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 PPT
合集下载
建筑节能技术PPT课件

建筑设计与节能
• 建筑节能设计应从分析地区气候条件出发,使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进行采暖,多获得热量和 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通风降温。
• 建筑规划布局主要结合建筑朝向、建筑间距等方面综合分析。建筑单体设计通过对建筑体型、平面尺寸等 相关参数的分析进而得出建筑节能技术的优化方案。
长轴为东西向的长方形体形最好,正方形次之,长轴为南北向的长方形体形节能效果最差。
14
第14页/共61页
15
第15页/共61页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 建筑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包括玻璃幕墙) 、外门窗、 屋顶、地面等。
• 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导致我国大部分建 筑室内热环境不佳,能源浪费十分严重。
Phase 2
从2010年起到2020年, 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 标准,平均节能率要 达到 65%,东部地区 要达到更高的标准。 一些建筑的节能率要 达到75%标准。
如果能完成上述目标,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 这相当于2002年整个英国能耗的总量,这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对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②自动开启、调整或停止系统各个设备,简化操作管理。 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节约能耗。
③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事故,降低系统设备的 维修费用。
现状:自动控制水平差别较大,极少项目能够实现冷源 系统完全的自控。甚至安装了自控装置,但是形同虚设, 没有达到灵活调节、优化运行的目的。
第39页/共61页
常见部位有: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部位、保温结构中龙骨部位及踢 脚部位。
21
第21页/共61页
门窗节能设计
• 门窗在建筑节能中的意义
建筑节能课件

06
建筑节能实践与案例
公共建筑节能实践
总结词
多元化节能手段、综合能源利用
公共建筑节能实践包括
采用多元化节能手段,如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 品、引入智能控制系统等;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如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 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居住建筑节能实践
总结词
节能住宅设计、新型节能建材应用
风向等,以减少能源消耗。
节能朝向
02
建筑物应设计为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以减少太阳辐射和
空调使用。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03
适当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增加建筑间距,有利于通风和采
光。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墙体保温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构造技术,提高墙体保温性 能,减少能源消耗。
门窗节能
采用高效门窗系统,选用合适的玻璃类型和厚度 ,增加气密性和水密性,减少能源损失。
在建筑节能领域,电工学原理的应用主要涉及照明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等方面。
利用电工学原理可以优化建筑的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减少能源的浪 费。例如,使用高效节能灯具、采用分区控制等手段可以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使 用高效制冷剂、优化空调系统布局等手段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03
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 的节能水平,促进建筑业的绿色转型。
能耗统计与监测
能耗统计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评 估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能耗监测是指对建筑能源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以实现能 源的优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能耗统计与监测是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建筑 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效果。
第4章建筑节能PPT课件

图4-10 气候防护单元
是在围护结构保温层靠高温的一侧设一道隔蒸气层(如图4-5所示)。
图4-5 隔蒸气措施 11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2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4.2.4建筑隔热
建筑隔热的含义:建筑隔热通常是指围护结构在夏天隔离太阳辐射热 和室外高温的影响,从而使其内表面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
为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夏季空调降温能耗的目的,建筑隔热可 采取以下措施: ⑴建筑物屋面和外墙外表面做成白色或浅白色饰面,以降低表面对太阳辐 射热的吸收系数。 ⑵采用架空通风层屋面,以减弱太阳辐射对屋面的影响。 ⑶屋面采用挤压型聚苯板倒置屋面,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绝热性能,且能保 护防水层免于受损。 ⑷外墙采用重质材料与轻型高效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提高热绝缘系数, 以便节约空调降低能耗。 ⑸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如采用活动式遮阳篷、可调式浅色百叶窗帘、可 反射阳光的镀膜玻璃等。
4.2.3建筑保温
⑷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构造:
钢筋混凝土柱、梁、垫块、圈梁和过梁等热导率较高的构件嵌入外围护 结构,会造成保温性能差,局部热量损失大,容易出现凝结水。这些部位称 为围护结构的“热桥”或“冷桥” (如图4-3所示)。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4-3 热桥现象 9
4.2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⑷自然空调式建筑:建筑物中由设在地下的底部铺有卵石储热层的蓄热 库和一条掩入土中的双套管组成自然空调系统。
19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4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采暖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 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布局、道路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 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
是在围护结构保温层靠高温的一侧设一道隔蒸气层(如图4-5所示)。
图4-5 隔蒸气措施 11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2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4.2.4建筑隔热
建筑隔热的含义:建筑隔热通常是指围护结构在夏天隔离太阳辐射热 和室外高温的影响,从而使其内表面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
为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夏季空调降温能耗的目的,建筑隔热可 采取以下措施: ⑴建筑物屋面和外墙外表面做成白色或浅白色饰面,以降低表面对太阳辐 射热的吸收系数。 ⑵采用架空通风层屋面,以减弱太阳辐射对屋面的影响。 ⑶屋面采用挤压型聚苯板倒置屋面,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绝热性能,且能保 护防水层免于受损。 ⑷外墙采用重质材料与轻型高效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提高热绝缘系数, 以便节约空调降低能耗。 ⑸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如采用活动式遮阳篷、可调式浅色百叶窗帘、可 反射阳光的镀膜玻璃等。
4.2.3建筑保温
⑷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构造:
钢筋混凝土柱、梁、垫块、圈梁和过梁等热导率较高的构件嵌入外围护 结构,会造成保温性能差,局部热量损失大,容易出现凝结水。这些部位称 为围护结构的“热桥”或“冷桥” (如图4-3所示)。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4-3 热桥现象 9
4.2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⑷自然空调式建筑:建筑物中由设在地下的底部铺有卵石储热层的蓄热 库和一条掩入土中的双套管组成自然空调系统。
19 《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4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采暖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 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布局、道路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 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
建筑节能培训课件

建筑能效评价
对已建成建筑的能效进行评估和评价,通过科学 的方法和标准,衡量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为 节能改造和管理提供依据。
04
建筑节能实践案例
公共建筑节能案例
总结词
公共建筑是节能改造的重点领域,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实现能源 的有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消耗。
详细描述
公共建筑如商场、办公楼、酒店等,通常具有较大的建筑规模和能源消耗量。 通过采用节能建筑设计、高效空调系统、LED照明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 建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05
建筑节能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技术难题是建筑节能领域面临的重要挑 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 决。
VS
详细描述
技术难题主要包括建筑能效低、节能技术 不成熟、设备老化等问题。解决方案包括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优化建筑设计、更 新设备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减少 能源消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将有更多高效、环保的节 能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为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推广和落实。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筑节能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 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可以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供应 压力,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建筑节能的背景与现状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能耗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应 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已建成建筑的能效进行评估和评价,通过科学 的方法和标准,衡量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为 节能改造和管理提供依据。
04
建筑节能实践案例
公共建筑节能案例
总结词
公共建筑是节能改造的重点领域,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实现能源 的有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消耗。
详细描述
公共建筑如商场、办公楼、酒店等,通常具有较大的建筑规模和能源消耗量。 通过采用节能建筑设计、高效空调系统、LED照明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 建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05
建筑节能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词
技术难题是建筑节能领域面临的重要挑 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 决。
VS
详细描述
技术难题主要包括建筑能效低、节能技术 不成熟、设备老化等问题。解决方案包括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优化建筑设计、更 新设备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减少 能源消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将有更多高效、环保的节 能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为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推广和落实。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筑节能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 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可以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供应 压力,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建筑节能的背景与现状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能耗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应 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建筑的能耗强度和CO2排放量 Kg- CO2 /m2·a
4、不同结构建筑竣工前CO2排放量
每生产1吨水泥约耗电120kWh及135kg燃煤,施工阶段产生1.8kg粉 尘和0.14m3的废弃物。 日本建筑协会研究指出RC建筑的 CO2排放为钢结构建筑的1.43倍, 为木构建筑的1.77倍。
不同结构类型建筑主体工程平均CO2排放量比较
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
五、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
1、低能耗建筑
低能耗建筑:国际上较公认的理解指在现有能耗标准的基础上 ,将单位建筑的年采暖能耗降低一半。
• 一些文献为了准确定义,低能耗建筑指单位使用面积单位采暖度日数 的采暖能耗低于0.02kWh/(m2·Kd)
• 德国平均采暖度日数(室内设计温度为19℃)为3500Kd/a • 德国低能耗房屋标准:独户住宅采暖能耗不大于70kWh /(m2·a),多户
住宅不大于70kWh /(m2·a),其它情况不大于70kWh /(m2·a) • 在瑞典,低能耗建筑的采暖能耗不高于70kWh /(m2·a)
我国城镇民用建筑的能耗强度
试建筑的气密性n50值
n50 =V’50/VL
V’50指室内外气压差为50pa时的吹风排气量 VL指室内容积
哪些条件和技术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 如果常规成熟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比较,
看哪种更为经济可靠。 需要取得一个热工平衡点,即减少能耗和获取新能源同样
重要。 建筑节能设计的目的是营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环境,应尽量
减少建筑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工作量,同时增大使用者 对节能建筑的认知水平,使其按设计要求配合使用非常重 要。
玻璃窗户的种类及性能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特点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特点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
9
2、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德文原文Pasivhaus,即“被动式房屋”的意思 ,主要指不需要主动式采暖系统的房屋,通过提高外围护的保 温性能及采用热回收方式,使冬天的热损失非常小,以致利用 人体、设备散发的热量及可获得的太阳能就能维持室内舒适的 温度。
3、建筑运营期间的CO2排放量
建筑物在运营期间的CO2排放包括:日常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修缮 改造中碳排放2个部分。 建筑物在废弃时的CO2排放包括:拆除时碳排放和废弃物处理回收 时碳排放2个部分。
以4层RC住宅建筑物来看,竣工前碳排放约占LC CO2总量的22.0% ,运营期间占62.9% ,废弃阶段占15.1%。对一栋10层RC办公建筑 而言,上述数值分别为:8.35%、86.41%、5.24%。
5、建筑施工中CO2减排策略
• 合理选择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 建筑轻量化 • 使用再生建材和本土建材 • 改进建筑的耐久性 • 旧建筑的再利用 • 模数化设计 • 绿色施工工法
• 近零能耗建筑是低能耗建筑的延续和提高,但近零能耗建筑不再需要 传统的采暖设备
• 建筑采暖能耗低于15kWh /(m2·a)时,就可以不需要传统的采暖设备 • 建筑总能耗不高于120kWh /(m2·a)
建筑物表面的热损失
透明保温层作用原理
透明保温层类型
A 多层平行透明材料 B 垂直微孔材料
六、低碳建筑的低碳策略
1、温室气体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的界定,影响地 球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NO2、CH4、CFCs(氟氯碳化物)4种。 CFCs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严格列管禁用, CO2因为留存时间长, 排量大,其温暖化效应约占99%。
2、建筑竣工前的CO2排放量
建筑物在竣工投入使用 前的CO2排放包括:建 材生产中碳排放、建筑 设备生产中碳排放、交 通运输中碳排放、及建 设施工中碳排放4个部 分。
C 小气室结构
透明保温材料透过率及传热系数
D 微泡沫塑料
3、零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与零采暖能耗建筑不同,全零能耗建筑的采暖和生 活全部能源都能由建筑自身提供,而不需依赖外部系统提供。
零能耗建筑能源主要由太阳能发电或风能发电提供
德国不同节能标准建筑物的初始能耗
德国的建筑物舒适性和经济性比较
4、不同结构建筑竣工前CO2排放量
每生产1吨水泥约耗电120kWh及135kg燃煤,施工阶段产生1.8kg粉 尘和0.14m3的废弃物。 日本建筑协会研究指出RC建筑的 CO2排放为钢结构建筑的1.43倍, 为木构建筑的1.77倍。
不同结构类型建筑主体工程平均CO2排放量比较
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
五、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
1、低能耗建筑
低能耗建筑:国际上较公认的理解指在现有能耗标准的基础上 ,将单位建筑的年采暖能耗降低一半。
• 一些文献为了准确定义,低能耗建筑指单位使用面积单位采暖度日数 的采暖能耗低于0.02kWh/(m2·Kd)
• 德国平均采暖度日数(室内设计温度为19℃)为3500Kd/a • 德国低能耗房屋标准:独户住宅采暖能耗不大于70kWh /(m2·a),多户
住宅不大于70kWh /(m2·a),其它情况不大于70kWh /(m2·a) • 在瑞典,低能耗建筑的采暖能耗不高于70kWh /(m2·a)
我国城镇民用建筑的能耗强度
试建筑的气密性n50值
n50 =V’50/VL
V’50指室内外气压差为50pa时的吹风排气量 VL指室内容积
哪些条件和技术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 如果常规成熟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比较,
看哪种更为经济可靠。 需要取得一个热工平衡点,即减少能耗和获取新能源同样
重要。 建筑节能设计的目的是营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环境,应尽量
减少建筑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工作量,同时增大使用者 对节能建筑的认知水平,使其按设计要求配合使用非常重 要。
玻璃窗户的种类及性能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特点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特点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
9
2、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德文原文Pasivhaus,即“被动式房屋”的意思 ,主要指不需要主动式采暖系统的房屋,通过提高外围护的保 温性能及采用热回收方式,使冬天的热损失非常小,以致利用 人体、设备散发的热量及可获得的太阳能就能维持室内舒适的 温度。
3、建筑运营期间的CO2排放量
建筑物在运营期间的CO2排放包括:日常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修缮 改造中碳排放2个部分。 建筑物在废弃时的CO2排放包括:拆除时碳排放和废弃物处理回收 时碳排放2个部分。
以4层RC住宅建筑物来看,竣工前碳排放约占LC CO2总量的22.0% ,运营期间占62.9% ,废弃阶段占15.1%。对一栋10层RC办公建筑 而言,上述数值分别为:8.35%、86.41%、5.24%。
5、建筑施工中CO2减排策略
• 合理选择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 建筑轻量化 • 使用再生建材和本土建材 • 改进建筑的耐久性 • 旧建筑的再利用 • 模数化设计 • 绿色施工工法
• 近零能耗建筑是低能耗建筑的延续和提高,但近零能耗建筑不再需要 传统的采暖设备
• 建筑采暖能耗低于15kWh /(m2·a)时,就可以不需要传统的采暖设备 • 建筑总能耗不高于120kWh /(m2·a)
建筑物表面的热损失
透明保温层作用原理
透明保温层类型
A 多层平行透明材料 B 垂直微孔材料
六、低碳建筑的低碳策略
1、温室气体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的界定,影响地 球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NO2、CH4、CFCs(氟氯碳化物)4种。 CFCs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严格列管禁用, CO2因为留存时间长, 排量大,其温暖化效应约占99%。
2、建筑竣工前的CO2排放量
建筑物在竣工投入使用 前的CO2排放包括:建 材生产中碳排放、建筑 设备生产中碳排放、交 通运输中碳排放、及建 设施工中碳排放4个部 分。
C 小气室结构
透明保温材料透过率及传热系数
D 微泡沫塑料
3、零能耗建筑
零能耗建筑:与零采暖能耗建筑不同,全零能耗建筑的采暖和生 活全部能源都能由建筑自身提供,而不需依赖外部系统提供。
零能耗建筑能源主要由太阳能发电或风能发电提供
德国不同节能标准建筑物的初始能耗
德国的建筑物舒适性和经济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