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课堂: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范文一】我们学习修辞方法的时候,常听到诸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这些名词,但这些方法到底该如何运用,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比喻。
比喻就是用“像”、“如同”等连接词把两个本身不相同的事物联系起来。
比如说,“他的眼神如同一汪清泉,清澈明亮”。
这句话中,“眼神”和“清泉”本来无关,但用比喻的方法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强调了眼神的明亮和清澈。
其次是夸张。
夸张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注意或幽默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如说,“我等了千年万载才等到这一天”。
这句话中,时间被夸张了,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等了那么久,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是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使之生动形象化。
比如,“大海在轻轻呼吸着,似乎在告诉我们无尽的秘密”。
这句话中,把大海比喻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用呼吸来形容水的动向,使句子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
正确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精彩生动。
但要注意的是,修辞方法不应该过分,要根据情况适当运用,不能让读者感到矫情或死板。
同时,我们要根据文章的情感和表现的主题进行选择和运用,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真正提升写作水平。
【要点分析】1. 介绍了比喻、夸张和拟人三种常见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针对每种修辞方法,举了例子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3. 指出了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阐述了运用修辞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
4. 所用词汇简单明了,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同时也体现了恰当运用修辞方法的写作技巧。
【范文二】修辞方法是我们写作时常用到的方法,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表达思想。
但是,如何正确运用呢?接下来我将谈一下关于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要点。
首先,修辞方法和文章的主题、情感紧密相关。
比如,如果我们写一篇有关“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那么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而运用夸张易显得言过其实,而拟人则可能会让文章显得过于幼稚搞笑。
语文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语文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教案主题:语文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在语文中的作用和应用。
2. 学会使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魅力和深度。
3. 培养学生审美和感知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2. 修辞手法的应用技巧3. 游戏与练习活动4. 修辞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段优美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知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修辞手法的兴趣。
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1.1 引导学生讨论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1.2 对修辞手法进行分类介绍,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1.3 结合实例解析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修辞手法的应用技巧2.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展示该手法运用的技巧和效果。
2.2 学生自主实践,尝试在不同情景下使用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和表达。
2.3 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与总结,指导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3. 游戏与练习活动3.1 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运用修辞手法,加深对手法的理解和记忆。
3.2 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短文或诗歌,展示语言表达的美丽和深度。
4. 修辞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4.1 分小组讨论,研究不同文体中修辞手法的应用。
4.2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文体进行创作,并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
4.3 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各自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与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强调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和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魅力。
教学资源:1. 优美的文学作品2.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例子3. 游戏和练习活动的设计4. 不同文体创作的范文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3. 实践探究法:通过游戏、练习和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
3.能够运用修辞方法撰写文章,增强其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运用技巧。
2.难点:能够合理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修辞方法使用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作用。
如:“这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简直像是附在我身上的苍蝇。
”这里的“苍蝇”就是用来比喻问题的麻烦程度。
2.介绍常见的修辞方法(约15分钟)根据教材或课程要求,教师可以依次介绍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比喻(约20分钟)通过阅读一段有关比喻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其中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并让学生试着解释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比喻来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4.夸张(约20分钟)通过示范或展示一些夸张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夸张来强调一个特定的情感或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排比(约20分钟)通过分析一段使用了排比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排比来描述一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受。
6.倒装(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倒装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倒装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倒装来强调一些意思或增强句子的对比效果。
7.反问(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反问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反问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反问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或观点的思考和质疑。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优秀课件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 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情感真挚而强烈。】
(五)对偶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①形式整齐,语言简练,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 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意义集中含蓄,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 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 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三)借代 定义: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 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可用部分代表 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 生动的效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诗中以“杜康”代酒。
21、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 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 飞翔.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 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 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比拟(人拟为动物)】
22、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 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明 喻 23、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 灭,觅那清淡天和”。( 《红楼梦》) 【双关】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 春三人的境遇。
学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学习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即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修辞表达方式,以达到增强修辞效果的目的。
在文学创作、演讲演讲、写作等各个领域,修辞手法都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如何正确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使原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可以增强表达的维度,使文句更加有画面感,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1: 若干条经验是人生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例2: 比喻是修辞之花,点亮文字的星空。
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感受和行为能力,以便更好地描述事物的特点和表现。
通过拟人,文笔更加生动活泼,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例1: 风儿轻轻地呼啸着,向大地问候。
例2: 雨点害羞地躲在云彩里,哆嗦着掉下来。
三、排比排比是运用同构的词语或短语进行并列排列,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富有韵律感。
例1: 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努力进步。
例2: 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参与活动,努力追求梦想。
四、夸张夸张是对对象或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过分放大,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丰富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具张力和戏剧性。
例1: 我骑了一百多公里的自行车,腿都要断了。
例2: 他做事就像一只蚂蚁,小巧而勤劳。
五、反问反问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它能够增强语气表达,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可以引出表达的重点,使之更加突出。
例1: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的吗?例2: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居然不会?六、对仗对仗是一种词句的对称排列,通过反复搭配和对比,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对仗可以增加语句的韵律感和美感,使文章更加优美和流畅。
例1: 望断人世非人教,云深不知处处春。
例2: 生活如一幅画,有欢笑也有泪水。
七、比照比照是对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描绘和阐释事物的特点。
比照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1: 他的笑容明亮如阳光一般。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修辞与修饰是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手法,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然而,过度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可能导致冗长、啰嗦的表达,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与修饰手法,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形象的说法来传达某种意义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两个相似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2. 拟人拟人是将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动作,以增强描写的效果。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读者可以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
例如:大海张开了它的双臂,迎接着那些回归的渔船。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本质或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竟然拥有一头长达两米的鬃毛,好像一只巨大的狮子。
二、修饰手法1. 形容词与副词形容词和副词是修饰名词和动词的常用手法。
适当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使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她穿着一件漂亮的红色连衣裙,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2. 描述细节通过描述细节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适当的描写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进而更好地融入文章中。
例如:屋檐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挂,太阳透过冰挂的折射形成了美丽的彩虹。
3. 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一种通过使用同样的句式、词语或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饰手法。
平行结构可以使文章的语言节奏更加鲜明,给读者一种流畅的阅读感。
例如:他用心思考、用行动证明、用实际成绩打动了所有人。
通过学习和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然而,在使用这些手法时,也需要注意适可而止,避免过度修辞和冗长的修饰,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重要的是确保修辞与修饰手法的使用能够准确传达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与修饰手法,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质量,还可以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度。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一种在表达中运用语言技巧的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并正确运用修辞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探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方法和策略。
一、修辞方法的概述修辞方法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格和修辞技巧来达到借助于比较、象征、隐喻、夸张、反问、排比、借代等手段提高文章的修饰效果和说服力的一种表达方式。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二、培养学生修辞意识的方法1. 阅读优秀的修辞作品阅读优秀的修辞作品,如经典文学作品和鲜活的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修辞手法的魅力和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并与自己的写作进行对比。
2. 锻炼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如观察周围的事物、人物、自然景观等,并引导学生描述并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3. 举例讲解在讲解修辞方法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例子来阐述不同的修辞手法,并要求学生模仿练习。
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学生更容易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培养学生修辞方法运用的技巧1. 选择合适的修辞方法学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目的和效果选择合适的修辞方法。
比如,描述人物特征时可以运用拟人或夸张手法,描述自然景观时可以使用比喻或借代等。
学生要学会根据文章的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2. 注意修辞方法的适度运用修辞方法的运用应当适度,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文章效果的不佳。
学生要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修辞方式,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整体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3. 熟悉修辞方法的表达形式学生在写作中还需要具备熟悉修辞方法的表达形式的能力。
比如,比喻常用的表达形式有“如同”、“犹如”等,拟人常用的表达形式有“它”、“他”等。
学生要多进行语言实践,熟悉并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形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考纲分析&考试要求&语法、修辞、逻辑是语言表达的三大块:语法是指文字运用合乎汉语言规律;修辞是指语言表达生动;逻辑是指语言表达正确反映事理。
高考大纲规定考生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主要包括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考查方式&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了解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系统知识备考&八种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及运用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 是火把还是星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者:文采也,即修辞。
修辞: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效果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1、概念: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参考答案: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二 、比拟
概念: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 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
构成: 被比拟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拟 的人或事物叫拟体。
种类: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 人和拟物两类。
问。
2 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修辞方法的考查有以下趋向: 1 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达两种 题型,以后者居多。 2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 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 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3 未来的修辞性试题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 性修辞题、“扩展”性试题、词语选用型试题等也有可能在高 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考生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 高语言表达素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2 (2009·高考四川卷)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 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 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 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喻的表达效果: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 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化平淡为生动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化深奥为浅显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 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化抽象为具体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 成阵。
拟人: 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
指出下列歌曲中所使用的修辞格:
• 《荷塘月色》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 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 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 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 伤 ……
• 《千里之外》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 你悄然走开 故事在城外 浓 雾散不开 看不清对白 你听不出来 风声不存在 是我 在感慨 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 把结局打开 那薄如蝉翼 的未来 经不起谁来拆
• 《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中有这么几句:“当 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 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乌有……当地球不再转 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幻,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目标重点
1 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 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 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 屏障。
解析:所写内容必须是“景物”,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三种修辞“比拟、比喻、排比”缺一不可。
讲评: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 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 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测。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 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 雷锋、焦裕禄等。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 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 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化无情为有情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 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 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 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 特、新颖。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 画。②思想感情的潮水。③祖国母亲。④我的朋友— —书籍。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②他爱捅马蜂窝马,蜂所窝以有的人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
5、是不是出现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的都是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