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合集下载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 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 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仅 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碎而响亮的 鞭炮声?
叶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 哀的心情。
二叶
三圣
张 中


行先

观大略,填导图。
读单元导语,划出重要语句。
略读方法一:略读侧重于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 略读方法二:确定阅读重点。
阅读全文,划出本文的总领句、过渡句和总 结句。(5分钟)
0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都写了些什么事情? 为什么是“二三事”呢?
02
03
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臧克家
“圣人陶钧万物”,即有贤德的人圣人能陶冶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什么情况下送客?
读张老的文字,像一棵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却 甘馨邈然有余。
——周汝昌
读重点,品副词。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 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朗读设计
说话要说清楚,让人能听明白,写字要写得清楚, 让人看得懂,要为别人着想。
——叶圣陶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 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 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 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 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 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 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 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 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 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品读题目
• 1、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 几件事。
•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 的情感。
• 2、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 选择了哪些材料?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 他写纪念文。
1.标点 2.书面语、口语 3.用语简洁 4.是否顺口悦耳 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
6. ......
布置作业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020. 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3:1 0:3003: 10:3003 :1012/ 10/2020 3:10:30 AM
作者介绍
•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作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曾一起共事多年,感 情深厚,亦师亦友。张中行一直敬佩叶圣 陶先生的为人,二人的交往也持续到叶圣 陶先生去世。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 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 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表达了对 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赞美了叶圣陶先 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被编者删 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面的段落,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 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 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 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 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 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 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量会 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 屋漏。
运用略读技巧展开阅读
小组讨论: 3——8段分别叙述了叶圣陶先生什 么事?体现了他什么样的过人品德?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待人厚 大德
大家——小事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律己严
以小见大
找出文章中评价性的语句,体会其在 结构上的作用或表现的作者情感,并对照 所叙之事,谈谈你的看法。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圣陶先生
(1894—1988),原
名叶绍钧,字秉臣、 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 出版家,有“优秀的 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和总编辑等职。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童话集《稻草 人》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教育家叶圣陶的一些事迹和思想。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的家庭背景,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

叶圣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接着,文章讲述了叶圣陶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他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提出了“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还提出了“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文章还介绍了叶圣陶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他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活动。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文章总结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贡献,了解到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

这篇文章也鼓励我们在学习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名言名句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 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 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冶培
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4、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
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是不幸的
消息,乐中写哀倍增其哀,故说是 双层的悲哀。
3、作者没有选择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选择叶圣陶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 但是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请大 家再次读课文,找出评价性的语句, 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你 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叶圣陶”:主要人物
散 文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 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 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 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 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 表作有《负暄琐话》等。与季羡林、金 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 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 、读一读字音
丁卯年(mǎo) 商酌(zhuó ) 生疏(shū ) 譬如( pì) 累赘(zhui)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ì ) 颠沛流离(diān
躬行(gōng ) 草率(shuài) 恳切(kěn) 朦胧(méng lóng) 别扭(biè) 妥帖(tuǒ) 不耻下问(chǐ) pèi) 修润(rùn)
示例: •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 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 受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 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 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一、背景与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二、人物形象叶圣陶先生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他具有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品质和风范。

作者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如茶水招待、听差送客、稿费退还、校对稿件等,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叶圣陶先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始终坚持“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深受作者的敬重和缅怀。

三、写作手法1.回忆性叙述:本文采用回忆性叙述的方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2.细节描写: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生动有趣,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3.侧面烘托: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衬托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修养,进一步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四、情感表达1.敬重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之情。

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种敬重之情贯穿全文。

2.缅怀之情:作者在文中还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缅怀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表达了对这位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

五、启示与思考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严谨自律、待人宽厚地做人处事。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与身边朋友的交往,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叶圣陶先⽣⼆三事》是张中⾏回忆叶圣陶的⽂章。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交往中的⼏件⼩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律、待⼈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3课《叶圣陶先⽣⼆三事》课⽂原⽂ 叶圣陶先⽣于1988年2⽉16⽇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晚上得知这消息,外⾯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响亮的声⾳也把他送⾛了,⼼⾥⽴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则说说⾃⼰的⼼情,⼆则作为纪念。

可是⼀拖延就三个⽉过去了。

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

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是他业绩多,成就⼤,写不胜写;⼆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平》的⽂本,⼀⽣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为⼈,以及⽂学、教育、语⽂等⽅⾯,⾜以沾溉后⼈的,都明摆着,⽤不着再费辞。

但纪念⽂是还要写。

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是写与我有关的,⼆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典册的。

我第⼀次见到叶圣陶先⽣,是五⼗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量读新⽂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如与鲁迅、郁达夫相⽐,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只是平实规矩⽽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位的是⽴德。

在这⽅⾯,就我熟悉的⼀些前辈说,叶圣陶先⽣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是儒⽽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儒⽽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则不搀合,⽽是单⼀的儒,思想是这样,⾏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处是:“躬⾏君⼦,则吾未之有得。

”⼀处是:“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夫⼦认为虽⼼向往之⽽⼒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却偏偏做到了。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第四单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 快速略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所记述 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 多次思考、探究,了解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分析 人物形象。掌握本文因小见大的人物刻画方法; 3.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叶圣陶
人物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 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 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 的小学语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 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 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 《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 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 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 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 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恰在除夕,不幸的消息在辞旧迎 新的鞭炮声中传来。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因此说是 “双层的悲哀”。另外,也可认为“双层的悲哀”一是老 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 圣陶先生去世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
抓关键句,品人物精神
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勾画出作者对叶圣陶评 价性的语句,对照所叙述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 本文主旨是记人,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
• 议论性语句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起到了统领文中事件的作用,使得 文章中叙述的许多小事件杂而不乱,文章思路更加清晰、有条理。
• 而事件叙述中的许多细节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有血有肉, 同时,于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议论精要, 使得文章段落之间承转自如,尽显大家风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作者 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原因: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 纪念、追思前辈。 选材:作者选取与自己相关的,借助 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一些普通小事来刻画人 物。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2、在文中,作者给予先生极高的评价。找出 文中这些评价性、过渡性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课件PPT
整理学习要点 1. 领会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 掌握以小见大、叙议结合表现人物的写 作方法。 3. 学习掌握各种“引用”的作用。 4. 领会散文中“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4、课文引用了《左传》和《论语》,有什 么作用? 引用《左传》的“立德”之言,引出 下文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称赞,表现了他 品德高尚。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正 是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他既 是躬行君子,也是人之师表。这样写,使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更具体可感,也使 文章更有文化内涵。
课件PPT
人物档案
写作背景
课件PPT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 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 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圣陶先 生于1 988年2月16日逝世。作者参加 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 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 三个月后,他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课件PPT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凡是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 厚而深受感动。 (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 厚待人。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 (4)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 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 该说是第一位。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 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 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 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 和仿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 了哪些事例来体现人物品质?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 (2)请我修润文字,十分谦虚,尊重我的意 见; (3)送客人周到细心;(4)复信中对我 的落魄深表悲伤。 律己严:(1)对自己写的文章都是严格要 求,按自己写话的风格;(2)写文章力求简 洁;(3)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 作则,鞠躬尽瘁。
及时复信
课件PPT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 生活与工作中的二三事,用平时朴 素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宽以待人,严 于律己的忠厚长者的形象,表现了 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和爱戴。
课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 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 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面貌,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叶圣陶先生 做到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 学习他这种品格。
课件PPT
写法探究 1.以小见大:小事情见大品格 2.过渡自然:巧化内容多且杂 3.夹叙夹议:使人物更丰富、更深刻
课件PPT
写法探究 文章开头写到“双层的悲哀”,含义是什 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作者得知先生逝世的消息恰逢除夕夜,辞 旧迎新的鞭炮声中传来不幸的消息,使哀 伤倍增。这种写法叫“乐景衬哀情”。
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 种风格具体讲的 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 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 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6、课文多处引用了叶圣陶先生的原话, 举例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一是为了通 过语言描写表现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如 请作者帮他修润文字时所讲的话,体现了 叶老的谦虚和诚恳。二是通过这些话来表 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和观点,如“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 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7、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作者为什么用 很多篇幅记述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记述先生的语文主张,不仅表现先生 “律己严”的高贵品德,更突出先生以身 作则、鞠躬尽瘁的美德,使人物更完整、 更丰富、更深刻。
课件PPT
结构图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描画标点 修润文字 待人厚 出门送客 律己严 待人宽厚 严谨自律 一丝不苟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课件PPT
情境导入
余秋雨在《君子之道》中说,中华 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 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 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 君子。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 去认识一位立德立言的现代君子——叶 圣陶先生。
课件PPT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PPT
作者档案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 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 人, 著名 学者、 哲学家、 散文家。 主要 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 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 本》 、 《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 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 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 至人、超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