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常用的溶剂2

合集下载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熟悉)I常用溶剂: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

1极性溶剂:①水是最常用溶剂,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极性大的有机药物,能溶解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类、苷类、糖类、树胶、粘液质、鞣质、蛋白质、酸类及色素等。

配制水性液体制剂应使用蒸馏水或精制水。

②甘油有甜味,毒性小,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合,可以内服,也可外用,30%以上有防腐作用。

③二甲基亚砜(DMSO):具大蒜嗅味,有较强的吸湿性,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

透皮吸收促进剂。

2半极性溶剂:(1)乙醇:可以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20%以上的乙醇即有防腐作用。

(2)丙二醇:药用品一般为1,2-丙二醇。

可作为内服及肌肉注射液溶剂。

(3)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分子量在1000以下为液体,超过1000为半固体或固体。

3非极性溶剂:(1)脂肪油:如麻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棉籽油等植物油。

(2) 液体石蜡:本品在肠道中不分解也不吸收,能使粪便变软,有润肠通便作用。

(3) 醋酸乙酯:本品能溶解挥发油、甾体药物及其它油溶性药物。

常作为搽剂的溶剂。

II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和防腐剂。

1增溶剂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

2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如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入适量碘化钾,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

碘化钾为助溶剂。

3潜溶剂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使用混合溶剂。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这种溶剂称潜溶剂。

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3《水是常用的溶剂》知识总结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3《水是常用的溶剂》知识总结

水是常用的溶剂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

天然水是溶液,是混合物。

2〕纯洁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洁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易错题:蒸馏水是纯洁物,冰水混合物是纯洁物,干净的空气是混合物〕3)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即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的根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常见考题分析〕拓展: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液体小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里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这两类液体统称为浊液,久置后一般会出现分层现象。

例举你知道的悬浊液和乳浊液。

泥水、血液、豆浆〔悬浊液〕牛奶、浊液和溶液最主要的区别是悬浊液中物质颗粒大。

分散不均匀,久置后要分层;溶液中分散的颗粒较小,分散均匀,久置后要分层。

常见的溶剂除了水之外,还有酒精、汽油等。

油脂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易溶解;碘在水中不易溶解,在酒精中易溶解。

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4〕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通常不指名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5〕把10克蔗糖放入80克水中,过一会儿蔗糖不见了,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形成了蔗糖溶液,其中水是溶剂,蔗糖是溶质。

所得的溶液质量是90 克。

例题解析:6〕指出以下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医用消毒酒精溶质酒精,溶剂水。

碘酒溶液溶质碘,溶剂酒精。

2、生理盐水溶质食盐,溶剂水3、高锰酸钾溶液,溶质高锰酸钾,溶剂水。

5、葡糖糖注射液,溶质葡萄糖,溶剂水。

6、汽水,溶质二氧化碳,溶剂水。

7、白酒,溶质酒精,溶剂水。

7)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药匙的两端分别为大匙和小匙,取用量多时用大匙,取用量少时用小匙。

色谱专用溶剂

色谱专用溶剂

色谱专用溶剂
色谱专用溶剂主要用于色谱分析中,作为流动相,帮助分离样品中的各个组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谱专用溶剂及其应用:
1. 水: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尤其在生物化学和环境分析中。

它可以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混溶,有助于样品的分离。

2. 甲醇:在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中,甲醇是一种常用的强溶剂,尤其适合分离极性化合物。

3. 乙腈:在液相色谱中,乙腈是一种常用的中等强度溶剂,适合分离多种有机化合物。

4. 丙酮:在气相色谱中,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特别适合分离含氮和含硫的化合物。

5. 二甲基甲酰胺:在液相色谱中,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常用的强溶剂,尤其适合分离多肽和蛋白质。

6. 醋酸:在液相色谱中,醋酸常被用作添加剂,调节流动相的pH值,影响样品的离子状态,从而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色谱专用溶剂及其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溶剂需要考虑到样品的性质、分析的目标以及色谱仪的性能等因素。

药品结晶常用溶剂

药品结晶常用溶剂

药品结晶常用溶剂
药品结晶的常用溶剂有很多种,选择使用哪种溶剂取决于具体的药物性质和结晶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品结晶溶剂:
1. 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因为它广泛存在并且相对安全、廉价。

许多药物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并且能够通过控制温度或加入其他试剂来调节结晶过程。

2. 有机溶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亚砜(DMSO)等。

有机溶剂通常用于那些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的药物结晶,有机溶剂可以提供更适宜的溶解环境。

3. 混合溶剂:有时候需要使用混合溶剂来实现更好的结晶效果。

常见的混合溶剂包括水/乙醇、水/甲醇等。

混合溶剂的选择需要考虑药物的溶解性和所需的结晶条件。

此外,在药品结晶过程中,还可以针对特定的药物性质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溶剂选择,如使用有机酸、碱性溶剂或特定的溶剂体系等。

最终的溶剂选择应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

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

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在有机化学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途和特点。

一、有机合成试剂1. 有机溴化物:有机溴化物是一类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具有良好的亲电性。

它们可用于亲核取代反应、偶联反应和芳香化合物的合成等。

常用的有机溴化物有溴乙烷、溴苯等。

2. 有机酸:有机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酸性试剂,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酰化反应、酮醇互变反应等。

常见的有机酸有乙酸、苯甲酸等。

3. 有机碱:有机碱是有机合成中的碱性试剂,可用于缩合反应、脱羧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等。

常用的有机碱有三乙胺、吡啶等。

4. 金属试剂:金属试剂通常用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羧酸的活化等。

常见的金属试剂有锂铝烷、格氏试剂等。

5. 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是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剂,可用于氧化反应和环加成反应等。

常见的有机过氧化物有过氧化苯乙酮、过氧化苯甲酰等。

二、有机合成溶剂1. 稀有溶剂:稀有溶剂是一类常用的有机合成溶剂,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较低的挥发性。

常见的稀有溶剂有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2. 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是常用的有机合成溶剂,其能够通过氨基与底物发生氢键相互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常见的氨基化合物有三氟乙酸胺、三乙胺等。

3. 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可以提供较高的溶解度,促进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极性溶剂有乙腈、二甲基亚硫酰胺(DMSA)等。

4. 芳香烃:芳香烃是常用的无极性溶剂,适用于一些需要无极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

常见的芳香烃有苯、甲苯等。

5. 水: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特别适用于水溶性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此外,水在某些酸碱催化反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和溶剂,涉及了有机溴化物、有机酸、有机碱、金属试剂、有机过氧化物以及稀有溶剂、氨基化合物、极性溶剂、芳香烃和水等。

用于溶解木质的溶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用于溶解木质的溶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用于溶解木质的溶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以及木质溶解的背景和需求。

以下是对概述部分的内容的一个可能的编写示例:概述木质溶解是一种将木材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它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对木材利用价值的不断提高和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增加,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溶解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用于溶解木质的溶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综合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木质溶解的背景和需求,常用的溶剂及其特点,以及对溶解木质的溶剂选择与优化的讨论。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以展望这一领域的未来。

木质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纸张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

然而,在许多应用中,木质材料的高分子结构限制了其性能和用途。

为了克服这一限制,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分解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方法,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和纤维。

传统的木材加工方法如切割、锯切和研磨可以获得一定尺寸和形状的木材,但对于进一步利用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这些传统方法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因此,通过溶解木质材料,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成分,并能够在生物质能源、纤维素衍生品和化学品等领域中找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溶解木质,我们可以提取纤维素、木质素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用于溶解木质的常用溶剂及其特点,讨论溶解木质的溶剂选择与优化的问题,并展望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溶解木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并为木质材料的高效利用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在概述中,引入了使用溶剂来溶解木质的背景和意义。

木质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改造。

而利用溶剂能够有效地溶解木质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8.2 水以外的溶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8.2 水以外的溶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2、可以溶解指甲油的溶剂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 指甲油不可以溶解在水、煤油中。
结论
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
有的物质。 碘和指甲油等都不溶于水,但却可 溶于其他溶剂中。
活动8.3
找出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当衣服上沾有 油渍时,你会 用什么方法清 除这些油渍呢?
能使油渍扩散的是酒精和汽油,汽油是清除油渍 的最佳溶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活动8.4
对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分类
生活中的分类方法
类别
溶液 A、D、G、H B、E C、F
食用

按用途分类
医用
清洗用
科学家对溶液的分类
按溶液的酸碱性分类: 1. 酸性(acid)溶液 2. 中性(neutral)溶液 3. 碱性(alkaline)溶液
8.2 水以外的溶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水以外的溶剂
复习:什么是溶剂? 能够溶解溶质的液体叫作溶剂
讨论:除了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外,生活 中有没有用到其他液体作为溶剂的呢?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事 实上,还有很多其他液体可以作为溶剂。
活动8.2
1、可以溶解碘的溶剂
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丙酮中, 碘不可以溶解在水、石蜡油中。
干洗的原理: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来清洗衣物 上的污渍,由于溶剂中几乎不含任何水分,所 以称之为干洗。
拓展阅读:所谓“干洗”是指衣物洗涤之前是干的, 干洗后从干洗机取出的衣物也是干的,但在干洗过程 中,衣物在干洗机滚筒内是用化学溶剂浸泡、洗涤、 脱干,再经过烘干,把衣物上含有的化学溶剂回收, 并将衣物干燥就完成了全部干洗过程。干洗是近百年 才出现的洗涤方法。经过干洗后的服装不变形、不退 色、不损伤面料。还有消毒、灭菌的特殊功效。四氯 乙烯是世界各国洗衣店公认的标准干洗剂。

化学反应中的溶剂选择

化学反应中的溶剂选择

化学反应中的溶剂选择在化学反应中,溶剂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可以对反应速率、产物选择性、收率以及环境友好性产生重要影响。

正确选择溶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副产物生成,并节约成本。

本文将就溶剂的选择原则、常用溶剂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正确选择适合的溶剂。

一、溶剂选择的原则在选择合适的溶剂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与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容性:溶剂应与反应物和产物相互溶解,并且在反应温度下化学性质稳定。

如果反应涉及氧化、还原等敏感功能团,就需要选择惰性的溶剂,如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

2. 极性:极性溶剂通常更适合极性反应,如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

而非极性溶剂则更适合非极性反应,如自由基反应、烷基化反应等。

3. 溶解度:溶剂应能够完全溶解反应物,从而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收率。

而且,溶剂的溶解度也应随着反应进行而不断改变,以有利于产物的析出或分离。

4. 常见溶剂:在实验室中,常见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乙腈、四氢呋喃等。

选择时应考虑其毒性、易燃性、环境影响等因素。

二、常用溶剂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具有无毒性、环境友好等特点。

适用于许多有机反应,如酯化、醚化、缩合等。

此外,水还可以参与水解、氧化等反应,具有特殊的用途。

2. 甲醇:是一种极性溶剂,可用于氢键反应、亲电加成反应等。

此外,甲醇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经常用于金属还原或催化反应中。

3. 乙醇:和甲醇相似,也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它的极性较低,适合不太极性的反应。

乙醇也具有金属还原和亲电性反应的能力。

4. 二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无臭的非极性溶剂,具有较高的溶解力和挥发性。

适用于脂肪族的物质提取、气相色谱、溶剂抽提等。

5. 乙腈: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极性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适用于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重氮化反应等。

6. 四氢呋喃:是一种极性溶剂,对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适用于金属脱羧反应、金属加成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教学难点:溶解度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学生答:不是问:那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自来水从中可以看出,自来水并不是纯净水。

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

纯净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

天然水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时,许多物质就会溶解在水中。

所以,海水、河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板书:1.天然水是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学生活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量多用大匙,量少用小匙往试管装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活动1:高锰酸钾和蔗糖分别放入2烧杯水中,观察现象,并由一名学生来描述现象:高锰酸钾不见了。

解释: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钾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

如果把形成的液体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温度保持不变,不管过了多长时间,蔗糖或高锰酸钾都不会分离出来,这两种液体是很稳定的。

板书:2.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讲解: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物质的微粒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质和浓稀都一样;稳定性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会有物质析出。

同学们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第一,均一和稳定是溶液的特征。

第二,分散两字体现溶液的形成。

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叫做溶质,另一种物质叫做溶剂。

板书: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如食盐水,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如稀硫酸,水是溶剂,硫酸是溶质)。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提问: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回答: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讲解:根据上面学生回答的溶质和溶剂,老师要进一步指出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l)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做溶剂,非液态物质叫做溶质。

(2)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

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A.石灰水B.纯水C.氢氧化钠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2)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3)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l) 注射用葡萄糖液(2) 医用卫生酒精(3) 生理食盐水(4) 石灰水(第二课时)溶解度复习:什么叫溶液?溶液的组成?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

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演示:实验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演示:实验三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

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练习: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显示投影卡片:总之:利用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或“溶剂”相对量的方法。

投影: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讲述: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板书: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演示:实验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2g食盐和0.1g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讲述:室温下,2g食盐完全溶解在10mL水中,得到均一、透明的溶液,此溶液虽然是不饱和溶液,但它是浓溶液。

而另一支试管内,0.1g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内上层澄清溶液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但它是稀溶液。

板书: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板书:3、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就是说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100g。

S=36g小结:本节学习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

讨论了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概念,重点掌握饱和溶液的概念。

作业附1:课堂练习一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附2:课堂练习二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课堂练习三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非常浓的溶液B.很稀的溶液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3、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不同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导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对于溶解度的概念,要求学生知道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求能够理解和查阅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不要求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4、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活动“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采取的是一种估计的方法,仅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份数,而不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确切质量,能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取用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记录数据等实验技能和方法。

5、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的强碱,要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吗?做如下实验。

实验:观察泥土、植物油、蔗糖和食盐的状态,把它们分别加入4支各装有10mL水的试管里。

按下表Ⅰ、Ⅱ、Ⅲ三步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变化的全过程,记录并比较产生的实验现象。

提问:四支试管在Ⅰ、Ⅱ、Ⅲ三步实验操作中分别产生什么现象?回答:指定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或不完整,由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讲解:科学研究中常对物质表现出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学习上也是如此。

根据盐水、糖水、泥水、油水表现的不同现象,可分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板书: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提问:在上面的实验中,哪种物质溶于水可制得溶液?回答:食盐和糖。

小结:由实验可知,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不是都能够形成溶液的。

食盐水和糖水是溶液,泥水是悬浊液,油水是乳浊液。

分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除了水以外,我们还经常使用哪些溶剂呢?板书:四、其他常用的溶剂实验1: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汽油,然后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后观察现象实验2: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加入一小块碘晶体,振荡后观察现象学生描述:教师讲述:以上说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但不是万能的溶剂。

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使用各种各样的溶剂。

酒精——溶解碘,配制碘酒汽油——溶解油脂,去油污板书:1、用水作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有水的溶液,不论液体含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2、当其他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溶剂,把含量较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