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苯甲酸在水-DMF混合溶剂中的电离热力学
对氯苯甲醛氧化合成对氯苯甲酸的研究

20— 4 是 一 种 重 要 的化 工 中间 体 , 要 用 4 2 3o C, 主 于合 成新 型减 肥 药 利 莫 那 班 的关 键 中问 体 一 溴 代 对氯苯 丙酮 ¨ J还 可用 于 非 甾族 消炎 镇 痛 药 , 物、 染料 和农 药 的合 成 。对 氯 苯 甲酸传 统 的制 备 方 法主要 有 , , 三氯 甲基对 氯 苯水 解法 、 O 一 t 次 氯 酸钠 氧化 法 【 、 气 直 接 氧 化 5 空 J 、 甲酸 氯 苯 化 法 、 酸氧 化 法 。硝 酸 氧化 法 虽 易反 应但 对 设 硝
3 南通 惠康 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 . 南通 2 60 ) 2 09 [ 摘 要 ] 在醋酸溶液中 , 以对氯苯 甲醛、 酸钾为原 料合成对 氯苯 甲酸 , 溴 考察 了反应 温度 、
反应 时间、 原料物质的量 比、 溶剂用量对合 成反应 的影响 , 确定 了最佳工艺条 件 : 反应 温度为 9 o一 9 5℃ , 反应时间为 10rn n 对氯苯 甲醛 )n 溴酸钾 )=10 4 , 2 i, ( a :( : .0 溶剂用量为 3 L 对氯苯 甲醛 5m ( 为 0 1m 1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 o) 对氯苯甲酸产 品收率可达 9 .6 , 6 8 % 纯度可达 9 .% 以上 。 85 [ 关键词 ] 对氯苯 甲酸 对氯苯甲醛 溴酸钾 合成
备腐蚀严重 , 且易引起副反应 ; 空气直接氧化法对 工艺 的要 求较 高 ; 甲酸氯 化 法 因 在氯 代 反应 过 苯
程 中同时生成 了沸 点非 常接 近的 间位 和邻位 等氯 代物 , 分离 提 纯 困难 , 分 离需 采 用溶 剂 法 , 且 操作
过程 既复杂 , 又严重 污染 环境 ; 对氯 甲苯空气 氧化
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

2-氨基-3冲基-5-氯苯甲酸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为浅黄色,闪点164.481 C,沸点348.357 Cat 760 mmHg,相对密度1.401 g/cm3。
对皮肤有刺激性,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是合成新型杀虫剂氯虫酰胺的关键中间体。
简介【英文名称】2-Ami no-5-chloro-3-methylbe nzoic acid【其他名称】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药品分类】医药中间体成分中文名称: 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英文名称: 2-Am ino-5-chloro-3-methylbe nzoic acid中文同名: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CAS RN.: 20776-67-4分子式:C8H8CINO2分子量:185.61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浅黄色粉末制备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N- (4-氯-2-甲基苯基)-2-(羟氨基)乙酰胺的合成:以4-氯-2-甲基苯胺为原料,在三口瓶中加入水合氯醛和蒸馏水,机械搅拌下依次加入无水硫酸钠、4-氯-2-甲基苯胺、浓硫酸和蒸馏水配成的混合溶液,溶液中析出大量乳白色絮状沉淀。
然后滴加盐酸羟胺的水溶液,滴加完后,加热至沸腾并保持2min 左右,冷却至室温,静置一段时间后抽滤、水洗,干燥,得到灰褐色固体N- (4-氯-2-甲基苯基)-2-(羟氨基)乙酰胺;二、5-氯-7-甲基靛红的合成:将浓硫酸加入到三口瓶中,加热后,搅拌下分批加入N- (4-氯-2-甲基苯基)-2-(羟氨基)乙酰胺,然后升温,反应一小时后冰水浴冷却至室温,搅拌下缓慢倒入冰水中,水解后冰水浴静置1h,抽滤,冷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到褐色固体,即5-氯-7-甲基靛红;三、2-氨基-3-甲基-5-氯苯甲酸的合成:在三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和蒸馏水,搅拌溶解,冷却后加入5-氯-7-甲基靛红,搅拌溶解。
9章 重氮化

第二节 重氮化反应
4 浓酸法 本法适用于碱性很弱的芳伯胺,如二硝基苯胺、杂环α -位胺等。因 其碱性弱,在稀酸中几乎完全以游离胺存在,不溶于稀酸,反应难以进行。 为此常在浓硫酸中进行重氮化。该重氮化方法是借助于最强的重氮化活泼质 点(NO+),才使电子云密度显著降低的芳伯胺氮原子能够进行反应。 其操作方法是:将该类芳伯胺溶解在浓硫酸中,加入亚硝酸钠液或亚硝酸钠 固体,在浓硫酸中的溶液中进行重氮化。
第二节 重氮化反应
②保持反应液酸性,抑制亚硝酸离子化,防止重氮盐分解,阻止偶合副反应。
同时必须指出,因亚硝酸具有氧化性,当无机酸为盐酸时,不可使用浓盐酸, 其浓度一般不超过20%,否则会生成氯.亚硝酸钠
由于游离亚硝酸很不稳定,易发生分解,通常重氮化反应所需的新生态亚硝 酸,是由亚硝酸钠与无机酸(盐酸或硫酸等)作用而得。
由此可见,亚硝酸钠是重氮化反应中常用的重氮化剂。通常配成30%的亚硝酸 钠溶液使用,其用量比理论量稍过量。
第二节 重氮化反应
亚硝酸钠的加料进度,取决于重氮化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目的是保证整个 反应过程自始至终不缺少亚硝酸钠,以防止产生重氮氨基物的黄色沉淀。但 亚硝酸钠加料太快,亚硝酸生成速度超过重氮化反应对其消耗速度,则使此 部分亚硝酸分解损失。
第九章 重氮化反应 (diazo-reaction)
内容提示
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1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概述 2 重氮化反应(机理、影响因素、方法)
3 重氮化合物的反应(类型、机理、影响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重氮化反应及其特点 1 定义
芳伯胺在无机酸存在下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工业上,常用亚硝酸钠作为亚硝酸的来源。反应通式为:
式中X可以是Cl、Br、NO3、HSO4等。工业上常采用盐酸。
热点强化28有关水溶液中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配套课件

(2)25 ℃,H2FeO4+H+⥫⥬H3FeO+ 4 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填“>”“<”或 “=”)100。
(2)结合图像可知,c(H2FeO4)=c(H3FeO+4 )时,溶液的 pH<2,c(H+)>
0.01
mol·L-1 , 则
H2FeO4
+
H
+
⥫⥬H3FeO
+ 4
的
平
衡
常
数
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 10 min 内 V(NOCl) = 7.5×10-3 mol·L-1·min-1 , 则 平 衡 后 n(Cl2) = ____2_.5_×__1_0_-_2_____mol , NO 的 转 化 率 α1 = __7_5_%____ 。 其 他 条 件 保 持 不 变 , 反 应 (Ⅱ) 在 恒 压 条 件 下 进 行 , 平 衡 时 NO 的 转 化 率 α2____>____( 填 “>”“<”或“=”)α1,平衡常数K2__不__变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升__高__温__度______。
3.Kw、Ka(Kb)、Ksp、Kh 之间的关系
(1)一元弱酸一元强碱盐:Kh=Kw/Ka。
(2)一元强酸一元弱碱盐:Kh=Kw/Kb。
(3)多元弱碱一元强酸盐,如氯化铁:Fe3+(aq)+3H2O(l)⥫⥬Fe(OH)3(s)
+ 3H + (aq)
Kh = c3(H + )/c(Fe3+) 。 将
5.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 应: 2NO2(g)+NaCl(s)⥫⥬NaNO3(s)+NOCl(g) K1 ΔH1<0(Ⅰ); 2NO(g)+Cl2(g)⥫⥬2NOCl(g) K2 ΔH2<0(Ⅱ)。
高等有机习题(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注:本答案仅供参考,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Chapter 1 Effect of Substituted in Organic molecule1. 试判断下列各对基团,那一个具有强的-I 效应(即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答案:(1) -COOH > -COO -(2) C HN O CH 3<C H N N(CH 3)2CH 3+(3) C OCH 3 > C CH 2CH 3, (4) SO 2H <SO 3H 1(5) OCH 3 > SCH 3 (6) C H C H CH 3 <C C CH 3(7) N (CH 3)2 > P(CH 3)2(8) Si(CH 3)3 <Si(CH 3)2(9)N(CH 3)3+>NH 2 (10) CN > CH 2NH 2 (11) SiCH 3 <Cl(12) C C CH 3 , >C H C H CH 3与(6)同(13)>(14) NO 2>NO 2(15)O 2SCH 3<O 2SBr2. 指出下列各对酸中哪一个酸性强 答案:(1) H 3NCH 2CH 2COOH > HOCH 2CH 2COOH (2) HC C COOH >H 2C C H COOH(3) C 6H 5COCH 2COOH > C 6H 5CHOHCH 2COOH(4)C 4H 9CHCOOCOOH n<CCCH 3CH 3CH 3CH 3COOHOOC分子内氢键(5)COOHOH > COOH OH分子内氢键(6) BrCH 2CH 2COOH < CH 3CHBrCOOH(7)(H 3C)2CH 2CHCOOH>H 2CC HCH 2COOH(8) HC C COOH > SCOOH(9) CH 2(COOH)2 >HOOCH C COOCl(10) CH 3OCH 2CH 2COOH < CH 3SCH 2CH 2COOH 分子内氢键 (11) CH 3SCH 2COOH < CH 3SO 2COOH(12)OHCCOOH>COOHCHO(13)OHC(CH 3)3(H 3C)3C<OHC(CH 3)3CH 3(H 3C)3C(14) H 3COCOOH >OCH 3(15) C 6H 5CH 2SeH < H 3CSeH3. 预料以下各对化合物,何者具有更强的酸性? 答案:(1) CH 3NO 2 < (CH 3)2CHNO 2 (互变为酸式时的稳定性比较) (2) CH 2(SO 2C 6H 5)2 > CH 2(SOC 6H 5)2 (3)H 3CCH(C 6H 5)2> (C 6H 5)2CHCH 2C 6H 5(4) CH 3COCH 2COOCH 3 > CH 3COCH 2CONH 2(5) CH 3COCH 2COCH 2F < CH 3COCHFCOCH 3(6)NOCH 3<NO H 3C(7)SO 2O 2S >OO(8) NO 2CH 3CH 3H 3C >NO 2CH 3H 3CCH 3(场效应)(9)CH3>CH3(10) CH(C 6H 5)2< CH(C 6H 5)2(11) (CH 3)2Se < (CH 3)2O(12) <4. 解释以下现象:(1). 杯烯 (Calcene) 的偶极距很大,μ= 5.6 D.(答案:同时满足两个环的4n+2规则)(2). 吡咯 μ = 1.80 D ,吡啶 μ = 2.25 D ,且极性相反,如图:NN H(答案:孤对电子的排列方向)5.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的强弱:NN(CH 3)2N(C 2H 5)2NH 2N答案:1>4>3>2>56. 9,10-二氢蒽-1-羧酸(A )和9,10-乙撑蒽-1-羧酸(B )的酸性取决于8-位上取代基X的性质。
dmf水热反应

DMF水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涉及到DMF(二甲基甲酰胺)与水在高温高压下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反应中,DMF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水分子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DMF的性质。
DMF是一种极性分子,具有很强的极性键,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在高温高压下,这种氢键的形成会加速DMF的水解反应。
同时,DMF分子中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也可以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DMF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方面,DMF分子会吸收水分子的能量,使其自身温度升高,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另一方面,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会被取代,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才能使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在高温高压下,DMF分子中的氢原子会被水分子取代,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被用于制造药物、材料和其他化学品。
同时,反应的产物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DMF和水的浓度、温度、压力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产物的性质和数量。
反应的结果不仅包括新化合物的生成,还包括反应产物的分离和回收。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分离和回收措施,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同时,还需要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反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DMF水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到DMF与水的相互作用。
在高温高压下,DMF分子中的氢原子会被水分子取代,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个反应的结果包括新化合物的生成和产物的分离和回收。
为了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纯度,需要采取有效的分离和回收措施,并监测和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参数。
此外,了解DMF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对于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物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发现更多的DMF水热反应的规律和优化条件,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件

VB (V / nB )T , p , n' n
C
VB=加1molB 的体积增量
B
偏摩尔焓
H B (H / nB )T , p, n' n
C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恒T, p 偏摩尔量VB的意义
多组分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葛华才主编 . 《物理化学CAI》.2008年8 月20 日
引言
:含有多个组分(nB, nC,…)的系统 多组分系统: 多组分系统 单相多组分系统: 系统内部性质完全均匀 单相多组分系统:系统内部性质完全均匀 多相多组分系统:系统性质分成若干均匀部分 多相多组分系统: 系统性质分成若干均匀部分 性质:X = X (T, p, nB, nC,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多组分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葛华才主编 . 《物理化学CAI》.2008年8 月20 日
教学基本要求 (4 ~ 6学时)
(1) 掌握拉乌尔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2) 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理解理想系 统(理想混合物及稀溶液 )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3) 理解能斯特分配定律。 (4) 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5)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标准态及活度因子的简单计算 方法。
和乙醇的蒸气压。 解: w乙醇= 3%时
x乙醇=(3/46)/[(3/46)+(97/18)]=0.0120
*x ) / x kx, 乙醇= (p总-p水 水 乙醇
=[101.325-91.3×(1-0.0120)] kPa /0.0120 0.0120)]kPa kPa/0.0120 = 930kPa 930kPa×0.02 = 18.6kPa p乙醇= k乙醇x乙醇= 930kPa
Fe/MCM-41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的研究

文章 编号 : 1 0 0 0— 5 4 6 3 ( 2 0 1 3 ) 0 2— 0 0 7 4— 0 5
F e / MC M一 4 1催 化 臭 氧 氧 化 水 中对 氯 苯 甲酸 的研 究
唐莉莉 , 刘 杰 , 黄瑞 欢 , 孙丰 强,张秋 云
( 华南师 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广东广卅l 5 1 0 0 0 6 )
摘要 : 利用水热法合 成介 孔材料 MC M一 4 1及 F e负载的 MC M一 4 1 ( F e / MC M一 4 1 ) , 并通过催 化臭 氧氧化水 中对氯 苯
甲酸( P— C B A) , 考察 其催化性 能. 经过 x射线粉末衍射 ( X R D) 、 紫外可见漫反 射光谱 ( D R U V—V i s ) 、 傅立 叶红 外光 谱( F T—I R) 及 比表 面( B E T ) 表征 , 表 明所合成 的 MC M一 4 1 及F e / MC M一 4 1具有较 规则 的六方孔道结 构及较大 的比
后, 缓 慢滴 加 2 0 mL正硅 酸 乙酯 , 继续搅拌 3 0 mi n , 然 后 将 反 应 物 转 入 聚 四 氟 乙 烯 内衬 高 压 釜 , 于 1 1 0℃水 热 晶 化 1 d , 产 物 经 过滤 、 洗涤、 干燥 , 于
5 5 0℃焙烧 5 h 得到 M C M一 4 1 介孔分子筛 ; 将制备
表 面积. MC M一 4 1与 F e / MC M一 4 1的加入有利 于P—C B A和 T O C的去除, 其中F e / MC M一 4 1与 O 具 有协 同效应 , 表
现 出较 好 的催 化 活 性 .
关键 词 : MC M一 4 1 ; F e / MC M一4 1 ;对氯苯 甲酸;催 化臭氧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