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君主卫灵公天寒凿池的故事 卫灵公墓在哪

合集下载

卫灵公

卫灵公

【原文】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 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那就 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 人。”
【评
析】
人生苦短,我们每个人都有私 欲,都有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原则,不要把 你的思想强加于他人,尤其是 有些你不想要的东西。因为每 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试着 用多角度去看问题,去理解他 人。
【原文】7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若遇到行仁的 事,应当勇于承当,率先向 前,不必谦让给老师。
【评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 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 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 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 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 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 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原文】1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 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有志之士和有德行 的人,不会为了生命而妨害 仁道,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 仁道。
【评析】
“杀身成仁”近现代以来似乎已经成了贬 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 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 “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 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 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 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 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 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篇。
【原文】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 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 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 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 话。”
【评析】 这章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 人的不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目录1.胜人者先自胜2.王冕传(节选)3.赵威后问齐使4.六一居士传(节选)5.王翦将兵6.傅显迂缓7.北门之管(节选)8.卫灵公天寒凿池9.宋人酤酒10.荀巨伯探病友11.甲与乙相善12.公卢之谏13.乐不思蜀14.孔文举年十岁15.齐鲁夹谷之会(节选)16.狗监17.触龙说赵太后(节选)18.师旷论学19.创鹜之报20.吕氏春秋·贵因21.晋献文子成室22.孺子善谏23.庖夫24.孟子见梁惠王25.庄周家贫26.二翁登泰山27.范蠡浮海出齐28.文天祥传(节选)29.郑板桥开仓济民30.答谢中书书31.食喻32.张元饲弃狗33.太祖弹雀34.武帝游宴见马35.罗企生拒谢桓公36.梅圣俞诗集·序(节选)37.束氏狸狌38.子产论政宽猛(节选)39.李泰伯改字40.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1.劝学(节选)42.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3.朱文公受骗44.临江之麋45.亭林先生神道表胜人者先自胜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六卿请复.A B薄.如钱唇(《活板》)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钟鼓不修.战而.不胜C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译】②期年而有扈氏服。

【译】3.本文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论及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且在某些观点上不谋而合。

邢台的八大皇陵,你知道吗?

邢台的八大皇陵,你知道吗?

邢台的⼋⼤皇陵,你知道吗?邢台的⼋⼤皇陵邢台古来为帝王之国,根据史书记载和遗迹留存有皇陵⼏座:1.启运陵(隆尧王尹村)--⼤唐光皇帝李天赐2.建初陵(隆尧王尹村)--⼤唐宣皇帝李熙唐陵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的魏家庄镇王尹村村北200⽶处。

为唐⾼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陵共茔,合称“⼤唐帝陵”,简称“唐祖陵”或“唐陵”。

1982年7⽉23⽇公布为河北省重点⽂物保护单位。

2006年9⽉公布为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

陵东500⽶的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已废,仅存⽴刻于唐开元⼗三年的《⼤唐帝陵光业寺⼤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修复后置于隆尧碑刻馆内。

关于宣、光⼆帝⽣平,史载甚略,《旧唐书》卷⼀·⾼祖纪云:熙在北魏为“⾦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天赐,仕魏为幢主,⼤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

《新唐书》卷七⼗“宗室世系表”云:“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门镇将,⽣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

《光业寺碑》记载:“宣皇帝始以宣简公任瀛州刺史”。

⼜载:“贞观⼆⼗年,累遣使⾂左骁尉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

麟德元年敕;宣简公、懿王陵墓,并在赵州,各宜配守卫户三⼗⼈,仍令所管县令专知检校刺史岁别⼀巡”,仪凤⼆年(公元677年)追尊李熙为宣皇帝,夫⼈张⽒为宣庄皇后;李天赐为光皇帝,夫⼈贾⽒为光懿皇后,定陵名为“建昌”、“延光”陵,开元⼆⼗⼋年诏改为“建初”、“启运”陵。

《元和郡县志》载,当时⼆陵封⼟各⾼四丈,周回⼀百五⼗六步。

终唐⼀代,陵区保护完好。

邢台的《⼤唐帝陵光业寺⼤佛堂之碑》(以下简称《光业寺碑》)记载,贞观⼆⼗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派遣使⾂勘察茔城,规划着⼿建陵事宜并亲⾃过问。

长孙⽆忌会同邢州赵州两地官员测量划定茔城的范围,按照帝陵建制绘成图纸呈给皇帝,请唐太宗李世民裁定。

2011—2016课外文言文

2011—2016课外文言文

2011-2014大连中考课外文言文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②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③,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④其所赐拜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

④封:封存。

1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及羽杀颜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B.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14.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

”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

”公曰:“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公曰:“不然。

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

②陬(zōu)隅:屋角。

③匹春: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0141126A12_pdfpdf

20141126A12_pdfpdf

贫人则夏披葛带索,冬则 羊裘解札。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穿 着羊裘常常说明贫困。
《史记·刘敬列传》记载: 娄 敬 (后 改 姓 刘)脱 挽 辂 , 衣 其 羊 裘 ,见 齐 人 虞 将 军 曰 : “ 臣 愿 见 上 (指 刘 邦)言 便 事 。” 虞 将 军 欲 与 之 鲜 衣 ,娄 敬 曰 : “ 臣 衣 帛 ,衣 帛 见 ;衣 褐 ,衣 褐 见,终不敢易衣。” 娄 敬 把 羊 裘 跟“ 褐 ”(粗
公赐给晏子的也是如此昂贵。 《墨子·亲士》“:江河之水,非一 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 白也。”就是李白《将进酒》中说 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 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并 不能以“吹牛”视之。
狐 、貂 、貉 所 制 的 裘 既 然 名贵,所以在古代作品里就拿 来作为富有的象征。例如高 适《营州歌》:
可证明:
晏子相(齐)景公,布衣鹿
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
此 其 贫 也 ,是 奚 ( 何) 衣 之 恶
也?”
(据国学网)
一件大红斗篷
□庄秋水
宝玉的红猩猩毡斗篷裾角飞扬,拢下了第四十九回花团 锦簇的一篇文字。大雪天,姐妹们相聚起诗社,宝琴穿的是 贾母赐的翠羽斗篷,黛玉穿的是白狐皮斗篷,李纨穿的是哆 罗 呢 斗 篷 ,宝 钗 穿 的 是 莲 青 斗 纹 锦 上 添 花 洋 线 番 羓 丝 的 鹤 氅,邢岫烟穷,没有斗篷穿,就只穿着家常旧衣。于是我们便 从斗篷上看出宝琴正得宠,黛玉身体比较弱,岫烟出身贫寒。
大红猩猩毡
大红猩猩毡是《红楼梦》中写到的一种御寒衣料。这是用猩猩血染成
的一种名贵的红色毛毡,因为猩猩血染的布料永不褪色。
在《红楼梦》中,大红猩猩毡多用作斗篷,贾宝玉多次穿大红猩猩毡斗
篷,小说中其他人也穿过。小说最后宝玉出家时穿的也是一件大红猩猩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集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集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出师表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兴复之效——东施效颦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咨诹善道——道听途说D.深入不毛——吹毛求疵【答案】 B【解析】B中二者都是“用尽”;A:取得成效;效仿;C:治国道理;路上;D:长庄稼的地方;缺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答案】希望陛下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解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

这里应注意“效”“告”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3】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故事

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故事

卫国国君卫灵公的故事典故一《左传》载:昭公二十年,因灵公之兄絷“狎齐豹狎,轻亵;齐豹,卫司寇、恶北宫喜、褚师圃,而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惧公子朝乃襄公之弟、灵公之叔,与以相貌俊美著称的宋朝无关,更与南子无关,公子朝私通的是其嫂宣姜,公子朝叛乱时灵公尚未娶南子“,故四家叛乱,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齐豹首先发难,以伏兵杀絷,时灵公在平寿,闻乱返都,但时局已经失控,灵公只得带少数人逃至死鸟地名,不知何处,应离濮不远,其时齐公孙青齐顷公的孙子,字子石正要聘卫,闻讯后急忙请示齐景公,齐景公说:”只要还没出卫国的国境,灵公就还是卫国的国君。

“,于是公孙青继续聘卫,并”亲执铎“为灵公警戒。

六月三十日北宫喜的家宰攻杀齐豹,灵公当晚即赶回国都与北宫氏盟约,第二天又跟”国人“盟誓,迅速稳定了局势,然后才开始追究责任,所以八月二十五日褚师圃、公子朝、子玉霄、子高鲂奔晋,闰八月十二灵公杀了叛乱根源之一的宣姜,彻底稳定了卫国内部局势,自此之后二十九年内卫国再无此类内乱公叔戌和蒯瞶未遂者不算,而灵公当时只有18岁。

典故二定公七年,北宫氏因”平乱“之功势力越来越大,灵公几不能制,故灵公与齐景公密谋,先派北宫结聘齐其时北宫喜已卒,谥贞子,北宫结为家族长,再让齐景公寻隙把北宫结抓起来并出兵侵卫,灵公把责任推到北宫结身上,趁机削弱北宫氏的势力,然后再和齐景公盟约让其退兵,既解决了北宫氏尾大不掉的问题又不使其他大臣起疑心,同时还加强了与齐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的高招。

典故三定公九年,为支援齐景公,灵公带兵车五百乘欲过中牟,时晋国有兵车千乘在中牟,所以灵公令人占卜这在当时很重要,凡事均需谋之于天,得到指令后再定行止,《孔子家语》载孔子亦喜此道,但占卜的那位不知是过于激动还是业务不精,竟将占卜用的龟甲烧焦了,没有了道具当然就无法与老天爷沟通了,就在那位诚恐诚惶的时候灵公却豪情万丈地说:“可以前进,我们卫国的兵车有中牟的一半,我本人也可以抵他们的另一半,加起来正好和他们的兵力匹敌!”。

发现“许昌人”

发现“许昌人”

发现“许昌人”作者:本刊记者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10期近日,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中出土的距今8万年至10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由于对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且年代最为久远,位居“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灵井遗址的发现灵井是指位于许昌西约15千米的灵井镇西侧的一个坑塘,2005年以前,由于坑底泉水不停地喷涌,形成一片水域。

灵井以前曾为许昌十景之一,被誉为“灵泉瑞溢”,清《许州志》绘有《灵泉瑞溢图》,因泉址原在卫灵公庙内,故称灵井。

卫灵公为许国夫人之侄,数度来此客居观光,灵公庙即成为他的行宫遗址。

另一说是,庙上铃铛响起,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称灵井。

当地传说,此井年深日久,旱不涸,涝不溢,井水冬暖夏凉。

灵井遗址的发现,其实是一次偶然事件。

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国兴和灵井村民数人在泉眼以东的高台上刨坑栽树,突然觉得锹下有什么硬物,挖出一看,原是一块乳白色的石英石,职业的关系使他注意到这种石头。

因为周围全是灰白色的粉砂土,按常理在这种土中不应有石英块的出现。

他联想起一件往事;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考察时,也正是碰到几块石英碎片而引起注意,认为它们可能是古文化遗存,说不定能找到古人类,从而导致了著名的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

于是,周国兴在此采集了1000余块古人制作的石英片和不少动物化石,回北京整理后,将论文发表在《考古》杂志上。

由此,考古学家记住了这处史前遗址,也正是因为周国兴这种职业敏锐性,成就了许昌灵井遗址的发现。

然而长期以来,埋藏文化遗物的地层被积水浸泡,尤其在夏季,泉水加上季节雨水,这里成了一片汪洋,根本无法进行考古发掘。

2005年4月,因遗址西南约7千米的一家煤矿透水,致使包括灵井在内的几处泉水骤然断流,接着,积水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层出露。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借此百年一遇的机会,在300平方米的面积上展开了考古发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卫国君主卫灵公天寒凿池的故事卫灵公墓在哪
导语:卫灵公天寒凿池历史上的卫灵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曾经帮助自己的夫人和别的男子私会,也曾经宠爱过一个叫弥子瑕的男人,以至于被世人
卫灵公天寒凿池
历史上的卫灵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曾经帮助自己的夫人和别的男子私会,也曾经宠爱过一个叫弥子瑕的男人,以至于被世人笑话。

但是,私生活有点乱的卫灵公似乎又不是一个糊涂昏君,从史书记载的卫灵公天寒凿池的故事来看,卫灵公在国事上颇有明君的风范。

话说在一个很冷的冬天,卫灵公突然想“凿池”,也就是挖一个池子,什么用处且不管,总之是一件劳民的事。

于是,池子刚刚开挖,他的大臣苑春就站出来反对了。

苑春对卫灵公说:“天寒地冻的,让百姓服劳役很伤民啊!”卫灵公问道:“现在很冷吗?”苑春听了,心想您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就说:“您坐着熊皮,穿着狐皮大衣,屋里又有火炉,当然不觉得冷,而小老百姓衣不蔽体,穿着破鞋,能不冷吗?”卫灵公觉得苑春说得对,就下令停止挖池子。

卫灵公的近侍对卫灵公说:“大王您挖池子,是因为不知道天冷的缘故。

如今您因为苑春的一席话就停止挖池子,人们将会感谢苑春,而把怨恨归于您呐!”卫灵公不以为然,说道:“苑春本来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是我启用了他。

从前百姓对他不了解,现在正好让百姓通过此事了解他。

苑春做的好事就像我自己做的好事一样,苑春做的好事不就是我做的好事吗?”左右皆称是。

从这个故事来看,卫灵公因为身在暖和的地方而不知天寒,知道后能停止错误的行为,不失为一个心胸宽广的君王。

卫灵公墓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