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复习之——正解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1. 比喻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 能构成比喻。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 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小路上 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 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 一 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 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 棉花上似的。
修辞训练——比拟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 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 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容易误解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 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就医务人 员来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定的场合 中是合适的。
修辞格介绍
1. 比喻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 本体同喻体并列 来的都是血。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同喻体同位
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修饰喻体
书籍——人类的朋友。殊形式。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 的互相沟通。 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 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雪在下,像小夜曲,又像交响乐; (宋 · 秦观《浣溪沙》) 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 像二胡奏出的悲怆哀婉的老歌,又像钢琴弹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出的激昂有力的新曲。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 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 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④复句排比。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
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 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 “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武器 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 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 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 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 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 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例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 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 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 现,只出现喻体。
4、理解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 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化平淡为生动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化深奥为浅显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 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使形多象少更绿生荷动相饱倚满恨,,意境更荷灵花动入,暮富犹有愁画热面,感。
语文复习练习:专题四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题组一仿用句式1.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就如建房子搭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层沙石砌歪了,上面的楼层都会倾倒;人生的根基从一出生就要打牢。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仿写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内容摘自习近平今年“五四"在北大对青年学生的讲话内容)2。
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
先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再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3.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
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排齐向右站__________________ 亲密并列肩比肩__________________ 左人正立右倒画__________________ 人形颠倒表变化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随前人走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解析本题考查仿写。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16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专题16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
脱贫攻坚英模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热土,乃至于把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沿着他们的足迹,接过使命的重担。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蔚然成风,求发展、谋进步的种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播撒。
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时代,当滥用极限词的虚假广告搭上技术的便车,其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视。
起起伏伏的价格、稍纵即逝的福利,常令人眼花缭乱、无暇思考。
销售渠道的丰富多元、广告形式的灵活多变,也对监管的覆盖面、精准性、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C.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
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
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描绘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表示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
4. 夸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 难点: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比喻、比拟1.1 讲解比喻、比拟的定义和特点1.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比拟的运用1.3 学生练习:运用比喻、比拟手法进行写作2. 第二课时:借代、夸张2.1 讲解借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2.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夸张的运用2.3 学生练习:运用借代、夸张手法进行写作3. 第三课时:对偶3.1 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3.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对偶的运用3.3 学生练习: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4.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本,要求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4.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析结果4.3 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5.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对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1.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B )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举酒欲饮无管弦。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夸张是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请 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①画横线句用“堆积如山”“笔冢”来形容怀素用坏的笔很多,体现了夸张的特 征。 ②怀素号称草圣,与他勤学苦练、用坏无数支笔有必然联系,揭示了“业精于 勤”的道理,富于启发意义。
对偶
DUIOU
③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强烈的共鸣,增 强表达效果。
④增强语言力量/哲理性等。
选择一下
XUANZENYIXIA
1.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 一项是( ) C
整个大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答: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
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
泼。
排比
PAIBI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 情的修辞方法。
答题模板:
(1)构成:“……”“……”“……”都是由“××+××”构成的××结构短语共同组成,结构 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句的构成和作用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辨别和运用比喻。
2. 拟人:讲解拟人修辞的特点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拟人表达情感。
3. 夸张:分析夸张修辞的手法和效果,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夸张的能力。
4. 排比:讲解排比修辞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排比的运用技巧。
5. 对偶:通过对偶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对偶表达意思。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比喻:讲解比喻的构成要素和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加以练习。
3. 讲解拟人:分析拟人修辞的特点和效果,让学生尝试运用拟人表达情感。
4. 讲解夸张:强调夸张修辞的手法和效果,让学生进行夸张句的编写和修改。
5. 讲解排比:讲解排比修辞的构成和作用,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编写和修改。
6. 讲解对偶:通过对偶修辞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对偶句的编写和修改。
四、课堂练习1. 比喻:请学生编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形象生动。
2. 拟人:请学生编写一个拟人句,要求表达出情感。
3. 夸张:请学生编写一个夸张句,要求突出表现。
4. 排比:请学生编写一个排比句,要求结构一致。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总结其特点和作用。
2. 找一些文章或句子,分析其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应用和鉴赏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备考

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如: 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2、只恐夜深花睡去……。 只出现本体“花”,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 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 像醉汉一样 懒懒散散 的白色石块, 睡了一溪沟。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青 年 是 八 九 点 钟 的 太 阳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幸 福 像 花 儿 一 样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比 喻 词
张 三 像 一 个 大 英 雄
比喻的种类: 一、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 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 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好像、似、好似、仿佛、如, 犹如、像....一样”等相联结。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
二、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 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 体,代替本事物的名称,如“时
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句中
“雷锋”已成了“助人为乐的人”
的代名词。
专名代泛称示例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 锋。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 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
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
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的种类: 一、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
物往大(多、快、高、长、强……)
处说。
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 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 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 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 化抽象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 语轻柔的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 伤口。
❖ 化冗长为简洁
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 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首歌 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首史诗,有痛 苦也有欢乐。
运用原则
❖ 要贴切 ❖ 注意创新 ❖ 要通俗、形象
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 〈印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 本体。) 例: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
比喻的作用
❖ 化平淡为生动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 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 化深奥为浅显
希望是航标灯,即使风浪再大,也不会迷航
(二)比拟:
概念: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把人当作物来 写,或者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方式。
种类:拟人和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 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 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描绘形象: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 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表意丰富: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 (1)此刻,她那 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 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 像 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 (1)
,理由:
。
❖ (2)
,理由:
。
考题演练
(2012重庆卷)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 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常用的修辞知识及运用
(一)比喻
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 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 格。
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构成比喻必备的条件:
⑴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⑵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 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 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区辨]1.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 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
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有点面熟。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小王调走了,小周辞职
3.作用:
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五)对偶
1.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一 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类型: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 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 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考题演练
(2012重庆卷)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 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 语句构成 排比,语意连贯。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 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 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三、一般的考查题型
(一)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 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二)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 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三) 语言运用题(第六大题)中, 根据语言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题型:扩展语句,仿造句子,写开场白、结束语 、 解说词 、临别赠言 、广告词 、应聘词、画外音、 手机短信 、宣传标语 、论坛留言 、串台词 等 。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 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 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2分)
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夸张
1.概念: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 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类型: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 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了……
2.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例: (1)你带着这么沉重的包袱上课,注
意力能集中吗? (2)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修辞中的比喻,只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 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 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考题演练
(2011重庆卷)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 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一、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9种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二、考查方式
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 运用修辞方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结合扩 展语句,选用、仿用句式,语言表达简 明得体等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