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能通用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通用法律法规

通用法律法规
全部条款
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
文本
8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2001-07-01
全部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7号
文本
9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2001-07-04
全部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71号
文本
1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991-12-05
全部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号
序号
名称
颁布日期
适用条款
应用于的
环境因素
备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第13、26条
预防环境污染
文本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1990-06
第3条
预防环境污染
文本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11-29
全部
预防环境污染
文本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04-29
1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2023.6.21
全部条款
GB/T50326-2023
电子
文档
序号
名 称
颁布日期
适用条款
版本号
备注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1996.9.4
全部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3号
电子
文档
20
《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
2023.5.27
全部条款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55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
2023.4.17

完整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完整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国家规范> 建筑专业>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1总则1.0.1为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建筑节能应以保证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室内环境参数和使用功能为前提,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化石能源消耗量。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

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2.0.1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不同气候区平均节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2除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3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2.0.2标准工况下,不同气候区的各类新建建筑平均能耗指标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2.0.3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2.0.4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并应有利于冬季增加日照和降低冷风对建筑影响,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

2.0.5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2019年环保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通用)

2019年环保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通用)

GB/T 28001-2011
2012.02.0
GB/T 28002-2011
2012.02.0
环规财〔2017〕88号
2017.07.1
环境保护总局令第8号
2007.05.0
国务院令第703号
2018.09.1
GB 18599-2001
2002.07.0
中国气象局令第29号
2016.09.0
国务院令第573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机械安全 防火与消防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火灾分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行政复议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实施日期 1999.10.0 2002.07.0 2007.10.0 2016.05.3 2018.07.0 2010.09.2 2015.06.0 2011.05.0 2015.03.0 2018.02.0 2015.04.0 2015.12.1 2016.12.2 2011.06.2 2012.06.0 2019.04.0 2018.05.0 2008.10.0 2017.03.3 2019.04.0 2009.06.0 2015.12.1 2016.10.2 2018.04.1 2016.07.0 2017.10.0 2016.02.0 2016.12.1 2014.04.0 2018.03.0 2015.01.0 2015.01.0 2011.10.0 2017.04.0
序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

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发稿时间:2006-10-15 阅读次数:1074)2000年6月3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4月24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节约能源是本省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工作应当遵循市场导向、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公众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节能计划和能源投资计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本地区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科技、财政、建设、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对在节能及其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服务、监督节能工作,推动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能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择优选择能源投资项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天然气、洁净煤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和可燃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加强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GB_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电气相关条文探讨

GB_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电气相关条文探讨

1引言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1](以下简称《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电气专业的要求所占篇幅相对较少,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笔者针对几个主要问题,总结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2第3.3.1条,对电力变压器、电动机、交流接触器和照明产品的能效水平的要求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通用规范》第3.3.1条要求建筑中使用的电力变压器、电动机、交流接触器和照明产品的能效水平要严于现有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能效限定值(或能效等级3级)的数值要求。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我国电网损耗占总发电量的7.2%,其中,变压器损耗占比较大。

因此,采用节能型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损耗是电力系统节能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设计工作中,我们应根据GB 20052—202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中规定的三相电力变压器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和试验方法,选择符合条文要求的电力变压器。

民用建筑常用的干式变压器能效等级一、二、三级的型号共有6种,其中三级能效等级包括SCB12系列干式变压器、SCB13系列干式变压器、SCBH15系列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二级能效等级包括SCB14系列干式变压器、SCBH17系列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一级能效等级仅有SCB18系列干式变压器。

通过表1可以看出,SCB14型二级能效变压器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比SCB12型三级能效变压器分别降低15%和10%,SCB13型三级能效干式变压器比SCB12型干式变压器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均降低10%,也就是说,同容量的二级能效和三级能效的干式变压器,不同型号的节能效果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从节能效果看,SCB14变压器>SCB13变压器>SCB12变压器。

另外,从经济性看,SCB13变压器价格比SCB14变压器便宜,省电性比SCB12系列变压器又有明显优势。

【作者简介】陈琦(1982~),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是指针对民用建筑的节能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1. 建筑节能设计规定:民用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能耗限定标准和要求,包括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隔热保温结构的设计要求。

2. 能源管理要求:民用建筑应设置能源计量设备,监测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利用情况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

3. 能源设备使用规定:民用建筑应使用节能型灯具、空调、电梯等设备,控制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节能。

4. 采暖、空调系统规定:民用建筑应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系统,设置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范围,采用新风系统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

5. 水资源管理要求:民用建筑应使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如低流量水龙头、水质净化设备等,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6. 建筑辅助设施要求:民用建筑应配备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设施,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7. 能源管理培训要求:民用建筑的管理员和居民应接受节能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提倡节约用能的意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有所不同。

2024年环保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024年环保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2024年环保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通用)尽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通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以下是2024年适用的通用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1.温室气体管理-巴黎协定:2024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

-国家排放目标:各国根据巴黎协定制定了国家排放目标,设定了减排指标和时间表。

2.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工业、交通和家庭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排放执法:加强大气污染排放执法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3.水污染防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废物管理与处理-国家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各国制定了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废物处理技术标准:制定了废物处理技术标准,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5.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捞、猎杀和非法贸易等活动。

6.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修复计划:制定生态修复计划,保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

-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7.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部门和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8.环境责任与赔偿-环境责任法律法规:建立环境责任制度,要求污染者承担环境损害责任,并进行环境修复。

-环境污染赔偿:修订环境污染赔偿法律法规,确保受污染损害的个人和组织能够获得赔偿。

9.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在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环境影响和采取相应措施。

一建碳排放规定

一建碳排放规定

一建碳排放规定
1.全部强制,必须严格执行
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覆盖面广,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内容
3.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
4.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细化
5.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用规范》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与大部分地区现行节能标准不同,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现行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
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
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6.新增温和地区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要求。

相比于《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通用规范》新增温和A区
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拓展工业标准适用范围,温和地区工业建筑严格执行。

7.暖通空调系统效率和照明要求全面提升
意义和制定标准: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节能规范》)的推出,是为了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节能规范》贯彻了改革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精神,对提升建筑品质、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突出了技术法规性质,从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三个方面,明确了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的强制性指标及基本要求。

内容架构、要素构成、主要技术指标等与发达国家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接轨,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通用法律法规
序号名称编号或施行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5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的通告》
国发[2007]15号
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7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9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通则》
GB17167-2006
10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11 《评价企业和利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8
12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13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和环境保护技术》
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
14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
办法》
发改委令2010年6号
15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2004]第16号
16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1999]第7号
17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
18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发改能源[2008]610号
19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20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发改环资[2004]73号
21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环资[2007]199号
22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 号
23 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
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发改环资[2007]21号
24 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07]2155号
专项法规
在节能通用法规的指导下,各部门制定了一些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专项法规,具体如下:
表2节能专项法规
序号名称编号
1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
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6]231号
2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
导意见
建科[2005]78号
3 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
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7]245号
4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2005]第143号
5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5]199号
6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其检测方
法》
GB7017-2008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
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国办发[2007]42号
8 《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
9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
10 《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
11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交体发[2006]592号
12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发改能源[2007]1456号
13 《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
设管理暂行规定》
发改能源[2007]141号
14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原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产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颁布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也与节能评估密切相关,表3列出了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一些主要的产业政策。

表3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产业政策
序号名称编号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2011]第
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07]第57

3 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
行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5]40号
4 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
紧急通知
发改运行[2007]933号
5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2004]第8号
6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2005]第35号
7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2006]第50号
8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71号
9 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80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