 度 对 公 司 治 理 的 重 要 性 , 并 建 } 善 中 小 股 东 的 法 律 保 护 机 义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整合效果。 也就是说 , 各要素的不同组
合可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这个
意 义 出 发 ,u d rmuty t 1 S n aa r e a. h
种研究思路认 为董事会构 成直接作 业业绩 , 也就是说企业 的业绩还会 受到
董事 会 以外 的许 多因 素 影 响 , 因此 与其
本 用于企业的重要决策 。 而间接作 用于企 织 与环境组合需要不同的治理结构。
(9 7 1 9 )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由一系 列治理机制组成 , 不是单一机制。 因此 在研究设计 时只考虑一种治理机制 , 可
能会 低估 各 种治 理机 制 的相 互补 充 机制
检验董事会构成 与企业业绩的关系, 不 况下, 董事会的相关决策细节问题。对
研究结论 尚未一致( a o t 11 9 ; D l ne . 9 8 t a,
F k l e a d a r k 1 9 ) 另 i es i n H mb i ,9 6 ; n tn c

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具有战略和制度上
响。事实上 ,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实践研
究 结 论 不 一 致 的原 因 可 能 是 不 同 的 组 文 的 研 究 建 立 在 考 虑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同 时 结合 企 业 的股 权 结 构 , 代 理 理 论 和 将 资源依赖理论相 结合来分析股权 集 中
于董事监督高管的激励 , 同时还取决于
上存在一定差异 , 笔者认 为在治理机制 论 和实践意义 。本 文首先 以 A股 上市 研 题是, 在股权 集 中度不 同时 , 董事 会依 发挥作 用的过程 中董事会治理 和股权 公 司为研究样本 , 究欧美公司治理研 究 的结论在 A股是否成立。其次 , 本文 当股权结构分 靠外部审计来完善监督 机制 的强 度是 治理存在一定的替代 性。
甚至相互替代机 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 , 股东
进 研 为 确保 其 投 出资 本 的保 值 增 值 必 然 对 响 到相 关 的监 督 激励 和 监 督 能 力 , 而 治理方式的需求及有效 性存在影响。 究 我 国特 有 制 度 背 景 下 、 股权 结 构 相 对 影响到对外部审计的需求。 其代理人进行监督 。 他们可 以使用许 多
主 要是 由董 事会 决 定 , 股 权 结 构 会 影 而
董事会依赖外部审计对高管 如分析在股东与 高管存在 利益冲突情 度不同时。 进行治理的差异。 在研究董事会 的监督 构, 因为股权结构的不同意味着对不 同 外部审计的需求 , 进而审计费用的确定 激 励 和 监 督 能 力 时 ,应 该 考 虑 股 权 结
_
职E l 审

广

NDS OF A CCO T NG I
股权结构 、 董事会治理 与审计费用
— —
A股 上市公 司的经验证据
粟立钟 1 , 2 李 悦 3山东能源集 团财务管理部 . 2新疆财经大学会计 学院 .
1中央财经大学会 计学院 .
【 摘
要 】文章 以 20 - 2 1 年 A股上市公司为研 究样本 , 于代 理理 论和资源依赖理论 , 02 0 1 基 实证 分析 了董事会 独立性 、 两职合一对 审
略管理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提 出公 司治 长 由不 同人员担任。为实证检验董事会 相 当程 度上是董事会在确定 审计费 用 理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组织和环境 的相 构 成是 否重 要 。一种 研究 思路 是检 验 董 和 审计 范 围 。
互 作 用 及 其 特 点 。 A ul a t 1 事 会构 成 与企业 业绩 的 关 系 ,此 方 面的 g ir e . e a ( 0 8) 为公 司 治理 是 一 系列 机 制 的 20 认 从 理 论 方面 来 看 。 文 更 加 深 入地 本 研 究 了 股 权 结 构 对 公 司治 理 机 制 的 影
治理 否 存 在 差 异 。T g l e 1 2 1 提 散 时,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可能更重要 。 进 一 步 研 究 了在 不 同 股 权结 构 下 , u ge ta. 0 0) ( 这 是 因 为 分 散 的 股 东 既 缺 乏 监 督 高 管 结 构对 审 计 费 用影 响 的 差 异 。 出董事会对企业 的治理效果不仅 取决
治理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管理层 。 如直接 定程度上依 靠外部审计。 文关注的问 本
基于 代 理理 论 和 资 源依 赖理 论 , 董 集 中的情况下 , 董事会独立性和审计费
的股 权 治 理 和董 事 会 治 理 , 可 以在 一 事会监督 高管在监督激励和监督 能力 也
用 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 将具有一定 的理
计 费用的影 响, 以及这种影响在不 同股权 集 中 下是 否存在差异 。 度 经验证据显示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 费用显著正相关 , E C O和董事长分设 情 况下, 审计 费用更 高, 在股权集 中度趋于集中时这种 关系会 减弱 。
【 关键词 】股权结构 ; 董事会治理 ; 审计 费用


引言
励( 持股比例 ) 和监督能力。 笔者 的研究
发 现 不 同 的公 司 治理 结 构 对 外 部 审 计
多依 靠 直 接 的股 权 治理 。
董事会的治理效应是否对不同的企
外部审计是 提高投资者保 护的重 要机制。 注册会计师证实所有股东得到 平等对待, 证实企业 的财务报告符合会 求。审计 师视董事会为委托人 , 因为在
业都一样重要 。特别是在企业的股权集 的需求存在差异 , 并且这种差异会受到 中度不同时是否有差异?近期有很 多研 股权集中度 的显著影响。
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虽得出了一些基
代 理理论通 常认 为有效 的董事会 计准则 的要求 以及其他相 关契约的要
本结论 。 尚未达成一致。 但 如一些基于战 应 主要 由独 立董事组成 , O 和董事 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