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版中国医保行业市场专题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7年医保行业场专题分析报告精品

2017年医保行业场专题分析报告精品

2017年医保行业市场专题分析报告20仃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落地,医药板块迎来重大结构性机会 (4)1.1、医保目录调整尘埃落定,中药板块调整超市场预期 (4)1.2、医保通道为品种放量最佳途径,将为医药板块带来结构性机会 (5)2、关注谈判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及后续更大力度的医保支付改革 (6)2.1、谈判目录为本次调整一大亮点,为新药打通医保通路 (6)2.2、动态调整机制配套产业政策共同鼓励药企研发创新 (7)3、详解医保目录调整93.1、中枢神经类为调整重点,龙头企业最为收益 (9)3.2、丽珠集团独家品种艾普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类唯一新增品种 (10)3.3、儿童用药为稀缺品种,此次调整受益品种较多 (11)3.4、四个国产化替尼品种进入医保,体现临床治疗价值优先原则 (12)3.5、血制品核心品种适应症有所增加,扩大使用范围133.6、糖尿病领域胰岛素、DPP4抑制剂类降糖药物进入医保目录 (14)3.7、中药注射剂使用限制更为严格,有利于医保控费 (15)图表目录图表1 :近三版医保目录调整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4)图表2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情况为影响医药整体增长的核心因素 (5)表格1 : 2009年以来部分国产新药情况梳理 (7)表格2 :人社部关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征求意见稿要点 (8)表格3 :部分省市对药品支付标准的实施规定 (8)表格4 :中枢神经领域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10)表格5 :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11)表格6 :部分儿童药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12)表格7 :新增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受益公司梳理 (12)表格8 :血液制品板块变化及受益公司梳理 (13)表格9 :胰岛素品种变化梳理 (14)表格10 : DPP4抑制剂新增品种梳理,受益厂家为外资企业 (15)表格11 :中药注射剂限制使用品种梳理 (15)表格12 :医保目录受益标的详细品种梳理 (17)表格13 :西药新增品种详细梳理 (20)表格14 :中药新增品种详细梳理 (23)表格15 :化药乙类调整甲类收益详细梳理 (26)1、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落地,医药板块迎来重大结构性机会2月23日,人社部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 年版)》。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医药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分析报告(2017.10.12)目录一、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概况-----------------------(3)1、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3)2、全球医药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3)二、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4)三、我国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制剂行业发展概况---------(5)1、化学药品原料药行业发展概况----------------------(5)2、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发展概况-------------------------(6)四、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7)1、行业利润总额变化趋势---------------------------(7)2、行业利润率变化趋势-------------------------------(7)五、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所处行业的影响------------------------------------(8)1、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8)2、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8)3、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9)一、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走强、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创新类药物的持续研发创新和推广,全球医药市场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0,690亿美元,2010年至2015年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2%。

2021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7%之间。

2017年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41、行业主管部门 ....................................................................................................4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行业市场现状 (5)1、全国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 (5)2、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6)73、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 ....................................................................................三、行业发展趋势 (8)1、医疗服务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8)2、医药卫生体系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民办医疗机构发展 (9)3、“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服务模式与传统模式协同发展 (9)4、中医医疗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10)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1)11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1)(2)市场需求的增加 (12)132、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不足 (13)(2)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 (13)五、进入行业的壁垒 (14)1、市场准入壁垒 ..................................................................................................14142、人才壁垒 ..........................................................................................................3、经验壁垒 ..........................................................................................................14六、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5)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5)。

2017-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运营态势研究报告(最新定稿)

2017-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运营态势研究报告(最新定稿)

2017-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运营态势研究报告报告目录:医疗服务市场是医患双方进行医疗服务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医疗服务市场作为医疗服务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其发展受上游的医疗器械、药品、医用材料、医务人力资源、医疗保险等市场和下游的医疗需求者所影响。

医疗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

我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

2011年至2015年,中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由16472亿元增至32503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8.5%。

201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

政策的号角已经吹响,医疗服务业景气将持续提升。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7-2022年)》,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从床位标准、设备购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支持,明确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同时,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等。

目前,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投资大门已经打开。

在“十三五”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以及国家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我国的医疗服务支出规模近年来持续稳步增长,医疗服务支出包括来自医院、初级保健诊所及疗养院及临床检验中心等其他机构的医疗开支。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5 年我国的医疗服务支出达到 3.25 万亿元,2011-2015 年的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18.52%,而根据其预测数据,到2021 年,我国医疗服务支出将达到8.84 万亿元。

2017年中国医改专题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医改专题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医改专题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医改引领医药行业进入变革期,“传统”与“创新”焕发生机 (6)一、医改引领医药行业 (6)1、深化医改背景下,医药工业进入10%左右增长“新常态” (6)二、新医改,“危”“机”共存 (10)三、中药获国家政策性支持,规范化管理是必经之路 (12)四、疾病谱和用药习惯改变,不同类别药物需求相应改变 (13)1、对于化药和中成药来说 (14)2、对于生物药来说 (15)第二节深化医改遇上“十三五”,非药领域迎来机遇 (17)一、招标陆续进行,增量市场+创新依然可期 (17)1、招标降价趋势不改,高质、有效才是发展正途 (17)二、药品承压,非药领域迎来春天 (18)1、中国制造2025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造机会 (18)2、IVD向新技术、新模式方向发展 (19)三、医疗服务三大机遇:民营医院+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 (20)1、政策助力民营医院,传统+跨界“新玩法” (20)2、医疗方式转变催动移动医疗发展 (22)3、医疗机构对大数据、信息化的需求驱动医疗信息化保持长期增长 (22)第三节医药上市企业板块 (24)一、医药板块整体表现亮眼,服务器械涨幅居前 (24)1、在政策面的持续施压下,2016年医药板块的增速或将继续下行 (24)二、个股表现差异性较大,热点驱动股价效应明显 (28)三、行业投资分析 (29)1、医疗/医药服务 (30)2、医疗器械 (31)3、药品 (31)4、OTC行业 (31)四、投资主线:关注真成长、新技术、新模式、跨界 (32)1、2016年投资主线之一——新技术、新模式 (32)2、2016年投资主线之二——跨界 (33)3、数据基础 (33)4、个性化医疗 (34)4、医疗服务 (35)5、医疗器械 (36)6、智慧医疗 (37)7、医药制造业 (38)8、医药流通 (39)五、投资策略 (39)图表目录图表1: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超GDP接近10% (6)图表2:医药工业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6)图表3:2009-2014年各子行业收入增速 (7)图表4:2009-2014年各子行业利润增速 (7)图表5:2009年医药各子行业收入分布 (8)图表6:2014年医药各子行业收入分布 (8)图表7:2009年医药各子行业利润分布 (9)图表8:2014年医药各子行业利润分布 (9)图表9:医保覆盖超过97% (10)图表10:卫生总费用支出个人比例逐年下降 (11)图表11:医保基金收入增速逐渐低于支出增速 (12)图表12:2009-2014年中成药出口情况 (12)图表13:2009-2014成都中药材指数 (13)图表14: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增长趋势情况 (13)图表15:2013年医院终端化学药市场份额 (14)图表16:2013年医院终端中成药市场份额 (15)图表17:2015年前后医药各子行业发展总结和预测 (16)图表18:药品招标进展 (17)图表19:三大药未来发展机会 (17)图表20:工业4.0三个“十年计划” (18)图表21: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纳入重点领域 (18)图表22: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目标 (19)图表23:医改控费的大环境下IVD经销商整合、服务链延伸成为趋势 (20)图表24:我国民营医院数量持续上升 (20)图表25:2008Q1-2015Q1-Q3医药板块营收增速 (24)图表26:2008Q1-2015Q1-Q3医药板块利润增速 (24)图表27:2015年初至今医药板块VS沪深300涨跌幅情况 (25)图表28:2015年初至今各板块涨跌幅情况 (25)图表29: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溢价(扣金融板块) (26)图表30:医药生物各子板块TTM估值情况 (27)图表31:2015年初至今医药指数变化 (27)图表32:2015年初至今医药个板块涨幅变化 (28)图表33:涨幅居前的个股特点总结 (29)图表34:2016年投资主线之一——新技术、新模式 (32)图表35:二级市场跨界从医药/医疗公司汇总 (33)表格目录表格1: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药物 (16)表格2:民营医院或政策加持 (21)表格3:跨界投资民营医院增多 (21)表格4:移动医疗APP代表企业 (22)表格5:医疗信息化代表企业 (23)表格6:2015年初至今医药板块涨幅居前的个股(扣除2014年以后上市的企业) (28)表格7:涉及医疗服务业务的典型上市公司 (30)表格8:跨界公司汇总 (33)表格9:个性化医疗(细胞治疗)跨界公司汇总 (35)表格10:医疗服务类跨界公司汇总 (35)表格11:医疗器械类跨界公司汇总 (36)表格12:智慧医疗类跨界公司汇总 (37)表格13:医药制造类跨界公司汇总 (38)表格14:医药流通类跨界公司汇总 (39)表格15: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和估值表 (40)第一节医改引领医药行业进入变革期,“传统”与“创新”焕发生机一、医改引领医药行业1、深化医改背景下,医药工业进入10%左右增长“新常态”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后逐渐放缓的过程,医药行业增速和GDP趋同,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至10%左右。

2017-2021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分析中投顾问对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一)医保基金不足,促使商业保险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与养老保险基金一样,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省份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

医保基金的不足会促使政府加大对商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政府为构建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除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等措施外,还会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

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

(二)“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互联网正从销售渠道和医疗服务体系两方面同时影响着今天商业医疗险的发展。

2015年互联网的总保费收入达到了2,234亿,从2011年到2015年总保费互联网保险增长超过了69倍。

其增速远高于行业的整体水平,互联网保险在保险行业当中的市场占比也逐年攀升,2015年已经高达9.2%,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保险销售渠道正在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中。

如果能够做到结合远程医疗服务,创新产品,同时提高理赔服务时效性和便捷性,整合互联网医疗及互联网保险的资源,就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满意度更高的服务,加快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

(三)老龄化发展提升了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我们国家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46.6%,远高于全国18.9%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全国人口两周患病率是18.9%,而老年人口两周患病率为46.6%,这样直接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急剧上升。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对于医疗消费水平的上升,人们对于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了,消费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人们对医疗与养老的充分保障有了更多的追求,对医疗保险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为商业保险参与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不利因素(一)相关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频频出现,与之相关的带病投保、诱导需求等现象屡见不鲜。

2017年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医疗服务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二、行业市场现状 (5)
1、全国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 (5)
2、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6)
3、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 (7)
三、行业发展趋势 (8)
1、医疗服务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8)
2、医药卫生体系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民办医疗机构发展 (9)
3、“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服务模式与传统模式协同发展 (9)
4、中医医疗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10)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1)
1、有利因素 (11)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1)
(2)市场需求的增加 (12)
2、不利因素 (13)
(1)专业人才不足 (13)
(2)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 (13)
五、进入行业的壁垒 (14)
1、市场准入壁垒 (14)
2、人才壁垒 (14)
3、经验壁垒 (14)
六、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5)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5)。

2017年中国精准医疗产业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精准医疗产业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精准医疗产业专题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精准医疗=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6)一、精准医疗分类 (6)二、精准医疗触角走向 (8)第二节抗体药和细胞治疗精准狙击癌症细胞 (9)一、抗体药市场前景广阔 (11)二、君实生物公司研究 (17)三、细胞治疗分析 (18)四、过继细胞治疗正引领生物治疗潮流 (19)五、“万能”干细胞给绝症治疗带来遐想 (20)第三节手术机器人作用巨大 (23)一、全球医用机器人发展迅速 (23)二、手术机器人帮助医生进行精准手术操作 (25)三、天智航企业分析 (29)第四节精准中医药发展现状 (32)一、中药饮片是中医理论中的精准治疗 (32)二、中药配方颗粒优势明确 (35)三、获批资质企业掌握产业先发优势 (37)第五节企业分析 (39)一、天阶生物 (40)二、君实生物 (40)三、赛莱拉 (41)四、天智航 (42)图目录图1:精准医疗产业解析 (6)图2:肿瘤的形成与治疗 (7)图3:全国男性、女性肿瘤发病情况排名 (8)图4:全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额占比:生物科技vs传统技术 (10)图5:生物技术应用及生物制药方法模式图 (11)图6:筛选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 (12)图7: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拓展 (12)图8:单抗药物发展成熟,抗体药物市场目前正趋向于双抗药物的研发 (13)图9:各种抗体区别 (14)图10:2015上半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抗癌药物市场构成 (14)图11:全球抗体药物市场 (15)图12:单克隆抗体药物产业链 (16)图13:君实生物主要业务 (18)图14:细胞治疗发展与构成 (18)图15:过继细胞治疗过程 (19)图16:过继细胞治疗产业链 (20)图17:干细胞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21)图18: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 (21)图19: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 (22)图20:干细胞产业链 (23)图21:医疗机器人的分类及其应用 (23)图22:医用机器人全球市场销售量及销售额 (24)图23:不同年龄段对机器人的需求程度 (24)图24:手术机器人历史沿革 (25)图25:手术机器人的分类及其应用 (26)图26:全球手术机器人发展历史 (27)图27:手术机器人模式图 (28)图28:2014年软组织操作机器人操作手术数量(单位:台) (28)图29:全球手术机器人销售量及其占比 (28)图30:全球机器人手术量及增速(单位:万例) (29)图31:手术机器人产业链 (30)图32: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关键优势 (31)图33:中药饮片炮制的模式图 (33)图34: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规模 (33)图35:2004-2015年中药饮片企业数量(家) (34)图36:2003-2014年中药饮片企业利润总额 (34)图37: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对比 (35)图38:2006-2012年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份额变化 (36)图39:2010-2019年中药饮片行业规模及预测:2010-2014GAGR=35.2%;2015-2019EGAGR=19.1% (37)图40:2010-2019E我国配方颗粒规模:2010-2014GAGR=36.7%;2014-2019EGAGR=22.9% (37)图41:中药配方颗粒2013年市场份额 (38)图42:中药配方颗粒部分企业销售收入规模(百万元) (38)表目录表1: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8)表2:PD-1单抗药物对于多种肿瘤都有良好的活性,能够带来病症持久缓解 (9)表3:恶性肿瘤治疗方法 (9)表4:全球预测销量前十大药物及最具价值研发项目 (10)表5:部分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14)表6:我国SFDA批准的治疗性抗体药物 (15)表7: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 (20)表8:手术机器人可以操作的手术类型 (27)表9:手术机器人主要市场参与者 (30)表10:中药配方颗粒5家试点企业的对比 (38)第一节精准医疗=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一、精准医疗分类精准医疗是一种针对人类个体化差别而采用差异化诊断治疗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医保行业市场专题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落地,医药板块迎来重大结构性机会 (4)1.1、医保目录调整尘埃落定,中药板块调整超市场预期 (4)1.2、医保通道为品种放量最佳途径,将为医药板块带来结构性机会 (5)2、关注谈判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及后续更大力度的医保支付改革 (6)2.1、谈判目录为本次调整一大亮点,为新药打通医保通路 (6)2.2、动态调整机制配套产业政策共同鼓励药企研发创新 (7)3、详解医保目录调整 (9)3.1、中枢神经类为调整重点,龙头企业最为收益 (9)3.2、丽珠集团独家品种艾普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类唯一新增品种 (10)3.3、儿童用药为稀缺品种,此次调整受益品种较多 (11)3.4、四个国产化替尼品种进入医保,体现临床治疗价值优先原则 (12)3.5、血制品核心品种适应症有所增加,扩大使用范围 (13)3.6、糖尿病领域胰岛素、DPP4 抑制剂类降糖药物进入医保目录 (14)3.7、中药注射剂使用限制更为严格,有利于医保控费 (15)图表目录图表 1:近三版医保目录调整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4)图表 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情况为影响医药整体增长的核心因素 (5)表格 1:2009 年以来部分国产新药情况梳理 (7)表格 2:人社部关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征求意见稿要点 (8)表格 3:部分省市对药品支付标准的实施规定 (8)表格 4:中枢神经领域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10)表格 5: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11)表格 6:部分儿童药受益上市公司梳理 (12)表格 7:新增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受益公司梳理 (12)表格 8:血液制品板块变化及受益公司梳理 (13)表格 9:胰岛素品种变化梳理 (14)表格 10:DPP4 抑制剂新增品种梳理,受益厂家为外资企业 (15)表格 11:中药注射剂限制使用品种梳理 (15)表格 12:医保目录受益标的详细品种梳理 (17)表格 13:西药新增品种详细梳理 (20)表格 14:中药新增品种详细梳理 (23)表格 15:化药乙类调整甲类收益详细梳理 (26)报告正文1、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落地,医药板块迎来重大结构性机会2 月23 日,人社部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 年版)》。

自此已实施8 年的09 版医保目录终又调整,有望带来医药板块的重大结构性机会。

1.1、医保目录调整尘埃落定,中药板块调整超市场预期本次医保目录延续2009 版调整趋势,整体数量增长超过15%。

2017 版医保目录目录共包含2535 个品种,较09 版增长15.4%;西药共1297 个品种,净增加133 个,增幅11.4%,其中甲类402 个,乙类895 个;中药共1238 个品种,净增加206 个,增幅为20%,其中民族药增加43 个,中药甲类192 个,乙类1046 个。

从增速上可以看出,此次中药调整数量延续前一版趋势仍保持将近20%的增长,调整数量较为超市场预期,此举变相否认了先前市场上普遍担心中药临床路径不清晰而被限制使用的看法,与国家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大逻辑趋同,进入医保目录无疑是对中医药产业的最大利好与肯定。

其中中药龙头公司如康缘药业、太安堂、健民集团等均有重磅品种新进医保目录,有望持续受益于医保目录调整。

图表 1:近三版医保目录调整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2、医保通道为品种放量最佳途径,将为医药板块带来结构性机会自1998 年两江试点之后,我国逐渐形成以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大病保险及商业保险为辅助、城乡救助为保底的医疗保障体系。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两大医保基金主要人群,在两保合一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整体覆盖,因此医保目录是“门槛”,调入医保目录意味着享受医保报销,意味着医生有更好的处方途径,更多患者有能力支付治疗费用,是实现品种放量的最佳通道。

2009 版医保目录调整后,催生一批重磅品种,如丁苯酞、碘佛醇、氯吡格雷等均实现快速放量。

我们认为此次调整后仍将诞生出一批重磅品种。

图表 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情况为影响医药整体增长的核心因素但与09 年不同的是,我们认为此次调整后带来的更多是结构性机会,特别利好治疗性品种的放量。

17 版医保目录落地是医药企业品种进入医疗机构终端开花结果的“买单门票”,医药产业在迎来巨大机遇之外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首先,仅进入医保目录是不够的,若进入医疗机构终端销售必须经过省级或地市级为单位的药品招标,按现公布的各省招标文件看,价格联动、最低价取、二次议价进而导致的药品降价已形成行业趋势,新进入医保目录的企业同样面临降价风险;其次,医保资金紧张部分地区收支失衡,在支付端收紧的情况下,更多药品进入目录意味着蛋糕将被更多参与者划分,企业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等证明品种差异优势,或加大力度研发获得更优质品种开发新市场;再次,后续更大力度的医保支付改革呼之欲出,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医院自行压低药品价格,对于企业同样形成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认为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带来的是结构性机会。

我们认为,中国药品产业正处于青萍之末、微澜之间的微妙阶段,行业可能面临洗牌和格局重构,在分化过程中,以创新药研发及高质量仿制药为方向的大市值公司必将出现,我们看好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逻辑,优选有核心优质品种、具备稳定收益的龙头企业。

2、关注谈判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及后续更大力度的医保支付改革17 版医保目录落地打响了医药产业链支付端变革的核心政策的第一枪,后续将出台多个产业政策与之协同配套,共同完成对医药支付端的改革重塑。

按照时间进度及影响力度考虑,谈判目录、医保动态调整机制及后续医保支付标准改革应为近期关注重点。

2.1、谈判目录为本次调整一大亮点,为新药打通医保通路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一大亮点为后续的谈判目录。

经过专家评审同步确定了45 个拟谈判药品,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专利、独家药品,按照现行价格纳入目录可能给基金带来较大压力的实际情况,下一步将通过谈判适当降低价格后再纳入目录范围,此举类似此前的卫计委的价格谈判,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医保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将一些比较新的且临床价值高的药品迅速普及到患者。

我们认为谈判目录是单独为国产新药打通的医保通路,有利于国产新药的未来发展,由此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用药结构变化。

变化一:用药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合理的国产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后,由于治疗效果更佳、治疗费用下降而带来使用量提升,挤占原有用药,进一步促进药价回归,用药合理。

另有部分独特适应症的新药也可以使更多患者有能力使用,扩大覆盖面,创新药放量。

变化二:新药进入医保需经过药品价格谈判,价格受到国家谈判监控。

目前卫计委主导的3 个成功谈判的品种均有较大幅度降价,价格下降有利于品种短期放量渗透市场,对长期市场空间会有一定影响。

变化三:我国其余医疗保险补充可有助于创新药放量。

新药多为重症患者使用,具有治疗刚性,部分品种如果进入医保目录,极有可能被纳入地市级大病医保支付范围,且商业保险近年来发展迅速,如去年出台的配合大病医保等政策也将提升市场空间。

我们详细梳理了2009 年至今获批的国产新药(化药、生物药以及中药),我们认为临床价值高同时治疗费用较高的品种,纳入谈判目录的可能性较大。

表格 1:2009 年以来部分国产新药情况梳理2.2、动态调整机制配套产业政策共同鼓励药企研发创新医保目录时隔8 年更新,09 年后获批的品种在此期间均没有进入国家医保机会,只能通过逐一进入省份增补目录“曲线”实现当地医保报销通路,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

2015 年以来,国务院、CFDA、卫生部等部委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加大力度鼓励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如优先审评审批、药品许可人制度等,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在产业链下游做协同配套,共同鼓励药企研发创新,使创新药、高质量仿制药能够最快实现销售放量。

2.3 医保支付制度面临改革,核心为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问题趋于严重,部分省市医保甚至出现收不抵支现象,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由2009 年后的五年高速增长时期,回落到10% 以内稳增长时期,医保收支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看到,自2015 年7 月起,医药产业自上而下出台了多个重磅政策,自产业链上游一致性评价、药品分类变更、临床数据自查核查、GMP 飞行检查等,到2016 年中游两票制、营改增,再到下游公立医院改革、零加成、医保目录调整等,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不断冲击整个医药产业。

继医保调整目录出台后,医保支付标准呼之欲出与之匹配。

在2016 年底,人社部便已出台《关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即将开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核心在于实现医保基金对医疗服务更好的承接于管理。

表格 2:人社部关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征求意见稿要点《意见》说明两个最关键问题:1.制定原则按照通用名制定支付标准,2.支付价为医保支付唯一标准,若医院销售价高于支付价,医院将自行承担差额或大概率将差额转移给患者;若销售价低于支付价,对应医保支付部分的差额的分配,将最终影响医院的采购行为。

因此,若要用药价格进一步回归合理,激励医院是必要行为。

我们详细梳理目前已经推出医保支付标准省份的关键要点,从中可以看出,以三明为试点,已开始进入通用名支付流程,支付价格也与全国价格联动,议价利益分配方面明确将议价结余归属医院,激励医院的二次议价,鼓励降低药品的采购价格。

据此我们判断,以GPO 主导的议价采购模式已具备施行条件,当前如上海、深圳等地均已开展相关工作。

表格 3:部分省市对药品支付标准的实施规定3、详解医保目录调整2009 年底,人社部引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2009 版目录基本奠定我国医保目录调整体系的基础,历经2000 版承接公费、医保制度,到2004 年、2009 年陆续补充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2009 版医保最大程度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衔接,将基药目录品种全部纳入甲类药物,再次强调国家在药物治疗方面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保证供应等根本要求。

3.1、中枢神经类为调整重点,龙头企业最为收益注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中,中枢神经类用药包括麻醉类、精神类及神经类等领域用药,在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中,此领域共新增17 个品种,其中包括右美托咪定、氢吗啡酮、纳布啡、普瑞巴林、达克罗宁等独家或类独家重磅品种;此外通过梳理发现有13 个品种乙类调整为甲类,包括丁螺环酮、帕罗西汀、阿立哌唑等品种;另有21 个品种解除限制使用,其中不乏瑞芬太尼、利培酮、艾司西酞普兰、美金刚等大品种。

以上可以看出中枢神经领域为此次调整重点,恩华药业、恒瑞医药、人福医药等龙头公司将最为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